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藏游夢回

山行若水

<p>  謹(jǐn)以此篇獻給那些已動身或正要動身亦或力不從心的朋友們,希望能從中各取所需,各有所得! </p><p> * * * * * * * * * * *</p><p> </p><p> 對西藏的向往,我心存已久。還是在童年時代,就從才旦卓瑪“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的歌聲中對西藏有了懵懂的了解;對在人民當(dāng)家做主的新中國里還有一個剛剛從奴隸制社會走出來的藏族同胞,曾讓我一度難以解惑,好奇感油然而生。 </p><p> 若干年后,收音機里傳來潘多與隊友登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創(chuàng)造了女登山運動員世界奇跡這一消息時,令當(dāng)時仍處"文革"中徘徊的中國人無比振奮、歡呼雀躍。此情此景,深深觸動了我這個只有15歲的少年心靈。由此,我對那神秘的西藏漸漸展開了遐思,產(chǎn)生了奇夢異想,以致有了心馳神往的渴望。然而,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我卻始終沒得機會踏上這片魂牽夢繞的土地。</p><p> 2016年7月21曰,終于等到了機會,我與妻子同“仁和”登山隊的其他10位朋友一道,開啟了走進西藏的夢寐之旅。</p><p> 本來是準(zhǔn)備坐火車去乖飛機回的,可是,出行當(dāng)天,正逢暴雨,雨水沖垮了鐵路,坐火車去西藏已然不可能。由于進藏心切,我們當(dāng)即退掉火車票,買了當(dāng)天的飛機票,飛往中轉(zhuǎn)站蘭州。</p> <p><b><i>一、熱身蘭州</i></b></p><p> 7月21曰晚,我們一行12人,乘坐南方航空班機,經(jīng)2小時飛抵蘭州機場。入住后,大家都很興奮,雖然勞頓一天,卻無絲毫倦怠之意。聚餐后,確定了第二天的短暫行程。即上午登蘭州"五泉山",下午欣賞貫穿市中心的黃河沿岸景觀,品嘗蘭州風(fēng)味小吃。</p><p> 蘭州作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我們在此逗留,真有種進藏前的熱身味道。蘭州作為甘肅省會城市,是黃河流域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城市,市區(qū)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為了突出山水城市特色,目前正在加快實施南北兩山環(huán)境綠化和黃河風(fēng)情旅游線綜合開發(fā)工程,把黃河市區(qū)段40公里兩岸道路橋梁建設(shè)、河堤修砌加固、航運河道疏浚、旅游景點開發(fā)、城市建筑風(fēng)格以及綠化美化亮化融為一體,將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文化和民族文化匯集其中。</p><p>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xiàn)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p><p> 而五泉山位于蘭州市區(qū)南側(cè)的皋蘭山北麓一處“林木蔥郁花草香,雕梁飛閣泉瀑鳴",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遐邇聞名的壟上勝地。公園景點以五眼明泉和佛教古建筑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來的建筑群十余處、1000余間,建筑面積1萬多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五泉山因有甘霍、掬月、摸子、惠、蒙五眼的清澈泉水而得名。相傳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霍去病西征,常駐于此,士卒???,霍去病手執(zhí)馬鞭,連擊五下,鞭響泉涌,遂成五泉。這雖屬神話,但五泉山"五泉"的神奇絕妙確為世人所景仰。</p><p> 7月22日清晨,隊友們吃過正宗的蘭州拉面后,一起打車來到五泉山,一邊沿山路攀行,一邊觀賞這古絲綢之路上、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隴上勝地。在留下我們足跡的同時,也不時將我們快樂的身影與靚麗的景觀定格在一個個瞬間里。</p><p> 中午大家品嘗了正宗的蘭州手扒羊肉,真是名不虛傳,肉嫩、味鮮、價廉,12人一桌,算上酒水才700元。午飯過后,我們沿著穿城而過的黃河岸邊,觀賞了百年歷史的中山橋、現(xiàn)代建筑元通大橋、水車園、蘭州大清真寺等,用相機記錄下了蘭州段黃河兩岸的美景。</p> <h5 style="text-align: left;">蘭州五泉山公園</h5><h3 style="text-align: left;"><i></i></h3> <h5>在霍去病塑像前留影</h5> <h5>蘭州元通大橋</h5> <h5>蘭州百年中山大橋</h5> <h5>蘭州大清真寺</h5> <h5>品嘗蘭州正宗手扒羊肉</h5> <h3><i><b>二、 在拉薩,感受信仰的力量</b></i></h3><h3> 拉薩是中國西藏自治區(qū)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傳佛教圣地。</h3><h3> 拉薩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cè),海拔3650米,地處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中游河谷平原,拉薩河流經(jīng)此,在南郊注入雅魯藏布江。</h3><h3> 拉薩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yán)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全年日照時間在3000小時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譽。</h3><h3> 拉薩境內(nèi)蘊藏著豐富的各類資源,相對于全國和自治區(qū)其他地市,具有較明顯的資源優(yōu)勢。作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拉薩以風(fēng)光秀麗、歷史悠久、風(fēng)俗民情獨特、宗教色彩濃厚而聞名于世。</h3><h3> 7月23日上午10時左右,我們乘坐的西藏航空公司班機從蘭州起飛,經(jīng)過近3小時的飛行,到達拉薩貢嘎機場,終于踏上西藏這塊神秘的土地。</h3><h3> 走下飛機,我們雖然都有頭重腳輕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yīng),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出游的興致。大家乘坐航空公司大巴,一路觀景,一路品評,講述各自不同的感受。