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文章:原創(chuàng)</b></p><p class="ql-block"><b>圖片:網(wǎng)絡</b></p> <h3><b> 你知道煙臺的歷史文化?煙臺有哪些風土人情?</b><b>煙臺市位于我國經(jīng)濟發(fā)達的山東省,地處山東半島東部,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wèi)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b></h3><div><b><br></b></div><div><b> </b></div><div><b> 煙臺歷史悠久,古稱芝罘。公元1398年(明洪武31年),為防海寇侵擾,在芝罘筑狼煙墩臺,又稱“狼煙臺”,煙臺由此而得名。</b></div> <h3><b>煙臺漁人碼頭</b></h3> <h3><b>煙臺月亮灣</b></h3> <h3><font color="#010101"><b>煙臺張裕葡萄酒莊</b></font></h3> <h3><b>煙臺黃海明珠棧橋</b></h3> <h3><b>煙臺濱海路</b></h3> <h3><b>煙臺山</b></h3> <h3><b>煙臺蓬萊閣</b></h3> <h3><b> </b></h3><h3><b> 煙臺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海岸線很長,很美,路邊栽種著碧綠茂盛的草坪、形狀各異的藝術樹、成片有型的各種花卉,風光旖旎,空氣清新。在這里可以遠離喧囂,看著天水相連、碧藍浩瀚的大海,聽著海浪相互追逐的嘩嘩聲,享受著迎面撲來,夾帶著清新味道的海風,想著林則徐的“海到天邊天作岸”的詩句,愜意極致。此時,一天的疲勞、不快、煩惱、郁悶,焦慮,在不知不覺中消失貽盡。所以,經(jīng)常到海邊走一走,坐一坐,也是煙臺人的養(yǎng)生之道。</b></h3><h3><b> </b></h3><h3><b> </b></h3><h3><b> 煙臺不僅有美麗的大??少p,還有“三香”可品。</b></h3><h3><b> </b></h3><h3><b> </b></h3><h3><b> “ 三香”,一是指海鮮香。煙臺位于黃海渤海交界處,獨特的經(jīng)緯度以及分明的四季氣候,讓這里的海物種類繁多,新鮮肥嫩,加上魯菜醬燜,沖油等獨特做法,讓你感受到千萬個味蕾的歡呼聲。</b></h3><h3><b> </b></h3><h3><b> </b></h3><h3><b> 二是酒香,是指煙臺張裕的葡萄酒、白蘭地酒(露酒的一種,主要成分是葡萄)。葡萄酒大家都不陌生,但三鞭酒,金雞鐵樹酒,可能喝過的不多,這兩種酒入口柔,而且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有著獨特的醇、甜、香味,度數(shù)不高,40度左右,但后勁十足,喝著喝著就沒數(shù)了,當你反應過來已經(jīng)晚了,趕緊找地方休息吧。</b></h3><h3><b> </b></h3><h3><b> </b></h3><h3><b> 三是果香,不如說是鄉(xiāng)。煙臺是蘋果之鄉(xiāng)、櫻桃之鄉(xiāng)、葡萄之鄉(xiāng)、梨鄉(xiāng)、草莓之鄉(xiāng)。說起草莓,最近,煙臺海陽的王子文,大棚種植了一種白色草莓,里外都是白的,即香又儒。</b><b>總之,北方的水果這里都生產(chǎn),而且口味純正,盛名在外,不可替代。 </b><br></h3> <h3><b> </b><b> 煙臺的美。一是大海的美;二是吃的美。到煙臺來,保管能吃到一切你想吃到的東西,管飽、管足、管夠。煙臺讓你流連忘返,走了還想回,有一種發(fā)自心底的感受,就是“愛在煙臺,難以離開”。</b><b><br></b><b> </b></h3><h3><b> 煙臺不僅有著迷人的海景,誘人的海鮮,香甜的水果,更是一座中國歷史文化古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蘊含著東方文化的靈秀之氣。