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h3><h3> 父親的家鄉(xiāng)在江蘇贛榆,我從沒去過的地方。據(jù)說那里應該還有我祖父、祖母的同輩留下的后裔,從谷歌地圖上搜索俯視的照片里,早已不見聽聞中的大宅院,象征家族榮耀的連街商鋪。本來就很陌生,實際更加遙遠……</h3><h3> 我的曾祖父是商人,似乎是做手藝的商人,或者是做貿(mào)易發(fā)家,請原諒我模糊的記憶,曾祖父膝下只有祖父一個兒子,祖父絕對是家族的榮譽,祖父名金石,足以看出曾祖父對祖父的厚愛,能受得住這個名字,希望他能命帶富貴,繼續(xù)發(fā)展祖上榮華;可祖父并沒有子承父業(yè)經(jīng)商,而是考學在外,最后立足于上海,聽得祖父生前的朋友說,祖父可以雙手打算盤,寫得好文章,書法灑脫俊逸,富有才華……</h3><h3> 父親會在哪里出生的呢?是江蘇贛榆嗎?還是上海?現(xiàn)在已無法知曉了。感謝祖上的陰德,在這個幾代單傳的家庭里,父親作為老大出生了(1939年),后繼有人,可想當時曾祖父、祖父對父親會有多么美好的期待,祖父為父親取名作訓。這字里是有哪一種寄托呢?會有什么典故嗎?只知祖父為后來幾個孩子的取名,都用到了訓字,昭訓、思訓、知訓,只有最小的孩子(我的小叔叔)取名黎明。幾個孩子出生的年代不一樣,政治背景都在變化。至少從孩子的命名里看到家族從財富的創(chuàng)造,到從文的敬仰,家族一直在守望這片美好,生活能讓父親就這樣平安成長嗎?</h3><h3> 大姑和父親只相差一歲不到,大姑昭訓是很有修養(yǎng)、賢惠的女子,可以看出這些美德來源于祖父母的教誨。大姑和父親有著深厚的兄妹情義。大姑說起小時候,和我的父親出門,別人都以為他們倆是雙胞胎。有一次,祖父帶著父親去他工作的地方,那是一艘很大很大的輪船,姑姑強調(diào)這船祖父只讓帶男孩子上去,大姑描繪這一段時充滿了自豪,仿佛當年她也曾在大貨輪上瞭望過一樣:</h3><h3> 輪船迎著海風,屹立在蔚藍的大海上,不時飛來幾只海鷗落在甲板邊的欄桿上呢喃細語,天邊的彩霞映紅了整個海面,甲板上站著一對白衣父子,兒子依在父親身旁,父親俯下身,指向遠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h3><h3> 所有的美好在歷史的長河里,要想度過幾朝(zhao)幾朝(chao),富貴真是身外之物,留存下來的還有什么呢?</h3><h3> 1949年前際,曾祖父、祖父本做決定,要帶上全家轉(zhuǎn)投去臺灣,據(jù)說當時船票都購好了,就是臨上船時,曾祖父感嘆家業(yè)就此終斷,將老于異土,也許一別就無法再能祭奠祖上,心中痛苦,堅決要留下,且督促祖父帶好兒女家人先去。祖父也是孝子,怎能撇下曾祖父不管,咬咬牙,寧肯受苦也要全家在一起。</h3><h3> 解放了,所有的次序全部改變,祖父在這個階段不再是家里經(jīng)濟的主梁,從解釋不了的文字里,我想祖父在這個階段肯定是吃了官司,被關了起來。家庭的變故,祖母從被人伺候的貴婦變成打短工的婦女,這時的父親是十歲出頭的少年,弟妹尚小,父親只能提前休掉小學教育,接過家庭的重擔,做起各種了短工:擦皮鞋、賣報紙、搬運貨物等等……據(jù)理推測,同樣跟隨在父親身邊打工的,應該還有他懂事的小妹,我的大姑姑。</h3><h3> 生活就這樣搓揉,洗去金碧輝煌,換來本質(zhì)黑白。再次贊美祖上陰德,富貴可以是身外之物,留存在這個家庭血脈里的是對生活的熱愛、待人的淳樸善良、面對困苦的堅挺剛毅。如果沒有這些美德,面對責難,家庭不堪一擊。我的父親就是在這個環(huán)境里成長起來的少年,他成了這個家庭里真正的大哥。</h3><h3> 祖父具體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實在不知,只能推測應該是在五十年代,順應下鄉(xiāng)政策,帶著全家從上海遷移到了江西省上高縣泗溪鄉(xiāng),生活一切聽從組織安排,做回了最普通的農(nóng)民。在這塊純樸的土地上,只要你勤勞耕耘,就能有收獲,還遠離都市嘈雜的人際關系。在這里,祖父帶著家人,把自己的最后一輩子留在了這里,他沒再走出過江西,連同他的子女也像彈出的種子一樣,滾落到各個紅土地、黑土地,生根發(fā)芽,做回最普通的人。