</h3><h3> 來到拉薩市內(nèi),當(dāng)?shù)亟诱镜氖菓敉饩銟凡康呐笥?,領(lǐng)隊的是位名叫“未來”的漢族小伙子。他將我們安排在拉薩市內(nèi)繁華路段納金路的一家酒店住下。之后,便帶我們?nèi)ジ浇哂胁刈逄厣牟桊^,一同品嘗奶茶和包括糌粑、青稞餅在內(nèi)的藏族傳統(tǒng)風(fēng)味食品。這可能就是對初來乍到的朋友一種迎接的禮遇,也算是為我們接風(fēng)洗塵吧!</h3><h3> 從這時起,我們這個團隊在西藏的旅行就都由“未來”領(lǐng)隊來負責(zé)安排。</h3><h3> 由于我們出游的季節(jié)正逢盛夏雨季,拉薩這時的雨水比較集中。據(jù)當(dāng)?shù)夭刈迮笥阎v,這個時候基本上是傍晚晴轉(zhuǎn)多云,多云轉(zhuǎn)陰,夜間開始下雨;而第二天上午,則雨停轉(zhuǎn)多云,逐漸云開霧散,出現(xiàn)藍天白云。還別說,后來的天氣還真的驗證了這個說法。當(dāng)我們喝完奶茶回到住處后,已經(jīng)是晚上6點多鐘了,只見窗外,剛剛還是布滿晚霞的天空,此時已被不斷積聚的濃厚云層所遮掩,有一種“黑云壓城城欲摧”的視覺沖擊感。我還當(dāng)即拿起相機將此天象拍了下來。</h3><h3> 真的累了!盡管我們從沈陽啟程的幾天來,由于處于企盼的亢奮中,忘記了年齡,忘記了疲勞;但是,一路奔波,畢竟是很辛苦的,加之由乘火車改乘飛機,少了適應(yīng)高原的過程,因此,高原反應(yīng)還是漸漸的襲來了。這時,領(lǐng)隊囑咐我們要早早休息,不要洗澡,千萬不要感冒,還特別強調(diào),發(fā)燒感冒是很危險的。安排我們準(zhǔn)備第二天游玩拉薩的主要景點小昭寺、大昭寺、布達拉宮等,親身去感受拉薩古城所迸發(fā)出的信仰的力量。</h3><h3><br></h3> <h5>俯瞰張掖丹霞地貌</h5> <h5>飛機即將降落在拉薩貢嘎機場</h5> <h5>在繁華的納金路住處向外望去,讓我感到了"黑云壓城城欲摧"的視覺沖擊力!</h5> <h3>  第二天早上,天色陰郁,空中淋著蒙蒙細雨。我們吃過早飯,帶著雨具,跟隨領(lǐng)隊,走向著名的八廓街,來到小昭寺景點。</h3><h3> 小昭寺,位于拉薩八廓街以北約500米處,是拉薩名勝之一,通常與大昭寺連稱“拉薩二昭”而馳名于世。小昭寺建于公元641年,相傳是由文成公主親自奠基建造的,位于拉薩古城以北,與大昭寺相距約1公里,總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h3><h3></h3><h3><br></h3> <h5>小昭寺</h5> <h3>  我們沿著八廓街、隨著朝拜者的足跡來到了大昭寺。大昭寺始建于647年,是藏王松贊干布為紀(jì)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后經(jīng)歷代修繕增建,形成龐大的建筑群。寺建筑面積達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個殿堂。主殿高4層,鎦金銅瓦頂,輝煌壯觀,具有唐代建筑風(fēng)格,也吸取了尼泊爾和印度建筑藝術(shù)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時等身鍍金銅像。兩側(cè)配殿供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等塑像。</h3> <h5>八廓街上的朝拜者</h5> <h5>八廓街上的朝拜者</h5> <h5>大昭寺外景</h5> <h5>虔誠的朝拜者</h5> <h5>虔誠的朝拜者</h5> <h3>  游過小昭寺、大昭寺之后,緊接著,我們來到了聞名于世的布達拉宮入口處。這時雨已經(jīng)停了,天空布滿了淡淡的云,在它映襯下的布達拉宮好似一幅淡雅宏大的丹青水墨畫卷。由于對布達拉宮文物的保護要求,每天參觀人數(shù)和時間都有嚴(yán)苛限制,所以,我們按領(lǐng)隊要求依次排隊等待,按時魚貫而入,邊走邊賞,專注傾聽導(dǎo)游的講解,隊友們無不被眼前的建筑、為歷世達賴?yán)镉命S金塑造的靈塔和淵源的藏教文化所吸引、所感染。</h3><h3>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jì),是藏王松贊干布為遠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薩海拔3,700多米的紅山上建造了999間房屋的宮宇。宮堡依山而建,現(xiàn)占地4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宮體主樓13層,高115米,全部為石木結(jié)構(gòu),5座宮頂覆蓋鎦金銅瓦,金光燦爛,氣勢雄偉,是藏族古建筑藝術(shù)的精華。被譽為高原圣殿。 </h3><h3> 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yán)锏亩瑢m,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tǒng)治者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中心,從五世達賴?yán)锲?,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yán)镬`塔的地方。 </h3><h3>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墻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墻領(lǐng),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經(jīng)幡,交相映輝;紅、白、黃三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筑、層層套接的建筑型體,都體現(xiàn)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 </h3><h3><br></h3> <h5>在布達拉宮紀(jì)念碑前留念</h5> <h5>在布達拉宮前留念</h5> <h5>布達拉宮一角</h5> <h5>布達拉宮頂端</h5> <h3>  基于參觀時限的限制,我們抓緊時間,拾級而上。雖然只有115米高的建筑,但由于缺氧,攀爬樓梯還是很吃力的。當(dāng)我們來到布達拉宮的最頂端時,已過中午,天空漏出了湛藍,藍天白云襯托下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壯美。這時雖然管理人員催促參觀人員趕快離開,可大家還是心存不舍,不愿離去,真想在此多看看在家鄉(xiāng)難見的奇情異景!</h3> <h5>布達拉宮背景一角</h5> <h5>布達拉宮正面全貌</h5> <h5>布達拉宮街景</h5> <h3><i><b>三、 天湖納木錯,我心中的圣湖</b></i></h3><h3> 納木錯湖位于拉薩西北約200公里處,海拔4700余米,湖面面積為1940平方公里,是西藏湖泊之冠,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咸水湖。 </h3><h3> “納木錯”意為天湖、靈湖或神湖,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它的東南部是直插云宵,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側(cè)倚偎著和緩連綿的高原丘陵,廣闊的草原繞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寶鏡,鑲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如此美麗的天湖我們怎能錯過?</h3><h3> 說真的,如果這次進藏,要不是乘坐飛機贏得了兩天的富余時間,按照預(yù)先行程安排,我們還真的去不了納木錯,因為,行程中就沒有納木錯。所以,來到拉薩后,在考慮如何做打算時,大家不約而同的都想到了一定要去納木錯看看。</h3><h3> 2016年7月25日,我們吃過早餐即分乘租用戶外俱樂部的3輛SUV車行駛在青藏公路上,向納木錯方向開去。一路上,窗外雪域高原上的情景漸漸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令人驚嘆,目不暇接。望著窗外,我不時地拿起相機拍照;見到好的景觀,就請司機停下車,將美麗的景色留下來。這些資深成年人興奮得就像個孩子,擺出自認為最佳的身姿,留下了美好的瞬間。</h3><h3><br></h3> <h5>藍天下的青稞田園</h5> <h5>美景麗影</h5> <h5>上車前也要留下這瞬間的記憶!</h5> <h5>羊八林車站一景</h5> <h3>   正當(dāng)我們即將進入納木錯國家森林公園的時候,老天爺?shù)哪樛蝗蛔兞?。剛剛還是天高云淡,現(xiàn)在卻被烏云籠罩,不一會兒,大大的雨珠拍打上了車窗,這讓隊員心里一緊,難道今天的出游真的會這樣不走運嗎?我們都在心中默默的祈禱著,希望老天能夠眷顧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h3> <h5>進入納木錯公園時大雨從天而降!</h5> <h3>  還別說,在我們距離天湖所在區(qū)域納木錯鄉(xiāng)7公里的時候,雨停了,云開了,霧也散了,藍天白云又回到了我們眼前。我們都無不為老天的開恩和我們的運氣而欣喜。司機也被我們的氣氛所感染,停下車,大家都喜不自禁的在相機前留下難以忘卻的身影。有的隊員還不顧高原反應(yīng),騰空而躍,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現(xiàn)給了大家。</h3> <h5>行至距納木錯鄉(xiāng)七公里處,雨停了,藍天白云又回來了!</h5> <h5>興奮的隊友忘記了高反帶來的不適,一躍而起,展示著她的英姿。</h5> <h3> 隨后,我們繼續(xù)啟程,很快便到了天湖納木錯。一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藍藍的天空飛來飛去的沙鷗;遠遠望去,則是藍天白云下明鏡般的湖面,還有那白白的雪山,碩大的牦?!E?,我心中的圣湖,你遠道而來的客人已來到了您的身旁!望著眼前無邊無際的天湖,它是那樣的清澈、靜謐、安然…..就有如將我的整個身心徹底洗刷了一樣,讓我產(chǎn)生一種空靈般的感覺,是那樣的讓我放松、放空,那樣的令人回味。難道說,這就是圣湖的魅力嗎?</h3> <h5>清澈見底的納木錯湖</h5> <h5>藍天、雪山、凈湖、牦牛。</h5> <h3>  流連天湖而忘返,一晃太陽已經(jīng)西下,無奈中,我們只能登車返程。在回來的路上,盡管藍天里的淡淡云朵開始積聚成如浪滾動的云層,但路邊美麗的風(fēng)景仍然讓我們激動不已。在這里,我們親眼見到了只有在電視中才能看到的別樣景觀:藍天白云下的雪山、草地、牦牛、羊群、牧民帳房、交相輝映的經(jīng)幡…..還有嘻嘻玩耍的藏族孩子!</h3> <h5>藍天白云下的雪山、草地、羊群。</h5> <h5>青山、草地、帳房、經(jīng)幡。</h5> <h5>夕陽西下時的雪山</h5> <h5>與嬉戲中的藏族孩子們合影</h5> <h3>  返程中,我們第一次翻越了號稱生命禁區(qū)、海拔5190米高的那根拉山,在那里,我們亮出了隊旗,相機將我們的自信定格在了那根拉山。</h3> <h5>在那根拉山亮出了我們的隊旗合影</h5> <h3>  之后,我們迎著云端漏出的一抹余暉,載著收獲與疲勞,回到了拉薩駐地。</h3> <h5>在返回拉薩的路上</h5> <h3><b><i>四、 穿越米拉山口,走向巴松措</i></b></h3><h3> 2016年7月26日,我和隊員們在拉薩吃過早飯,迎著晨霧踏上了林芝、巴松措的路程。林芝的風(fēng)光,常常被游客們比作“小江南”、“小瑞士”,是我們夢想的地方。我們的車隊沿著川藏公路,邊走,邊玩。穿過了著名的米拉山口;領(lǐng)略了古老的茶馬古道;在巴松措住在藏民占堆家里,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藏民日常起居的生活方式。</h3><h3> 在臨近中午時,天色漸晴,車隊首先來到了米拉山口。大家到西藏雖然有幾天了,但是登上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還是有點頭重腳輕的感覺。不過美景不能錯過,大家在賞景的同時,紛紛與其他游客們一樣抓緊時間“搶占”有利地形,在最佳位置上拍照留念。</h3><h3> 米拉山口即西藏米拉山的山口,地處拉薩市到墨竹工卡縣與林芝地區(qū)工布江達縣的分界上,是拉薩-林芝旅游線上的一個休憩之地。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山口處常年積雪,發(fā)育有遠古時期冰川活動遺跡。</h3><h3> 米拉山是雅魯藏布江谷地東西兩側(cè)地貌、植被和氣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邊的拉薩河水系與東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嶺,也是林芝地區(qū)海洋性氣候與拉薩地區(qū)內(nèi)陸性氣候的自然分界,具有顯著的地理分界意義。</h3><h3><br></h3> <h5>在米拉山口留念</h5> <h3>  離開米拉山口,午飯安排在了“日多”,我們品嘗了藏族的清燉牦牛肉、青稞餅、酥油茶等風(fēng)味小吃后,于下午來到了另一個景點——西藏段的茶馬古道。</h3><h3> 茶馬古道是存在于中國西南地區(qū),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mào)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fēng)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游絕品線路,它蘊藏著開發(fā)不盡的文化遺產(chǎn)。</h3><h3> 茶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戰(zhàn)中后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nèi),直到西亞、西非紅海海岸。