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親歷長征路 尋根神木行 作者:王志平

淡若清風 (Kgf)

<h3>  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舉國上下紛紛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弘揚長征精神。</h3><h3> 作為老紅軍的后代,我們兄妹今年生平第一次回到父親的老家,陜西老革命根據地------神木。追隨著父親當年的腳步,親身體驗了紅軍長征的艱辛,感受著長征精神的偉大,以實際行動向父輩們致敬,并紀念和告慰父親的英靈。</h3> <h3>  父親王俊明,生于1919年5月,陜西神木人。1935年2月參軍,1936年跟隨著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同志領導的陜北紅軍,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并艱難跋涉,完成了紅軍長征的最后征程,到達中國革命圣地延安。之后,父親征戰(zhàn)南北,戎馬一生,戰(zhàn)功卓著。解放后,即授命調往空軍任職。1953年被部隊選送到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學府------南京軍事學院,培養(yǎng)深造。</h3><h3>  </h3> <h3>  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1957年被授予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h3> <h3>  父親的授勛證書及毛主席令</h3> <h3>  我的父親身高183公分,身姿挺拔,英俊瀟灑,標準的軍人氣質和形象,是我們兄妹心中永遠敬仰和崇拜的偶像。</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陜西神木,父親出生并參加革命的地方,是我們兄妹從小魂牽夢繞、為之向往的圣地。作為兒女的我們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愿望:尋根祭祖,告慰先父。特別是我們兄妹自身的軍旅生涯經歷,對革命老根據地有一種特殊的情懷和牽掛,更希望能夠回到父親的故鄉(xiāng),重走紅軍長征路,紀念青春,緬懷先烈。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此心愿一直未能實現(xiàn)。</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5;">當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到來之際,神木之行的愿望變得愈發(fā)強烈。尋根的渴望讓我們不再猶豫等待,立即啟程。隨即,我、二哥、小弟和弟媳一行四人,便踏上了神木尋根之旅。</span></h3> <h3>  陜北高原</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一 . 尋根 未了的心愿 </span></h3><h3>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中國人都有一個傳統(tǒng)的觀念:無論身在何方,最終都應該回到自己的家。而我們的根就在陜西省神木縣賀家川王家寨。神木------這片神奇的土地,它不僅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根據地,為中國的解放事業(yè)做出過突出的貢獻;而今它更是以改革開放以來&quot;煤海驚世界、日月?lián)Q新天&quot;的豪邁和全國唯一醫(yī)療和教育全免費的惠民政策而享譽中國。 </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據父親講,他自一九三五年二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離開家鄉(xiāng),歷經紅軍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直至全國解放,才有機會回了一次老家。由于神木地處陜北高原,地域偏遠,交通不便,不僅要坐火車、汽車,還要坐馬車,甚至馬車不能通過的地方就要騎馬、步行,何況再拉家?guī)Э诰透щy了。因此,從小到大直至父親去世,我們也沒有回去過。重走長征路,尋根拜祖,告慰先父就成為我們兄妹一個共同的未了心愿。</span></h3><h3> </h3> <h3>  二 . 自駕 踏上尋根之路 </h3><h3> 八月二十五日清晨,二哥開著他那輛長城越野車,載著我們踏上了尋根之旅。汽車駛出保定市區(qū)進入保阜高速,途經河北、山西,最后順利抵達陜西。