</h3><h3> 父親在江西這塊土地上煥發(fā)生機。父親勤奮好學、積極樂觀、吃苦耐勞,很得組織喜歡,組織給父親一個轉(zhuǎn)變的機會,讓他在花姑山煤礦工作,從農(nóng)民到礦工辛勞自然是分不開的,但至少給家人多了一份經(jīng)濟口糧,在那個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這是多么珍貴的機會。生活一步步好轉(zhuǎn)起來,經(jīng)組織考驗,爸爸轉(zhuǎn)調(diào)在礦上做起了采購。做事勤勞靠譜、對組織忠誠,在那個年代這就是好青年的標準。父親正當婚齡,很快礦上熱心的工友把同鄉(xiāng)的母親介紹給了這個好青年。我在想象,那個煤礦里曬著黝黑皮膚露出白色牙齒,頭發(fā)天然卷的英俊小伙,和我皮膚天然白皙,透著粉紅笑容,梳著兩麻花辮的美麗母親第一次相見,是多么美好的場景啊。</h3><h3> 深得組織信任,父親后來又被安排到了宜豐縣汽車隊工作,這在當時是讓人擠破頭都想進的單位。在汽車隊,父親最先學會駕駛技術,父親的架駛技術在他那個年代足以引以為豪,什么大卡車、大貨車都不在話下,而且連年開車都安全無事故。父親的好技術,養(yǎng)活了一家老小。就這樣父母在宜豐扎下根來,生育了我們五個姐妹。</h3><h3> 想想在那個論出生成分背景的年代,父親要比常人多付出多少努力,證明自己的階級立場,才能得到組織的欣賞。真的感謝祖上陰德,再次應驗錢財是身外之物,讓父親及全家在異鄉(xiāng)生存下來的,是他們內(nèi)在的善良、樂觀、勤勞的品質(zhì),這才是祖上代代相傳下來的寶貴財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h3><h3> 父親是一位遵從于傳統(tǒng)理念的人,這可以體現(xiàn)在他對父母兄弟姐妹的情義,對自己家庭的愛護,對工作對朋友的真誠上。</h3><h3> 聽祖父的朋友說起這段故事,祖父有很嚴重的煙癮,問父親要錢買煙抽,不知是父親認為祖父的身體不能再受煙的刺激了,還是別的原因,父親不給祖父買煙,祖父生氣要父親跪下,并要拿扁擔責罰他,父親就這樣寧愿受罰?,F(xiàn)在聽起這個故事覺得不可思議,想想我父親的脾氣也和現(xiàn)在年輕氣盛的青年一樣,哪可能受得了這個火氣??伤娴脑凇案改肛?,須順承”和”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中求平衡,這只能是孝子才可能做到。(備注:祖父確實不能再抽煙,他的去世也是與此有關)</h3><h3> 父親深愛我們這個家庭。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里,都有一個同樣的想法,那就是生育兒子,傳宗接代,可是母親只生育了五個女兒,也許父親的心中會有遺憾,可當母親問他時,他嘿嘿的笑著從不承認。記得父親給在外讀書的我們寫信,稱呼會是愛武我兒、慧文我兒、艷兒,當時我想,父親還是希望生個兒子的,我們明明是女兒,卻叫我們兒子;現(xiàn)在我也成了家,為人父母了才真正明白,其實父親心里歡喜著,五個女兒的孝順、勤奮、勇敢、正直,他是多么的歡喜,這在傳統(tǒng)教育里,正是做人的本分。五個孩子都是他手心里的寶貝,像兒子一樣珍貴!</h3><h3> 父親結下的朋友都與他的工作有關,有的朋友曾是他的徒弟,有的朋友或是他共事過的同事,這些朋友雖然后來不在同一單位,甚至有的高升了,但多年還有交往。朋友對父親是尊敬的,他們與父親共事過,知道父親對工作的認真、勤奮,對同事豁達、真誠,做人樂觀開朗。在后來物質(zhì)利益飛漲的年代,父親作為外鄉(xiāng)來的異客,能在宜豐結下這么多友誼,說明他的人品在朋友中還是可親可敬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h3><h3> 父親有幾個嗜好,放在第一位,可以說是飲酒,平常白天不能飲酒,父親晚上回家休息才有得酒喝,印象小時候我就領了小錢,拿著空酒瓶,幫父親去打過酒。只要有一小碟花生,或幾片醬豆腐,或是醬油伴了拍碎的大蒜,就可以讓父親伴著喝個一二兩。父親是喜歡兒女圍著他,邊喝邊聊的。