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意克行 一 羅馬(下)

老船員

<h1><b><font color="#39b54a">  羅馬,被譽為“萬城之城”,是一個有著太多歷史、太多傳說、太多名勝的城市。羅馬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歷史博物館。古羅馬的歷史建筑,雖然大部分仍埋在現羅馬的街區(qū)之下,但現今呈現于世人眼前的部分,足以令人嘆為觀止。漫步羅馬,隨處可見跨越數百年乃至兩千多年的歷史古跡,每一處都發(fā)生過道不盡的歷史故事,讓人聯想起昔日羅馬的輝煌。</font></b></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特萊維噴泉(許愿池)</font></b></h1><br><h1> <font color="rgb(1,1,1)"> 又稱許愿池、少女噴泉、愛情噴泉,是羅馬最具知名度的最大的噴水池,位于羅馬市中心,鄰接西班牙廣場。這里也是著名電影《羅馬假日》的拍攝場景。</font></h1><h1><font color="rgb(1,1,1)"> &nbsp;“特萊維”是三岔路口的意思,最早這個位置正好是個三岔口。特萊維噴泉吸引人的地方不僅是其氣勢恢宏的噴泉景象,更令人深刻的是那細致的雕塑在水體的襯托下體現出的生命的靈動,而其中的與生命相關的各種寓意更令人感動。</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特萊維噴泉的另一個名字之所以叫許愿池,有</font><font color="rgb(1,1,1)">兩個傳說:第一個傳說,游客背對許愿池,右手拿硬幣越過左肩拋入池中,便</font><font color="rgb(1,1,1)">可以重返羅馬;</font><font color="rgb(1,1,1)">第二個傳說是用同樣動作拋三次硬幣,</font><font color="rgb(1,1,1)">第一枚是代表找到戀人,</font><font color="rgb(1,1,1)">第二枚是彼此真心相愛,第三枚是婚姻成功,婚后一起重返羅馬。如今總有不</font><font color="rgb(1,1,1)">少的游人到此,</font><font color="rgb(1,1,1)">在這里許下屬于自己的愿望</font><font color="rgb(1,1,1)">。</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噴泉以波里公爵府的墻面為背景,氣勢磅礴、大氣恢宏、外形自由、裝飾豐富、立體感強,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風格。</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特萊維噴泉高25.9米,寬19.8米,是羅馬最漂亮的雕刻藝術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負有盛名的噴泉工程。</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噴泉由尼科拉·薩爾維設計,于1732年開工至1762年完工,歷時30年才建成。</font><br></h1> <h1>  <font color="rgb(1,1,1)">噴泉以羅馬神話中海神尼普頓戰(zhàn)勝歸來為題材,噴泉的中心是海神尼普頓。</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噴泉建筑完全采用左右對稱手法,巧妙地用借景手法將背后的宮殿借來,使整個建筑群充滿生氣。</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背景墻的頂部橫楣上,四位女神各持不同的神器,象征著四季;頂端是兩個帶著翅膀的天使在紋章旁向下觀望。拱頂兩旁,淺浮雕的圖案形象地描繪出羅馬城水渠的起源。<br></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站在海貝車座之上的海神尼普頓,那桀驁不馴、藐視眾生的神態(tài),褶皺的衣襟隨風飄逸,如同活的一般。加上背景如同凱旋門般的拱頂門,充分地展現了一幅海神凱旋的壯闊場景。<br></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海神的左右兩邊各有一位女神,那是兩位水神。</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海神兩旁的兩匹駿馬,被兩個人身魚尾的男人所牽引,分別象征著平靜與洶涌的河流。</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這左邊的一匹駿馬昂首奮蹄,毫不馴服,象征洶涌的河流。</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右邊的那匹頷首而伏,溫順隨和,牽馬人還在吹著螺號,象征平靜的河流。</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噴泉的主體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間、海礁石之間涌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后又匯集于一處;雕像之下是噴泉、巖石和清澈的流水;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亂的海礁,上面雕刻著各種水生植物,模擬了一番海底生活環(huán)境。