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i><b>彩 / 穿越天方夜譚中的迷城 一回首已千年</b></i></font></h1> <p class="ql-block"> 菲斯古城的歷史,幾乎就等同于摩洛哥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這個1300多年的老城,心思深不可測。在《西班牙旅行筆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摩洛哥的菲斯,是令所有旅人欣喜的地方,因為整個城市是一個活著的天方夜譚,要是有一張載著阿拉伯人的飛毯突然飄起來,你也不會感到奇怪,人們還維持著那神話里的生活。</p> <h3> 穿過鑲滿藍色瓷磚的布日盧藍門進入麥地那老城區(qū),回到阿拉丁神燈的世界,一頭扎進百轉(zhuǎn)千回的小巷里,還沒來得及看清楚,你就已經(jīng)迷路了。</h3> <h3> 古城的中心,是建于公元859年的卡拉維因清真寺。它同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xué),比牛津大學(xué)和巴黎大學(xué)都要早好幾個世紀(jì)。</h3><h3> 正因為卡拉維因的存在,菲斯才得以成為北非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圣城。周邊還有無數(shù)清真寺,滿屏不厭繁復(fù)的瓷磚與木雕屏風(fēng)。<br /></h3> <h3> 法國人當(dāng)年殖民摩洛哥時,都沒有改造老城,而是在邊上另建新城,讓追求生活質(zhì)量的殖民統(tǒng)治者和富豪有了安居之地,也讓普通民眾繼續(xù)在老城生生不息。<br /></h3><h3> 菲斯的麥地那老城區(qū)占地才3平方公里,卻有9000多條巷子,126座清真寺,住著35萬人?。?!比起馬拉喀什,這里的巷子更狹窄彎曲,縱橫交錯雜亂無章,一旦涉足便難以自拔,當(dāng)?shù)厝嗽谶@里穿梭自如,游客迷路到絕望……</h3> <h3> 由于街道狹窄無法行車,古城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驢子。古城并不宏偉的黃土城墻把現(xiàn)代運輸工具隔絕在城外,也因此讓麥地那免遭那千城一面的"都市化進程"。</h3> <h3> 探訪北非最具特色的菲斯皮革大染坊,這里"臭"名遠揚—-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h3><h3> 循著愈來愈濃的怪味,在仄逼的巷子中左沖右突,不斷和毛驢錯身而過,正糾結(jié)該跟哪位要帶路的原住民走時,一隊同胞游客剛好去參觀作坊,趕緊混入革命隊伍,登上天臺,上百個蜂巢一樣的大染缸展現(xiàn)在眼前。</h3><h3><br /></h3><h3><br /></h3> <h3> 那一個個1米見方的大染缸,裝著鴿子糞、牛尿和石灰水。血淋淋的牛羊皮成捆成捆地浸在里面,刮骨療毒,皮肉散盡,經(jīng)高溫天然蒸曬,皮革軟化,再放入旁邊天然植物顏色提取的染缸內(nèi)漂色,用古老的揉搓及風(fēng)干法,制成各種制品。</h3><h3> </h3> <h3> 腐爛的皮毛加上糞的發(fā)酵,常年炎熱,氣息只能不堪,工人爬上爬下忙碌,終年頂臭而作,身染其中,麻木不聞其味。天下莫不如此,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h3> <h3> 在菲斯,拋頭露面在外工作的女性仍屬少數(shù),所以在皮革作坊里也見不到一個女人,描鞋樣、納鞋底、刺繡釘珠、織布、縫紉乃至賣皮具的,都是巧手善言、滿臉堆笑的男人。</h3> <p class="ql-block"> 非斯老城的舊日氣味,即便過了一千零一夜,那充滿了腐臭的漫城皮革,那叮叮當(dāng)當(dāng)響著清脆鈴聲的毛驢,那忽上忽下忽窄忽寬的巷道,以及兩側(cè)絡(luò)繹交織的攤販,仍然充滿著神秘的舊日氣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