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公衛(wèi)十四,是江西省衛(wèi)生學校公共衛(wèi)生十四班的簡稱。她成為我生命中重要的記憶符號,緣自一九八五年,那年秋天,她慷慨地接納了高考失意的我。</h3><div> 當年的省衛(wèi)校,座落在南昌市石崗鎮(zhèn)。那時的石崗,是南昌的文化衛(wèi)星城,十多所省屬中專學校落戶于此。雖然地處偏僻荒涼,卻有著城市化的規(guī)劃格局,井岡山大道、寧崗路、永新路、安源路等8條街道縱橫交錯。說是街道,路的兩旁卻少有建筑,也沒有商鋪。三三兩兩的路上行人,除了老師,就是學生。直筆寬闊的井岡山大道延伸著人們的視線,路的兩旁,是排列整齊的法國梧桐,枝葉婆娑茂盛,默默地詮釋著小鎮(zhèn)的與眾不同。</div><div> 公衛(wèi)十四班共53名同學,41名男生,12名女生,來自全省不同的地市,因為相同的高考落難經歷,便有了相同的落寞情懷。初來乍到的我們,望著一張張陌生的面孔和四周蒼涼的荒野,心中充滿了不甘與迷茫。</div><div> 短暫的新鮮期過后,便開始了各自全新的生活。有人勤奮學習,以填補高考失利后的失落;有人偷偷地抽煙,以顯示自己的特立獨行;而我則沉溺于打籃球,每天下午從課后一直打到天黑,偶爾也拉拉小提琴,或吹吹口琴,日子也算過得充實而自在。</div><div> 但對學習卻怎么也提不起興趣,因為是?;@球隊的主力和校樂隊的小提琴手,訓練和排練總是我逃課的最好理由。由于缺課太多,每次考試前,必是我最忙和最緊張的時候。記得人體解剖學考試的前夜,我的教科書部分章節(jié)還是全新的,最讓人乍舌的是,分析化學考試前,竟不知實驗室在哪兒。或許是吉人天相吧,臨陣磨槍的結果,是每次考試都能順利過關。</div><div> 那時候是要出早操的,每次早操后班主任老師在點名之前,必先看看我和李文旺同學在不在,如果在,就不再點名。在他眼里,我倆是最愛睡懶覺的落后分子,如果連我倆都來了的話,全班就沒有同學會缺席。時間久了,便有同學找到了規(guī)律,看到我起床出操了,就放心地窩在被子里繼續(xù)他的黃梁夢。</div><div> 日子就這么一天接一天地流淌,生活變得象排隊打來的白開水——單調而乏味,于是便萌發(fā)了惡作劇的沖動。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和崔宗廬同學一起合謀炮制的那首打油詩了。那次學校在食堂張貼了一張學生必須按規(guī)定的時間就餐的通告,為表示抗議,我們連夜撰寫了一首打油詩貼在通告旁:</div><div> 學校領導真無聊,</div><div> 每天吃得消不了,</div><div> 終于想出餿主意,</div><div> 學生遭殃他逍遙。</div><div> 如此的膽大妄為,拿今天的眼光來看,也算大逆不道吧?好在打油詩是我用左手書寫,改變了原有的筆跡,作為一號大案,學校很是費了一番周折也沒有查出幕后“黑手”,不然結果可想而知。</div><div> 最值得我們驕傲的要算公衛(wèi)十四的籃球隊了。由劉學文同學、曾雄文同學、阮飛甫同學、崔宗廬同學和我為主力組成的籃球隊,曾打遍全校無敵手。劉學文的爭搶籃板、曾雄文的三步上籃、阮飛甫的冷靜分球、崔宗廬的投籃得分、我的搶位斷球,每每贏得滿場的喝彩,所不同的是,他們的精彩表現(xiàn)是因為想贏得場邊女孩子的青睞,而我的出色發(fā)揮則純粹是因為對運動的執(zhí)著與熱愛。</div><div> 作為學生會宣傳部長和學生刊物《花蕾》的主編,我因刊登了一篇《傳統(tǒng)也可以改》的文章而引起學校領導的不滿,為此專門組織學生會干部開會對我進行批評教育。那天晚上,我在熄燈后的教室坐了很久,在暗夜里獨自拉著小提琴,那憂傷的琴聲似乎在訴說心中的委屈。第二天,學生會漂亮的文娛部長朱琳同學給我寫了一封信,大意是面對挫折要堅強。由于年份久遠,信的原文已記不得了,但那份珍貴的友情卻在我心里珍藏至今。</div><div> 畢業(yè)二十五年后的二O一二年十二月,公衛(wèi)十四的同學又在贛州相會了。同窗聚首,感慨萬千,有的事業(yè)有成,有的商海弄潮,有的心寬體胖,有的風度翩翩,但不變的是那顆仍舊年輕的心。當年學習刻苦的同學里,劉學文同學當了疾控中心主任,王小群同學成了中醫(yī)院的書記,胡廣根同學已是醫(yī)院的院長,袁道林同學創(chuàng)辦了三和醫(yī)藥有限公司,成了當?shù)刂髽I(yè)家……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當年的“落后分子”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李文旺同學成了小有名氣的作家,連春生同學當了幕后老板,張靜華同學在深圳開辦了自己的公司……</div><div> 而我,在畢業(yè)之后,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同事們眼中的“業(yè)務權威”,這多少有些讓人意外。其實也不奇怪,浪子回頭金不換啊,要知道后來在江西醫(yī)學院讀函授大學時,我是班上最認真的學生之一。</div><div> 時間的長河洗盡了多少世事的鉛華,曾經的刻骨銘心,曾經的海誓山盟,都隨記憶淡去了原本的色彩。但公衛(wèi)十四不會,她一直鮮活地存在著,在我的心里,在一直未曾泯滅的夢里……</div><div> </div><div> </div><div> 2012年12月10日</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