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蓑衣鶴屬于鶴科,學(xué)名為 Anthropoids Virgo。中型涉禽,是鶴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全長76厘米左右。體羽以石板灰色為主,背部具藍灰色蓑羽。頰部兩側(cè)各生有一叢白色長羽,蓬松分垂,狀若披發(fā)。前頸和胸部羽毛黑色,上胸黑羽延長呈披針狀。飛羽和尾羽端部黑色、嘴黃綠色、腳青灰色。蓑衣鶴的繁殖地在歐洲東南部的利比亞群島、非洲西部的阿特拉斯高原以及亞洲,在北非的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幾乎絕種了。而在我國的東北、內(nèi)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地繁殖還很旺盛。</h3> <h3><font color="#010101"> 蓑羽鶴一般是4月份從印度飛越喜馬拉雅山到達我國東北,大約4月底5月初到達內(nèi)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約4月底5月初戀愛成熟,配對,產(chǎn)卵。</font></h3> <h3>5月份孵化,</h3> <h3>大約30天左右小鶴出殼,很快會走。</h3> <h3>身體兩邊有白色的長羽毛,象蓑衣一樣披在身上。</h3> <h3><font color="#010101">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喂食,防御天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遇到危險大鶴沖上去引開天敵,甚至搏斗。</font></h3> <h3> 父母交孩子練習(xí)飛翔,中間頭是白色的是當(dāng)年小鶴,父母在兩邊保護。</h3> <h3>到了九月底十月初蓑羽鶴從四面八方聚集,仿佛約定好的,3,5,7……只匯聚在一起。</h3> <h3> 蓑羽鶴休整,等待,吃著農(nóng)牧民機器收割后麥田散落的麥粒,補充蛋白營養(yǎng),積蓄能量。</h3> <h3> 但每年有5萬只蓑羽鶴在進行地球上最艱難的遷徙。要到達它們在印度的越冬地,它們在這里聚集,幾十只,上百只,幾千只,它們必須飛越喜馬拉雅山,大約在十月二十幾日,非常適合它們飛行的天氣全部起飛,追尋它們的方向。</h3> <h3> 蓑羽鶴是候鳥,每年冬天遷徙到印度過冬,要飛越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這里天氣惡劣,常有暴風(fēng)雪,如果飛不過去,掉下來就會被等在雪山腳下的金雕吃掉。蓑衣鶴年復(fù)一年地飛越喜馬拉雅山,他們沒有害怕,掉下來又接著往上飛,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終于飛過了喜馬拉雅山,成為可以飛越9000米高的候鳥</h3> <h3> 對于許多蓑羽鶴來說,這是它們第一次飛越喜馬拉雅山,而對于其中一些來說,這也是它們最后一次。金雕一直在等待著它們。金雕一對一對地配合著,把年輕的蓑羽鶴從鶴群中分開。蓑衣鶴逃脫一只金雕的追擊,卻被另一只抓住。蓑羽鶴不能再等待了,它必須和越來越惡劣的氣候賽跑。其它同伴繼續(xù)艱難地飛行。在最后的上升階段,每扇動一次翅膀都非常吃力。 </h3><div><br></div> <h3> 后記</h3><h3> 蓑羽鶴飛越喜馬垃雅山,告訴我們什么呢?它們表現(xiàn)了一種:精神;一種追求生存、追求美好的精神!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依靠努力、依靠奮斗,共同發(fā)憤、契而不舍!是能創(chuàng)造奇跡的。記住它們吧--------蓑羽鶴。</h3><h3> 讓我們知道鳥類生存是多么不容易?。埒B,護鳥,因為他是我們的朋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作者-編輯:賈兆杰<br>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br>內(nèi)蒙古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br>赤峰市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br><br></font></b></h1> <h3><font color="#010101"> 作者此次大部分照片拍攝于內(nèi)蒙古赤峰市,謝謝瀏覽。</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