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尼泊爾是南亞山區(qū)的內(nèi)陸國,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北與中國相接,其余三面與印度為鄰。喜瑪拉雅山脈是中尼的天然國界,包括珠峰在內(nèi),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中尼邊境。尼泊爾蘭毗尼是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古尼泊爾境內(nèi)有很多國家,1769年尼泊爾統(tǒng)一,建立沙阿王朝。2008年5月,尼泊爾廢除君主制,改國號為尼泊爾聯(lián)邦民主共和國,延續(xù)近240年的沙阿王朝宣告終結(jié)。尼泊爾為農(nóng)業(yè)國,80%的人口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世界上最不發(fā)達的貧困國家之一,國民人口80.6%是印度教徒,其余為佛教徒、穆斯林等。</h3> <h3> 珠穆朗瑪峰(珠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它的北部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nèi),南部在尼泊爾境內(nèi),而頂峰位于中國境內(nèi),是世界最高峰。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第三的意思。因為在珠穆朗瑪峰的附近還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稱為珠穆朗瑪峰。兩種高度:登山者登上的是總體高度是8848米(29029英尺)。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巖面高(裸高即地質(zhì)高度)為8844.43米,2010年起承認兩種高度的測量數(shù)據(jù)。</h3> <h3>飛越珠峰</h3> <h3>云海</h3> <h3> 加德滿都,簡稱加都,是尼泊爾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加德滿都谷地,四周環(huán)山,海拔1370米,建城于723年,是一座擁有1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加德滿都因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南坡,這道天然屏障為城市遮擋來自北方的寒風,城市南面迎著印度洋的暖流,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使這里年平均溫度20℃左右,氣候宜人,終年陽光燦爛,綠樹蔥郁,鮮花盛開,有"山中天堂"之美譽。</h3> <h3> 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位于舊城區(qū),這里囊括了尼泊爾16世紀至19世紀之間的古典建筑,廣場上有50多座寺廟和宮殿,但在地震中遭到嚴重的損毀。</h3> <h3> 巴德岡位于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以東14公里,為加德滿都谷地三大城市之一。杜巴廣場是巴德崗最大的廣場,四周全是形形色色的寺塔,這里有長達500年馬拉王朝的王宮。杜巴廣場有許多各具藝術(shù)特色的宮殿、庭院、寺廟、雕像等,被譽為"中世紀尼泊爾藝術(shù)的精華和寶庫"。</h3> <h3>地震后的巴德崗杜巴廣場</h3> <h3>國王的雕像</h3> <h3> 金門又稱為"太陽門",建成于1754年,是古王宮的入口。金門的頂上覆蓋著一座鍍金屋頂,裝飾著尼泊爾國旗、大象和獅子,門的四周布滿精致的銅雕,門的上方刻有四頭十臂的馬拉王室女神像。它被認為是加德滿都谷地最重要的金屬工藝杰作。</h3> <h3>王宮建筑嚴重損壞,內(nèi)部基本不開放參觀。</h3> <h3> 陶馬迪廣場是巴德崗第二大廣場,是組成整個巴德崗上千年文化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廣場主要有3個重要的神廟,分別是著名的尼亞塔波拉神廟、拜拉瓦納特神廟及納拉揚神廟。尼亞塔波拉塔神廟建在一方形五層磚砌臺基上,每層都有四方形塔檐向外伸展。臺基正中五級石階兩旁自下而上,每一級的兩邊都有一對雕像,第一級是一對力士,第二級是一對巨象,第三級是一對獅子,第四級是一對獅鷲,第五級是一對女神。"尼亞塔波拉"意為"五層",故亦稱"五層塔"。傳說每層雕像的神力比下一層的大10倍,一對力士之力也比常人大10倍。塔內(nèi)供奉成就吉祥天女。塔廟畫棟雕梁,色彩斑斕,神像所刻花飾,絢麗多姿,反映了瑪拉王朝后期建筑和雕刻藝術(shù)的高超水平。</h3> <h3>尼亞塔波拉神廟</h3> <h3>拜拉瓦納特神廟</h3> <h3>打塔卓雅廣場是這個城市最古老的部分,打塔卓雅廟是最古老的廟。</h3> <h3>"活女神"在尼泊爾被稱為庫瑪麗,意為處女神,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的馬拉王朝,后被沙阿王朝繼承,一向受到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共同崇拜。</h3><h3>根據(jù)印度教圣典,女神是難近母智慧女神的化身,亦是力量神的象征。"活女神"被人們相信是印度王權(quán)和庇護的神源,也是其教徒的精神支柱。尼泊爾上至國王,下至百姓,對"活女神"的崇拜都很虔誠?;钆?,是從尼泊爾普通幼女中嚴格挑選出來的,被選為"庫瑪里"的幼女在三四歲時即被送去廟宇供信眾朝拜,直至青春期退休之后又回歸民間。</h3> <h3>庫瑪麗女神廟</h3> <h3> 斯瓦揚布納特寺又稱四眼天神廟,因山上猴子多,又稱猴廟。是尼泊爾的佛教寺廟,位于首都加德滿都郊外斯瓦揚布山頂上。建于公元前3世紀,是亞洲最古老的佛教圣跡之一。主建筑是一座巨型的舍利塔,塔身為圓錐型,底座為四方形,底座四面繪有眼睛的圖案,這是"智慧的眼睛",能夠看到世間一切,象征著佛眼法力無邊,能看著加德滿都的每個角落。</h3> <h3> 帕坦是尼泊爾古城,又稱為"藝術(shù)之城"。與加德滿都一河之隔,這里古跡如云,地震損壞嚴重。</h3> <h3>帕坦杜巴廣場</h3> <h3> 納加闊特是尼泊爾靠近喜馬拉雅山的一處村莊,位于一座正對著喜馬拉雅山的山脊上,被稱為"喜馬拉雅山的觀景臺",以最廣最美的視角看世界第一高峰。