</b></h3> <h3><b> 要說煙臺的歷史文化,當屬蓬萊閣的悠遠古老的神仙文化。煙臺蓬萊閣,以神秘靈異著稱。相傳,八仙曾在蓬萊閣下飲酒,至半酣,乘酒意到海上一游,各展法寶,施展法力,游向東海,更在民間留下一段“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故事佳話; 秦始皇曾三次東巡至此,命令方士徐福出海尋找長生不老之仙藥,五百童男童女隨其入海不歸,留下種種猜測和傳說。</b></h3><div><b><br></b></div><div><b> “海上仙山”長島,也是仙氣十足,建有北方最大的海神娘娘廟-媽祖廟。</b></div><div><b><br></b></div><div><b> “陸上仙山”昆崳山,曾是傳說中仙人麻姑成仙處,后因被元朝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奇觀,更是給這里披上了神秘的面紗。</b></div><div><b><br></b></div><div><b> 還有歷史悠久的北極星鐘表文化、張裕葡萄酒文化、旗袍文化、魯菜文化、朝陽街,所城里的建筑文化、街巷命名文化等等。這些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帶著韻味,依然在仙境海岸帶上熠熠生輝。</b></div><div><b><br></b></div><div><b> 本文在此重點要叨叨的是鮮為人知的,極具鮮明的歷史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老煙臺路、街、巷的命名文化。真心希望原來的名字還是盡量保留下來,讓我們的后輩也能望名生義,記住這些歷史演變的過往吧。</b><br></div> <h3><b> 1949年前,煙臺市區(qū)北起煙臺山,南至塔山,東起東山,西至西炮臺,有名稱的街巷共計634條。</b></h3><h3><b><br></b></h3><h3><b> 1、以大小命名的路</b></h3><h3><b> 以大小命名的街巷19條。<br></b></h3><h3><b> 比如:大馬路,大馬路曾是煙臺最早、最寬的路,因此故名。當時該路有從事花邊、絨繡、發(fā)網(wǎng)貿(mào)易的中外商行30多家,被稱為工藝品一條街。街內(nèi)還有商號、學校、醫(yī)院、教堂、會社、報社、俄國領事館等共計200多家,是煙臺歷史上最繁華的地方,</b><b>聞名中外的張裕公司、煙臺最大的浸信會教堂、著名的崇正中學、俄國領事館、私立的芝罘醫(yī)院都設立在這里。</b><b>20世紀30年代,大馬路率先開通了煙臺最早的公共汽車。</b></h3><h3><b> 小彎街,因該街窄小,且兩頭彎曲,故名。小斜街,因街窄且斜,故名。<br></b></h3><h3><b> </b></h3><h3><b> 2、以數(shù)字命名的路巷<br></b></h3><h3><b> 以數(shù)字命名的路巷22條。<br></b></h3><h3><b> 如:二馬路,因地處大馬路以南,故名。再向南并排尚有三、四、五、六馬路,十字街則因與大馬路交叉形成十字,故名。另外還有一面街、二道街、三多街,三明街、四德街、四道灣街、五福胡同、九如街、十字街、百業(yè)市場等。<br></b><b> <br></b><b> 3、以商號、作坊、集市命名的街巷</b></h3><h3><b> 以商號、作坊、集市命名的街巷74條。</b></h3><h3><b> 其中:以商號命名的34條。<br></b><b> 如:街內(nèi)有順泰街。因緊靠瑞蚨祥綢緞莊東側(cè),便稱瑞蚨祥東巷。<br></b><b> 以作坊命名的27條。 <br></b><b> 如:街內(nèi)有利豐糖坊而稱利豐街。因巷內(nèi)有德成木瓦作坊而稱德成巷。<br></b><b> 以染坊命名的街3條,為顯優(yōu)雅,改稱驗方晏芳街(煙臺方言染與晏同音)。