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星空絮語 清明小記】時光砌成回不去的故鄉(xiāng)

星空老師

<h3><font color="#010101"> 「時光砌成回不去的故鄉(xiāng)」<br><br> 對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節(jié)日,除了春節(jié),大概就是清明了。<br><br> 在這一天,我們和已經不在但仍想念的親人,和還在身邊想要好好珍惜的親人在一起。<br><br> 這一天,你可以看到他們平日里不曾有的難過和脆弱的一面,看到存在他們內心深處的感動,后悔和遺憾。<br><br> 所以你會更加珍惜,你才更加懂得家人二字。這兩個字在中國人心里,有多么重,又是多么輕。<br><br>  她輕得讓我們平時都不會說我愛你這3個字,又重得,刻我們每個人心里,一輩子,都不可能忘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總有一個地方,讓你鄉(xiāng)愁決堤」<br><br> 清明雨上,來回驅車上千里,直奔望城那個兒時的湘西北小鄉(xiāng)村,回到我常常惦念的地方。<br> <br> 進入朱家村村口,無垠的田野,油菜花、微醺的空氣,村口打鐵匠的鋪子。兩位舅舅家紅磚藍瓦、綠影蔥蘢,兩層小樓,帶車庫,有花園,帶水池。剎那間的恍惚,還以為誤入了法國的鄉(xiāng)村。<br><br>  舅舅從堂屋中笑語盈盈的走來。莉姨從田間笑著歸家,拾掇著花草的大舅憨憨在笑。屋檐下,孩子們呢喃,眾親和煦,大朵海棠開得甚是鮮艷。還是那個熟悉的鄉(xiāng)村,只是,外婆外公已經不在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回家的路,是如此豐美」 <br><br> 一生中,總有些瞬間,讓世間溫暖。記得四五歲時,跟著父母去外婆家。日盡黃昏,周遭寂靜,田野里燃起了寥寥炊煙。幾棵橘樹、開滿水湖蓮的小荷塘。從此,這就成為我們此生美麗的鄉(xiāng)愁。<br><br>  時隔三年,我們終于心平氣和的接受了告別。掃墓歸來,家族的人憶起有關外婆外公的各種瑣事和點滴,充滿了甜膩和溫存。我想,這大抵就是老一輩留給我們豐盈的財富。特記錄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 外婆家的味道」<br><br> 外婆家在湘西北與長沙交界的,沒有什么大山大水,就像湘西北普通的農村一樣安靜,淳樸。 <br> <br> 記憶中,外婆家門口是一株枝繁葉茂的樟樹,有三層樓房那么高。樟樹下,是一家人喝水生息的老井。外婆家和兩位舅舅家是連在一塊的,西邊是外婆的屋子。早晨醒來,常常能看到婆娑的樹影。外公家屋外,有一片桔林,還有開滿油菜花的菜地、盛開著水湖蓮的荷塘。菜地里的長豆角摘回來掐頭去尾,和米飯一起蒸煮,每每能燒出讓人垂涎的豆角飯。<br> <br> 外婆的小房子里,一臺老式的縫紉機、一把大剪刀、一把蒲扇和一個紅漆的小柜子??p紉機踩了又踩,很多年,直到最后壽終正寢。 <br><br>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無比留戀外婆家燒柴火的灶臺。在湘南的鄉(xiāng)村,大伙兒都是手砌的灶臺。下面燒火,上面同時燒菜、溫水、煮飯。貪戀灶屋各種說不上來的香味,我常主動充當燒火的人。尤其在冬日,這就是一個美差。燒柴的劃火柴的那一剎那是神圣的,所以每次都要點三四根才能著。有時煙火熏天,眼睛都要熏得留淚。有時又突然熄火,要拿著個竹筒吹上半天,火苗又開始搖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個世紀的大家閨秀」<br><br> 外婆,丙寅年生人(農歷1926年正月22日),出生在望城縣烏山友仁,家境殷實,老外公經商,在烏山有三個鋪面,二十擔田。家有四姊妹,外婆為長女。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外婆讀過職業(yè)高小,算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br><br> 17歲,日本人鐵戟打破了鄉(xiāng)村的寧靜。