<br></font></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萬 神 殿</font></b></h1><br><h1> <font color="rgb(1,1,1)">又譯萬神廟、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奧林匹亞山上諸神,可謂奧古斯都時期的經典建筑。</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公元80年的火災,使萬神殿的大部分被毀,僅余一長方形的柱廊,有12.5米高的花崗巖石柱16根,這一部分被作為后來重建的萬神殿的門廊,門廊頂上刻有初建時期的紀念性文字。</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現今所見的萬神殿主體建筑是哈德良皇帝于公元120-124年所建,為43.4米高的圓形堂,其內仍供奉羅馬的所有神袛。</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萬神殿的前庭廣場中央,豎立著高大的尖頂方碑的噴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羅馬神話場景。</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萬神殿內除供奉著很多神明和英雄的雕像外,還是著名藝術家拉斐爾、意大利國王維克托·埃馬努埃萊、翁貝爾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瑪爾蓋麗妲王后等重要人物的長眠之地。</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萬神殿是古羅馬建筑藝術的杰作。萬神殿的基礎、墻和穹頂都是用火山灰制成的混凝土澆筑而成,非常牢固。直徑 43.3 米的球頂正上方是一個圓形的天窗,從那透進的光線,可以將內部的每個角落照亮。</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為使穹頂墻厚的遞減更有利于萬神殿整體建筑的穩(wěn)固,萬神殿穹頂內壁被整齊劃分為5排28格,每一格皆被由上而下雕鑿凹陷,不僅使墻厚的遞減更為合理,也增加了萬神殿內部的美觀性。當時的人們用混凝土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真是一個奇跡。</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萬神殿也是一眾游客幾乎必到的景點。萬神殿前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廣場上,還可以看到一些身著盔甲的古羅馬戰(zhàn)士,讓人恍惚有穿越時光的感覺。</font></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人 民 廣 場</font></b></h1><br><h1><font color="rgb(1,1,1)"> 羅馬教皇當局為了向朝圣者炫耀教皇國的富有,在羅馬城修筑寬闊的大道和宏偉的廣場,所以羅馬城多廣場。該廣場17世紀羅馬建筑師豐塔納建造,是三條放射形干道的匯合點,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在放射形干道之間建有兩座對稱的樣式相同的教堂。</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人民廣場的北面是波波洛城門,意思就是“人民城門”,它是弗拉米尼亞大道的起點。自公元220年起,這條路就連接著羅馬和亞得里亞海岸,很多游客都是通過這個廣場進入羅馬的。</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在古羅馬,這廣場其實是一個公開執(zhí)行死刑的地方,廣場的此項作用在1826年之后才消失。這座雕像中間下方是那個“母狼乳嬰”的雕像,前面曾做過介紹,與羅馬起源的傳說有關。</font></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真 言 之 口</font></b></h1><br><h1><font color="rgb(1,1,1)"> 是一個雕刻著河神面孔的石制排水口,有鼻子有眼,張著一張大嘴。相傳,如果把手伸進它嘴里的人說了謊話,它就會咬住那人的手不放。這也是電影《羅馬假日》中一段非常經典的情節(jié)。</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font color="rgb(1,1,1)">真言之口存放在這座名為科斯梅丁圣母教堂的回廊中,因為真言之口的原因,這座原本簡單樸素的教堂被更多人熟悉和了解。來到教堂前的人們第一件事情就是排隊和真理之口合影。拍完照后就可以進入到教堂內部參觀。</font></font><br></h1> <h1><font color="rgb(1,1,1)">  因為電影《羅馬假日》的緣故,這里成了在羅馬最為人好奇的景點,來到教堂前的人們第一件事情就是排隊和真言之口合影。我們因為趕時間沒湊這個熱鬧。</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電影《羅馬假日》里,格里高利·派克演的記者把手放在里面,拔出來時卻只剩下了袖子。公主嚇得險些昏厥。此時,派克笑著把藏在袖口中的手伸了出來,公主這才從惶恐和驚詫中清醒過來。這段驚險的情節(jié)其實是格利高里·派克和奧黛麗·赫本的即興表演。