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西安天壇,大名叫作"圜(huan)丘",坐落在今陜師大老校區(qū)南面一隅。遺址周邊新增綠化景觀及園區(qū)道路,公園南側(cè)規(guī)劃長200米、寬30米的綠化廊道,連接遺址區(qū)和雁展路,形成以天壇為核心,南北通透的視覺通廊。 西安天壇始建于隋文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迄今已有1428年了。從隋初到唐末,圜丘沿用了314年。隋朝隋文帝2位皇帝和唐代19位皇帝(除順宗、哀宗外)均在此處進(jìn)行過祭天的禮儀。這里曾是國家至高無上的禮儀重地,是古人與天相接的地方,是全國保留下來的唯一一處早于清代的圜丘遺址,是一個曠世無比的歷史遺跡。在我國歷史上,祀天禮儀對維護(hù)皇權(quán)統(tǒng)治,增加民族凝聚力,維系國泰民安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h3><h3> 天壇遺址占地約19.7畝,共四層,全部為土質(zhì)結(jié)構(gòu),高約8米,由下向上逐層遞減,最底層直徑約54米,各層高1.5米至2.3米不等。與北京天壇相比,西安的圜丘共有四層,北京天壇有三層,是清乾隆年間(1749年)在明和清初圜丘的基礎(chǔ)上改建的。西安天壇比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北京天壇早了近千年。中國社科院文物專家安家瑤指出,和北京的天壇相比,西安的唐天壇更具有價值。北京天壇有5.4米高,西安天壇高8米,北京天壇只在四面有臺階,西安天壇12面都有臺階,更符合周禮禮治。因此無論是年代還是規(guī)模,西安的這座天壇都稱得上北京天壇的"老祖宗"。<br /></h3><h3><br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