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家好!我是彬彬,這廂有禮啦!咱們接著聊"下鄉(xiāng)的日子"(續(xù)集)——"臨河的日子"!</h3> <h3>真人真事真性情,小畫拙筆祭青春——從鄉(xiāng)下輾轉(zhuǎn)進入縣城,臨河的日子苦辣酸甜都有!當你能夠快樂地去回憶,理智地去分析,那就是無比巨大的財富??!謹以此紀念我們的知青芳華!</h3><div><br></div> <h3>先小敘一下我怎么就去了臨河。當年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勢不可擋!就我的家庭而言,必須走的,還是我爸一句話點醒了我:"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閨女你就去臨河吧!"臨河地處包頭,銀川之間,黃河流經(jīng)這里變得溫順而和藹,河套地區(qū)歷來沒有受到過黃河的侵擾,而是讓百姓過上比較富庶的生活。就這樣,臨河,成了我的第二故鄉(xiāng),從下鄉(xiāng)到教書,我二十年"刑滿釋放",1989年才返回京城。</h3> <h3>漸漸地,習慣了眼前的土黃色;習慣了日出日落跟著大部隊出工,收工;習慣了麥花子,玉米桿當柴火燒水煮飯;也習慣了硬硬的吃在嘴里就像沙子一樣的糜子米飯。不是習慣,是被習慣!其實真想家啊!</h3> <h3>★秋收后的農(nóng)活兒,最有意思的是東沙窩去拉沙子!趕著毛驢車,一群年輕人一路吆喝著,一路高歌!我呢,跟著就是活受罪!毛驢不聽你的話呀!</h3> <h3>臨河地區(qū)土質(zhì)屬于黏土,所以拉沙子拉到地里,需要人工撒開,讓土質(zhì)發(fā)生變化。還有就是平整土地,高處的往地處運,那也是全憑人工擔土</h3> <h3>起圈,羊圈里積攢一年的糞能有幾尺厚,需要一鍬一鍬鏟除再運到地里,撒肥。這些都是冬天的活兒,準備工作好了,來年莊稼就會長得好!</h3> <h3>男人們冬天還要走工,就是離家到挺遠的地方去挖大渠。冬天,渠里沒有水了,需要清底,也是為了來年的灌溉。我記得我還去挖過一次大渠,一人多高的渠背,跳進去看不見頭頂。大渠內(nèi)大概寬兩米,每人分配一段,承包制了!鐵鍬要鋒利,雙手執(zhí)鍬把,左腳踩鍬背,幾乎九十度垂直進鍬,一腳下去,一個鍬身,然后稍微活動泥土,后背,腰部,雙臂,全身用力,嗨——心里面得唱著《勞動號子》,借著那股勁兒,一鍬土扔出渠外!那真是力氣活兒!那會兒就是仗著年輕!</h3> <h3>十個人一起做飯,一起出工,一起玩兒一起樂……其實日子挺苦的!肚子里的油水漸漸被抽空了!本來吃不慣的糜子米飯也挺香!組里最小的吳征,因為太能吃,有了綽號叫"五碗干飯"。</h3> <h3>我們組知青各有所長,慢慢地各司其職了!最令人羨慕的就是當民辦老師了!赤腳醫(yī)生得有真本事!聰明的有點兒特長的去了公社機房……</h3> <h3>不用下地風吹日曬也是好營生!比如做豆腐,去看場,去看瓜……</h3> <h3>一個偶然,我去了公社宣傳隊,那個冬天好幸福!不挨凍不受累,管吃管住排節(jié)目!</h3> <h3>我爸是民族樂器廠高級技師,我家啥樂器都有,從小受爸媽影響,聽慣了廣東音樂,還學著會打點兒楊琴,這個特長救了我。拉手風琴的是位男知青李??,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拉二胡的是個本地小伙兒叫小耿耿,個兒不太高,眼睛也不大,笑瞇瞇的!就這樣,不倫不類組成樂隊。