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聽說上大路朝北的房子要拆了,一直想拍組照片留作紀念。我小時候住西小路,經(jīng)常路過上大路,那時對上大路感覺非常的幽靜與整潔,兩邊高高的法國梧桐樹,在夏天能擋住直曬的太陽,給人涼爽的感覺。路兩邊的房子也都非常的整齊、干凈。當時的上大路算得上紹興城富人區(qū),用現(xiàn)在的話說,叫宜居上大路。我們住西小路和住上大路的感覺就是兩個檔次。馬路兩邊除了是醫(yī)院、學校、公司、倉庫、郵局、糧站等等,最多的就是調(diào)運組。調(diào)運組在計劃經(jīng)濟的年代里,相當于現(xiàn)在的區(qū)級物資供應單位的駐紹興城里的派出機構,職責大概是把分配或調(diào)配的物資轉運到下面供銷社。調(diào)運組單位雖小,但人頭很熟,那年代只要手中有物資,就是世上無難事了。扯遠了,哈哈! </h3><h3> 上大路對我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懷,那就是愛情之路。我老婆家住上大路-杜家弄,戀愛期間除了出差,每晚必到。兩情相悅看什么都是那么的美好、做么事都是那么的愉快、吃什么都是香的。戀愛五、六年要走過多少次上大路,所以,上大路對我來說是非常熟悉。后來結婚、生女也在上大路,記得那門牌號,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講是非常之吉利(上大路188號)。哈哈,純屬巧合吧!<br></h3><h3> 現(xiàn)在真正面臨上大路要拆了或者說是歷史古街保護性開發(fā),心里不免有些惆悵。上大路的何去何從完全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里。其結果可能是……<br></h3><h3><br></h3><h3> 北海橋</h3> <h3>現(xiàn)在北海橋頭剩下打牌和曬太陽的老人了</h3> <h3>現(xiàn)在的上大路只剩下的是臟亂差</h3> <h3>貼上封條只能曬太陽</h3> <h3>輝煌的石化曾經(jīng)就在上大路,現(xiàn)在大門口有位翁姓農(nóng)木廠退休人員擺了個免費茶水點,據(jù)說已經(jīng)有20年了。</h3> <h3>上大路小學,后改北海中學,現(xiàn)改為越城區(qū)教研室。</h3> <h3>興文橋小學</h3> <h3>曾經(jīng)觀察紹興城區(qū)火情的最高建筑,叫七星龍,不知建于那一年</h3> <h3>各種原因的堅守者</h3> <h3>上大路變也將隨著改造而改造了,紹興市區(qū)電纜化改造大概也有快20年了,老街電力線路標準化改造也有難度,不遠的將來這里的居民一定能用上安全可靠的電力能源了</h3> <h3>戀愛時期走過最多的一個右轉彎</h3> <h3>這就是我1982年1月27日結婚,第二年3月12日生下女兒的房子。是右邊小門進去,樓下朝北,前面朝馬路的是另一家,有大小2間房子,大概有40平方米吧,那時說的都是使用面積。這房雖然見不到太陽,但夏天也很涼快,可冬天房子內(nèi)的杯中水能結冰。那個年代結婚能有自己獨立的房子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有了屬于自己的空間,我就感覺自己正直的長大了,要獨立自主了,責任與幸福同時并存了。住在這里也有好處,丈母娘家就住在馬路對面,這給我們生活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再次說聲"謝謝"!在這里一直住到1989年初才搬離。上大路是見證我們愛情之路。</h3> <h3>作者夫妻倆</h3> <h3>作者的第三代人</h3> <h3>興文橋頭</h3> <h3>這三層樓是原來的牙醫(yī),古今牙醫(yī)不起眼,看來還是很賺錢的,</h3><h3>政府的口號也幽默,"騰籠換鳥 煥發(fā)活力"把房比作籠,把人比作鳥,活力在于拆遷之富,發(fā)人深思</h3> <h3>紹興第一糧站</h3> <h3>這是以前的花窗,不是街面改造的花窗</h3> <h3>紹興第一糧站</h3> <h3>這就是我家后門,當時下午買魚蝦是非常方便,那時的魚蝦沒養(yǎng)殖的</h3> <h3>上大路的改造之個見:如果臨河改造成綠花帶,有魄力!如果拆掉重建可能會是婦人之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