父親生了五個女兒,最開始是沒人能陪他喝,后來大姐結了婚,父親喜歡大姐夫,大姐夫則是家庭里最早能陪他喝酒的人,每次定然讓姐夫也斟滿一杯,想想父親那滿意的樣子,就像在和兒子聊天一樣享受,后來幾位姐姐陸續(xù)結婚,能陪父親喝酒的姐夫更多了,這都是他的孩子,圍上一桌的,定是幾位姐夫,我們姐妹也學會了圍在旁邊一起熱鬧著。當然,父親的這個嗜好也是父親唯一的缺點,若飲酒過度,卻保持不了好的酒風,我在年少時對父親飲酒過度是非常害怕,也因此會對父親產(chǎn)生一些隔閡。還好這個缺點在父親退休后有所改善。</h3><h3> 很難說父親的第二大愛好是什么,父親自己說過:“我沒有其他愛好,喝茶和書法是我最大的愛好!”這兩個興趣是多么的書生意氣。記得逢年過節(jié),女兒女婿孝順父親總會投其所好,買來好茶,他都喜笑顏開,會親手用他珍藏的瓷器泡了茶來與兒女們共享。父親每天都會堅持潛心練習書法,毛筆都練禿了好多支,他樂在其中。每年的春聯(lián)他都會親筆繪制,正門前的、廚房門口的,兒女家、鄰居家的對聯(lián)他都一一寫好。</h3><h3> 在父親的晚年生活里,父親是非常懂得養(yǎng)身、養(yǎng)心、養(yǎng)志的人。</h3><h3> 父親退休前,不知是哪來的毅力,毅然把他幾十年的煙癮戒掉了。退休后,他積極投入養(yǎng)身,每天會去老年俱樂部參加老年運動,他不會打麻將或打牌,他喜歡下象棋、打門球,家里現(xiàn)在仍在用的幾套床上用品,就是父親當年參加比賽得到的獎品。那些年父親除了養(yǎng)身外,還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他的書法上,他抄寫了很多格言、經(jīng)書詩詞,他的內(nèi)心,真心是把書法當作是一種志向熱愛著。一個老人能有如此強烈的養(yǎng)心養(yǎng)志的念勁,也許父親認為朝聞道夕死可矣,但在我們兒女,只恨時間太短,這段美好只能成追憶……</h3><h3> 父親臨走之前筆不綴耕,我們走進他的書房,臨走時寫的最后一首詩《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還躺在書案上,墨跡還是濕的:</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010101">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font></h3><h3> 也許父親是有些累了,突然而來的心梗,輕輕的就這樣帶走了他。父親,您怎么就沒讓我們和你有一聲道別呢?父親,請您記住我,千萬不要把我們忘記,我們還是您的孩兒,永遠愛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h3><h3>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h3><h3> 父親是家里最有正能量的磁場,能把我們牢牢吸住,去除雜質(zhì),讓兒孫心存正念,不敢有歪心。父親自己能忠于家庭、事業(yè),樂觀生活,給我們做兒女的當表率,這就是父親給我們的財富。我愿意相信時間只是在不同空間里的一個瞬間,我想父親就是在我未知的那空間里,遙遠的看著我們,從未離開我們。相信他看到兒孫們個個長大成家立業(yè),會為我們高興;也相信他看到我們做兒女遇到困惑、甚至犯錯時,會嚴肅的審視我們,把我們從錯誤的邊緣再拉回來。父親,請您繼續(xù)眷顧兒孫們,我們定會記得您的教誨,您正直、樂觀向上的品質(zhì),做一個好人,將家庭的幸福代代流傳!</h3><h3> 慎終追遠,謹以此文紀念父親仙逝十周年。</h3><h3> 向勤勞、勇敢、善良的那一代人鞠躬,致敬!</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您的孩子們</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8-2-12</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h3><h3></h3><h3></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