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重返母校青木關中學

閬苑一枝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滿庭芳 重返母校青木關中學</p><p class="ql-block"> 龍光復(網(wǎng)名:青木之靈)</p><p class="ql-block"> 霧漫云飄,碧峰新洗,舊景噴涌心田。忍饑銘志,風雨伴飛煙。自有青春夢幻,松濤吼、浮想聯(lián)翩。中天外,龍翔鳳翥,光影亦悠然。</p><p class="ql-block"> 微寒,催夢醒,初心不改,休道殘年。借新著三章,再續(xù)塵緣。甲子一輪往矣,清舊債、始可心安。高樓外,歡聲驟起,群鳥也驚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一闋《滿庭芳》是我和老伴龍光復從青木關中學回家后他寫的。是他對在重慶青木關中學求學六年的回顧和離開母校六十年后重返母校的反思。</p><p class="ql-block"> 我也同樣在1958年高中畢業(yè),他的中學生生活和對母校的情愫我能充分理解。所不同的是他自認為有一筆無法還清的債:他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到母校去開具戶口遷移證時,竭盡全身所有還是欠了學校的伙食費3.9元。盡管當時的李校長沒有明確要追繳此欠費,龍光復仍心存牽掛,整整六十年啦!</p><p class="ql-block"> 龍光復的文章《一筆無法還清的債》對此作了詳細描述,此文已列入《青木文集》內。</p><p class="ql-block"> 母校的情已成債,無法還清的啦!但可以用自已的方式表達對母校的心意。因此,他決定向母校贈送他所著的三本書(各五冊)并捐贈3900元現(xiàn)金。這便是我陪他重返青木關中學的緣由。 </p> <h3>  為重返母校青木關中學,經(jīng)網(wǎng)上查詢,聯(lián)系上了學校辦公室主任傅永華,她給我們安排了會見張昌福校長。</h3><div>  2017年11月27日(星期一),我隨龍光復一同應約去重慶市青木關中學,拜會了該校的張昌福校長。向學校贈送了龍光復著的詩詞集《青木吟稿》、格律體新詩集《青木秋韻》、另有《青木文集》共十五本。并向學校愛心贊助3900元,經(jīng)學校財務室小謝簽收。</div><div> </div><div> 張校長向我們介紹了學校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劃和發(fā)展前景。2016年10月,學校舉行了建校七十周慶典,并說七十五周年時,還要舉行一次慶典。他還說,學校要建一個陳列室,展示學校的歷史和校友的成就。讓學生們得到更好的教育。</div><div> 龍光復向張校長表示,如果學校要開展詩教,他可以為學校的詩教做一點貢獻。</div><div> 我們感覺到張校長年輕有為,對學校的管理和發(fā)展規(guī)劃甚有遠見卓識。我們對學校的未來充滿信心。</div><div> 隨后我們在校園內觀光并留影。</div> <h3>青木關中學的辦公大樓</h3> <h3>龍光復向張校長簡述了當年在青木關中學求學六年的情況及對母校的真摯感情。</h3> <h3>張昌福校長向我們介紹學校的歷史、近況和發(fā)展前景。</h3> <h3>  龍光復向母校贈送五套自已著的《青木吟稿》、《青木秋韻》以及《青木文集》。張校長接受了贈送。</h3> <h3>贈書和捐贈后,我們和張昌福校長合影。</h3> <h3>行知教學大樓雄姿。</h3> <h3><br></h3><div> 1946年10月6日,在原中央大學附中、社會教育學院附中基礎上兼容其它13所國立中學余下的師生建立了教育部特設青木關中學,后更名為國立青木關中學。這便是青木關中學的由來??箲?zhàn)期間,國民政府的教育部就在青木關。青木關鎮(zhèn),現(xiàn)屬重慶沙坪壩區(qū)。鎮(zhèn)的規(guī)模比六十年前已擴大若干倍。</div><div> 重慶青木關中學現(xiàn)有占地面積100畝,40個教學班,2286名學生,教職工168人,師資力量雄厚。校園內亭廊楦榭、小橋流水、音樂噴泉、草木芳菲、百花爭妍,莘莘學子、氣象崢嶸。是名副其實的重慶市市級重點中學。</div> <h3>行知教學樓,樓枕青山。青山還是六十年前的景象,學校的變遷,耐人品味。</h3> <h3>很有氣派的操場</h3> <h3>身后是學校的辦公大樓。</h3> <h3>這是學校的校門。該校已經(jīng)是重慶市市級重點中學。近來學校發(fā)展很快,學校地盤受限,正在考慮搬遷的問題。</h3> <h3><font color="#010101">校園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校園內</font></h3> <h3>我也在陶行知先生塑像前留影</h3> <h3>學生公寓一角</h3> <h3>學生食堂菜品豐富,遠非六十年前可比。</h3> <h3>校園內的這一片檳榔林,竟具有熱帶風情。