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趙孟頫藝術館):</h3><h3> 趙氏家族自四世祖趙伯圭“受賜吳興”后定居湖城。由周密所撰《癸辛雜識》可知,趙宅“舊為曾氏,極目亭最得觀覽之勝,人稱八面曾家,今名天開圖畫”;明《永樂大典》記載:“天開圖畫在甘棠橋南,趙孟頫故宅”。</h3> <h3> 歲月變幻,滄海桑田,故居原貌早已不存,舊址所在依然可尋:北鄰甘棠橋直街,南接所前街,東鄰苕溪,西與東風小學毗鄰。1994年被湖州市政府以“趙孟頫故居”之名列為市級文保單位。2003年市政府對該文保單位定名進行了修訂,更名為“趙孟頫故居舊址”。</h3> <h3>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2009年上半年市政府正式啟動了故居舊址的保護改造工程,至2011年上半年工程結束,建成了一座宅、園結合的仿宋建筑,以適當品位體現(xiàn)出趙氏作為皇族世家其宅第建筑所相應的規(guī)制與格局。建筑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命名為“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集展示、交流、鑒賞及文化休閑于一體,對外開放。</h3> 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孫,宋亡后仕元為官,身歷五朝,官至一品,被追封為魏國公,謚文敏。<div> 趙孟頫是中國美術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元代文人畫的開創(chuàng)者,他以“復古求新”的“古意論”、“以書入畫”的思想和實踐,及詩、書、畫、印集大成的成就,鑄就了中國文人畫史上的一座巔峰。國際天文組織以趙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上的一座環(huán)形山。</div> <h3>趙孟頫與其妻管道升的銅像</h3> <h3>管道升:</h3><h3> 管道升(1262年—1319年5月29日),字仲姬,一字瑤姬,浙江德清茅山(今干山鎮(zhèn)茅山村)人,一說華亭(今上海青浦)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chuàng)作家。</h3><div> 南宋景定三年生。幼習書畫,篤信佛法。曾手書《金剛經》數(shù)十卷,贈名山寺。嫁元代吳興書畫名家趙孟頫為妻,封吳興郡夫人,世稱管夫人,延祐四年(1317),封魏國夫人。</div><div> 管道升所寫行楷與趙孟頫頗相似,所書《璇璣圖詩》筆法工絕。精于詩。尤擅畫墨竹梅蘭。晴竹新篁,為其首創(chuàng)。延佑六年(1319年)病逝。存世的《水竹圖》等卷,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竹石圖》1幀,藏臺灣故宮博物院。</div> <div> 《趙孟頫生平介紹》</div>宋室貴胄,水精宮中人(1254~1286年):<div> 趙孟頫,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因四世祖伯圭“受賜吳興”而世居吳興。作為宋宗貴胄,他有著極高的藝術天賦。然而年幼喪父又適逢宋元易祚,都給他帶來了沉痛的打擊。在母親的不斷勉勵下,他懷抱夢想,發(fā)憤苦讀。</div><div> 吳興溫潤地,青年趙孟頫放乎山水之間而樂乎名教之中,時常與當?shù)匚娜艘菔客鶃砬写瑁蔀椤皡桥d八俊”之一,詩文書畫得以成長。</div> <h3><font color="#010101"> 《趙孟頫生平介紹》</font></h3><h3>應召元廷,鵲華秋色里(1286一1299年): </h3><h3> 元廷入主中原十年間,下詔“搜訪遺逸”,趙孟頫屢辭征召后,1286年,終以英年應召而赴大都,其氣質修養(yǎng)令元世祖“驚為天人”。初入朝廷的趙孟頫忠直議政,但官場的險惡令其厭惡,多次奏請后,1292年外放濟南同知。 </h3><h3> 濟南任上公務之余,特別是1296年病休回家后,他宦游南北,交友博古,“畫貴古意”的思想旨走取逐漸形成,其時的代表作為《鵲華秋色圖》。<br></h3> <h3> 《趙孟頫生平介紹》</h3><h3>儒學提舉,領袖書畫?。?299~1310):</h3><h3> 1299年,趙孟頫被任命為江浙行省等處儒學提舉。這近十年是趙孟頫一生中最閑適舒暢的時光,他廣交文人學士、各族英才,領袖江南文壇;遍游江浙山水,藝術風格進入純青之境?!爱嬞F古意”、“書畫本同”及“以書入畫”的藝術思想在這江南清麗之地,有了極好的實踐和推進機會。</h3> <h3> 《趙孟頫生平介紹》</h3><h3>榮祿大夫,深宮度金曲(1310~1319年):</h3><h3> 1310年初,近花甲之年的趙孟頫,再次應召赴大都入翰林院。仁宗對趙孟頫恩寵尤甚,視其為“我朝李太白、蘇子瞻”。有了儒學提舉時的積累,今居京師、日以內廷豐厚典藏相伴,更提升了其文壇領袖的地位。此時趙孟頫的藝術風格、品詣皆精進不綴,同時他努力提攜后輩,為敞開“文人畫”的大門做出了卓越貢獻。</h3> 《趙孟頫生平介紹》<div>歸去來兮,魂歸青玻璃(1319~1322年):</div><div> 1319年春,趙孟頫陪病中的愛妻南歸,途中管夫人病亡。趙孟頫身心俱傷,辭仕歸里。三年后,無疾而終,夫婦合葬,相伴泉下。</div><div> 趙孟頫一生多次摹畫陶淵明像,書錄陶氏《歸去來辭》,以寄托對歸隱田園、安頓心靈的期望,即回歸質性自然的人生。歸去來兮,魂歸故園。世事功名皆散盡,唯文脈綿延遺澤后世。</div> <h3>趙孟頫書《胡笳十八拍》碑刻陳列</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font color="#010101">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font></h3> <h3>趙孟頫故居舊址紀念館</h3> <h3>作者網名:老蟬說事</h3><div>攝影時間:2017年12月24日</div><div>攝影地點:湖州市所前街月河橋西南側</div><div>攝影器材:華為手機</div><div>美篇編號:1088477</div><div>新浪微博:zwm551025@hotmail.com</div><div><br></div><div>歡迎繼續(xù)關注我的美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