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于公元六世紀(jì)后期,它南起云南茶葉主產(chǎn)區(qū)思茅、普洱,中間經(jīng)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qū)、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zhuǎn)口印度、尼泊爾,是古代中國與南亞地區(qū)一條重要的貿(mào)易通道。</h3><h3> 唉,這次旅行就罷了,只能再尋找機會,從云南開始,將茶馬古道的全程走一遍,好好體驗一下茶馬古道的古韻風(fēng)情嘍!</h3><h3><br></h3> <h5>在茶馬古道上,前輩留下的文字。</h5> <h5>茶馬古道上的木橋</h5> <h3>  告別茶馬古道,我們乘車行駛在剛剛啟用不久的高速公路318國道上。路兩旁的異情異景讓我們無不貪婪的想象著,前面等待我們的景色一定會更加迷人。</h3><h3> 傍晚,我們經(jīng)過了西藏“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建設(shè)的西藏單機容量最大的老虎嘴水電站,這時,夜幕已經(jīng)降臨……</h3><h3></h3><h3><br></h3> <h5>“十一五”時期建設(shè)的老虎嘴水電站</h5> <h5>藏民住房</h5> <h3>  當(dāng)車隊開進巴松措的藏民居住區(qū),已是晚上9點多了,領(lǐng)隊安排我們住進了藏民占堆家的家庭旅館。</h3><h3> 安頓好后,我們紛紛圍桌而坐,捧起占堆家人事先燒好的酥油茶,喝上幾口,頓感渾身輕松許多,驅(qū)走了不少疲勞感。緊接著,占堆家人開始為我們準(zhǔn)備飯菜。這時大家才注意到,給我們燒菜、端菜的占堆家大女兒已懷有身孕,看上去快要臨盆的樣子;在她身邊還跟著一位繞膝玩耍、年齡在1、2歲、貌似女孩的孩子,后來得知是個男孩。見此,我們無不感慨,這在城里,如果哪家女兒懷孕了,不像供養(yǎng)大熊貓一樣才怪哩!這時,坐在邊上的幾位隊友主動站起來,前去端菜盛飯,以減輕孕婦的辛勞。</h3><h3><br></h3> <h5>落住在藏民占堆家</h5> <h5>喝著占堆家人準(zhǔn)備好的奶茶頓時感到一天的勞累減輕了許多!</h5> <h3><b><i>五、盡覽巴松措亮麗風(fēng)光,流連林芝魯朗風(fēng)景</i></b></h3><h3> 巴松措位于距林芝地區(qū)工布江達縣50多公里的巴河上游的高峽深谷里,是紅教(藏傳佛教寧瑪派)的一處著名神湖和圣地。雖然巴松錯深藏在交通閉塞、遠離城鎮(zhèn)的山溝里,但它卻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聳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廣為外界所知,成為林芝地區(qū)最早為人關(guān)注的風(fēng)景區(qū)之一。</h3><h3> 來到巴松措的第二天,亦即2016年7月27日,我和妻子早早起了床。打開窗戶,外邊的山巒已被飄浮的霧氣籠罩著,若隱若現(xiàn),霧水附在窗玻璃上緩緩流淌,空氣中彌漫著濕氣,散發(fā)著陣陣草香味道。我們意識到昨天夜里一定是下雨了。</h3><h3> 早飯前,我和幾名隊友一道,沿著崎嶇的鄉(xiāng)間小路,去房后山上的觀景臺,觀賞巴松措湖邊藏民村落的別樣景觀。</h3><h3><br></h3> <h5>在觀景臺,將巴松措湖及岸邊藏房盡收眼底。</h5> <h3>  欣賞完巴松措及其藏民村落的美景后,回到住處吃罷早飯,在領(lǐng)隊的帶領(lǐng)下,我們乘車趕往下一個景點巴松措的湖心島——扎西島。大約1小時左右的路程,就抵達了目的地。</h3><h3> 早就聽人說,巴松措湖水清澈見底,四周環(huán)繞的雪山倒映其中。沙鷗、白鶴浮游湖面,湖水透明可見游魚如織,情趣盎然。每到春季,湖四周群花爛漫,雪峰陣列并倒影湖中,景色宜人至極。秋季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天空碧藍如洗,火紅的楓葉折射燦爛的陽光,倒影在碧藍的湖面,景色美不勝收。</h3><h3> 看來這樣的美景我們今天未必能看到了,因為我們來的季節(jié)不適時宜,正趕上三伏天的雨季。</h3><h3> 在巴松措觀景臺上,可以看到巴松措湖中央的扎西島。這座小島,點綴在水中,林木掩映,很秀美,植被繁盛,古樹名木不少 。 沿著湖岸的臺階拾級而下,走過兩側(cè)與頭頂掛得滿滿的經(jīng)幡,便來到湖邊的石灘,此處有兩座棧橋連著小島。據(jù)說,早些年來的話,上島是要坐渡船的,如今為了方便游客,造了橋,更方便,更安全了。而且,略微搖晃的木橋,本身亦是有趣味的一景,適合坐在上面,懶洋洋地曬曬太陽,看湖看山,看水里的游魚。然而,我們今天趕上彌漫霧氣的天氣是無法曬太陽嘍!</h3><h3> 按照藏傳佛教順時針參觀的傳統(tǒng),扎西島要從左邊上島。據(jù)傳,這座島是個浮島,下面空的,與湖底不相連。</h3><h3><br></h3> <h5>由此走向湖心島</h5> <h5>在湖心島上的廟宇前留下倩影</h5> <h3>  已過中午,我們從巴松措景區(qū)出來,向著林芝魯朗方向前行,穿過海拔4728米的色季拉山口后,在此停留片刻,觀賞尼洋河流域的風(fēng)景、云濤、林海,遠眺南迦巴瓦峰俊美的雄姿。</h3><h3> 色季拉山位于林芝縣以東,屬念青唐古拉山脈,是尼洋河流域與帕龍藏布江的分水嶺,為川藏公路所跨越,海拔4728米處的山口。</h3><h3></h3><h3></h3><h3><br></h3> <h5>在色季拉山口留念</h5> <h3>  離開色季拉山口往下走幾百米處,我們?nèi)ビ^賞經(jīng)常是被云霧包裹著的南迦巴瓦峰??纯唇裉斓倪\氣了!</h3><h3> 南迦巴瓦峰,是西藏林芝地區(qū)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為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眾山之父”之稱。同時,緊鄰著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繞著它轉(zhuǎn)了一個馬蹄形的彎,隨后向印度洋方向延伸。</h3><h3> 南迦巴瓦峰它還有另一個名字“木卓巴爾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體終年積雪,云霧繚繞,從不輕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稱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種解釋,一為“雷電如火燃燒”,一為“直刺天空的長矛”,還有一為“天山掉下來的石頭”。后一個名字來源于《格薩爾王傳》中的“門嶺一戰(zhàn)”,在這段中將南迦巴瓦峰描繪成狀若“長矛直刺蒼穹”。</h3><h3> 因為沒能見到南迦巴瓦峰全貌,留下點小小遺憾。不過,當(dāng)我們俯視山下的魯朗林海景區(qū),看到它那清新秀美的風(fēng)光,不禁讓大家又為之振奮起來。