</h3> <h3> 排練《智取威虎山》片段,有一次在興勝四隊演出,我沒任務(wù),爬上高高的房皮頂上,我給拍照片,也可惜都丟失了!嘉葆飾演的小常寶,扮相超好!嗓子倍兒亮!</h3><h3> 我們轉(zhuǎn)村去演出,除去《智取威虎山》片段,高唱革命歌曲,再有就是后套二人臺,宣傳隊的那段日子好開心!</h3> <h3>我跟嘉葆還有幾個女生同住一個大炕,一個冬天都暖烘烘的沒挨凍!就是一樣,沒地兒洗澡,那年頭沒辦法,每人都招了一身虱子</h3> <h3>宣傳隊合影,可惜不太清楚,前排左二是彬彬,左一是嘉葆,一共有五名知青。</h3> <h3>村里突然傳來消息,我們組女知青李?要結(jié)婚,而且是跟村子里的帥小伙!那是我們村子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好小伙!宣傳隊派嘉葆同學代表到供銷社買了一面"花好月圓"的鏡子,頂著鵝毛大雪,楞是一手扶把一手夾著鏡子騎著28自行車帶回來,一路上耳朵都凍硬了!留下后遺癥,到現(xiàn)在天一冷還癢呢!</h3><div><br></div> <h3> 冬天終于結(jié)束了,春天來了,宣傳隊結(jié)束了使命,解散,各回各的家。于是我又回到二隊,融入知青大集體。人不多了!田妹懷孕了,時時來串門。有一天,田妹穿著布底鞋又來了,李畫家正在專心作畫,不留神回頭,嚇一跳!畫家說:"你走路怎沒聲兒啊?你人還沒到,肚子都挨著炕沿了!"</h3> <h3> 來年隊長換成張海寬,一個工三毛八,像我這樣的女勞力,每天掙六分工,就是三毛八乘以零點六!辛苦一年下來,我掙了七十二元。冬天熬不過去,只好拿著這點兒錢,回了京城。父母都去了廣東,我寄住在五姨家。</h3> <h3>再返回臨河,無論如何想不起后套話怎么說。下了火車來到長途汽車站,一幫男人哇拉哇拉正吵吵。啊哦!想起來了,這就是后套話"你做甚?"</h3> <h3>轉(zhuǎn)眼又是一年,北風蕭瑟,冷的無法過冬!知青有門有路的就各奔東西!不愿回憶那年冬天,一個紙條改變了我的命運!我稀里糊涂地結(jié)了婚,遠在天邊的父母哥哥都不知道!</h3> <h3>必須提及的是:那是一家好人家,父母都是土改時期老黨員,小伙兒也是好小伙兒,就是木訥,不茍言笑!從第一天就別扭!有婚姻沒有愛的日子信不信由你!女兒還是出生了,最后還是分手了,他也因為酗酒而死。</h3> <h3>良心還大在!那一年我回臨河,去看望前公公,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他已經(jīng)因為腦溢血而癡呆不認人??粗脔碓趬Ω碌臉幼?,我淚流滿面!此時他不知道兒子已經(jīng)死在他的前面,這倒也好。</h3> <h3>知青為什么相互結(jié)合的不多呢?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我們組老郝,名醫(yī)了,給同組某女生做埋線手術(shù),那個地方叫:譚中穴。面對著赤裸上身躺在自己面前的"病人,郝醫(yī)生就一點兒邪念都沒有嗎!真的沒有?。∧莻€年頭!</h3> <h3>畫家李某需要一個女生臨時當模特,我就承擔了這個任務(wù)。整整一天坐在那兒,我看著畫家,畫家看著我,青春年華,一點兒邪念都沒有嗎?真的沒有!</h3> <h3>知青和知青很少能成為伴侶,想起來應(yīng)該不外乎三點:第一男女分校,固守本分,傳統(tǒng)!第二,還是毛澤東時代的青年,單純的可愛甚至愚昧!第三,沒有錢,沒有工作,沒有未來</h3> <h3>招工消息頻頻傳來:北京來招老師,初中學歷不要!包頭來招工,結(jié)婚的不要!