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聊城四中始建于1962年,原名聊城民辦中學,70年代更名為聊城八中,78年定為現(xiàn)名。同時被山東省教育廳定為重點高中。建校五十多年來,桃李滿天下。學校位于老城區(qū)北隅,地理條件優(yōu)越,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西南與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光岳樓相望,東北兩面緊靠古城墻遺址,煙波浩淼的碧水環(huán)繞著這座處處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學校。</h3><h3>前些天,我突發(fā)奇想想要為母校的重建搬遷做些什么,便發(fā)表了一篇題為 《聊城四中全城搜收集老照片》的文章,感恩每一位朋友的轉(zhuǎn)發(fā),閱讀量近3萬,收到各級校友發(fā)來的圖片三百多張。我按照年代線索梳理,整理出本篇文章,送給所有聊城四中的各位校友,也敬獻給母校聊城四中。</h3><h3>下面的照片,哪一張有你的青春記憶?哪一張讓你感慨萬千?哪一張會讓你熱淚盈眶?</h3> <h3>這是迄今為止,收到的最早的文字材料,1971年手寫的錄取通知書。</h3> <h3>拍攝于1975年,革命青年志在四方。</h3> <h3>1978年之前我校曾叫聊城八中,這張照片拍于1977年。</h3> <h3>1978年的時候,黑白相機也很少見,回憶這些黑白老照片,你想起了誰?</h3> <h3>七十年代的聊城四中,據(jù)老校友回憶,1978年之前的四中,當時叫聊城八中,現(xiàn)在的大門口仍是原址,只有一棟兩層樓在學校的后面,學校的東西兩側(cè)是平房,當時和民主小學共用一個操場。那時候初中班級叫幾連幾排,比如初二五班,稱之為二連五排。</h3><h3>據(jù)1975級老校友回憶,進大門往東的平房是印刷廠,前面做水泥板,再向北種的向日葵,再向北養(yǎng)豬廠,每班輪流喂豬。除此以外,還有校友提到了文革時期修建的防空洞,防空洞在80年代后廢棄了。</h3> <h3>圖片拍于1980年</h3> <h3>1984年,當年的物質(zhì)匱乏,卻有太多的熱血青年。</h3> <h3>1985年,里面有個小女生,后來成了四中的一名英語老師。</h3><h3>從教28年。</h3> <h3>青蔥歲月,大概就是如此吧</h3> <h3>八十年代我們的排球隊</h3> <h3>拍于1988年。八十年代,依然是黑白的照片,教室成了兩層的小樓。</h3> <h3>三十年前的聊城四中,有沒有記錄你的青春?</h3> <h3>80年代90年代的校友是否記得小東門?體育課的時候步行去鐵塔體育場~</h3> <h3>九十年代有了彩色照片,我是母校99級初一的學生,后來研究生畢業(yè)回到母校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師。我身邊的同事很多都是如此,從這個校園走出去,又再回來。在這平凡的三尺講臺,一待就是幾十年。</h3> <h3>前面穿藍色裙子的小女孩,已經(jīng)為人母,已經(jīng)做了一名小學教師</h3> <h3>照片中還能看到那扇小門</h3> <h3>四中不僅見證了一批又一批學子的青春,更見證了老師們的青春</h3> <h3>九十年代的畢業(yè)證</h3> <h3>1999年的校園</h3><h3>鴨鴨羽絨服正流行</h3> <h3>一個并不新的足球 卻能給男孩子很多的快樂</h3><h3>那個年代</h3><h3>好像快樂更多更簡單</h3> <h3>歡送張廣立校長</h3> <h3>這次照片征集收到了很多畢業(yè)照,你的畢業(yè)照還有嗎?你還認識照片中的老師和同學們嗎?</h3> <h3>現(xiàn)在的18歲,有了學校幫你們見證,有了成人禮。</h3> <h3>近幾年的畢業(yè)照變得活潑,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從校園走出去~</h3> <h3>師恩難忘,同窗情更是難忘。即便走出了校園,我們也還是曾經(jīng)的我們,距離遙遠也不影響我們再相會~</h3> <h3>1975級畢業(yè)18年,王富仁老師、黃效統(tǒng)老師、李鳳蘭老師送給大家的詩句。</h3> <h3>難忘一次停電,這種點著蠟燭看書的日子,也會成為你們的回憶吧~</h3> <h3>2010年的升旗儀式</h3> <h3>這個校園,承載了你幾年的青春?</h3> <h3>我們的活動越來越豐富~</h3> <h3>還是這樣普通的辦公室,還是這些努力工作的人,卻在你們心里永遠都是尊敬的老師</h3> <h3>校園不大,卻很溫暖</h3> <h3>幾十年來,教室里的變化不小,工作后的你們,是否會想起坐在教室里的那些年?</h3> <h3>夕陽下的辦公樓</h3> <h3>后面的黑板是班級文化的一個標志,你上學的時候,后面的黑板上有什么?</h3> <h3>黑板上的白色粉筆字,學生說,不用看表,老師寫滿了,就該下課了~</h3> <h3>學校周圍 永遠是風景獨好</h3> <h3>雪景更是獨特</h3> <h3>春天花開了,真是滿園春色~</h3> <h3>你來或者不來,</h3><h3>母校就在這里,</h3><h3>不悲不喜。</h3><h3><br></h3> <h3>母校建校56年來,變化很大,日日升高,唯獨不變的是愛學子的心,</h3><h3>校友一批又一批,工作結(jié)婚生子,唯獨不變是愛母校的心。</h3> <h3>每個人都會有母校情結(jié),都會在母校找尋到歸屬感,這就是家的感覺。</h3><h3>聊城四中,走過每一個春華秋實,經(jīng)歷了每一場夏雨冬雪。</h3><h3>母校,已經(jīng)近60歲了,我們在這里的時光已經(jīng)遠去,但是母校在我們心中,卻永遠不會走遠,四中,在我心,亦在你心。</h3><h3>我們曾經(jīng)玩耍的操場即將不在,我們讀書的教室即將重建,推倒的不止是老去的建筑,更是我們年少時的回憶。為了母校的發(fā)展,為了四中的明天,我們即將與這片熟悉的校園說再見,再見,是為了更好的相遇~</h3><h3>四中,你好!</h3><h3>母校,我們都在!</h3> <h3>我們正在建立校友群,根據(jù)你的入學年份,選擇你的校友群掃碼加入吧~</h3><h3>我們,等你,回來!</h3> <h3>校友群已建立,人數(shù)太多,將群主二維碼附上,按照你在聊城四中上學的年份,聯(lián)系群主進群吧??</h3> <h3>70——79級校友群群主二維碼</h3> <h3>80——89級校友群群主</h3> <h3>90——99級校友群群主</h3> <h3>2000——2005級校友群群主</h3> <h3>2006——2010級群主二維碼</h3> <h3>2011——2017級校友群群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