</h3><h3><br></h3> <h5>在云霧中,剛剛漏出一角的南迦巴瓦峰。</h5> <h5>俯視中的魯朗景區(qū)</h5> <h3>  魯朗海拔3700米,位于距林芝地區(qū)八一鎮(zhèn)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兩側(cè)青山由低往高分別由灌木叢和茂密的云杉、松樹組成“魯朗林海”;中間是整齊劃一的草甸,猶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報春花、紫苑花、草梅花、馬先蒿花等成千上萬種野花怒放盛開,頗具林區(qū)特色的木籬笆、木板屋、木頭橋及農(nóng)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錯落有致,勾畫了一幅恬靜、優(yōu)美的“山居圖”。</h3><h3> 魯朗意為“龍王谷”、“神仙居住的地方”,素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庫”之美譽。至今民間流傳著“到了工布魯朗,會忘記自己的家鄉(xiāng)”的贊譽。主要景觀有色季拉國家級森林公園、杜鵑花海、田園風(fēng)光和民俗風(fēng)情濃厚的扎西崗村。</h3><h3> 在這里,大家盡情的玩耍嬉鬧,盡情的欣賞眼前壯麗的畫卷。女同胞們在此情形下,更是興奮不已,極盡所能,盡情展示他們的想象力和漂亮的身姿,與大自然的嬌姿吐芳爭艷,留下道道靚麗的風(fēng)景…..</h3><h3></h3><h3><br></h3> <h5>美麗的魯朗</h5> <h5>歡躍中的女隊友們</h5> <h3>  隨后,我們帶著喜悅,帶著垂涎的渴望,到魯朗鎮(zhèn)去品嘗貫耳如雷的魯朗石鍋雞。</h3><h3> 魯朗石鍋雞在林芝美食中應(yīng)該位列第一,凡路過魯朗鎮(zhèn)都該嘗嘗。下車后你會發(fā)現(xiàn)街道兩旁都是飯店,飯店的名字似乎都是魯朗石鍋雞。</h3><h3> 正宗的魯朗石鍋雞,石鍋產(chǎn)自墨脫的天然皂石,灰褐色,雙耳圓形平底,耐高溫達2000度,微量元素對身體有益。以林芝散養(yǎng)的藏雞與石鍋配合,加上當(dāng)?shù)氐乃扇住⒇惸?、手掌參等菌類、藥材。手掌參是藏東南獨有的補益氣血的名貴藥材,味道有點似土豆。吃魯朗石鍋雞,要先喝湯,后吃雞肉,再涮菜,店家通常會免費搭配幾種涮菜。不過,隨著近年來旅游熱度升溫,魯朗石鍋雞的價格也一路扶搖直上。</h3><h3> 它的價格確實不菲!我們點了兩個鍋子,一個要500元人民幣,僅可供5、6人食用,還要加些其它配菜才行。雖然,價格貴點,但是,能夠品嘗到獨具藏族特色風(fēng)味的鮮美食材,還是值得的!</h3><h3><br></h3> <h5>正宗魯朗石鍋雞</h5> <h3>  品嘗完魯朗石鍋雞,已近傍晚?;匚吨侂u的鮮香,觀賞著晚霞映照下的魯朗風(fēng)光,真如踏進仙境一般。帶著不舍,我們開進了聞名遐邇的扎西崗村。</h3><h3> 這里是近年來中央領(lǐng)導(dǎo)來西藏調(diào)研時常常到此的村子。</h3><h3> 我們?nèi)胱〉募彝ヂ灭^主人——平措大叔,曾是本村的黨支書、村長,曾受到習(xí)近平總書記的接見,更是近年中央領(lǐng)導(dǎo)來此村走訪慰問的重點人、重點戶。在他家的客廳里,墻壁上掛滿了劉云山、賀國強等原中央領(lǐng)導(dǎo)到其家里坐客的照片。還有一張由劉云山親筆題寫的“家庭旅館好”字樣的真跡。我還與平措大叔大媽在院門前、客廳里分別合影留念。</h3> <h5>進入扎西崗村平措大叔家旅館</h5> <h5>與平措大叔合影</h5> <h5>與平措大媽合影</h5> <h3>  由于西藏的天色很晚才黑,所以在晚上8點左右時,我與幾名隊員帶上相機來到扎西崗村的村口最高處,欣賞著眼前幽靜秀美的山村,遠眺南迦巴瓦峰云淡散去的景致,我用相機把它們一一拍了下來。</h3> <h5>傍晚中的扎西崗村全景</h5> <h5>遠眺南迦巴瓦峰淡淡散去的云</h5> <h3>  第二天,我們吃過早飯,臨走時,“仁和登山隊”的陳寶仁會長將我們的隊旗掛在了平措大叔家院內(nèi)最醒目的位置,大家與隊旗合影,留作紀(jì)念。</h3><h3> 我們告別了魯朗小鎮(zhèn),告別了扎西崗村,告別了平措大叔,帶著短暫而美好的記憶,向著藏教文化的源頭——山南行進。</h3><h3></h3><h3><br></h3> <h5>在告別平措大叔時,留下隊旗并合影。</h5> <h5>在不舍中,走出魯朗小鎮(zhèn)。</h5> <h5>路邊虔誠的朝拜者</h5> <h3><b><i>六、美麗的南伊溝帶你走進藏教文化源頭一一山南</i></b></h3><h3> 從魯朗景區(qū)出來當(dāng)天已是2016年7月28日。經(jīng)過近4個小時的顛簸,來到了向山南行進的第一站——南伊溝。來這里的游客要通過邊境檢查,雖不需辦邊境證,但每個游客要事先交出身份證存放在邊境檢查站,出來后再取走,如此方能放行。邊境——還沒進南伊溝就給人增添了一點神秘的氣氛……</h3><h3> 南伊溝地處喜馬拉雅山區(qū)東段,溝內(nèi)有一條南伊河,南伊河發(fā)源于印度境內(nèi),流經(jīng)米林縣,匯入雅魯藏布江后又流回到印度。南伊溝與印度接壤,是距離麥克馬洪線最近的地方,據(jù)說, 站在南伊溝景區(qū)的最深處,可眺望遠方的印度山峰……</h3><h3> 南伊溝,是中國人口最少的少數(shù)民族珞巴族的最大聚居地?!扮蟀汀笔遣刈鍖λ麄兊姆Q呼,意為“南方人”。</h3><h3> 珞巴族為我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1965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確認),在中國實際控制區(qū)內(nèi)(能夠普查到的)人口只有約3000人左右,還有超過60萬人生活在麥克馬洪線以南印占區(qū)。</h3><h3> 珞巴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通用藏文,信奉原始巫教。主要生活在林區(qū),兼營畜牧、紡織、采集和竹器紡織。狩獵是其中最重要副業(yè)之一。珞巴族男人一般都跨長刀,身著皮毛獵裝,頭戴獸皮帽。女人穿圓領(lǐng)窄袖短衫,下身為緊身筒裙,小腿扎裹布。無論男女腰部和頸部都掛滿了厚重的飾物。</h3><h3> 景區(qū)內(nèi)有洛巴民俗村,游客可走進洛巴人家中。體驗洛巴盛裝、家庭裝飾、神壇,品嘗洛巴民族美食。</h3> <h5>進入南伊溝景區(qū)</h5> <h5>珞巴族部落</h5> <h3>  走出珞巴族部落,拐過南伊溝,領(lǐng)隊帶我們乘坐景區(qū)電瓶車向南伊溝深處的林區(qū)開進,近二十分鐘就抵達了目的地。這時天空已經(jīng)布滿層層陰云,不一會兒,便飄下了散散落落的毛毛細雨。不過大家沒有因此少了興致,甚至傘都沒打開,觀賞著雨中異景,體驗這難得的雨中林海風(fēng)情。</h3> <h5>南伊溝林區(qū)一景</h5> <h3>  還別說,我們的運氣還真不錯,老天爺夠朋友!當(dāng)我們在林區(qū)游玩結(jié)束后,上了電瓶車返回時,突然狂風(fēng)大作,米粒大的雨點將電瓶車棚擊打得噼啪作響,可車把我們拉到景區(qū)出口處時,雨卻停了,天也放晴了。如此看來,今天的旅程還算圓滿呦!