<br></b><b> 以集市命名的街巷12條。<br></b><b> 明末清初,在大廟周圍出現(xiàn)了12處集市,有魚市、菜市、草市、面市、飯市、雞鴨市、果木市、粉干市、西瓜市、地瓜市、桿子市、古董市。<br></b><b> 后來在集市兩側(cè)建起來商鋪,便就“市”取名,集市名加個街字,全成了街名。其中菜市街有2條,總計13條。從集市發(fā)展成街,形成了一個商貿(mào)區(qū),史稱“煙臺街”。<br></b><b> <br></b><b> 4、以方位命名的街巷</b></h3><h3></h3><h3><b> 以方位命名的街巷72條。</b></h3><b> 主要依據(jù)奇山、所城、大廟為中心定位。<br></b><b> 如:東南臺子街,因位于奇山所城東南臺地上,故名。西溝街,因位于奇山所城西豪街,故名。北大街,因地處奇山所城以北,故名,北大街還是煙臺歷史上首條商業(yè)街。<br></b><b> <br></b><b> </b><b> 5、以山、海、河、橋命名的街路</b><h3><b> 以山、海、河、橋命名的街路46條。</b></h3><h3><b> 如:山塔路,因直通煙臺山燈塔,故名。海關街,因東海關設此街,故名。沿街還有匯豐銀行、中國銀行、倍利銀行、士美洋行、寶豐商行、西國飯店、中華客棧等10余家,是煙臺近代史的重要載體,故受到整體保護。板橋街,此街原為一條明渠,后用石板封頂成街,故名。羅鍋橋街,因在此街,修了一座拱橋,俗稱羅鍋橋,故名。南山路,因路通南山而得名,1892年,張弼士先生建立了張裕公司,在這里種植葡萄,通往葡萄園的路命名為葡萄山路。<br></b><b> </b></h3><h3></h3><h3><b> 6、以記述開放通商命名的路巷</b></h3><b> 記述開放通商的路巷名稱18條。<br></b><b> 如:履信路(現(xiàn)稱歷新路),因該路設有德、俄、法、英等國書信館,故名。太古巷,則因太古洋行棧房在此,故名.。清光緒33年(1907年),在煙臺山西碼頭,修建了美國基督教青年會,每年美國艦隊均來煙臺駐此休假,故稱休夏路,后取同音字改為休夏路。</b><b> </b><h3><b><br></b></h3><h3><b> 7、以地域文化特色命名的街巷</b></h3><h3><b> 展示地域文化的街巷名稱共136條。其中以18個姓氏命名的街巷33條,這是老煙臺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b></h3> <h3><b> 如:瞿家胡同、董家胡同、曹家胡同、高家胡同、侯家胡同、夏家胡同、宋家胡同、邱家胡同、姜家胡同、姚家胡同、喬家巷各1條、牟家胡同、袁家胡同、曲家胡同共2條、付家胡同、劉家胡同各3條、王家胡同4條、張家胡同4條巷2條,其中一條稱公正巷。“公”與“弓”同音,弓是張字的偏旁,相傳上古時代,軒轅第五個兒子揮,發(fā)明了弓矢,幫助軒轅連打勝仗,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皇帝。后來軒轅皇帝對揮加封賞,因揮發(fā)明弓矢,賜姓為張。煙臺張家認為,他們是揮的后代,故居于此巷的張姓人,用此典故命名弓正巷,后改稱公正巷。</b></h3><h3><b><br></b></h3><h3><b> 8、以村莊命名稱命名的街巷<br></b><b> 以村莊命名的街巷7條。如:集賢街,因街內(nèi)多為從福山集賢村遷來的戶住,故名。<br></b><b> </b></h3><h3></h3><h3><b> 9、以人名命名的街巷</b></h3><b> 以人名命名的街巷7條。<br></b><b> 如:以廣東富商李載之名命的載之路。滋大路,這條街的北部的滋大洋行的老板叫滋大,故名。坤山路,該路1910年建設時,由煙臺軍政分府民政長王坤山建造,故名。中山街,1912年孫中山曾在街北口的克里頓飯店下榻過,故名。1942年東河加蓋后,日偽煙臺市公署建設局長張振穎,以駐煙臺日本機關一位名叫“新鄉(xiāng)”的隊長,定名“新鄉(xiāng)路”。