加德滿都山谷邊緣地區(qū)以迷人的山區(qū)景色而著稱。在所有風景名勝中,納加闊特度假村的景色堪稱第一。遺憾當日霧大,在度假村酒店沒有看到這一美景。</h3> <h3>印度位于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由100多個民族構(gòu)成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占全國總?cè)丝诘?0%。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shù)毓庞《热?,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并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fā)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tǒng)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并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后群雄割據(jù)、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臥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后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lián)邦成員國。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三分之二人口直接或間接依靠農(nóng)業(yè)維生,近年來服務(wù)業(yè)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wù)業(yè)最重要出口國。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fā)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h3> <h3>總統(tǒng)府</h3> <h3> 德里門,印度首都最著名的建筑物,一個城市地標,新德里和舊德里的分界線,左面古城,右面新都,現(xiàn)實與理想,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貧窮與富裕被標注被放大,德里一個城市,因此兩個世界。</h3> <h3>蓮花廟</h3> <h3> 古特伯高塔被稱為"印度斯坦七大奇跡"之一,1193年由奴隸王朝第一個國王古特伯開始修建,后由其繼承人在14世紀中葉最后完工。塔高75.56米,塔呈赭紅色,由紅砂石建成。身上鐫刻阿拉伯文的《古蘭經(jīng)》經(jīng)文和各種花紋圖案。塔內(nèi)有397級臺階,可由此直登塔頂懸臺。高塔是印度教文化和伊斯蘭教文化融合的建筑物。</h3> <h3> 印度的灑紅節(jié),也被稱為Holi、五彩節(jié)、胡里節(jié),是印度最著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人們以各種顏色的顏料互撒、涂抹來慶祝春天的到來。</h3> <h3> 齋普爾是拉賈斯坦邦首府,也稱紅粉之城,全城一片粉紅色,屋頂、墻壁,一律粉紅色,街道異彩紛呈卻又混亂不堪,同時交織著讓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和現(xiàn)代風景。</h3> <h3> 琥珀城堡建在鄰近古城的山上,一座能俯視全城的城堡,是印度古代藩王Raja Man Singh于1592年建立的都城。不同于"粉紅之城"的建筑顏色,城堡由奶白、淺黃、玫瑰紅及純白石料建成,遠看猶如琥珀,故稱之為琥珀堡。琥珀城堡遠眺,宛若仙境,整個城堡為方形,十分宏偉壯觀。在城堡周圍的山峰上有一些防御設(shè)施,順著山梁綿延起伏,很像中國的長城,雄偉壯麗。</h3> <h3> 水之宮殿是16世紀齋普爾君主為避暑,在人工湖中興建在水上的皇宮,只有乘船才能到達,在湖邊遠望,宮殿如同漂浮在水面上,非常的漂亮。</h3> <h3> 比拉廟是現(xiàn)代新建的印度教寺廟,通體都是用潔白大理石依山而建。</h3> <h3> 齋浦爾城市皇宮位于印度拉賈斯坦邦首府齋浦爾舊城區(qū),于1728年興建?,F(xiàn)在馬哈拉加王族后人齋浦爾土王仍然生活在宮內(nèi)。</h3> <h3> 風之宮殿建于1799年,在皇宮后方,位于齋浦爾中心。名為宮殿,其實是一幅墻,墻上有953扇窗,是用紅砂石鏤空而成,使得宮殿內(nèi)任何地方都有風吹入。如果有狂風來襲,只要把窗戶都打開,大風就會吹過前后窗戶而不會把宮殿吹倒。風宮據(jù)說含有屹立不倒的意思,它是印度建筑史上的杰作。</h3> <h3> 簡塔·曼塔天文臺是齋浦爾城建造者薩瓦伊·杰伊·辛格二世的杰作,碧綠的草坪上,散布著眾多奇形怪狀的磚砌建筑,以及世界最大的日晷,每個都有特別的用途,精準的觀測設(shè)施體現(xiàn)出古代印度人民的聰明和智慧。各種觀測儀器,至今還能為天文學(xué)家所用。在這里,可看到兩個圓形分許多格子測時間用的、距今有近300年歷史的日晷。院內(nèi)十二個三角形的小建筑,代表十二個星座,每個星座的角度及方向都朝著各自的星座,很準確、科學(xué),至今還被用于研究占星學(xué)。</h3> <h3>從16世紀到18世紀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這里是統(tǒng)治全印度幾百年的莫臥兒帝國的首都所在地,這里融合了登峰造極的藝術(shù)成就與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阿格拉是典型的印度北方城市,喧鬧,擁擠。而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都市,屹立著堪稱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泰姬陵。任何的照片和辭藻都無法真正的表達泰姬陵的美和神奇。 阿格拉紅堡,全部采用紅砂巖建造而成,古堡建筑是印度伊斯蘭藝術(shù)頂峰時期的代表作。</h3> <h3>泰姬陵</h3> <h3>紅堡</h3> <h3>人物隨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