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恩來總理生于1898年3月5日。他從小就熱愛祖國,追求真理。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以后,周恩來就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中國革命和中國的建設嘔心瀝血,艱苦奮斗,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他是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h3><div> 一代偉人,開國元勛,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離開我們42年了,但是,他的光輝形象、他的偉大精神、他的高尚品德,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周恩來是我們的楷模,我們永遠學習他。</div> <h3>周恩來總理從小志高,12歲就發(fā)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guān)模范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fā)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lǐng)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jié)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很多人,特別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斗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h3><div> 魏校長講到精彩處突然停頓下來,向?qū)W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么讀書?”</div><div> 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div><div>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div><div> 魏校長走下講臺,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么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蔽盒iL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柜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蓖瑢W們聽了哄堂大笑。</div><div> 校長對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么而讀書?”</div><div>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guī)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div><div>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div><div>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div><div>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后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div> <h3>全世界的人都崇拜崇周總理,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英姿颯爽,還因為他的聰明睿智、他的博聞強記、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忍辱負重、他的高貴人格。人們至今緬懷他,歷史將永遠緬懷他。</h3><div>對周總理的認可和贊揚,已超越了政見、超越了時空、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周總理的形象,集聚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品德。 從他身上,人們知道什么樣的官員才是“人民公仆”。</div><div>摘錄以下的幾個小故事足以讓你感動:<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一)</h3><h3>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chǎn)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chǎn)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后,風趣地說:“談起這支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zhàn)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泵绹浾咭宦?,頓時啞口無言。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總理:你們中國人怎么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chǎn),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jié)果周總理說這是朝鮮戰(zhàn)場的戰(zhàn)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丟盡顏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么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牛馬,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周總理把“馬路”的“馬”解釋成馬克思主義,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并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美國官員的話里顯然包含著對中國人的極大侮辱。在場的中國工作人員都十分氣憤,但囿于外交場合難以強烈斥責對方的無禮。如果忍氣吞聲,聽任對方的羞辱,那么國威何在?周總理的回答讓美國人領(lǐng)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帶剛,最終尷尬、窘迫的是美國人自己。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位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xiàn)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人納悶:怎么提這種問題?大家都關(guān)注周總理怎樣回答。周總理肯定地說:“有!” 全場嘩然,議論紛紛。周總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臺灣省?!鳖D時掌聲雷動。</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這位記者的提問是非常陰毒的,他設計了一個圈套給周總理鉆。中國解放以后封閉了內(nèi)地所有的妓院,原來的妓女經(jīng)過改造都已經(jīng)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位記者想:問“中國有沒有妓女”這個問題,你周恩來一定會說“沒有”。一旦你真的這樣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會緊接著說“臺灣有妓女”,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臺灣不是中國的領(lǐng)土”。