<br></b><b> <br></b><b> 10、以忠、義、信、德、命名的街巷<br></b><b> 如:忠義街、忠義胡同、義聚里、義泰巷、德勝街、德潤里、信義里、崇信胡同等。<br></b><b> <br></b><b> 11、以機構(gòu)場所命名的街巷<br></b><b> 以衙門、軍事機構(gòu)、學校、廟宇、文化場所命名的街巷58條。<br></b><b> 如:清政府登萊青道署衙門所在的街,稱道署街(后改為道恕街)。煙臺法院所在的街稱法院街。清政府設立水師營的街道,叫海防營大街。益文商業(yè)學校所在的路稱益文路,瀛州茶園所在的街稱瀛州街。向善街,以所城張家祠堂的堂號命名。丹桂舞臺所在的街,稱丹桂街。丹桂街只有200米長,卻相當繁華,曾是老煙臺的娛樂美食中心。<br></b><b> </b><div><b> 12、以特色民俗風情命名<br></b><b> 體現(xiàn)民俗風情的街巷名稱體現(xiàn)民俗風情的街巷名稱共247條。<br></b><b> 其中以太平安康、福壽吉祥、仁愛禮慶命名的巷多達109條。8條街巷以太平命名,分別是:太平街、東太平街、西太平街、老太平街、小太平街、東太平巷、西太平巷、太平胡同。還有安和里、安樂胡同、平安里、永安街、新康里等總計44條。以福壽吉祥、仁愛禮慶命名的街巷名稱共65條,如福壽巷、福來街、福樂街、福泰街、福和胡同等,還有吉祥巷、吉慶街、雙壽巷、仁壽巷、慎禮街、慶安里、凝祥胡同等等。還有大安里,十字街西側(cè)第二條胡同,通廣仁。還有138條街巷名稱,則從多側(cè)面體現(xiàn)了煙臺民俗風情,其中有4條街巷以交通工具命名。在其他交通工具出現(xiàn)之前,轎子曾是煙臺的主要交通工具,老煙臺的轎業(yè)十分興盛,由于大廟一帶是老煙臺的商貿(mào)中心,人煙稠密、客流量大,因此轎行和轎夫多集中在大廟東南的三條街上,故這三條街便被稱為轎子街、大轎子街、小轎子街。洋車(人力車),1905年開始傳入煙臺,洋車業(yè)逐漸興旺起來至1930年,人口不足18萬的煙臺,竟擁有洋車3000多輛。車行多集中在大馬路東段,車夫們多把洋車停放在路南一條街上候客,此街便命名為洋車街。<br></b><b> <br></b><b> 13、以崖、溝、眼、口子、臺子命名<br></b><b> 有20條不稱街巷,只稱崖、溝、眼、口子、臺子等。如:大海陽河東崖、大海陽河西崖、南山溝、竹子溝、西梨溝、東南臺子、西南臺子、寧??谧拥取?lt;br></b><b> </b></div> <h3><b><br></b></h3><h3><b> 14、以外地人聚居命名的路<br></b></h3><h3><b> 老煙臺有許多由外地遷居在此簇住的人,占住的街巷有11條,街巷名稱由其省、市地名而故名。<br></b></h3><h3><b> </b></h3><h3></h3><h3><b> 如:廣東街、天津胡同(4條)、掖平街、廣饒街、蘆鄉(xiāng)里(指蘆葦之鄉(xiāng),廣饒)、莒沂巷。威海衛(wèi)路,因可通威海,故名。</b></h3><b> 還有一條桂林街,桂林街上沒有桂林人,是窮人的集中地,故反其意稱“貴林街”(貴人林立),“貴”與“桂”同音,故名。</b><b><br></b><b> </b><h3><b> 一路看下來,這些帶著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街名的命名,有著不凡的故事、深層的講究、鮮明的特色,生動入心,永遠塵封在一代人的記憶里,真心希望不被歷史淹沒掉。</b></h3><h3><b> </b></h3><h3><b> 如今煙臺古街褪去了昔日的繁華,大部分已被拆除了。在我看來,不論是老街還是新街,都注定是煙臺城市不可替代的美麗風景和歷史文化,而我們作為歷史的見證和記錄者,也將伴隨歷史的演變,變遷一同成長,共同去開啟美好的未來。</b></h3> <p class="ql-block"><b>圖片及有關資料來自網(wǎng)絡,向原創(chuàng)作者致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