當時派克故意將手縮進了袖子,而赫本卻對這突如其來的“恐怖”景象毫無準備,影片因此增色不少。國際影壇留下了一段浪漫佳話,“真言之口”也蜚聲世界。</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真言之口所在教堂的門外有一個噴泉,它的旁邊有一個亭子,也非常有特點。</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這個噴泉是幾個大力神扛著一個大海貝,從海貝里噴出串串水柱。</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這座有著柯林斯石柱的圓形神廟,后來知道是維斯塔神廟,用于供奉守護家庭的處子火灶神,這位女神在羅馬地區(qū)是非常受重視的。</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維斯塔神廟旁路邊的朱塞佩·馬志尼雕像。</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朱塞佩·馬志尼是意大利革命家,民族解放運動領袖,統(tǒng)一意大利的締造者之一,列寧把他歸為馬克思主義以前的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代表人物。 </font></h1>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君 士 坦 丁 凱 旋 門</b></font></h1><br><h1> <font color="rgb(1,1,1)">羅馬城現存的三座凱旋門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為慶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徹底戰(zhàn)勝他的強敵馬克森提,并統(tǒng)一帝國而建的。</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這是一座三個拱門的凱旋門,橫跨在道路中央。凱旋門的里里外外充滿了各種浮雕,表面上看,巨大的凱旋門和豐富的浮雕雖然氣派很大,但缺乏整體觀念。</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原因是凱旋門的各個部分并非作為一個統(tǒng)一體而創(chuàng)作的。凱旋門上方的浮雕板是當時從羅馬其它建筑上直接取來的,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的生平業(yè)績;下面則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戰(zhàn)斗場景。</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這座凱旋門在公元312年后開始建造,用羅馬水泥建成,其上的雕塑多為浮雕,且多半是從當時羅馬帝國的其他建筑上搜集而來,組合拼裝成了君士坦丁凱旋門。</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最為著名的是凱旋門頂端的八塊浮雕,他們是從馬克·奧爾略皇帝紀念碑上拆卸而來。</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這座拱門上面的絕大多數雕飾,取自于以前皇帝們所建造的各種建筑物,這也表明自那以后,羅馬的藝術已開始走下坡路。盡管如此,它仍不失為一座宏偉壯觀的凱旋門,尤其是它上面保存的羅馬帝國各個重要時期的雕刻,成為一部生動的羅馬雕刻史。</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集合了眾多不同時代的羅馬雕塑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平衡了眾多風格的雕塑風格,在靜態(tài)中展現了自己的恢宏氣質,據說當年,拿破侖·波拿巴來到羅馬,見到了這座凱旋門,大為贊賞,而這座凱旋門也成為法國巴黎凱旋門的藍本。</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古羅馬時代共有21座凱旋門,現今羅馬城中僅存3座,君士坦丁凱旋門即其中之一。它位于古羅馬斗獸場西側,其上的雕塑雖已殘跡斑斑,卻仍在風雨中,與古羅馬斗獸場共同見證羅馬的輝煌。</font></h1>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古 羅 馬 斗 獸 場</b></font></h1><br><h1> <font color="rgb(1,1,1)">也稱古羅馬競技場,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征,也是羅馬城的名片。斗獸場建于公元72至82年間,是世界上最大的斗獸場,也是僅有的四層斗獸場。斗獸場呈橢圓形,長軸188米,短軸156米,周長約527米,圍墻高57米,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可以容納近9萬觀眾。</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斗獸場雖已是遺跡,但其雄偉壯觀的外貌仍然令人震撼!斗獸場的結構是拱券結構,一系列的拱券和橢圓形建筑構件使整座建筑非常堅固。據說在公元72年,當政皇帝韋帕薌為慶祝征服耶路撒冷,令8萬名猶太和阿拉伯俘虜修建的。工程歷時8年,于公元80年落成,由他的兒子提圖斯揭幕。</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這是斗獸場外觀的經典角度,可以看到左邊仍有4層,右邊就僅剩2層了。