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是復習的倒數(shù)第二天,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這幾周也沒敢松勁。放學后盯著孩子一份份改完卷子,回到辦公室。卻意外發(fā)現(xiàn)相比以往的清靜的辦公室突然多了很多熱鬧——很多孩子都聚在這里。這是兩年多來沒有的熱鬧了。我也曾想也許是孩子們大了,和我疏遠了。仿佛,我又回到了他們小時候。正忙著輸班里每個孩子的電話號碼,身邊有誰也沒甚留意,但淹沒在一群孩子的嬉笑聲中,有種久違的幸福,就像過年孩子們回家的感覺。其實,我心里很想他們,而他們也像有心靈感應似的,在快放假的這一天,特意來陪我。是?。『⒆觽兇罅?,有自己的天地了。我能感受到這次相聚不同于小時候的依戀,而是一種陪伴了,孩子們長大了,也懂事了。</h3> <h3> 其實,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缺乏幸福能力的人,自己其實是幸福的,有時卻因為個別學生不喜歡學習,或者成績差,就把情緒帶給自己或者他人。也許對教育也是處于摸索,總是希望每個孩子都學習好。卻沒曾想很多孩子擁有了高分卻依然不快樂,那擁有的一切又算什么?人類最終的目的不是為擁有幸福嗎?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看到一對父女。小姑娘小提琴三級考試沒考過不開心。她父親就說,給你報這個班,不是為了讓你過級。爸爸希望有一天你長大了,爸爸不在你身邊,你覺得不開心了,把琴箱打開,幫自己拉一曲,那個熟悉的音樂走出來,環(huán)繞著你,就好像爸爸還在你身邊。是啊,我們需要尋找的是讓我們真正幸福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我們真正應該教會孩子的。就比如,作為老師,看到孩子們相伴身邊,收獲這份真摯的情感,留著這份美好的回憶,還有什么辛苦抱怨可言?</h3><h3><br></h3> <h3> 同時,我們只關(guān)注成績本身,而忽略了孩子自身。每一個孩子生長在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喜怒哀樂和優(yōu)缺點。這在我每次家訪的時候,都會感受到尤為的強烈,或者說是震撼。當你來到家徒四壁的家中,看到唯一最亮點的竟是墻上一排排的獎狀。你就會明白你做老師的意義。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學習好,而不考慮他的接受能力,不考慮孩子本身的特點,那對于孩子也是一種無形的壓迫。關(guān)注學生本身和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一個是里一個是表。更多的時候,我們很少關(guān)注孩子的本身。相反,如果我們了解了孩子,就知道如何幫助這個孩子學習,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幫助這個孩子建立自信、走向成功。就像人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就比如我們自己,我們更希望別人看到我們的優(yōu)點而不是盯著我們的缺點一樣。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優(yōu)點,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這個優(yōu)點充分的發(fā)揮,因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成功的方式。</h3> <h3> 遇見不完美的自己比遇見完美的自己有時更難。對待不完美的他人更是難上加難。我們更容易原諒自己,卻不容易原諒他人,因為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正因為不完美,才有了人世間的情感的建立。就比如困苦中的相互扶持,彼此的接納包容,這是遠比困苦本身更有價值的財富。而我們所要改變的是對于不完美的態(tài)度,是用一個我們自己希望別人理解我們的方式。就如孔圣人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h3> <h3> 學習的成功不代表最終能收獲幸福,關(guān)注孩子本身比關(guān)注成績更為重要,孩子在于成就,方式要因人而異。學校最大的職責在于成人,成才——而不是成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