當高速公路上第一次出現(xiàn)"神木"的路標時,我們兄妹不約而同的激動起來。"神木"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是我們多年魂牽夢縈的地方。當我們真的踏上這片土地,近距離的觸摸它時,無限感慨,情不自禁的大喊:"神木------我們回來啦!"</h3> <h3>  到達神木縣城后,我們立即與同輩的堂弟王文應取得了聯(lián)系。當與前來接應的侄子、侄女見面時,我們不由的感嘆人類基因的強大。雖然從未見過面,但是王氏家族特有的面部特征讓我們一眼就認出了彼此。親人見面格外親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血濃于水吧!他們熱情的把我們安排到堂妹供職的賓館住下。吃過晚飯后,我們迫不及待的參觀起神木縣城的夜景。沒想到,一個西北偏遠小城,卻高樓林立,霓虹燈閃爍,廣場休閑的人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公共刷卡自行車隨處可見,使用一個小時之內是免費的,十分方便。印象最深的是外觀豪華氣派的賓館,內部配置也相當了得,無論是大堂擺放的鋼琴,還是自動照片打印機,無不充滿著時代氣息。隨著神木大煤田的開發(fā),使這個過去貧窮落后的小縣城迅速發(fā)展起來,一躍成為全國第一的產煤大縣和西北縣域綜合實力第一的城市。 </h3><h3> </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縣政府大樓夜景</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5;">第二天一早,我們和在縣城居住的親人們一行十人,分乘兩輛小車,一起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車駛出縣城后,一路近百公里全部是柏油路面。除了山區(qū)公路較窄外,路面還是很平整。不過,一路上我還是領略了陜北黃土高坡、溝壑縱橫的險峻。也才理解了為什么當年父親說回一趟老家很艱難的苦衷。公路盤旋在大山中,汽車一會兒要踩著剎車下坡,一會兒又要加大油門沖上山頂。向前看灰白色的柏油路像一條細長的羊腸一般,蜿蜒在大山深處。向下望去,縱深幾十米的溝壑隨時有可能要吞沒我們。一路上幾乎全是U字形的盤山路。因路面較窄,兩輛車要錯車時,必須有一輛車靠邊停下來,另一輛車才能緩慢的開過去。一路上緊張的我不停得提醒司機開慢點、開慢點,雙手緊緊握著扶手,手心里全是冷汗......按理說我也是一個當過兵、走南闖北的人,走過的山路也不少,但這么險峻,這么窄的路還真是第一次。難怪一向對駕駛技術十分自信的二哥也不禁感嘆:幸虧親屬代駕,否則真不敢開。我們不禁想:當年王氏先祖是怎么從山西一步步走進這片大山深處安營扎寨的?我們的父親當年又是怎樣在這片貧瘠又封閉的土地上接受了共產黨的主張,并長途跋涉,隨長征大軍走出這片大山? </span><br /></h3> <h3>  就這樣曲曲折折的走了近兩個小時,經賀家川鎮(zhèn),終于到達了我們向往已久的老家------王家寨。 眼前的王家寨坐落在天然的黃土山下,放眼望去,周圍的大山高大別致,形似寨堡,雄偉壯觀。寨頂有一株古槐樹,雖枯死多年,仍屹立不倒,更顯奇特美麗。</h3><h3> 真要感謝王氏先祖英明神智,獨具慧眼,竟在這樣的大山深處選居了這塊風水寶地。站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才真正領悟到:我們的根原來在這里。"爸爸,您看見了嗎?您的兒女們回家啦!</h3> <h3>寨頂上屹立不倒的古槐樹</h3> <h3>  堂弟和弟妹以及他們的小孫子一直等在路邊,我們熱情的相擁在一起。在他們的引領下,我們首先來到了父親出生的地方------爺爺的祖宅。三間石頭砌成的大窯洞,雖然已有近200年的歷史,但是在家鄉(xiāng)親人精心的維護和打理下,至今仍保持完好。因爺爺曾是寨子里的郎中,家境還算不錯,窯洞是石頭砌的,平坦的院子還配有羊圈和馬棚,在這黃土高坡實屬不易。據親戚們說,全國剛解放時,父親曾帶著警衛(wèi)員回家探親,就住在爺爺的窯洞里。</h3> <h3>爺爺的祖宅</h3> <h3>  從爺爺家出來,又走過一個山坡,我們來到了堂弟王文應的家里。只見一排石砌的大窯洞寬敞明亮,窯洞里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電視、冰箱、電腦一樣不少,自來水也接到了每家每戶。寬敞的院子里種滿了棗樹,沉甸甸的大棗掛滿枝頭。我們一家人坐下來稍事休息,便帶上事先準備好的祭品,前往祖先墓地祭拜。</h3> <h3>  三. 拜祖 "官帽山"的傳說</h3><h3> 跟隨堂弟,我們兄妹一行艱難的翻過好幾個山頭,繞過幾道彎,終于來到王氏祖墓所在地。祖先墓地位于大山坡上,至上而下依次埋葬著王氏歷代祖先。因年代久遠,時光磨礪,許多墳塋成了一個個小土包,只有近代的大伯、叔叔的是石砌的墓塋。但我們也深切的感受到是他們靜靜地躺在這片故土上,牢牢地守護著王氏后人。