外婆嫁到離家不到50里地的朱家村。這個婚姻,在當時可謂門當戶對。外公年少時讀過私塾和新書,名副其實的高富帥,外號“朱一摩登”。外公外婆在進洞房前,未曾謀面。鄉(xiāng)人用古老的媒妁之言、對八字的方法,成就了一段美滿的婚姻。<br><br>  外婆17歲結婚,18歲生女。按鄉(xiāng)人述說,陪嫁品可謂100只腳下地。雕花大床、大紅漆柜,海參席。解放前,外婆生了三個子女。算是平平安安、不悲不喜。<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解放初期,外公外婆家人緣好,再加之外公家之前開米鋪,常常救濟窮人。并未挨什么批斗。即便這樣,公公還是表現(xiàn)出出奇的智慧,用報紙做了幾頂高帽子,出門帶帽恭請低走鄉(xiāng)間。 <br> <br> 1950年土地改革,迎來第一批“斗地主”。外婆陪嫁的紅漆桌子、雕花床都被抄家抄走了。這次抄家很徹底,甚至連樓上的樓板都被搬走了,可謂一貧如洗。<br><br>  1960年,遇到三年自然災害。村子搞食堂、過苦日子。外婆忙著在大隊上做衣服,兌豆渣回來做一日三餐。三年自然災害后,又遭遇1966年文化大革命,因富農出身,再次被抄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江河水闊,大地靜語,煙雨湘北入畫」<br><br> 一貧如洗的家庭,就這樣被大時代裹挾著往前。 遭遇上個世紀的詭異和荒誕,外婆未曾掉過一滴淚。用她的話說,被大時代辜負了,沒甚么抱怨,要想得通。甚至每每有鄉(xiāng)人來搬東西,外婆煙茶沒有離過手。我想,外婆唯一有過垂淚是與子女有關。解放后,外婆后又生過2個子女。1954年懷細舅舅時,缺衣少食。另一個子女,則不到100天就夭折了。<br><br> 那個年代,淑外公在外讀書清苦,家里全靠外公外婆撐起。上有兩老,下有4個子女,家里8口人吃飯。過得好日子,亦能放下身段。<br><br> 大少爺外公學會了下水捕魚,外婆則學會了裁衣服,奔走在鄉(xiāng)間做上門功夫。三年自然災害,窮到只有豆渣裹腹,一家勤儉度日。1976年,姥姥去世,8年后,佬公公去世。為補貼家用,外婆60歲還在外奔走,做上門功夫。直到70,體力不濟,幸得舅舅舅媽細心侍奉,頤養(yǎng)天年。<br><br>  鄉(xiāng)人說起外婆,都會心一笑,這個源于外婆一向的好脾氣。外婆一生未跟人紅過臉,更不肖說扯皮了。外婆口風甚緊,從不搬弄是非。掛在嘴邊的話,常常是“吃虧是?!?。上屋下屋,有什么扯皮不順的事,外婆一去做思想工作,就順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外婆去世做道場的時候,附近幾個村的老鄰老舍都趕來了。其中,一個老鄉(xiāng)親風趣地說,朱一娭毑,真是個好人。她一世從不得罪人,連村里一條狗都未曾欺凌過。<br><br> 另外婆生性豁達寬容。一則是從未聽聞她對命運不平有過半句抱怨,盡管自己也曾是千金小姐下地。二則凡事拉得起放得下。<br><br>  改革開放初期,村里有一陣流行掘墓。前村有學壞的大孩子無意間知曉姥姥帶著一個很值錢的玉鐲子下葬,趁月黑風高挖了姥姥的祖墳。事發(fā)后,外婆外公只是讓犯事的大孩子在姥姥墳前叩頭謝罪,并未執(zhí)意追回玉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每一個人的鄉(xiāng)愁里,都有一個慈祥的外婆或奶奶」<br> 一生清貧的外婆,出奇的愛“好”、愛精致。<br><br>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外婆沒有華服,卻長久保持著上個世紀淑女才有的端莊坐姿。記憶中,外婆個子不高,后背永遠挺拔。<br><br> 不管刮風下雨,外婆喜歡穿有跟的鞋。衣服雖不時髦,卻總是不大不細,沒有絲毫皺褶。頭發(fā)永遠染得烏黑清亮,梳得一絲不茍。甚至80多歲身體不安住院期間,外婆還溜出醫(yī)院偷偷染發(fā)。 <br> <br>  記憶最深刻的是舊屋,外婆的高柜上鏡框里,貼著大大小小親人的照片。每到過節(jié),必要照相。