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四堡峒間,春節(jié)儀式感最強民俗文化傳承活動即將陸續(xù)上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傳統(tǒng)的年是一種生活節(jié)日</p><p class="ql-block">支撐它的是傳統(tǒng)民俗</p><p class="ql-block">應保持我們春節(jié)的儀式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國傳統(tǒng)村落保護第一人·馮驥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3> 七律 · 四堡龍燈<br><br> 文/馬驚飆<br><br>鄉(xiāng)村歲歲鬧元宵,神銃煙花引客潮。<br><br>一桷雙燈圖亮麗,十番九奏樂喧囂。 ? <br><br>云間滿月頻偷眼,水畔香樟亦折腰。<br><br>委屈盤龍終得脫,扶搖萬里若驚飚。<br><br><br></h3> <h3>鰲峰“花?!?(圖片來源——閩西日報)<br></h3> <h3>四堡馬屋 · 馬援廟<br></h3> <h3>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漢族,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亂,馬援為隴右軍閥隗囂的屬下,甚得隗囂的信任。后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tǒng)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天下統(tǒng)一之后,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因功封新息侯。<br>馬援的戎馬一生</h3> <h3>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尸的氣概甚得后人的崇敬。</h3> <h3> 討伐五溪蠻時身染重病,不幸去世。馬援是最著名的伏波將軍,被人尊稱為“馬伏波”。三國時,蜀國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也是其后人。</h3> <h3><br>四堡龍燈圖譜——馬屋村 <br> 中國·四堡·馬屋村(包含中南、四橋等處)是一個擁有將近1000年歷史的古村落,村民都為馬姓,是中原(發(fā)源于河北邯鄲馬服,郡望為陜西扶風)遷徙而來的客家人之一。村中保留了大量的客家方言與扶風字樣的神牌位,更保留有53座雕版古書坊,為全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四堡基地。村民們平常有很多民俗活動,馬屋村扛花燈即是其中之一。 馬屋村扛花燈從農(nóng)歷十三扛到十五,今年搬龍時間定在農(nóng)歷正月十六,搬龍即把龍氣搬回家。搬龍的出發(fā)點即是馬屋龍脈所在地獅子寨山脈(樓梯嶺),搬龍的具體時間根據(jù)當年的運勢來定,東西大利之年即可搬龍?;粑幕脑⒘怂谋と嗣衿硗鐣椭C、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的美好愿望。扛花燈在四堡不單單是一種民俗活動,漸漸的演變成了四堡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馬屋村簡介</h3> <h3> 馬屋村的御賜紅龍(四堡話叫紅侯公,也稱客家紅龍)與明朝時期的馬馴[生于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年),5次提升官職,自部員累官都憲,封政議大夫]有關(guān)。馬馴為官40多年,歷四朝皇帝,為大明王朝屢建功勛。起程回鄉(xiāng)時,皇帝為其送行,因馴多次回頭看著皇帝,表示出不舍之情,皇帝問:“愛卿為何多次回頭?”馬馴答:“臣的家鄉(xiāng)是個窮鄉(xiāng)僻壤的地方,人民終日勞作,辛苦萬分,且無以為樂。臣在朝時觀京中花燈,美妙絕倫,且萬民同樂,故而眷戀不舍。”皇帝說:“愛卿回去之后亦可效仿,以娛愛卿之鄉(xiāng)民?!瘪R馴說:“京中花燈龍頭、龍尾皆為黃色,效仿豈不是有僭越之嫌?” 皇帝說:“愛卿的龍可以做成紅色,既喜慶又寓龍子之意;朕再賜愛卿黃獅,皆可世代相傳。”馬馴說:“臣謝萬歲隆恩。”馬屋紅龍由此而來,因為是龍子,所以意義更深。相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古往今來,絕無僅有。<br>直播 !