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7年11月7日是俄國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紀(jì)念日。為了紀(jì)念這次開創(chuàng)了人類歷史新紀(jì)元的偉大革命,我參加了“星火旅游赴俄羅斯紀(jì)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緬懷與希望之旅”。旅游團(tuán)于10月30日從新西伯利亞入境,歷經(jīng)圣彼得堡、喀山、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莫斯科、索契,于11月10日從新西伯利亞出境,歷時12天。其間,11月3日、4日在列寧故鄉(xiāng)——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游覽。</p><p> 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原名辛比爾斯克。1870年4月22日,列寧出生在這里。1924年列寧去世后,根據(jù)列寧原姓氏“烏里揚(yáng)諾夫”,把辛比爾斯克改為“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p><p> 沒有列寧,也就沒有十月革命。因此,我的美篇“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俄羅斯游記”也就從這里開始敘述吧!</p> <p> 11月3日上午,我們旅游團(tuán)從喀山乘大巴來到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p><p> 下午,我們參觀了列寧博物館,在伏爾加河邊觀賞滿月,到列寧廣場舉行紀(jì)念活動,參觀列寧上學(xué)的辛比爾斯克古典中學(xué)……</p><p> ?。ㄟ@張照片是從網(wǎng)上下載的,拍的是列寧博物館的外景。)</p> <h3> 列寧博物館入口處的群雕。右二是列寧,右一是列寧的親密戰(zhàn)友捷爾任斯基,左二為已經(jīng)堅定參加革命的工人,而左一則是一個尚在猶豫是否要參加革命的農(nóng)民。</h3><h3> 有趣的對比: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農(nóng)民,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主要成份就是農(nóng)民;而俄國十月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和起義的士兵,最早的政權(quán)機(jī)構(gòu)叫做“工兵代表蘇維埃”。</h3> <h3> 博物館陳列的反映列寧從事革命活動的油畫。</h3> <p> 十月革命前,列寧站在小裝甲車上進(jìn)行演講。</p> <h3> 列寧逝世兩小時后所做的面部和雙手的石膏模型。</h3> <h3> 最有趣的是,列寧博物館為我們旅游團(tuán)全體舉行了少先隊入隊儀式,誓詞與時俱進(jìn),說的全是如何發(fā)展俄中友誼。</h3> <h3> 現(xiàn)在,我們又都是少先隊員了!</h3> <p> 在列寧博物館旁邊,現(xiàn)在還保留有一座房子,是列寧的出生地。</p><p> 列寧的父親是沙俄時代一個有名的教育家。他原來是一個數(shù)學(xué)教師,由于成績突出,被沙皇授予貴族頭銜,并且成為當(dāng)?shù)氐闹萁逃姓鞴?,用中國話說,應(yīng)該是州教育廳長吧。</p><p> 據(jù)介紹,列寧一家在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當(dāng)時叫辛比爾斯克)先后共有9個住處,其中,前8處都是租的,最后一處才是買的。也就是說,直到列寧父親成了貴族、當(dāng)上教育廳長,才有了自己的房子。列寧出生時的房子就是租住的,而且還是合租的。二層小樓,烏里揚(yáng)諾夫家只是租了樓上的幾間房子,廚房在樓下,三家共用。</p><p> 看來,在沙俄時代,即便是優(yōu)秀教師,是知名教育家,甚至是公務(wù)員,也是很苦逼的。怪不得,這家先是出了個謀刺沙皇未遂、被處死的大兒子,后來又出了個讓俄羅斯天翻地覆、讓全世界資本家都不得安寧的列寧??!</p> <h3> 從列寧出生的房子出來,天已經(jīng)暗下來了。事有湊巧,這天正好是中國陰歷的九月十五,當(dāng)我們來到伏爾加河邊時,正好趕上滿月升空。</h3> <h3> 月光如水,人聲鼎沸。</h3> <h3> 美麗的領(lǐng)隊。</h3> <h3> 帥氣的團(tuán)長。</h3> <h3> 忍不住自拍一張。</h3> <h3> 水天一色,長河映月。</h3> <h3> 伏爾加河邊賞過圓月,我們來到列寧廣場。首先,嘉賓導(dǎo)游郭松民老師慷慨致辭。接著,全體列隊,向列寧雕像敬獻(xiàn)鮮花。然后,大家心潮澎湃,引吭高歌。團(tuán)友“胡者也焉哉”激情指揮,本人自告奮勇,錄下了難忘的時刻。</h3> <h3> 郭松民老師致辭。</h3> <h3> 向列寧雕像敬獻(xiàn)鮮花。</h3> <p> 國際悲歌歌一曲。</p><p> “胡者也焉哉”指揮,“老牛尹龍”拍攝。</p> <p> 身在異域,胸懷祖國。</p><p> “胡者也焉哉”指揮,“老牛尹龍”拍攝。</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離開列寧廣場后,我們來到了列寧上學(xué)的學(xué)?!帘葼査箍斯诺渲袑W(xué)。</span></p> <p> 11月3日晚上,在旅游團(tuán)下榻的賓館,全體團(tuán)友聆聽了郭松民老師的專題講座——《俄羅斯、蘇聯(lián)與中國》。</p> <p> 11月4日,早上起來,方知昨夜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雪。</p><p> 這是賓館前面的馬路。