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生在揚州,卻遠嫁他鄉(xiāng),一直以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竟無以言表。其實,之前對揚州的歷史文化也不過是一知半解,秉性認真而比較縝密的我,為了獲取更多的故鄉(xiāng)信息,充盈一下自己,也不枉生在揚州,就讀了一些關于揚州的書籍,并從網上搜索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揚州史。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你想對揚州這座古城有更多的認識和興趣,那不妨和我來一次江南揚州行吧!</h3> <h3>提起揚州,總讓我想到清秀,在腦海里,似乎比蘇州少一份成熟,比杭州少一份端莊,卻多了一份靈動,多了一份消瘦,更多了一份淡淡的愁緒。"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古揚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當是瘦西湖和小秦淮兩處,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面各加一"瘦"與"小"字,便形成了揚州的特色,這大概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瓏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覺,這兩處其繁華、其綺麗、其風流、其溫婉,《揚州畫舫錄》皆記述甚詳。</h3> <h3>瘦西湖里,留下太多名人的詩詞,如果你能在煙花三月到揚州,可以感受到"西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絕妙奇境。瘦西湖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組合巧妙,景外有景,故著有二十四景于世。二十四橋,一是說24位美女在吹簫,杜牧作詩,二是橋長24米,寬2.4米,一共24個臺階。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異于諸湖,正好是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h3> <h3>漫步在瘦西湖畔,此時可以感受到瘦西湖與杭州西湖的差別,不僅僅是一字之差,杭州西湖真山真水,氣勢不凡,如同一部制作浩大的電影,瘦西湖則像長篇電視連續(xù)劇,劇情慢慢地推出:長堤是序篇,徐園是發(fā)展,小金山是轉折,五亭橋、白塔、鳧莊相互輝映,相映成彰,構成了劇情的高潮部分。</h3> <h3>自古就有"北京的胡同,揚州的巷"一說,而東關古巷更是代表了揚州巷,因為,它跟高樓聳立的住宅區(qū)比起來,多了一份恬適與清靜,少了一些喧囂與刻板。今天的東關街,抬頭是黛瓦磚墻,古樸依舊,典雅依舊,那一條條古巷舊街背后所凝結的質樸韻味,將我們的靈魂凈化,余秋雨曾經說過:"如果我們城市缺少點什么,那么就缺少一點本質的靈魂",可揚州不缺呵!歷經千百年風風雨雨,昔日的許多街巷已煙消云散了,但有些許還存留至今,算作古城揚州風貌的歷史見證。</h3> <h3>東關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有陸陳行、油水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體現了江南運河城市的獨有風韻,經過千年的積淀,街內留下豐厚的歷史遺存和人文古跡,堪稱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商業(yè)古街。</h3> <h3>揚州人常說"巷連巷,巷通巷,大巷里面套小巷",東南西北,橫豎曲折,在揚州老城區(qū)里就有500多條巷子,而巷子的大小不能用長短,而是用深淺衡量的,于是也就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說法了。</h3> <h3>我們都是生命中的過客,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復的流年,揚州是一個會讓人產生自豪感的城市,這座千年古城屢經風云變幻,漢代的興盛,隋唐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這座古城體現了無限的魅力。這樣的一座城,巍峨又堅毅,安詳又深邃,行于其間,腳步不由漸緩,融入其中,懷舊成一種眷念!</h3> <h3>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綠的時候;桃花謝了,還有再開的時候,可聰明的你,可否告訴我,不知今夜的秦淮水,會流向揚州的第幾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