這個提問的陰毒就在這里。當然周總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倆,這樣回答既識破了分裂中國領(lǐng)土的險惡用心,也反襯出大陸良好的社會風氣和臺灣的對比。哎呀,周總理考慮問題周密細致,同時又那么快速反應,你不佩服他也難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個西方記者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恩來委婉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碑斔吹奖娙瞬唤獾臉幼?,又解釋說:“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周總理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我國建設成就。這位記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嘲笑中國窮,實力差,國庫空虛;一個是想刺探中國的經(jīng)濟情報。周總理在高級外交場合,同樣顯示出機智過人的幽默風度,讓人折服。你說這樣的問題事先怎么準備,沒有雄辯的口才和飛速的思維怎么可能做到? </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日內(nèi)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先是主動和周恩來握手,周總理出于禮節(jié)沒有拒絕,但沒有想到這個記者剛握完手,忽然大聲說:“我怎么跟中國的好戰(zhàn)者握手呢?真不該!真不該!”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剛和周恩來握過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進褲兜。這時很多人在圍觀,看周總理如何處理。周恩來略略皺了一下眉頭,他從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隨意地在手上掃了幾下,然后——走到拐角處,把這個手帕扔進了痰盂。他說:“這個手帕再也洗不干凈了!”</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盡管中美當時處于敵對狀態(tài),但周總理一貫的思想,還是把當權(quán)者和普通美國民眾分開。在談判桌上橫眉冷對,那是一點情面也不講的。但會場外,他可是統(tǒng)戰(zhàn)高手,盡量做工作,力圖潛移默化。他對普通美國民眾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聞記者在內(nèi)。所以,在那個美國記者主動要和周總理握手時,周總理沒有拒絕。但這個記者看來純粹要使周總理難堪,否則不會自己主動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總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會意識到他會這樣做。當時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來下不下得了臺。所以周總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請注意兩人做法不同的是:記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褲兜,而周總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進了痰盂。周總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還能用,我的手帕因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細胞,你這無恥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凈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45年重慶談判時,國民黨政府的談判代表對以周恩來為首席談判代表提出的和平協(xié)議難以接受。一官員惱羞成怒地對我方代表咆哮道:“對牛談琴!”周恩來神態(tài)自若,不緩不慢地應了一句:“對,牛彈琴?!?l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這位國民黨官員說“對牛彈琴”意思是貶低共產(chǎn)黨談判代表的水平,而周恩來原話奉還,還是這四個字,只是在“對”字后停頓了一下,變成兩個斷句,把國民黨官員的言論比作“牛彈琴”,你說絕不絕?</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八)</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周總理設宴招待外賓。上來一道湯菜,冬筍片是按照民族圖案刻的,在湯里一翻身恰巧變成了法西斯的標志。外客見此,不禁大驚失色。周總理對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隨即泰然自若地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的標志!這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中的一種圖案,念‘萬’,象征‘福壽綿長’的意思,是對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著他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志也沒有關(guān)系嘛! 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話音未落,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熱烈,這道湯也被客人們喝得精光。<br></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在外交場合出現(xiàn)法西斯的標志很容易引起外交糾紛,尤其是曾經(jīng)遭受法西斯鐵蹄蹂躪的國家,他們看見這種標志是很反感的。周總理的解釋及時解除了他們的誤會,但令人叫絕的是周總理借題發(fā)揮,號召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那個菜吃掉。意外的這么一個被動場面,經(jīng)周總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躍宴會氣氛的作用。</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有一次周總理應邀訪問蘇聯(lián)。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批評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義政策。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周總理進行刺激,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于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于資產(chǎn)階級?!毖酝庵馐侵缚偫碚驹谫Y產(chǎn)階級立場說話。周總理只是停了一會兒,然后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lt;/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周總理不管在何種場合,遇到什么樣的對手,都能唇槍舌箭,以超人的智慧,應酬自如,對手甭想占到便宜。