</p> <p> 離賓館不遠(yuǎn)處就是我們昨天參觀過的列寧博物館。</p> <p> 今天,繼續(xù)在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游覽,參觀了市內(nèi)的列寧故居和郊區(qū)的航空博物館,中間還特意在郊外一個村莊停車逗留。</p> <h3> 這個故居是烏里揚(yáng)諾夫一家在辛比爾斯克的最后一處住宅,也是他們唯一擁有產(chǎn)權(quán)的住宅。</h3> <h3> 列寧父親書房內(nèi)的書桌。這時候,他已經(jīng)是州教育廳長了。</h3> <h3> 客廳。桌子上的國際象棋是列寧的最愛。他棋藝高超。</h3> <h3> 列寧母親的臥室。</h3> <h3> 保姆的房間。</h3> <h3> 列寧姐姐(一位才女)房間的書桌。</h3> <h3> 房子后面是一大片園子。這是園子中的儲藏室和水井。</h3> <p> 在列寧故居的園子里,特邀嘉賓郭松民老師興致勃勃地和團(tuán)友們打起了雪仗。</p> <h3> 在前往航空博物館的路上,大巴特意在一個村莊停留,讓我們觀賞村舍、村貌。</h3> <p> 村景。</p> <h3> 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算是大后方,航空工業(yè)集中于此。此處露天航空博物館,展出了蘇聯(lián)以來各種型號的飛機(jī),數(shù)量眾多,全是實物。</h3> <h3> 中間是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文化部門接待人員。右邊是喀山地接導(dǎo)游艾依娜,負(fù)責(zé)喀山和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兩地的接待。</h3> <h3> 博物館內(nèi)熱情友好、跑前跑后的小貓。(照片中的時間為北京時間。)</h3> <h3> 旅游團(tuán)就要離開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時,當(dāng)?shù)亟哟藛T在大巴上唱了幾首很好聽的俄羅斯民歌,其中就有我們很熟悉的《喀秋莎》。</h3> <h3> 從喀山一路陪伴而來的大巴司機(jī)師傅。</h3> <h3> 依依惜別!</h3> <p> 離開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之前,在一座教堂前留影。這座教堂是蘇聯(lián)解體后修建的。</p> <p> 11月4日晚上,旅游團(tuán)乘火車離開了烏里揚(yáng)諾夫斯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附 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背景音樂《伏爾加船夫曲》簡介</b></p><p> 伏爾加河是俄羅斯的母親河。《伏爾加船夫曲》是一首廣為流傳的俄羅斯民歌,揭示了這樣一個主題:沙皇統(tǒng)治下的俄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忍辱負(fù)重,卻饑寒交迫。因此,他們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擔(dān)負(fù)起歷史所賦予的重任——踏平世界不平路,對著太陽唱起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歌詞大意</b></p><p> 哎喲嗬,哎喲嗬,齊心合力把纖拉。</p><p> 哎喲嗬,哎喲嗬,拉完一把又一把。</p><p> 穿過茂密的白樺林,踏著世界的不平路。</p><p> 我們沿著伏爾加河,對著太陽唱起歌。</p><p> 哎嗒嗒哎嗒,哎嗒嗒哎嗒,對著太陽唱起歌。</p><p> 哎呦嗬,哎呦嗬,齊心合力把纖拉。</p><p> 伏爾加,可愛的母親河,河水滔滔深又闊。</p><p> 哎嗒嗒哎嗒,哎嗒嗒哎嗒,河水滔滔深又闊。</p><p> 伏爾加,伏爾加,母親河,</p><p> 哎呦嗬,哎呦嗬,齊心合力把纖拉!</p><p> 哎呦嗬,哎呦嗬,拉完一把又一把!</p><p> 哎呦嗬,哎呦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伏爾加船夫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蘇聯(lián)紅旗歌舞團(tuán)</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61年</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伏爾加船夫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俄羅斯戰(zhàn)略火箭軍合唱團(tuán)</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1992年</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伏爾加船夫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阿列克謝?季霍米羅夫領(lǐng)唱</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20年</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伏爾加船夫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國國家大劇院合唱團(tuán)</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混聲合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