</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從這側面可以看出斗獸場的恢弘氣勢。</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斗獸場外墻的一塊銘牌,不知何意,好像跟羅馬教皇有關。</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斗獸場中間為角斗臺,長86米,寬63米,為橢圓形,相當于一個足球場大小。角斗臺下是地窖,關押猛獸和角斗士。角斗臺周圍的看臺分為3個區(qū)。底層的第一區(qū)是皇帝和貴族的座席,第二層為羅馬高階層市民席,第三層則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陽臺,是站席。</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斗獸場工程竣工之時,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典禮,期間5000頭猛獸與3000名奴隸、戰(zhàn)俘、罪犯上場角斗,這種人與獸、人與人的血腥大廝殺持續(xù)了100天!</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斗獸場前面的廣場看過去,簡直是滿目“廢墟”。其實,那些都是古羅馬遺址。前面一片大草坪是馬西莫賽場遺址,遠處那是維納斯—羅馬神廟,那一排柱子的盡頭是提圖斯凱旋門。</font></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馬 西 莫 賽 場</font></b></h1><br><h1> <font color="rgb(1,1,1)"> 這里曾經是古羅馬貴族聚集區(qū),附近還建有帝王的宮殿,賽場也成為帝王貴族的主要娛樂場所之一,可容納25萬觀眾,主要活動為馬拉戰(zhàn)車,有時也進行競跑等競賽活動。</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賽場的建筑僅存這些廢墟了,千年逝去,建筑物只剩殘跡斑斑,卻仍在陽光下抑或風雨中,見證著羅馬的輝煌。</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馬西莫賽場是現代體育場的鼻祖,這是網絡上的一張模擬圖,由此可以領略這個賽場曾經的美好。</font></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維 納 斯 和 羅 馬 神 廟</font></b></h1><br><h1> <font color="rgb(1,1,1)"> 位于古羅馬廣場最東端,馬西莫賽場旁邊,是哈德良皇帝親自設計的,崇拜對象是幸運女神維納斯和永恒的羅馬。神廟始建于121年,135年哈德良皇帝正式揭幕,141年完成。維納斯—羅馬神廟是已知最大的古羅馬神廟。</font></h1>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提 圖 斯 凱 旋 門</b></font></h1><h1><br></h1><h1><font color="rgb(1,1,1)"> 羅馬現存的三個凱旋門里的一座單拱凱旋門,建于公元82年,是提圖斯皇帝去世后,他的弟弟——繼位的圖密善為紀念前王而建立的,以紀念提圖斯于公元70年占領耶路撒冷。</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因為它是為紀念提圖斯皇帝鎮(zhèn)壓猶太人的勝利而建立的,所以猶太人非常不滿意,拒絕從此門下經過。</font></h1>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古 羅 馬 廣 場</b></font></h1><br><h1> <font color="rgb(1,1,1)">位于威尼斯廣場到斗獸場之間,是古羅馬時代市民生活的中心,被譽為 “露天博物館” 。如今這里幾乎看不到一座完整的建筑,只留下一片廢墟遺址,但那高聳的立柱、連綿的斷垣和散落的巨石,足以見證當年古羅馬廣場的壯麗與輝煌。到羅馬旅游,必須來羅馬廣場看那處處遺跡,這里才是真正的羅馬,這里才是羅馬的精髓。</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羅馬,曾經數百年的輝煌的巔峰,衰敗的原因有很多,但重要的一條就是羅馬人好日子過多了,變懶了,沒人當兵打仗,靠雇用日耳曼人來保衛(wèi)羅馬,久而久之,日耳曼人干脆取而代之了。3世紀時,熊熊的大火摧毀了廣場,接踵而來的還有地震和5世紀時野蠻侵略者發(fā)起的進攻。中世紀時期,這兒的石塊被大量地劫掠去蓋教堂和宮殿,在建筑工人石灰窯里,珍貴的大理石化為粉末。最后,廣場在肆意的掠奪后逐漸轉變成了奶牛牧場,從18世紀末至今才陸陸續(xù)續(xù)得以較連貫的發(fā)掘。</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這八根花崗巖圓柱是羅馬最有名的神廟之一薩杜恩神廟的遺跡。薩杜恩是古羅馬的農神,故該遺址又叫農神廟,是古羅馬最重要的神廟之一,曾是國庫所在地。原來的神殿建于公元前5世紀,現存的8根圓柱為4 世紀重建。圖中左下角是塞維魯斯凱旋門。</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塞維魯斯凱旋門,是羅馬現存三座凱旋門之一。建于公元203年,以慶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斯皇帝和他的兩個兒子卡拉卡拉和塞普提米烏斯·蓋塔在194/195年和197-199年兩次戰(zhàn)勝波斯。 </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農神廟對面三角形屋頂的建筑,是元老院和國家檔案館。</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元老院是“產生智慧和精英的圣地,是城市生活中心所在”,國家檔案館保存著羅馬當時所有的官方文件。公元前44年3月15日,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愷撒,就在這里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圖中那圓頂的建筑,由戴克里先皇帝建于公元3世紀, 是古羅馬議長居所,中世紀才轉為教堂。</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神圣大道,古羅馬廣場最重要的大道,電影埃及艷后中凱撒攜克里奧帕特拉和小凱撒回羅馬的壯觀場景應該描述的就是這里。</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這是君士坦丁集會堂的遺跡。君士坦丁集會堂是公元308年由羅馬皇帝馬克森提斯提議修建,最后由君士坦丁完成,故名君士坦丁集會堂。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在米爾威奧戰(zhàn)役中打敗了敵人,也修好了這個集會堂。從現存的拱形門遺跡,依稀可辯當年的巍峨莊嚴氣概。</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這三根立柱是韋斯巴薌神廟的遺跡。這座神廟是用來紀念韋斯巴薌和他的兒子提圖斯,由提圖斯建于公元79年,完成于圖密善時期(大約公元87年)。因為韋斯巴薌、提圖斯和提圖斯的弟弟圖密善執(zhí)政時期被人們稱為弗拉維王朝,這座神廟也被當做弗拉維王朝的榮耀。</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佛卡圓柱是古羅馬廣場的中心標志,建于608年,是為紀念曾將萬神殿捐贈給教會的東羅馬帝國君主??扑苟诠帕_馬廣場建造的最后一個紀念性建筑物。</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立于古羅馬廣場的凱撒雕像。</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安東尼奧-法烏斯蒂娜神廟,是一座為紀念安托尼努斯庇護皇帝的妻子而建的廟宇。</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羅穆盧斯神廟,位于安東尼奧-法烏斯蒂娜神廟的旁邊,是西羅馬皇帝馬克森提為紀念他的年輕的兒子而建。</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羅穆盧斯神廟門口的這個青銅門,曾在中世紀被遷到后面的教堂里,后又還回。 </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羅穆盧斯神廟里面,展覽著一些雕塑和壁畫,有些已有2000年歷史。</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這是缺頭的阿波羅雕像,建于公元1世紀。</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古羅馬廣場上的游客,模仿古羅馬女斗士的樣子合影留念。</font></h1>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圖 拉 真 廣 場</b></font></h1><h1><br></h1><h1><font color="rgb(1,1,1)"> 圖拉真廣場位于威尼斯廣場東邊,古羅馬廣場的旁邊,廣場建于公元107年,為紀念圖拉真大帝遠征羅馬尼亞勝利而建。廣場上有兩座圖書館和兩座大會堂,還有很多雕像,圖拉真紀念柱位于廣場的西北邊,東北邊是圖拉真市場。圖拉真廣場是當時全城最壯觀的區(qū)域,也是古羅馬的購物中心?,F在除圖拉真市場及圖拉真柱外,廣場上多數建筑已是廢墟了,但仍可看出當年的輝煌。 </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這是圖拉真廣場和古羅馬廣場間的帝國廣場大道 。</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廣場上有兩座圖書館和兩座大會堂,還有很多雕像,圖拉真紀念柱位于廣場的西北邊,東北邊是圖拉真市場。圖拉真廣場是當時全城最壯觀的區(qū)域,也是古羅馬的購物中心?,F在除圖拉真市場及圖拉真柱外,廣場上多數建筑已是廢墟了,但仍可看出當年的輝煌。 </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圖拉真柱凈高29.55米,包括基座總高35.27米。柱身由20個直徑4米、重達40噸的巨型卡拉拉大理石壘成。早期圖拉真柱的柱頂為一只巨鳥,很可能是鷹,后來被圖拉真塑像代替,漫長的中世紀奪去了圖拉真塑像。1588年,教皇西斯都五世下令以圣彼得雕像立于柱頂至今。</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圖拉真圓柱的外表,由總長度200米以上的飾帶浮雕繞柱23周;浮雕上總共刻畫了2500個人物,生動自如地把那些層次復雜、細節(jié)瑣碎的不同場面組成一條狹長的帶狀畫面。