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h3><h3>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h3><h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h3><h3> ——王國維《人間詞話》</h3> <h3><font color="#010101"> “拙”與“巧”仍然是一對哲學概念?!白尽笔侵浮氨孔尽保安混`活”。而“巧”則是“精巧”、“靈巧”、“機巧”。光從字面意思理解,“拙”是貶義,“巧”是褒義。從美學原理上來講,“拙”與“巧”無所謂褒貶。大家也許關注“巧”多一些,而我今天更強調(diào)“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個人認為,盆景既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學問。我想借用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里所指的治學三重境界,來闡述盆景的“拙”與“巧”。</font></h3>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lt;div>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指的是自然現(xiàn)象(景觀),這時“獨上高樓”,登高望遠,方能清晰地看到遠方,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于盆景而言,是指立意高遠。多看看自然界的景物,向自然學習,即“外師造化”。</div> <h3><font color="#010101">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lt;/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境界概括起來,是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作為盆景人,我既然選擇了盆景并愛上了盆景,理當孜孜以求,努力攀登盆景高峰,完成自己的理想,盡量將自己的盆景人生走得精彩而無怨無悔……這就是我理解的“中得心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第三境界是指在經(jīng)過多次周折,經(jīng)過多次的磨練之后,逐漸成熟起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能明察秋毫,別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會豁然領悟,融會貫通。這時他在事業(yè)上就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獨特貢獻,也就是水到渠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當看盡自然界千姿百態(tài)的各種樹木,收集齊盆景藝術大師們的經(jīng)典之作的圖文以后,你腦海中一定會留存很多幅精美的畫面,這可以指導我們選樁、購樁。經(jīng)過多年訓練,我基本能達到看見生樁,便知如何裁剪,腦海中已經(jīng)有了構圖,甚至還有成形的樣子……盆友們感嘆:“好樁難覓”,我卻認為未必盡然。曾自嘲:“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好樁就在濱河路”?。ㄎ覀儽镜鼗ㄊ性跒I河路)</font></h3> 總觀這“立、守、得”三重境界,無不是教人勤勉治學,厚積薄發(fā),在我看來,這就是“拙”!<div> 創(chuàng)作盆景亦然,因為玩盆景適合慢節(jié)奏的生活。盆景需要根、干、枝的粗細、高矮等的空間搭配,更講究過渡自然,骨肉勻亭。就拿基本的三級枝的要求來說,就算是地栽,沒有6-8年功夫,是不可能養(yǎng)成的。在這漫長的過程中,要求我們凝神定氣,心無旁騖……如此,方得始終。</div><div> 只有建立在“拙”的基礎上,才能有“巧”的展現(xiàn)。</div> <h3><font color="#010101"> 我們知道,盆景的樁坯素材大都出自山野,先天“野”氣很重。為了適合盆中栽培和欣賞,需要對其根、干、枝進行重新裁切,往往會留下截口和疤痕,有些地方還很巨大,這直接影響到盆景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所以要求盆景人后天精心養(yǎng)護,促進傷口愈合,以期其枝繁葉茂……這需要很長的時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日常的田間管理,不外乎澆水、施肥、除草、噴藥之類,簡單的重復勞動,單調(diào)而粗糙,還要忍受日曬雨淋,蚊蟲叮咬……這些“笨活”、“臟活”、“累活”對很多人來說,確實不是件“美差”。但在我的盆景人生中,恰恰是我非常看重的“拙”,這是所有盆景人的一堂必修課!(我要求自己是高分,甚至是滿分,事必躬親。)很多盆景初學者就倒在了這一關。實在讓人遺憾!</h3> <h3> 一盆好的盆景,除了要有強壯的根盤,漂亮的主干,確實還需要精美的枝法來襯托,我認為,大概就是盆景人追求的“巧”吧。(這里的“巧”指的是枝法美)以嶺南盆景為例:“上舉為鹿角,下探為雞爪”早已深入人心,其中又可細分為飄枝、跌枝、瀉枝、探枝、拖枝……這些可謂是盆景的靈魂,嶺南盆景就有無“飄”不成景之說。</h3> <h3> 要創(chuàng)作完成這樣的枝條(指精巧,巧妙),沒有強壯的根系(即前面所說的“拙”),那是不可想象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很多朋友問我:玩盆景有沒有捷徑?看似簡單的問題,我卻無言回應……回答“有”或“沒有”似乎都有道理。</font></h3> <h3> 人們通常欣賞“巧”而忽視“拙”。當我們看到一盆盆精美的盆景時,往往在意其枝繁葉茂,鮮艷的花朵,豐碩的果實,有誰在意盆景創(chuàng)作者背后辛勤的付出?</h3> <h3><font color="#010101"> 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展臺上的這盆金彈子盆景,何止耗費十年功夫?!</font></h3> <h3> 當然,“拙”與“巧”是相對的,既相互對立,又能互相轉換。在盆景創(chuàng)作中,往往要使用不同的手法,“藏拙露巧 、以拙代巧 、以拙出巧 、拙即是巧 、拙高于巧、大拙若巧、藏巧于拙……”萬般皆有度,千萬不要“弄巧成拙”。</h3> <h3> 這棵金彈子“活古董”乃大邑文廟的鎮(zhèn)館之寶,是川派盆景的“鼻祖”,開始就從一棵小苗作起,呈“滾龍抱柱”態(tài)勢。據(jù)傳是明代遺物,距今大約400年。在他面前討論什么,都顯得蒼白無力……</h3> <h3>他就是“拙”與“巧”的完美結合!</h3> <h3><font color="#010101">藝術創(chuàng)作是需要靈感的,需要一雙慧眼,從平凡中(指“拙”),找到美(指“巧”)。原樁構圖穩(wěn)定、呆板,沒有發(fā)揮枝條的動勢。圖1</font></h3> <h3>經(jīng)盆景大家——高云老師的巧手調(diào)整以后,則氣韻生動,豁然開朗……這難道不是“藏巧于拙”?圖2</h3> <h3>該樁坯根部曲線、皺褶紋理十分出彩,而主干則顯平庸。湘西黃澤發(fā)老師藝高人膽大,獨辟蹊徑,將此樁“倒栽”,藏拙露巧,創(chuàng)造出不一樣的美。圖1</h3> <h3><font color="#010101">此樁在大雪中的狀態(tài),生長旺盛。圖2</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小巧怡情,雅而脫俗……黃桷盆景園主——左世新將“根藝”玩到極致。</font></h3> <h3>“麒麟怪”——張玲麟老師的養(yǎng)根水平在業(yè)界首屈一指。這盆盆景,格調(diào)清新,以拙出巧。</h3> <h3>峨眉本地的青年才俊——韋東的《蛟龍?zhí)胶!?,是提籃式懸崖的上乘之作,。其巧妙利用雙飄枝,大拙若巧,讓人回味無窮……</h3> <h3>這是反面教材,我在《樹殤》篇已提及。圖1是我養(yǎng)了多年的3根枝條。</h3> <h3>因為拍照,一時得意忘形,結果盆景跌落地上,3枝全部撕脫,圖2現(xiàn)場慘不忍睹……這不是弄巧成拙又是什么?!</h3> <h3> 玩盆景,主要玩的是心態(tài)。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認識和玩法。</h3> <h3>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一千個觀眾,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相信每個盆景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標。我一直向我心中的“珠穆朗瑪”攀登著……希望將來的某一天,當我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時候,我與諸君“煮酒論英雄”,“華山論劍”!</h3>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圖片源自網(wǎng)絡,在此謹向盆景前輩和同道們致敬!順祝新年快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