對待照相,外婆向來一絲不茍,對著鏡子拿著梳子梳著已經很順滑的短發(fā),直至自己滿意為止。換上的必定是心儀的衣裳,在大家簇擁下,來到老屋井旁邊的大樹下,對著拍照的晚輩一再叮囑:等一下,還沒有準備好啦。好了,好了,不會比外公老吧。挺著瘦弱的身子,堅持著最美的姿態(tài),咔嚓咔嚓瞬間定格在記憶的流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br> 另如何持續(xù)經營好婚姻,這是一個未解的謎團,未來得及與外婆討教。1943年洞房花燭夜,至今60 年有余,外公外婆是現(xiàn)世版的相濡以沫,白頭偕老。<br><br> 記憶中,外公外婆沒有拌過一句嘴,紅過一次臉。最困難的時候,外婆盡心侍奉老人,撫養(yǎng)子女,是個當家理事的好手。<br><br> 記憶中,外婆年齡比外公略小月余,外婆對此諱莫如深。但或許是年齡接近的關系,外公總是很樂意聽外婆的話。外婆去世的時候,外公老淚縱橫,悲愴的哭出聲來,我少了一個當家的人。 <br> <br> 2001年正月起,外婆起病。是湖南老人常見的高血壓和心臟病。最后幾年,外婆幾乎每年都要去醫(yī)院小住一陣。但外婆生性堅韌,很難從表情上看出她的病痛。<br><br> 長久以來,沒聽外婆哼哼過一聲。天氣好的時候,外婆會坐在荷塘曬曬太陽,聊聊家常。身體不適時,最多是不言語。外公到年老越活越像頑童,而外婆直至去世前,一直活得太過“清醒”。 <br><br>  常覺,象外婆這類老者,經歷風雨內心豁達,無須修行,一舉一投足間就是現(xiàn)世佛。外婆慈愛、善良、從不妄語;外婆克勤克儉、一生從不吝嗇幫助他人,她雖不每日念經朝拜,卻眾舉皆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時光砌成回不去的故鄉(xiāng)」 <br><br> 有些生活片段被我們遺忘在時光的沙漏里。我們看得見的,不少;我們看不見的,很多;有些氣味被我們遺忘在時光的沙漏里。我們知道的,不少;我們不知道的,更多。 <br><br> 外婆逝后,我常借讀《西藏生死之書》來排遣思念。按圖索驥,外婆此刻并非進入絕對虛無的境地,不過和我們走在各自的途中。死亡書中說,生活、生命是永恒不滅的,它只屬于兩個不同的循環(huán)。按照死亡書的記載,外婆此時此刻正坐在冥船之上,渡著地下的冥河。<br> <br>  冥河是一條壯麗的河流,我相信她會順著靜謐無波的河水,緩慢安穩(wěn)的前行。度過了冥河,就到了永生之地。那些比之先到的親人們,正等著她的到來——永恒的團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故鄉(xiāng),我記住了雨水和泥土的芬芳」 <br><br> 記憶深處,總有一條路,通往外婆的家。幼時,從縣城走40多分鐘,離開喧囂的城鎮(zhèn),爾后是無邊的阡陌、秋收的稻田。夕陽西下,炊煙裊裊升起,一條筆直的鄉(xiāng)間小路通向遠方。周遭寂靜,在拐角處,外婆在樟樹下等我。長大后,這條路多次入游子的夢中來,包括大樟樹的青苔、窗沿的蛛網、掛著的菜籃、甚至是廢棄的灶臺。甚至到長大后迷戀那如炊煙般美好的檀香的味道。<br><br>  故鄉(xiāng),永遠賦予著我們以生生不息的希望。生者必死,聚者必散,積者必竭,立者必倒,高者必墮。<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宜珍惜眼前時光與人」<br> <br> 世事無常,人時很短。世界上永遠不會改變的就是永遠都在改變。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我們用清明這一天來和故鄉(xiāng)產生精神聯(lián)結。讓過去過去,生者奮然,死者安息。<br><br>  清明,宜品茗,蹴鞠,踏青,放紙鳶,掃墓。宜思量生死,宜珍惜眼前時光與人。 <br><br> 圖片︱手機拍攝 </font></h3><h3><h3><font color="#010101"> 部分選自老樹畫畫</font></h3><font color="#010101"> 撰文︱嶺南星空<br></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