那些頭兒們都住在招待所。我媽媽正好在臨河,有一天李敏興奮地說:伯母,我夢見我拿鑰匙去開他們的門,一間一間都打開了!我媽媽說,你這次肯定能走!果然,李敏去了包鋼!</h3> <h3>好朋友+老同學李敏終于走啦!想起她也不容易!特別勤快會打理日子!她是東北人,親手腌制的酸白菜白靈靈的!尤其是她自己納鞋底,做鞋;給組里親手用高粱桿縫蓋簾(臨河叫jlngpiezi)……那會兒我特服她!</h3> <h3>不久知青辦開了一家縫紉社,我就去了!腳踏縫紉機八個小時下來腿肚子好沉!</h3> <h3>師傅姓任,男性,40多歲,中等個頭,瘦瘦的;雙眼皮,大眼睛,就是一笑起來,滿臉都是雙眼皮,呵呵!皺紋多??!師傅操著一口標準的河南口音,我那時聽得好費勁!至今記得最清楚的一個字就是:中——</h3><div>印象最深的是親眼看著師傅40分鐘內(nèi)不斷線地做完一件男式襯衫,而且都是過去那種雙明線的,我當時佩服不已!我還記得師傅給我們講,領(lǐng)子怎樣做不向上翹,下擺怎樣做不外翻……師傅說,這叫手上有“功”!</div> <h3>畫家李要去烏蘭牧騎了,臨走前他找到我,拿出知青下鄉(xiāng)發(fā)的那件大藍棉襖,非讓我給改一改!我就靈機一動做了一件活里活面的風雪衣,李先生穿上還挺氣派!</h3> <h3>再聊田妹,她最愛唱《深深地海洋》!很深情地唱著~深深的海洋,你為何不平靜?不平靜就像我……曲調(diào)憂傷,無比惆悵!</h3> <h3> 我跟田妹形影不離了,相依為命啊!有一天村里來了個算卦的,不要錢要小米。我倆去糧倉"偷"了兩碗小米,算了倆卦!就記得那人說我以后會生倆女兒,這卦還真算靈驗!</h3> <h3>后來田妹終于有了工作,她在百貨大樓當售貨員!我為她高興!有一天,她抱著一卷淡綠色的布料,沉甸甸的,跑來送給我!我特別喜歡啊!周邊繡上小花做成床單,用了好多年呢!</h3> <h3>再后來,我倆的娃們也成了發(fā)??!一起長大!我倆的友情延續(xù)到今天,我們的兒女們也一直都是最知心的朋友!</h3> <h3>話題再拽回來,接著聊"我"!縫紉社還是掙工分,多沒勁!一個機會,渴望掙錢的我去了一所小學,臨河五完??!我只能湊合教音樂課吧!背著一架60貝斯的破舊手風琴,最多一天我要轉(zhuǎn)遍六個教室,一天下來嗓子就像冒了煙兒</h3> <h3>在五完小呆了短短的兩年半時間,那是我教育生涯的起點,我必須感激我的貴人以及至今都不忘四十多年的友情的喬老師,金蘭,瑞英!</h3> <h3>內(nèi)蒙古三十年大慶,烏蘭夫來到臨河。巴盟燈光場人山人海!我們排練的節(jié)目輪不上進場,就在場外,抬頭望星空,聽了一場音樂會,耳邊傳來郭蘭英的《繡金匾》:一唱周總理,人民的好總理……那一年是1977</h3> <h3>又是一個機會,我去了一所中學,臨河四中。老初三的底子,啥也不懂!戰(zhàn)戰(zhàn)兢兢,好在又遇到聶教師幫助我,總算稀里糊涂教上了書。學生調(diào)皮搗蛋的有,這個小四川叫姚國強,他的惡作劇惹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課上不下去,我回家嚎啕大哭!</h3> <h3>揚長避短吧,你總有閃光之處!學校要開展廣播操比賽了,我興奮起來!創(chuàng)意并組織的班級比賽,我們班最終拿到第一名!</h3> <h3>縣城要組織文藝匯演了,我給擔任獨舞的崔同學設(shè)計并制作一條柔姿紗的孔雀裙,大大圓裙擺上一針一針繡上孔雀翎!崔同學的獨舞一舉奪魁!</h3> <h3>★1987,內(nèi)蒙古四十年大慶來臨,我排練了六十人的花環(huán)舞讓整個燈光場絢爛無比!