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年華似水(下)

美友1959145

<h3>我家在西康路3號只有一間房,4年級時,我們分到了2間房, 在漢口路,今漢口西路134號。這個院子里的住宅不像西康路那樣分散,也不像仙霞路院那么擁擠。8棟樓分兩列沿山坡而上。中間一條寬臺階,一塊平地是院子里的運動場和抗地震時的露營地,砌了兩張水泥乒乓球臺,不大不小正好,一看就喜歡。<br></h3> <p>大門右邊原來有個門房,住著郭家。郭家少年嘹亮的高音差不多每晚在燈光散射的樓間回蕩:xxx,電-話-!家家從晚飯中豎起耳朵聽xxx是誰。女主人郭嫂黑發(fā)整齊地梳在耳后,清瘦高挑,可惜盛年早逝。</p><p><br></p><p>大門進出無人管有人瞄。偶爾夫妻吵架也跑不出大門。每隔幾天2輛馬車在大門口停下,趕車人搖鈴,每家都會奔出一人捧著2簸萁,一裝煤灰,一裝菜葉, 倒入馬車,拖往草場門。有年冬天冷雪大,馬車很久不來。天一放晴,馬車終于出動,車沒到我們院就滿了。這鈴是搖還是不搖?院子里人們已苦垃圾久矣,都在門口嚴陣以待。看這架式那馬車恨不得多生4條腿,快快地逃過。有氣狠了的的追馬車,然后把簸萁朝馬車楊去,一場天女散花,馬車灰頭土臉。當然也有人倒得痛快,然后發(fā)現(xiàn)把自家爐門也倒了。</p> <h3>通往&quot;山上&quot;的路。1到4棟在山下,5到8棟在山上。</h3> <h3>當年乒乒臺的位置,</h3> <h3>我們來時大門未開,車開不進來。等著等著出來個人打量著我們,剛要解釋來意,他忽然一把抱住周常寧,我們一起認出來了,這是1棟的馬家小五??!我忙忙報上姓名,他指周常寧對我說:你不是跟我們同年嗎,怎么和他們混一起了?<br>我和小五同年,本來應該和他和院里其他同年一起上4中。但我的小學被選作縮短學制試點,小學少上一年?,F(xiàn)在想起來跳過6年級是有代價的。最大差別在情商。我上中學第一天放學回來就被奚落了一路,因為向男生借了橡皮。這一通讓我嚇破了膽,因為怕被孤立,以后處處學著別人,包括天冷穿棉襖,夏天穿短袖,都要等別人先穿才敢穿。不免小氣。我記得王桂芳老師和我談話,希望我搞好團結(jié)。求大同存小異,不要計較小事。<br><br></h3> <h3>示范正確的上下山方法</h3> <p>花衣招展的院子。在布票時代,用途不廣的花布難得見到。記得海外歸來的段煉媽媽穿花睡褲在山上走,有種與眾不同的氣度。文革一結(jié)束,她全家立刻離國,然后把她的華水經(jīng)歷寫成小說,是最早寫文革的,轟動一時。成為臺灣名作家陳若曦。</p> <h3>周常寧家住6棟一樓105,奶奶曾在樓旁種菜。從窗外看進去,里邊空的,好像在裝修。</h3> <h3>這是8棟?</h3> <h3>院子走到底有個小后門通劍閣路。門外是一片平房。我的永久牌自行車被偷過一次,一天就破案了。是后門外找到的,房小人擠,多出一輛自行車太招搖了,哪里藏得住。<br>  有一家2間屋披墻對路。敞開著所有家當日子,墻是黑的,一扎扎的廢紙廢品堆得高高的。3個女孩、老大最忙,幫妹妹梳頭,補洗衣服,露天柴火上燒飯,白飯的新鮮熱氣混著廢品的陳舊味飄散,少了點油煙味。<br>  &quot;比起后門口的,我們能住這樣的樓房是多么幸運啊&quot; 周常寧說。當年大人也常這樣說。想再去看看后門外,但門早已封死了。那些破舊矮屋肯定沒有了。3姐妹應該住上高樓開上車了吧?</h3> <h3>叢越家,7棟201,也是門緊關著</h3> <h3>張望二樓</h3> <h3>轉(zhuǎn)到前面。</h3> <h3>我家原在3棟204?,F(xiàn)主人不但在家,讓我們參觀,還再三留飯,想起來心里暖洋洋地。</h3> <h3>熟悉又陌生的樓梯,</h3> <h3>樓梯拐角,這里養(yǎng)過雞,會上下樓找食生蛋。有時從窗戶跳下去。</h3> <h3>這里面向樓梯原來有一小間,門朝樓梯。住著劉家奶奶。