我們懷著崇敬莊嚴的心情,十分虔誠的一一跪拜了所有的王氏祖先,表達了我們王氏后人認祖歸宗的心愿。</h3><h3> 在這里我們第一次聽到了一個關于"官帽山"并與父親息息相關的神奇?zhèn)髡f。"官帽山"是一座有著奇特地形地貌的大山。放眼望去,它的像形度令人難以置信。它圓圓的山頂像是一個帽頂,半圓弧形的斷崖,整齊的圍在帽頂下,就像是一圈帽檐,斷崖下面是流淌著清泉的溝壑。當年風水先生選定這片風水寶地作為王氏家族的墓地,就是因為它與"官帽山"隔岸相望,并預言正對著"官帽山"的這塊風水寶地,我們王氏家族一定會出現(xiàn)一位英名蓋世的大官,并且一定是位武將。據《王氏族譜》記載,我們王氏一族從山西遷徙到陜西繁衍到我父親"俊"字輩已經是第十代了。前幾代也未出現(xiàn)過什么奇人,直到父親的出現(xiàn),族人們覺得風水先生的預言應驗了。</h3><h3> 父親一九三五年參加了陜北紅軍,身經百戰(zhàn),戰(zhàn)功彪炳。解放后,他被選送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最高學府------南京軍事學院學習,歷時五年。一九五五年在學院深造時,被授予中校軍銜,后晉升為上校、大校,成為我軍一位高級軍事干部。用王氏族人的話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大官""武將",是他們心中的大英雄。</h3><h3> 他們相信這是"官帽山"祖墓保佑的結果。</h3> <h3>奇特地貌的官帽山</h3> <h3>  但是到了一九七二年,族人們祭祖時驚訝的發(fā)現(xiàn)"官帽山"整齊的帽檐斷崖上突然墜落了一塊直徑約兩米的大石塊,出現(xiàn)了一個大缺口,族人們隱約的感到了一絲不安。</h3> <h3>  </h3><h3> 果然時隔不久就傳來了父親不幸病逝的噩耗。族人們萬分悲痛,同時也感嘆"官帽山"的靈驗。這個神奇的故事流傳至今,不僅體現(xiàn)了王氏族人對我父親的崇敬心情,也表達了他們對父親深深的懷念。我們兄妹從心里十分感謝和敬重他們。與此同時,我們也向族人們說明了我們已將父母的墓地選在了保定"龍鳳公墓"并立了墓碑,便于我們子女祭拜掃墓,以寄托我們的哀思。族人們表示了尊重和理解 。 </h3> <h3>  我想只要我們王氏家族一代代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官帽山"和我父親的傳奇故事也會代代相傳。作為父親的兒女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h3> <h3>  從墓地回來后,我們收拾好心情與親人們坐在掛滿果實的大樹下,一家人老老少少、親親熱熱的圍坐在一起,手里捧著陜北特有的粗瓷大碗,品嘗著弟妹做的充滿陜北風味的粉條土豆燉排骨,聽著鄉(xiāng)親們講述父親點點滴滴他們所知道的那些故事。</h3><h3> 王文應聽他父親說:父親兄妹共五人,父親是唯一一個上過三年冬學的人。按當地風俗,只有冬季農閑時私塾才開學。也許就是那時,父親接受了革命思想,13歲參加赤衛(wèi)隊,15歲參加了工農紅軍,并隨紅軍長征走出了大山去了延安。也正是有了三年冬學的基礎,父親屬于革命隊伍中有一定文化素質的人,為今后迅速成長奠定了基礎。</h3><h3> 一位上了年紀,牙齒幾乎掉光的老者,操著濃重的陜北口音,興致勃勃向我們講述了他親眼所見父親回鄉(xiāng)探親時的盛況。他說:那時的他只有八歲,看見身著軍裝、威風凜凜的父親騎著大馬,挎著盒子槍,帶著衛(wèi)兵回到家鄉(xiāng)。父親下馬后,熱情的與圍攏過來的鄉(xiāng)親們打著招呼,并摸著他的頭,把前來看望的鄉(xiāng)親們讓到爺爺的窯洞中。警衛(wèi)員看到大炕上有些臟,連忙摘下頭上的帽子彈彈灰塵,并墊在炕上才讓父親坐。父親笑著阻止了警衛(wèi)員的舉動,并說:"回到自己家了,高興還來不及呢還能嫌臟嗎?我就是在這個炕上出生并長大的呀!"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窯洞,比過節(jié)、娶媳婦都熱鬧。老鄉(xiāng)說:從來沒見過這么威風的大官,這么平易近人,還是共產黨的官好啊!父親的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在王家寨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王氏族人們更是感到無比榮光。同時對"官帽山"的傳說更加堅信無比。</h3><h3> </h3> <h3>與家鄉(xiāng)的親人們在窯洞前合影</h3> <h3>  下午,我們兄妹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別了勤勞善良、淳樸真誠的王氏親人們,并按當地的風俗叩拜了王家寨的觀音廟和龍王廟,踏上了歸程。</h3><h3> 親愛的父親您安息吧!兒女們永遠懷念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