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苔·袁枚</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白日不到處,</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青春恰自來。 </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苔花如米小,</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也學牡丹開。</span></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r /></span></h3><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春天明亮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生命照常在萌動,照常在蓬蓬勃勃的生長,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點也不自暴自棄,一點也不自慚形穢,依然象那美的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span></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r /></h1><h3><br /></h3> <h3> 這是一首人生勵志的小詩。苔雖然在陽光不能照到的地方, 又那么渺小.到了春天,它一樣擁有綠色,擁有生命. 花開微小似米, 但卻一定要象牡丹一樣盡情綻開. 因為在苔的心中,他和牡丹擁有同樣的大地也同樣頭頂廣闊的天空. 無名的花,悄然的開著,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就算這樣,它仍然那么執(zhí)著的開放,認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間,毫無保留地綻放給了這個世界。 這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種佳境。</h3><h3><br /></h3> <h3> "白日不到處",是如此一個不宜生命成長的地方,可是苔蘚卻長出綠意來,展現(xiàn)出自己的青春,而這青春從何而來?</h3><h3> "恰自來",嗯,并不從何處來,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蘚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就是憑著堅強的活力,突破環(huán)境的重重窒礙,煥發(fā)青春的光采。</h3><h3><br /></h3> <h3> 苔也會開花的,當然,怪可憐的,花如米粒般細小,但難道小的就不是花嗎?只要能夠開放,結出種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勝利。所以,"也學牡丹開",既是謙虛,也是驕傲!對的,苔花如此細小低微,自不能跟國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賞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卻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爭得和花一樣開放的權利這世道并非僅為少數(shù)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h3><h3> </h3> <h3>這首短詩含意實在豐富,就如從一粒沙照見大千世界。袁枚還另有一首詠苔五絕:"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青苔從來沒有見識過斜陽之美,詩人是為之可惜還是慶幸呢?又或者,如夏蟲之不可語冰,青苔是永遠不會明白斜陽的艷麗是怎么回事! 生命有大有小,生活有苦有甜。</h3><h3> </h3> <h3>人生的進程中,有完美,也有殘缺。 無名的花,悄然的開著,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就算這樣,它仍然那么執(zhí)著的開放,認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間,毫無保留地綻放給了這個世界。無名花不會因為別人在意與否,就不敢撥開初艷的花蕊;蒲公英也不會因為歷程的艱險,就不離開那安全的母體,去走進飄萍的流浪。 </h3> <h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牡丹有牡丹的熱鬧非凡,苔花有苔花的安然自在;我們雖然不知道將來的結局會怎樣,但仍要如這花兒一樣,盡可能把自身那微弱的能量,全部釋放出來。 </h3> <h3>后記:</h3><h3>周日爬山遇到了這些青苔,一團團綠綠的像畫一樣,欣賞大自然的杰作,感嘆生命的強大,用相機記錄下這不經(jīng)意的美好。</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攝影/制作:依然</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文字:網(wǎng)絡</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