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四、 律詩的粘對</b></h1> <h1> 格律詩講究粘對,有"對句相對,鄰句相粘"之說。近體詩的句子是以兩句為一個單位的,每兩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類推)為一聯(lián),同一聯(lián)的上下句稱為對句,上聯(lián)的下句和下聯(lián)的上句稱為鄰句。<br /> "粘"和"對"是不同含義的兩個規(guī)則。一首詩中的詩句不合乎"粘"的規(guī)則叫"失粘",詩句不合乎"對"的規(guī)則叫"失對"。失粘和失對都是格律詩的大忌,應(yīng)該避免。<br /> 粘,就是相同的意思。格律詩的粘,也就是平聲粘平聲、仄聲粘仄聲。詩律中有這樣的要求:絕句的第三句和第二句,律詩的第三句和第二句、第五句和第四句、第七句和第六句,在除句末外的節(jié)奏落腳點上,字音的平仄要基本相同。<br /> 對,就是相對、不同的意思。格律詩的對,也就是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詩律要求絕句的第二句和第一句、第四句和第三句,律詩第二句和第一句、第四句和第三句、第六句和第五句、第八句和第七句,在除句末外的節(jié)奏落腳點上,字音的平仄要基本相對。<br /> 下面以李商隱的《無題》為例,讓大家盡快熟悉"粘對"的規(guī)則:<br /> 相見時難別亦難,<br /> 平仄平平仄仄平<br /> 東風無力百花殘。<br /> 平平平仄仄平平<br />(第二句與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對。)<br /> 春蠶到死絲方盡,<br /> 平平仄仄平平仄<br />(第三句與第二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粘。)<br /> 蠟炬成灰淚始干。<br /> 仄仄平平仄仄平<br />(第四句與第三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對。)<br /> 曉鏡但愁云鬢改,<br /> 仄仄仄平平仄仄<br />(第五句與第四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粘。)<br /> 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br /> 仄平平仄仄平平<br />(第六句與第五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對。)<br /> 蓬山此去無多路,<br /> 平平仄仄平平仄<br />(第七句與第六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粘。)<br /> 青鳥殷勤為探看。<br /> 平仄平平仄仄平<br />(第八句與第七句的第二、四、六字平仄相對。)<br /> 粘對的作用在于其能夠使全詩的平仄分布和聲調(diào)更加和諧,更加多樣化。如果失粘,前后兩聯(lián)的平仄也會出現(xiàn)雷同的現(xiàn)象;如果失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會出現(xiàn)雷同的現(xiàn)象。講究粘對能使詩歌的平仄富于變化,從而在音律上形成回環(huán)、優(yōu)美的節(jié)奏。<br /> 粘對的規(guī)則能夠幫助我們記憶并掌握格律詩的平仄格式。只要知道第一句的平仄,整首詩的平仄就能輕易推導(dǎo)出來。<br /> 粘對的規(guī)則還能夠幫我們了解長律的平仄,因為不管多長的長律都必須依照粘對的規(guī)則來安排詩句的平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