他坦言“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出其不意地將赫魯曉夫射出的毒箭掉轉(zhuǎn)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產(chǎn)黨國家傳為美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九一三事件發(fā)生以后,蘇聯(lián)大使找到周總理,陰陽怪氣地問道:“總理同志,聽說最近中國發(fā)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周總理平靜地回答: “也沒什么大事,只不過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樹;一棵樹上落下一片葉子而已?!碧K聯(lián)大使故作關(guān)心地說:“據(jù)權(quán)威人士推測,此事對中國的影響極為不利呀!”總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顆毒瘤在肌體上自動消失,有百利而無一害?!碧K聯(lián)大使有些惱怒:“總理同志,有句話我早就想說了,你們在國際上口口聲聲罵我們是社會帝國主義,把我們說得比廁所還臭。既是這樣,那么請問:你們的林副統(tǒng)帥在國內(nèi)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么偏要投奔我們蘇聯(lián)呢?”周總理冷笑道:“正因為廁所臭,蒼蠅才喜歡那個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又何必多此一問?”蘇聯(lián)大使被說得啞口無言。</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林彪叛逃蘇聯(lián)并摔死在蒙古的溫都爾汗。這個消息傳出后,國際上一些敵對分子幸災樂禍。中蘇關(guān)系當時嚴重惡化,蘇聯(lián)大使和總理見面時存心想看好戲,讓周總理難堪。他見兜圈子達不到目的,就攤出所謂的“王牌”,料想周總理一定無話可說,結(jié)果周總理反戈一擊,蘇聯(lián)大使陷入十分狼狽的境地。</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一)</h3><h3>周總理從日內(nèi)瓦開會回來順道訪問莫斯科。在為他舉行的一次招待會上,他用英語向蘇聯(lián)人祝酒。這時米高揚(蘇聯(lián)部長會議副主席)抱怨道: “周,你為什么不說俄語?你的俄語很好嘛!”。周總理仍用英語回答說:“米高揚,該是你學習漢語的時候了?!?米高揚抱怨說:“漢語太難學了?!贝嗽捯怀觯芸偫眈R上輕快地說:“沒關(guān)系,下回到我們使館來,我們將非常高興地教你。”</h3><div> ——米高揚的抱怨顯然不大友好,周總理的方法是先不予理睬,促使米高揚說出不學漢語的原因。米高揚果然上鉤,周總理讓他來使館派人教,把米高揚置于學生的地位。</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十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長沙馬王堆漢墓發(fā)現(xiàn)不腐女尸引起世界轟動?;粮癫┦棵孛茉L華時曾向周總理提出一個要求:“尊敬的總理閣下,貴國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fā)掘成果震驚世界,那具女尸確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寶啊!本人受我國科學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zhì)來換取一些女尸周圍的木炭,不知貴國愿意否?” 周總理聽后,隨口問道:“國務卿閣下,不知貴國政府將用什么來交換?”基辛格說:“月土,就是我國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的泥土,這應算是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吧!”周總理聽后哈哈一笑說:“我道是什么,原來是我們祖宗腳下的東西?!被粮衤牶笠惑@,疑惑地問道:“怎么?你們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時候?為什么不公布?”周總理笑了笑,用手指著茶幾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認真地對基辛格說:“我們怎么沒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這些我國婦孺皆知的事情,你這個中國通還不知道?”周總理機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讓博學多識的基辛格博士笑了。</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尸經(jīng)歷千年而不腐爛,這是一個應當嚴禁外泄的國家科研機密。周總理不為基辛格博士提出的用月土交換木炭的方案所動心,并且巧妙地借用中國古代傳說,婉轉(zhuǎn)地拒絕了對方的請求。</div> <h3>周恩來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術(shù)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動一次手術(shù)。只要身體尚能支持,他仍繼續(xù)堅持工作。這一時期,他除了批閱、處理一些文件外,同中央負責人談話161次,與中央部門及有關(guān)方面負責人談話55次,會見外賓63批,在會見外賓前后與陪見人談話17次,在醫(yī)院召開會議20次,出醫(yī)院開會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談話7次。</h3><div> 從1975年6月以后,周恩來由于癌癥的折磨,身體極度消瘦,體重只剩下了30.5公斤。他清醒地估計到自己的生命“還有半年”的時間,但他依然繼續(xù)頑強地工作著,同病魔、同邪惡勢力進行著最后的搏斗。 ........</div><div> 病重期間,每當劇痛襲來時,周恩來緊緊握住醫(yī)護人員的手,不露痛苦的表情,并安慰和鼓勵他們:你們給我治療是個好機會,可以很好地在我身上總結(jié)經(jīng)驗。現(xiàn)在還有那么多人受癌癥的折磨,我就不相信對癌癥沒有辦法,總有一天會突破的!他曾專門交代醫(yī)務人員:現(xiàn)在對癌癥的治療還沒有好辦法,我一旦死去,你們要徹底解剖檢查一下,好好研究研究,能為國家的醫(yī)學發(fā)展做出一點貢獻,我是很高興的。他問大夫:“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喚叫喚?” ...........</div><div> 從12月中旬起,終日臥床的周恩來已無法進食,所需要的食物由醫(yī)護人員用管子直接灌入胃里。這時周恩來的身上插滿了各種管子,進食、輸血、輸液、排液……以至連翻身都受到限制。為了減少周恩來的痛苦,醫(yī)生不得已使用了安眠藥和止痛針。但是,不時襲來的劇痛,仍使周恩來常常渾身顫抖,大汗淋漓。就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他仍表現(xiàn)出高度的自制力。醫(yī)生張佐良回憶:“總理用的止痛藥,開頭打一針可管上四五個小時,后來管兩三個小時……他疼得實在不行時,就把我叫進去,說,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喚叫喚。聽到這里,我的眼淚都掉出來了。我說,總理,你現(xiàn)在愿意怎樣就怎樣吧!”護士許奉生說:“這時總理是很痛苦的,可他從來不哼也不叫。有一次他正睡覺,一下讓病痛驚醒了,就問,我喊了沒有?我們說,你叫叫沒關(guān)系的,如果你疼,你就哼哼,就叫,沒關(guān)系。他搖搖頭?!?lt;/div><div> 12月20日,生命已經(jīng)處于垂危狀態(tài)的周總理,向應約前來的羅長青詢問臺灣的近況。談話不到15分鐘,周總理就昏迷了過去。1月7日11時,周總理從昏迷中蘇醒,用微弱的聲音對身邊的醫(yī)生說:“我這里沒有什么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們……”這是周總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話。</div><div> 1976年1月8日上午9時57分,周總理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div> <h3>謝謝老師們?yōu)g覽!請老師們不要贊賞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