兒子和王姓媳婦帶著兒女住左邊門里。她的寶貝孫子毛弟頑皮異常,曾把尖嘴油壺跳進腳里。有奶奶護著的毛弟自然不怕父母,挨管教時回罵劉少奇,王光美!<br>這里,耳邊仿佛響起一小一老的聲音,童聲瑯瑯讀報,奶奶慈愛地糾正;兒第周-童第周,影電院-電影院…</h3> <h3>我們和謝家共7口人住這里,我家兩小間,謝家一大間。左邊衛(wèi)生間,廚房。桌椅床腿上印著白色的&quot;華水&quot;,是連房子一起租的。</h3> <h3>衛(wèi)生間。那時有個水磨石浴缸派很多用,洗澡,洗衣, 洗要腌的大青菜,還養(yǎng)過活唧魚。</h3> <h3>小小的廚房,曾堆了兩家的煤基,煤爐,米缸,腌菜缸。</h3> <h3>爸媽住的里間。</h3> <h3>我住外間,兩個門通里間和外面,剩下兩面墻各貼放個單人床,一個床上墻貼一張大年畫,畫著個紅胖丫頭抱著大魚。媽媽覺得像我。我怕別人笑,有人一注意那畫。我就打岔。另一個床上是北窗,看出去是5棟。我大表妹來玩,和后面樓上的孩子斗嘴。好幾個都說不過她。<br>毛弟爸爸留蘇的,說蘇聯(lián)女孩漂亮啊。旁邊毛弟媽媽說用膠布條帖鼻梁上嗮太陽,嗮黑后撕去膠布,像蘇聯(lián)女孩那樣的高鼻子就成了。她最喜歡講的是赫思嘉打白瑞德耳光的故事,聲情并茂,繪聲繪色。<br>因家里來客,毛弟媽媽借宿我們家。也睡外間,我們興奮地纏著她講赫思嘉的故事,哪里讓她睡個安穩(wěn),</h3> <h3>外觀</h3> <h3>后面5棟,有一位每天伏案深夜,公認的天才。名張敦穆。講課口若懸河,誰都跟不上,但都為之傾倒,再惋惜。他對各種數(shù)學融會貫通。從不需備課,他愛拓樸學,可華水這樣的工科院校不夠他施展的。地震了,他最擔心書,幾本數(shù)學書背著不離身。<br>如今,他是武漢大學的數(shù)學大神。 網(wǎng)上有他的語錄集。</h3> <h3>這面朝東的窗下當年擺個寫字桌,看出去是傅抱石先生的家。一小禿山上面不管竹籬笆還是鐵絲網(wǎng)都被踩倒踏平?;h笆那邊花園假山里的水塘早干了。只剩兩顆大樹生機勃勃,一桑一柳,俯視著一棟荒涼的黃色洋房。因為許多年前炎熱閑悶的夏天,曾坐在窗前涂畫藍天白云下蓬頭柳樹。 從洋房, 一條水泥汽車道盤旋而下通到大門口,站這里見山林不見房。后來山腳下開挖防空洞,大木門總敞開著,讓水泵抽水流到馬路上。我們上街不走院門,從傅抱石先生家穿越,不但近,還可以在防空洞口享受天然冷氣。 除了防空洞工程、每年春天,養(yǎng)蠶的孩子們紛紛來荒園摘桑葉。先是夠到的枝葉消失、然后會爬樹把主桿上的也摘了。等蠶褪了兩回皮,正當青少年時,老桑樹禿了??粗妹玫男Q們餓得搖頭晃腦,爸爸把兩根竹桿接成一根,扛著晃晃悠悠的長竹竿爬上小山去打樹頂細枝上不多的幾片嫩葉。</h3> <h3>現(xiàn)在的傅抱石故居鐵門森森,據(jù)人于外。</h3> <h3>傅家當年是木門。</h3> <h3>對面是南師大,過去的金陵女大。傅抱石曾是南師大教授。</h3> <h3>隔著傅家就是力學小學、由邵力子,傅學文夫婦創(chuàng)辦。<br>力學小學雖近,卻不讓進。我妹妹該上力學卻轉(zhuǎn)不進。被鼓樓區(qū)教育局分到遠遠的民辦向陽小學,沒有校園,幾間漏屋??吹皆豪锏暮⒆觽冞M力學大門,妹妹一個孤小的身影往前走去向陽小學,很心疼。媽媽埃聲嘆氣,到哪里去走通區(qū)教育局的關節(jié)?有人看到妹妹課間在煤堆上玩告訴媽媽。媽媽更難過了。我妹妹不但長相非常可愛,而且性格陽光。別人笑她上的是葵花大學。她笑嘻嘻地答應,以后問她學校,就答葵花大學!</h3> <h3>不讓進去,雕像應該是邵力子傅學文。</h3> <h3>南北陰陽營,明代鷹揚營駐地。文革時改向陽南巷,北巷。向陽小學就在向陽南巷。</h3> <h3>這里哪還有向陽小學影子?</h3> <p>妹妹的向陽小學到了,我的上學路還遠。小學畢業(yè)分配中學時,預料最好是29中,近。最壞是4中,遠。結(jié)果我們被分到誰也沒聽說過的青島路中學。一個民辦中學,不但遠而且崎嶇。