</h3><h3> 接著,我們乘車沿著雅魯臧布江向著山南加查駐地駛進。</h3><h3><br></h3> <h5>流向印度的南伊河</h5> <h3><i><b>七、 拉姆拉錯—讓你知曉前世今生的神湖</b></i></h3><h3> 拉姆拉錯是西藏最具傳奇色彩的湖泊,又名瓊果杰神湖,湖面海拔5000多米。在加查縣曲科杰叢山之中,位于縣城東北部,距縣城約65公里。</h3><h3> 拉姆拉錯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天女之魂湖”,湖面積雖然不大,但在藏傳佛教轉(zhuǎn)世制度中,它有著特殊地位,因而備受信徒們敬仰,每年尋訪達賴?yán)铩喽U等大活佛的轉(zhuǎn)世靈童前,都要到此觀湖下相。每年藏歷四至六月,許多善男信女前來這里朝圣觀景。據(jù)說多人同觀,所見各異,可以從湖水的倒影中看到自己的未來。明正德四年(1509年)達賴二世根敦嘉措在附近修建了曲科杰寺,為高原奇特風(fēng)光增添景色。每當(dāng)尋訪達賴?yán)?、班禪額爾德尼等大活佛的轉(zhuǎn)世靈童之前,都要到此觀湖卜相,以受神示,而且每世達賴?yán)锒家健吧窈背菀淮?。?jù)說朝拜此湖的有緣之人還可從湖水幻示的影像中看出神喻的前生和來世。圣湖能呈現(xiàn)每一個去朝拜神湖的人未來的命運,只要虔誠地向湖中凝望,圣湖就能為朝圣者顯示出未來的各種景象。西藏歷代達賴?yán)锖桶喽U的轉(zhuǎn)世靈童,都是通過觀圣湖所現(xiàn)的異象確定尋訪的方向和原則的,而且該湖也是無數(shù)善男信女探求自己命運的寶鏡。</h3><h3> 2016年7月29日一大早,我們從山南加查駐地出發(fā),直奔拉姆拉錯神圣之湖所在地。由于頭天夜間下了雨,這天的天氣霧蒙蒙、濕漉漉的,路面也有些濕滑,我們的車隊從海拔3000多米一路向上小心翼翼的行駛。隨著高度上移,天空開始飄起了雪花,遠遠望去,青青的山巒覆蓋著漫漫積雪,就好似蒙上了一大幅雪白的哈達,正準(zhǔn)備獻給前來朝拜的人們。</h3><h3> 大約2個小時,我們先是經(jīng)過瓊果杰寺遺址,不長時間,便到了拉姆拉錯附近的停車場。在這里還需要向上攀登近500米至海拔5380米處,才能看清拉姆拉錯的湖面。</h3><h3><br></h3> <h5>剛剛還是碧綠掩映的山峰,現(xiàn)在卻被層層白雪覆蓋。</h5> <h5>行至山頂停車場已是白雪皚皚</h5> <h3>  這時,有的隊員因為高原反應(yīng)強烈,取消了繼續(xù)攀登的想法。我和妻子雖然有些高原反應(yīng),但還是開始了艱難的爬行……最終如愿以償,親眼看到了那面積不大卻神秘而神圣的湖面。然而,遠遠眺望湖面,我和妻子卻沒有看到傳說中的那種神諭: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可能我們作為凡夫俗子,還沒有修煉到那種程度吧。不過,我相信神湖對我們夫妻的虔誠一定會給予最美好的祝福的!</h3> <h5>雖然僅有幾步之遙就到觀景臺,但也觀看到了不太壯觀的拉姆拉錯湖面。</h5> <h5>拉姆拉錯胡</h5> <h3>  觀賞完拉姆拉錯神圣之湖,從山上下來,我們乘車向加查駐地原路返回。途中,再次經(jīng)過瓊果杰寺時,做了短暫停留。</h3><h3> 瓊果杰寺是前往神湖的必經(jīng)之地,從加查至瓊果杰寺坐車要一個小時,從瓊果杰寺到神湖走路要三個小時,踦馬要兩個小時。如今加查縣政府為了方便游客,由瓊果杰寺起至神湖修建了公路,所以至瓊果杰寺坐車前往神湖現(xiàn)在只需十分鐘。 瓊果杰寺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繞寺行走一圈需要走半個小時,據(jù)說鼎盛時期廟里僧人曾達到500多人,無法想像當(dāng)年的輝宏該是如何的熱鬧景象。如今看著這些殘檐斷壁,用手輕輕觸摸,仿佛便能摸到一首首喇嘛經(jīng)自里面浸出。人們認為瓊果杰地呈八瓣蓮花之形,天現(xiàn)如意法輪之象,是福田妙地。此處的草原曾盛開13種吉祥花朵,還有三條圣河和四座神山在此相交。</h3><h3> 據(jù)說今天瓊果杰寺的這般破爛不堪模樣,是文革期間遭到嚴(yán)重破壞所致。</h3><h3><br></h3> <h5>瓊果杰地呈八瓣蓮花之形</h5> <h5>瓊果杰寺</h5> <h3>  返回加查的路上,盡管大家的高原反應(yīng)還沒有完全退去,但是路邊的景致吸引了大家,見此情景,下車當(dāng)然是必須的,盡情的玩一番更是必要的嘍!</h3><h3></h3><h3><br></h3> <h5>路邊美景</h5> <h5>留下美麗的身影</h5> <h3><b><i>八、 沿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追溯西藏首座寺廟—山南桑耶寺</i></b></h3><h3> 2016年7月30日,我們吃過早飯,便開始了一天的游覽行程。車行駛在未開發(fā)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中,顛簸在大約有100公里長的搓板路上。領(lǐng)隊說這才是真正的西藏。一路上,我們路經(jīng)了雅魯藏布江的最窄處、最寬處,觀賞了原始的達古瀑布。</h3><h3> 本來準(zhǔn)備在桑日縣吃午飯,但為了趕路,我們從“達古景區(qū)”游完出來,即在附近飯店,每人只吃了一碗由陳寶仁會長親自掌勺做的炸醬面。下午來到了雅魯藏布江最寬處的觀景臺,將氣勢恢宏的雅魯藏布江達4公里寬的江面盡收眼底,定格在相機中。傍晚,到達了駐地——山南桑耶寺,并且一覽了桑耶寺的全貌。之后,住進附近的藏民家庭旅館——扎西旅館。</h3><h3>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長達496.3公里,險峻幽深,侵蝕下切達5382米,它的長度和深度均超過曾號稱世界之最的美國克羅拉多峽谷的長度(長440公里)和深度(深3200米左右)。具有從高山冰雪帶到低河谷熱帶季風(fēng)雨林等九個垂直自然帶,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帶最齊全、完整的地方,這里匯集了許多生物資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種類的2/3,已知哺乳動物的1/2,已知昆蟲的4/5,以及中國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稱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令世界矚目。</h3><h3>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懷抱南迦巴瓦峰地區(qū)的高山峻嶺,冰封雪凍,它劈開青藏高原與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像一條長長的濕舌,向高原內(nèi)部源源不斷輸送水汽,使青藏高原東南部由此成為一片綠色世界。</h3><h3>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里最險峻、最核心的地段,是長約近百公里的墨脫河段,峽谷幽深,激流咆哮,至今還無人能夠通過,其艱難與危險,堪稱“人類最后的秘境”。