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佛寺,又名大佛禪寺,位于浙江省新昌縣城南明街道,始建于東晉。全寺以石窟造像為特色,佛像規(guī)模宏大,歷史悠久,立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的石彌勒佛,通高16.3米,兩膝相距10.6米 。是中國南方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被譽為"越國敦煌"。南朝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贊曰:"不世之寶,無等之業(yè)"。</h3> <h3> </h3><h3>彌勒佛石像,雕鑿于懸崖絕壁之中,歷時約30年才全部雕成,是中國早期石窟像在南方僅存的偉跡。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闊15.9米,兩膝相距10.6米,耳長2.7米,兩手心向上交置膝間,掌心可容10余人。距今已有1600年歷史,是江南早期巨型石窟造像的代表作,歷史文物價值可與聞名中外的敦煌、云岡、龍門石窟造像媲美。南朝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贊曰:"不世之寶,無等之業(yè)"。后人稱為"江南第一大佛"。</h3> <h3>每年的12月開始佛前的2兩株千年臘梅樹競相開放,陣陣清香撲鼻而來,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觀看。</h3> <h3>我愛臘梅花,愛它那傲雪斗霜,永不退縮和頑強的精神;我愛臘梅花,因為臘梅花有著我們值得學(xué)習(xí)精神,讓我們時時刻刻記得做一個傲雪斗霜永不放棄追求的人!每當(dāng)我看到臘梅花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兩首古詩來,一首是詩人王安石寫的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另一首是北宋盧梅坡寫的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是啊!那美麗的梅花,點綴在奇妙的大自然中,怎么能不叫人陶醉呢?</h3> <h3>冬天,許多花都已經(jīng)凋謝了,而梅花卻能在凜冽的寒風(fēng)中獨自開放,與寒冬頑強爭高下。 </h3> <h3>梅花具有天生的麗質(zhì)芳姿:花形秀美多樣,花姿優(yōu)美多態(tài),花色艷麗多彩,氣味芬芳襲人。 </h3> <h3>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 </h3> <h3>所以臘梅花在冬天開的特別旺盛,不管風(fēng)吹雨打,它仍然開的那樣飽滿,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h3> <h3>冬天到來,寒風(fēng)呼嘯,萬里冰封,唯梅花不畏嚴寒,頂雪開放,傲視群芳,越是風(fēng)欺雪壓,花開的越精神。 </h3> <h3>梅花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fēng)亮節(jié)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h3> <h3>梅花不及牡丹的國色天香,月季的嬌艷浮華,玫瑰的姹紫嫣紅,荷花的高貴典雅。但是,我卻更喜歡這凌霜傲雪的梅花。 </h3> <h3>梅花在風(fēng)雪中開著那小小的花,而這小小的花,所象征的精神,卻遠比那夏天中艷麗多彩的玫瑰,月季,牡丹高尚的多。 </h3> <h3>別看臘梅花看起來那樣脆弱,其實,它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我們要學(xué)習(xí)它的這種,遇到困難永不屈服。 </h3> <h3>梅花,雖不及月季之梅,也不比牡丹之傲氣,卻成為古今文人墨客贊美的對象,為什么呢?是梅花艷麗多彩嗎?不!是梅花的精神! </h3> <h3>人們贊美牡丹,是因為它的富貴,贊美荷花,是因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贊美梅花,是因為她的那種堅強不屈,傲雪挺立的精神。 </h3> <h3>我,欣賞梅花,不只為其凌寒而來,迎風(fēng)冒雪的堅韌,更欣賞她默默開放的品格;欣賞她毫不炫耀的氣質(zhì),更欣賞她,無意爭春的豁達。</h3> <h3>梅花美確把美留給了大地,梅花香,卻又誰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美花俏卻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它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一莫余紅換來春滿天地!</h3> <h3>令我們驚喜的是臘梅開得正盛,處處嬌艷欲滴的臘梅點亮了整個大殿,使大殿處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徜徉其間,如沐春光,讓人早已忘記了迎面襲來的陣陣寒</h3> <h3>"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寒冬臘月時,百花凋零,唯有梅花還孤傲地怒放于冰雪之中,這不禁令我們感到贊嘆。我俯下身子,用一雙冰涼的小手輕輕地撫摸著梅花,細細體味著梅花不畏嚴寒的高尚品質(zh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