別人坐在教室或在家吃飯,我們還頂著毒辣的日頭走泥丸。下雨滑,太陽一出蒸烤下極粘,一步抬起的是光腳,沒有鞋帶的套鞋連襪子粘在地上。我們是院子里唯一的一屆分去那學校,做教育革命試點,初中,高中,農(nóng)村分校,史無前例。</p><p>這么遠的路當然和同學們一起走才有趣。我們離校最遠,早早地就出發(fā)。媽媽早上叮囑添半碗飯,說還早。趁她出門買菜、我出發(fā)了。先叫院子里3-4位女同學。有的還沒起床,只好等,我看到媽媽買菜都回來了,我們還沒等齊,恨不得躲起來。</p> <p>好容易院子里一群齊了,走到向陽小學附近,從國營燒餅油條店飄來的香氣啊,只能咽口水?,F(xiàn)只找到這個爐子,</p> <h3>然后進入上海路接上汪班長等。<br>那時上海路菜市場供方圓好所幾大學。除我們?nèi)A水,還有南大南師。進城送菜的,買菜的,熙熙攘攘。地上菜葉和爛泥被踩成稀黑的一層,還有味道。難怪上海人不高興。說:你們南京的上海路這么破爛,哪好和上海的南京路比!別看店面不好看,附近中學畢業(yè)生就近分配倒也方便。路口寧海百貨有位高個洋氣的南師妹,書法如金石般有力。菜場肉攤里有位貌比神仙的后來演電影的南大妹,燒餅油條店坐著文靜的華水妹。</h3> <p>上海路后轉(zhuǎn)進陶谷新村,南大地盤。當時是泥石小路,雨天爛滑,晴天粘硬。匯合住南大的同學,上學隊伍越發(fā)壯觀,幾撥男生早超過我們,走得沒影。擔心要遲到了。有人安慰:急什么,頭(班干部)都在呢,再說,法不責眾!</p> <h3>走過臟濕忙亂的上海路,泥濘崎嶇的陶谷新村,終于走到青島路口,最后一段康莊大道干凈平整,學校就在前方。這時上課鈴響了,我們摁住書包里的鉛筆合開跑!跑進大門,班長不忘向門房打鈴的師傅問好,跑上三樓,同學老師已經(jīng)站了好久。等我們站到自己座前,再過一會估計我們到了,師傅才停鈴,全體坐下。</h3> <h3>這里曾是一個由一棟三層樓、四間平房和一個半籃球場組成的中學?,F(xiàn)在年輕人已經(jīng)不知道這個短暫存在,自強不息,并出現(xiàn)過大師的學校了。原址現(xiàn)在是南大附中初中部。這是我們高中畢業(yè)以后的事。<br><br>向陽小學在妹妹小學畢業(yè)前被撤消,學生被并入力學小學。我妹妹成了力學畢業(yè)生。</h3> <h3>我們院子里大人對小鬼們非常寬厚開明。從不擺大教訓。好像叫叔叔阿姨都見外了。<br>在我恐懼高考時,對門毛弟爸爸鼓勵我。他說別想自己不會的,把會的做對,最壞應該有60分。而60分總有學上。聽得我定心不少。<br>我和妹妹合繡過一對枕頭,一人繡一只。等新鮮勁過了,繡得好不難受,好容易繡完了。可我妹妹還這么小。 看她還是高興地玩。我以為她忘了。有一天她拿出了繡完的成品,比我的工整漂亮。原來她去院子里串門,求每家大人繡幾針,其中8棟的外語老師李洪蘭繡得又塊又好。</h3> <h3>小時候沒少看實驗室,模擬浪啊潮的,這是周常寧爸爸的泥沙實驗室。</h3> <h3>實驗項目</h3> <h3>閘門</h3> <h3>河床</h3> <h3>不同水流作用下泥沙沉淀不同形狀</h3> <h3>有平緩的</h3> <h3>有沖擊的</h3> <h3>泥沙粗細也要考慮</h3> <h3>混入鵝卵石</h3> <h3>水輪</h3> <h3>染了色的沙容易跟蹤,看看沉在哪。</h3> <h3>秦淮河床模型</h3> <h3>再次對華水說再見!感激周常寧全程帶路,交流,并多次修改補充本篇。受教良多。<br>在西康路1號大門口,我門遇到一位58屆的華水畢業(yè)生,他還正巧是周常寧爸爸的學生。我們對他,對我們的父母,對華水的長輩,對所有創(chuàng)業(yè)開拓者們充滿敬意!<br>—完— &nbsp;</h3><h3>2017 10月19日 訪華水</h3><h3>2018 2 月12日 完稿<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