(圖片摘自網絡)</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圖拉真柱內圓是空心的,柱內安裝了螺旋式梯子,共有200個臺階,抬級而上可到達柱頂。這是從威尼斯廣場對面的街道看到的圖拉真柱。</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圖拉真市場,是古羅馬建筑的代表作,市場修建于公元100年至110年期間,主要有磚塊與混凝土建成?,F在作為博物館對外開放。</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建于公元2世紀的圖拉真市場,曾被認為是古典世界的奇跡。市場擁有150間商店和辦公室,是一個銷售絲綢、香料、活魚、水果及鮮花等貨物的綜合市場。后面的塔是一座建于13世紀的軍事塔。 </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市場的中部樓頂有有漂亮的穹頂,是洽談生意和發(fā)放免費糧食的地方。發(fā)放免費糧食是從羅馬共和時期留傳下來的習俗,是政客拉票及饑荒時防止饑民騷動的一種政治手腕。</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緊挨著圖拉真市場的這片廢墟中,包含巨大的烏爾比亞大會堂,有170米長,60米寬,如今只剩下幾排立柱。</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這就是烏爾比亞大會堂的殘柱。</font></h1> <h1 align="center"><font color="#ed2308"><b>奧 古 斯 都 廣 場</b></font></h1><h1><br></h1><h1><font color="rgb(1,1,1)"> 位于圖拉真廣場東南邊,只剩下廢墟了,仍然壯觀。</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圖中遺存的四根柱子,是戰(zhàn)神馬爾多神廟遺址。</font></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卡 拉 卡 拉 浴 場</font></b></h1><p><br></p><h1> <font color="#010101"> <font color="rgb(1,1,1)">是古羅馬的公共浴場,建于公元212年到216年,卡拉卡拉統(tǒng)治羅馬帝國期間。其遺址如今為一個旅游圣地。</font></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浴場占地16萬平方米,除3萬平方米的浴場外,還有圖書館、競技場、散步道、健身房等各種設施,絲毫不亞于現代的大型休閑中心。浴場內分為冷水、溫水、熱水浴室和蒸汽室及更衣室,從殘存的馬賽克鑲拼地板、直徑30米的浴池、高達30米的墻壁,可以想象當時規(guī)模宏大、貴客云集的場面。</font></h1> <h1><font color="rgb(1,1,1)">  這是浴場的更衣室,地上的小白牌子上有“apodyterium”的標識。</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更衣室的墻壁上殘留的精美壁畫。</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從更衣室進入“palaestra”,即體育館或練習場。</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做完體育活動便可進入熱水浴場了,既可洗桑拿浴,也可洗溫水澡。據說其穹頂直徑為36米,只比萬神廟略窄;其地下熱水系統(tǒng)每天要燒掉10噸木材。</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洗完熱水,便投入冷水浴場。羅馬人認為這可使毛孔開張,強身健體,祛病除毒。這里也是人們聚會的場所。冷水浴場長約55米,寬約24米,8根巨大的花崗巖石柱上支撐著高達32米的三個交叉穹頂。</font></h1> <h1>  <font color="rgb(1,1,1)">經過冷水浴場的放松之后,便來到具有奧林匹克規(guī)模的游泳池進一步放松、享受。這是透過更衣室的兩道門,可看到遠處的游泳池,就是那門洞外留有巨大石柱殘樁的地方。</font></h1><h1> <font color="rgb(1,1,1)">最后導游跟我們說,現在這大浴場已經在中國“恢復”經營了。</font><br></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羅 馬 水 道</font></b></h1><br><h1> <font color="rgb(1,1,1)">古代羅馬帝國城市供水系統(tǒng)的輸水槽。古羅馬城在公元1世紀已有較好的供水系統(tǒng),歷代花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保證了羅馬城的用水,對城市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font></h1> <h1 align="center"><b><font color="#ed2308">  古 跡 拾 零</font></b></h1><p><br></p><h1><font color="rgb(1,1,1)"> <font color="rgb(1,1,1)"> 羅馬城真是遍地歷史遺跡,下面是在我們離開羅馬市區(qū)去機場途中,看到的一些零星古跡,不知何名,錄此存照。</font></font><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