事后有好多人說,你們的服裝太漂亮啦!我心說,那是我親自去銀川采料,六十套裙裝都是我親手而為。舞池里,花季少女翩翩起舞"歌如潮花如海,歡迎朋友四方來",居高臨下,那就是六十位小仙女下凡??!</h3> <h3>趕上教師招聘考試,我仗著女三中的底蘊,順利過關(guān)!就在此時,我媽媽在北京為我辦好了知青病退手續(xù)。我最終選擇了在臨河教書,因為終于可以拿到國家正式指標的工資啦!</h3> <h3>不久又有朋友點醒我,去進修吧,提高自己!于是,1983年,我考入教育學院,脫產(chǎn)兩年,漢語言專業(yè);同時攻讀內(nèi)蒙師大本科學歷,直到1987,我完成學業(yè),教書漸漸有底氣了,為日后返京也奠定了基礎(chǔ)。</h3> <h3>上學那兩年不容易!拉家?guī)Э诘?!為了抄近路,我騎著一輛鳳凰24自行車??沿著渠背騎,大冬天的,一下子翻進溝里,冰碴子險些扎壞了我!</h3> <h3>教育學院的兩年還是記憶猶新!學業(yè)完成是必須的!我特別記得我和德娟課間擲飛盤,唰……手腕一甩,飛盤飛上天空,美麗的弧線,順勢那邊的人跳起來一接。哇塞!好年輕好爽!其實我們都已經(jīng)是孩兒他媽啦!</h3> <h3>我調(diào)入四中前后,喬老師和瑞英也調(diào)到巴師附小。瑞英就是王老師,是我女兒的班主任,喬老師時任大隊輔導員。一到年節(jié),她們就會找到我,讓我?guī)兔ε啪毠?jié)目。我連續(xù)三年給女兒班級排舞蹈《井崗小青松》《井岡山下種南瓜》,服裝也由我來做。三年級了,我已去在教育學院上學,索性邀請我們班的同學去助興伴奏,我們的《鈴兒響叮當》讓全場沸騰了!可惜的是當時連張照片都沒留下!</h3> <h3>臨近畢業(yè),原來學校的薛書記找到我,笑著說道:小周,想飛呀?我說我不飛,回四中。就這樣,畢業(yè)后我依然回到四中,成為教學骨干。</h3><h3>再后來返京,臨行前我們好朋友合影留念:聶老師,清云,高妹。</h3> <h3>這期間,我的裁縫手藝沒有停下來,上班間隙,兩張辦公桌一合并,從常校長,薛書記以至老師們,排著隊等我給剪裁衣服。</h3> <h3>想起當年苦不苦——</h3><h3>臘月里,我做一條呢子褲子才三元錢,鎖邊三角錢,頭不梳臉不洗整天趴在機器上,辛辛苦苦一個臘月掙了二百多元,就這樣過的年。</h3> <h3>想起當年啥滋味——臨河風沙大!我上下班騎車大約十五分鐘,這其間千萬不要過一輛汽車,否則就是塵土飛揚,到了學?;蛘呋氐郊一翌^土臉。</h3> <h3>想起當年親人的話——那年我哥嫂非要路過來看望我,正趕上土地翻漿,深一腳淺一腳,整條街變成了彎彎曲曲的沼澤地!回京后,他們的結(jié)論是:那不是咱們城市人呆的地方!</h3> <h3>但是,臨河總有揮之不去的留戀:誘人的豬骨頭酸燴菜,吃了還想吃的涼皮,又沙又甜的大西瓜……當然了,更主要的是后套人的那份淳樸與厚道!臨河的日子,苦辣酸甜,五味雜陳!今天去回憶,它留給你更多的生命中的美好!它讓你收獲了價值連城的財富!</h3> <h3>最終我還是離開第二故鄉(xiāng)臨河,回到京城,因為那里還有我的老母親!那一天是1989年5月24日。</h3> <h3>結(jié)束語……真人真事真性情,小畫拙筆祭青春。五十年的歲月,恍如昨日!《下鄉(xiāng)的日子》+《臨河的日子》寫的畫的是我的故事,我們的故事,謹以此紀念我們的青春芳華,獻給我們每一個自己!2018,彬彬這廂有禮!祝福各位好運相伴,活在當下?。ㄍ辏?l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