由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環(huán)境惡劣、災(zāi)害頻繁,構(gòu)成人們很難跨越的屏障和鴻溝,其落后與閉塞,使墨脫成了高原上的“孤島”、遠離現(xiàn)代社會的“世外桃源”,至今少有人涉足。1994年,我國科學(xué)家組成一科學(xué)考察隊,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進行科學(xué)考察,才揭開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神秘面紗的一角。</h3> <h5>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一索拉橋</h5> <h5>達古景區(qū)原始瀑布</h5> <h3>  全長2900多公里的雅魯藏布江從山南的腹地奔流而過,最寬處和最窄處都位于山南境內(nèi)。從拉薩前往山南,有一處地方,由于其視野開闊,能將4公里寬的雅魯藏布江盡收眼底,因而成為了往來游客欣賞雅魯藏布江的最佳位置。</h3><h3>  2009年9月,山南地區(qū)旅游局開始在此地修建觀景臺,2010年6月竣工完成,并被正式命名為“雅魯藏布江觀景臺”。</h3><h3>  這是一處開闊地,沿著半圓式的圍欄走一圈,只見江面壯闊,令人嘆為觀止。據(jù)說,如果在冬天里,由于冬季水量不大,裸露的河床與緩慢的水流倚靠著不遠處的高山,會使得藍天白云映照下的雅魯藏布江顯得尤為端莊寧靜。圍欄上已經(jīng)掛滿了五彩經(jīng)幡,呼嘯的風(fēng)吹動著這些特別的色彩,仿佛在不停地呢喃念誦著上面記載的經(jīng)文,給在此地駐足的游客們也送來了綿綿的祝福。</h3><h3></h3><h3><br></h3> <h5>在觀景臺上,可將雅魯藏布江最寬處盡收眼底。</h5> <h5>不可多得的美景怎能錯過!</h5> <h5>沿雅魯藏布江流經(jīng)地已建設(shè)使用的現(xiàn)代公路</h5> <h3>  離開觀景臺,我們一路向山南方向開去。從路邊的景色中可以看出,到處都是建設(shè)工地。國家?guī)资陙?、尤其是近些年來,傾全國力量支援西藏人民的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希望西藏盡快趕上內(nèi)地的發(fā)展腳步,讓藏族同胞們早日富裕起來,實現(xiàn)小康!來到西藏幾天里,這種景象隨處可見,我的感受是:西藏實現(xiàn)小康的日子已經(jīng)不遠。西藏憑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國家的支持、藏族人民的勤奮,趕超內(nèi)地為時不遠;西藏夢、中國夢一定會在世界屋脊早日實現(xiàn)!</h3><h3></h3><h3><br></h3> <h5>隨處可見的建設(shè)工地</h5> <h3>  到達桑耶寺已是傍晚,我們來不及安頓住下,就在領(lǐng)隊帶領(lǐng)下馬不停蹄地走向桑耶寺,開始參觀瀏覽。</h3><h3>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無邊寺,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地區(qū)的扎囊縣桑耶鎮(zhèn)境內(nèi),雅魯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h3><h3> 桑耶寺的全名是“貝扎瑪桑耶敏久倫吉白祖拉康”,藏文含義為“吉祥紅巖思量無際不變頓成神殿”。</h3><h3> 8世紀(jì)末,時任贊普的赤松德贊篤信佛教,他將印度的兩位佛教大師寂護和蓮花生迎請至西藏弘揚佛法,并決定為他們修建一座寺院。</h3><h3> 據(jù)《桑耶寺志》記載,公元762年,赤松德贊親自為寺院舉行奠基,歷時十二年建造,到775年終告落成。由于有傳說在初建時,赤松德贊急于想知道建成后的景象,于是蓮花生就從掌中變出了寺院的幻象,赤松德贊看后不禁驚呼“桑耶”(意為“出乎意料”、“不可想象”),后來就把這一聲驚語作為了寺名,于是該寺也就因國王一聲驚語而被命名為桑耶寺。 </h3><h3> 桑耶寺落成后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赤松德贊又從唐朝、印度和于闐等地邀請來僧人住寺傳經(jīng)譯經(jīng),并宣布吐蕃上下一律遵奉佛教。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備佛、法、僧三寶的正規(guī)寺院,在藏傳佛教界擁有崇高的地位。</h3><h3> 9世紀(jì)中葉,吐蕃禁止佛教傳播,桑耶寺也遭到封禁。10世紀(jì)后期重新開放后,這里遂成為寧瑪派(紅教)的中心寺院。薩迦派統(tǒng)治時期,對該寺進行過修葺,并派遣僧人住寺,此后就形成了寧瑪、薩迦兩派共處一寺的局面。</h3><h3> 西藏和平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極為重視桑耶寺古建筑和寺內(nèi)文物的保護工作,曾撥給??钸M行維修。1962年,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將其列為全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桑耶寺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h3><h3></h3><h3><br></h3> <h5>入住扎西旅館</h5> <h5>桑耶寺一景</h5> <h3><b><i>九、 見到圣湖羊卓雍錯,方知寶石應(yīng)該如此藍、如此媚</i></b></h3><h3> 2016年7月31日,我們10天旅程進入了倒計時,只剩下最后一站,上崗巴拉山,去觀賞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錯。</h3><h3> 我們從桑耶寺出發(fā)后,先在不遠處的桑耶寺沙漠逗留玩耍一陣,就直奔羊卓雍錯。車行大約2個多小時就開始向崗巴拉山上攀行,盤山路險象環(huán)生,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山巒;沿著崎嶇的公路轉(zhuǎn)了一圈又一圈,直轉(zhuǎn)得你頭暈?zāi)垦!?lt;/h3><h3> 崗巴拉山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浪卡子縣和貢嘎縣之間,海拔5030米。崗巴拉山口,像西藏所有著名的山口一樣,有著巨大的瑪尼堆,扯著重重疊疊的彩色經(jīng)幡,在風(fēng)中呼啦啦地飄揚。</h3><h3> 車窗外瑰麗般的自然風(fēng)光,在我們的眼前一一閃過,我手端相機試圖將這美麗的畫面盡收在相機里,可惜不能如愿…..。閑來無事、悠然自得的藏民朋友們在路邊望著人來車往的游客,顯得很感興趣,也很好奇;一些勤快、有點兒經(jīng)濟頭腦的藏民朋友,在一些似是而非的景點上,立個牌子,將藏獒或牦牛等有藏族風(fēng)情特色的寵物擺在那里,供游客有償拍照,收取的費用在20元上下不等。