御賜紅龍與你相約馬屋村<br></h3> <h3>圖為馬馴的部分官牌<br></h3> <h3>有趣的四堡客家方言<br></h3> <h3> 花燈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掛著讓人看的,一種是抬著讓人看的。還有手持著游走的小燈。倘若是抬著走,也就是故鄉(xiāng)那種“扛花燈”,方顯真正的熱切生猛?!翱浮弊忠垃F(xiàn)在的普通話,是有兩種讀音的,一為káng,用肩膀承擔的意思;一為gāng,則是用雙手舉起東西??富舻目?,指的是前者。不過扛也離不開手?;糁糜诩珙^,也需要手扶以維持平衡和卸力。<br> 扛花燈是春節(jié)的重頭戲,也是連接春節(jié)和元宵的重要節(jié)目。首先要祭龍:將編扎好的龍頭、龍尾扛至祠堂,殺豬、念祭文、祭龍頭、祭龍尾、放銃三響。然后才將龍頭龍尾扛至接燈地點——一般是村里最大的廣場。晚飯后,各家各戶把自家花燈扛出。這一匹花燈,因為是板凳面形狀做的燈的支撐,所以叫桷子。(這種花燈,在福建泰寧、建寧一帶,叫橋燈;在浙江金華、溫州一帶,叫板凳龍。一般叫客家板橋龍。)一家一匹桷子,一節(jié)一節(jié)地“駁”起來。駁者,連接也。駁好,龍的全身便形成了。 ——引自介子文苑,嚴靖。<br></h3> <h3> <br> 山下明亮之處便是雕版印刷之鄉(xiāng)——中國 · 四堡 · 馬屋村?;粼邶埫}上延綿將至700米,花燈里面點著蠟燭,通過蠟燭散發(fā)的紅光將各種創(chuàng)意的燈籠映照得紅彤彤的,與山下景色形成一副精美的畫卷,美得喜人。</h3> <h3><br>四堡龍燈圖譜——霧閣村<br> 福建省連城縣四堡鎮(zhèn)霧閣村(1952年前屬長汀縣轄)抬龍燈是客家人鬧元霄的又一民俗活動。這種“龍燈”是鄒學圣(1523~1598年)從杭州引回家鄉(xiāng)的,故稱“老龍”。鄒學圣年輕時在與外商外僑接觸中,學會日語、英語會話。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授戶部廣積庫大使。1551年外放揚州,繼調(diào)蘇州,后遷杭州倉大使。萬歷八年(1580年),學圣以政局嚴峻,官場污濁,不愿合流,且父老多病,遂決心辭官歸里。攜蘇州籍妻子邵妙正同返閩西四堡山區(qū)。為解除妻子戀杭顧慮,便令家人將蘇杭的游龍燈藝,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四和十五夜,組織眾兒孫們以“游龍”形式歡度元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了。 ——引自鄒善水<br>直播! 霧閣500年龍足鬧元宵<br></h3> <h3> 游龍時而在村中路上慢悠慢走,時而狂拔如飛,花燈各形各藝,展示村民畫筆風采、“紙包燈”的奇跡。游龍經(jīng)過之處村民然放鞭炮禮花接“龍”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如意吉祥。</h3> <h3><br><br>四堡龍燈圖譜——雙泉村<br>四堡 · 雙泉村鄒氏八郎公祠堂<br></h3> <h3> 雙泉村初五、初六游龍活動。扛(四堡話,意同抬)花燈(四堡話)以"團結(jié)、祥和、熱鬧、隆重"為宗旨,弘揚鄉(xiāng)村文化傳統(tǒng)。<br>直播 !雙泉村“老龍新游”鬧新春<br></h3> <h3> 雙泉村的龍頭龍尾以紅、金、綠、白為主,色調(diào)簡單、美觀、大氣,形象逼真。<br></h3> <h3> “龍”作為吉祥的化身,代表著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的愿望。龍頭龍尾橫臥,雍容大度,神情逼真,煥發(fā)勃勃生機。</h3> <h3>白天花燈在村里游一圈</h3> <h3>花燈引路專用器具:虎頭牌、高燈、高腳牌</h3> <h3> 花燈婉蜒前行,聲勢浩大。借用驚標老師的詩來表達一下內(nèi)心的激動:委屈盤龍終得脫,扶搖萬里若驚飚。</h3> <h3>夜里的燭光花燈,特別好看。</h3> <h3>花燈從起始點八郎公祠堂前往鄒公廟祭祖</h3> <h3>四堡的后三(四堡話通生)個個都很猛</h3> <h3><br>四堡龍燈圖譜——上枧村<br> 上枧村的龍頭龍尾以紅色為主,造型獨特、新穎,形象逼真。</h3> <h3>祠堂門口有專門放置花燈的鐵架子,一排望去甚是壯觀。</h3> <h3>小美女提著燈籠前去看花燈</h3> <h3>正好遇到鄒宏江先生用無人機進行低空航拍</h3> <h3><br>長校龍燈圖譜 : 小馬長校龍燈圖譜<br></h3> <h3>赤土崗龍燈圖譜拍攝者 : 小馬赤土崗龍燈圖譜</h3> <h3>連城龍燈圖譜拍攝者 : 馬進連城龍燈圖譜</h3> <h3>尤溪龍燈圖譜拍攝者 : 佘先生尤溪龍燈圖譜</h3> <h3>尤溪舞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