和國內(nèi)其它景區(qū)一樣,這里的藏民也在變著花樣兜售他們手中的旅游紀(jì)念品、供游客們品嘗的風(fēng)味小吃。</h3><h3></h3><h3><br></h3> <h5>崗巴拉山盤山路</h5> <h5>路邊閑暇的藏民朋友</h5> <h3>  隨著車一圈圈的攀行,我們離羊卓雍錯也越來越近了。</h3><h3> 羊卓雍措,簡稱羊湖,又稱“裕穆湖”、“白地湖”、“牙木魯克湖”,是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地區(qū)浪卡子縣的一個湖泊,是西藏自治區(qū)第五大湖,藏南最大的內(nèi)陸微咸水湖,與納木錯和瑪旁雍錯并稱西藏三大圣湖。羊湖在拉薩西南70多公里的地方,面積6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441米。</h3><h3> 據(jù)領(lǐng)隊介紹,羊卓雍措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水。羊卓雍措,“羊”:上面;“卓”:牧場;“雍”:碧玉;“錯”:湖。連起來就是“上面牧場的碧玉之湖”。這是字面上對羊湖的解釋,而羊湖在藏人心目當(dāng)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因為無論你在哪個角度,都不能看到羊湖的全貌。她有三個姐妹,空母錯,沉錯,巴久錯,以及古羊卓雍錯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連,難以割舍,共同組成了讓我們?nèi)庋劭床坏竭叺氖ズK纳碥|蜿蜒在群山中達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圖或是高空你才能驚喜的發(fā)現(xiàn)她猶如耳墜,鑲嵌在山的耳輪之上。不同時刻陽光的照射,她會顯現(xiàn)出層次極其豐富的藍色,好似夢幻一般。</h3><h3> 羊卓雍錯仿如置身人間仙境,羊湖是集高原湖泊、雪山、島嶼、牧場、溫泉、野生動植物、寺廟等多種景觀為一體的、獨特的自然風(fēng)景區(qū),周圍還有常年不溶的雪山冰峰,最高的達海拔7000多米。</h3><h3></h3><h3> 據(jù)領(lǐng)隊說,這里是俯瞰羊卓雍湖的最佳地點:山頂上有云層覆蓋,在湖面投下巨大的不規(guī)則身影,蔚藍的天空與湖水相映;純凈的湖水在陽光下呈現(xiàn)深淺不同的藍色,有淺藍、深藍、孔雀藍,還有一些是綠色的;平靜的湖面皺起魚鱗般的細小波浪,那一汪碧水是如此地深邃,奪人魂魄。湖南岸邊小塊不規(guī)則的農(nóng)田里,青綠的是小麥,金黃的是菜花,更增添湖光山色。如果運氣好,小雨過后,甚至能看到一邊烏云密布,一邊掛著彩虹,還有一邊霞光燦爛的奇景。</h3><h3></h3><h3> 看來我們今天的行程還不巧,這時的天空已經(jīng)布滿了陰云,出現(xiàn)了雨前的征兆,我們懷疑今天能否看到領(lǐng)隊講的那種誘人的景象?!?lt;/h3><h3></h3><h3> 然而,來到崗巴拉山上,當(dāng)我們見到羊卓雍錯的真容,霎時讓我們驚呆了,有點兒魂舍難守。盡管天公不作美,空中已經(jīng)積聚了厚厚的云層,但是,望著靜謐秀美的羊卓雍錯湖面,它仍然像一塊晶瑩剔透的藍色寶石,鑲嵌在青山之間;亦如舞動著藍色細紗的翩翩仙女,從天而降,靜靜的側(cè)臥在那里,讓你不能自己的展開無限遐想,讓你感受到她是那樣的嫵媚。大家在這里,無不為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出如此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和精美的畫卷而驚詫,而歡欣雀躍。大家忘記了高原反應(yīng)所帶來的不適,紛紛拍下了這美好的瞬間;有的還高興地騰空而躍,留下自己最美的瞬間。就連即將踏入婚姻殿堂的一對對新人們,也不辭辛苦來到羊湖邊,希望圣湖能給他們的婚姻帶來百年好合、美滿幸福,帶來永恒的回憶。</h3><h3><br></h3> <h5>如寶石般的羊卓雍措</h5> <h5>一對新人在此永結(jié)同心</h5> <h5>興奮中的同伴,歡欣雀躍!</h5> <h3>  看來我們今天的運氣還是不錯,雖然沒有像領(lǐng)隊說的那樣趕上好的天氣,一睹羊湖萬種風(fēng)情,而今天能見到他的嫻靜嫵媚之容,我們已經(jīng)足矣。因為,我們剛剛登上返程的車時,天空完全被黑云籠罩了,大雨隨之噼噼啪啪下了下來。此時讓你感到不一樣的是,我們所路經(jīng)的盤山路在下著雨,而前面不遠處的山巒卻輝映著明媚的陽光,真可謂“東邊晴天西邊雨”!</h3><h3> 最后一個行程即將結(jié)束了。當(dāng)要與這片神秘的土地說再見的時候,我們還真的有點難舍難分的感覺。返程途中我們沒有漏掉一個美景,都一一的把它們記錄了下來。</h3><h3></h3><h3><br></h3> <h5>剛一登上返程的車,大雨即從天而降!</h5> <h5>在這里給我們展示了"東邊晴天西邊雨"的景象</h5><h3></h3> <h3>  第二天一早,亦2016年8月1日,我們迎著東方縷縷朝霞,帶著興奮、帶著疲憊、帶著不舍、帶著收獲,趕往返沈的貢嘎機場,向西藏這片神秘而美麗富繞的土地揮手再見了!</h3> <h5>迎著東方縷縷霞光,行向貢嘎機場!</h5> <h5>隊友們在貢嘎機場合影</h5> <h3>十、 令人欽佩的高原騎行客們</h3><h3>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藏的旅程中,見到讓我最敬佩的那部分人群就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敢于挑戰(zhàn)自我的、奔馳行走在青藏高原上的騎行客、步行客們。我甚至和他們攀談起來,一起合影留念。尤其讓我最難忘的是在色季拉山口見到來自四川的一對父子,他們在學(xué)生放暑假期間,父親帶著只有九歲的兒子,長途跋涉,騎著單車,要歷經(jīng)近一個月時間,走完幾個包括米拉、那根拉、色季拉等在內(nèi)的、海拔在5000米左右的山口。我與小家伙談起累不累、怕不怕時,回答卻是堅定的,小家伙表現(xiàn)得非常堅毅自信。我怎能不被他不畏艱難的精神而折服、贊嘆。我祝福這位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同時,也祝福包括在崗巴拉山遇見的那對夫妻在內(nèi)的、騎行在高原上的騎客們,祝愿這些英雄健康、平安、好運!</h3><h3><br></h3> <h5>在色季拉山口,與騎客攀談合影。</h5> <h5>在色季拉山口,遇見一對四川來的父子騎客。</h5> <h5>四川籍的小騎客,當(dāng)年只有九歲!</h5><h3></h3> <h5>在崗巴拉山上遇見的一對夫妻騎客</h5> <h5>崗巴拉山上的騎客</h5> <h3>  2016年7月21日至8月1日僅僅11天的旅行,雖然,來去匆匆,有許多古跡與風(fēng)光應(yīng)該流連光顧卻無暇顧及,留下需未來彌補的小小遺憾。但是,此行圓了我心存已久的夢想與渴望。走進西藏的夢寐之旅,已經(jīng)在我的心中產(chǎn)生了強烈的震撼,它將成為我永恒的記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