</h3> <h3>  看到學校環(huán)境,龍光復深深感慨。</h3><h3> 我又想起他寫的那篇散文《一筆無法還清的債》。這篇文章盡管已納入《青木文集》,我還是想把它列入本“美篇”,以作為人生的紀念。</h3> <h3>  散文“一筆無法還清的債”附后。</h3> <h3>  一筆無法還清的債</h3><div>&nbsp;</div><div> 龍光復(青木之靈)</div><div>&nbsp;</div><div> 我平生最怕欠債;而別人欠我的債倒是不少,有多筆至今仍未歸還。</div><div> 我當兵時每月津貼八元(含邊疆補貼二元),在其中抽七元寄給母親存著,終于連本帶利還清了讀書期間欠下的債務之后,從此再無欠債。</div><div> 但我還是有一筆終身無法還清的欠債。若硬要問債務金額,則是三元九角錢。</div><div> 這還得從跨出母校重慶青木關中學的門檻時說起。</div><div>&nbsp;</div><div> 1958年參加高考后的某一天,我正頂著烈日在田間收割稻谷。有一位村民交給我從郵局取來的一封信,拆開來看,竟然是大學發(fā)給我的錄取通知書。</div><div> 我渴望收到錄取通知書,但我此時高興不起來。我知道,家中除了欠債還是欠債,再也沒錢供我讀書了。何況,因為欠了母校青木關中學的伙食費十元五角,戶口遷移證還在學??ㄖ?!</div><div> 我姐也是同年高中畢業(yè),姐弟二人同讀了六年中學,家庭經(jīng)濟上的拮據(jù)可想而知。但我母親和姐都堅決主張要我去上大學。姐說,她可承諾到民辦校教書,可以預支半月工資十三元。</div><div> 我終于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母校青木關中學。在校長辦公室找到李榮合校長,說明要辦戶口遷移證的來意后,李校長立即找來總務處的D主任。</div><div> D主任向李校長匯報我欠伙食費的情況后,李校長問我?guī)в卸嗌馘X?我搜遍了衣兜褲兜,把錢全部交給D主任,還差三元九角錢。</div><div> 李校長略作思忖,便對D主任說:“把戶口遷移證辦給他吧,上大學要緊”。又對我說:“是用學校賣糞池肥料的錢墊上的喲,還欠著的錢以后再還吧”!他沒叫我寫欠條,也沒有給我規(guī)定還款時間。我的理解是:李校長把我的欠費3.9元給免了。</div><div> 當時學生交伙食費是每月6.5元。3.9元,相當于18天的學生伙食費。</div><div> 曾聽說李校長是老革命,打過游擊。就憑著他對我辦遷移證的事干脆利落的處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div><div> 我跟著D主任走到學校大門右側的木工房,我納悶了。看到D主任連劈帶推忙他的木工活。我囁嚅著說:“D主任,幫我辦遷移證吧!”先后說了兩遍,都沒有應答。</div><div> 我突然覺得,衣服破舊、打著赤腳的我原來是這么渺小,值不得大人看上一眼或應答一聲。想到前不久在北碚參加高考時寫下的詞句:</div><div> “傲視鄙夷赤腳者,柏油馬路揚長行,不見金如土,唯憐向庸碌。勿頹俚俗前,正直頗自得。龍非池中物,乘雷欲上天?!?lt;/div><div> 此時才意識到,這些七拼八湊的句子是何等狂傲和幼稚??癜劣惺裁从?,在攸關自己前途和命運時,確實顯得一錢不值。在無休止的等待中,唯一能做的就是忍。</div><div> 我此時正站在走出中學時代的門檻上,原本對社會的認知幾乎為零,可是在這樣的等待中覺得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要讓人家不小瞧自己,就應該讓自己優(yōu)秀,光是中學的優(yōu)異成績還不行,還要從多方面努力。</div><div> 在政治和經(jīng)濟的雙重壓力下,我在讀高中時沉默寡言,給自己取的筆名叫寂郁。正是性格的扭曲,自己狂傲的內心卻轉化成為一個渺小的外在。有可能這就是今天被忽視的原因。 這個時候,我暗自下定決心,到大學去一定要改變自己:除了學習成績爭當一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開朗的性格,要多多參加社會活動。</div><div> 感覺到日頭漸漸偏西,我內心十分著急。又對他說:“D主任,幫我辦遷移證吧!”這次他確實聽到我說的了,但仍不回答,繼續(xù)裝配他的板凳。</div><div> 這時,我便想要梳理一下六年來的時光。我十一歲時,和姐一道背著被子從虎溪農村來到青木關中學。這個離家快走也得兩個半小時的路程,注定只能住讀。初中階段,每月伙食費5.4元,還經(jīng)常吃肉。但我們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欠伙食費的名單中。為了節(jié)約,經(jīng)常也在飯館吃飯,每天只能花一角錢,只吃飯,不點菜,好心的店家給半碗免費的合湯,也夠愜意了。雖然從未吃飽,但總還是能維持學習。這六年,我基本上都是打赤腳的。夏天滾燙的路面對我不會有傷害,腳底的老繭足可抵御;但冬天就可能生凍瘡,在手頸和腳頸上留下了永遠不會消失的凍瘡疤痕。記得有一次上課時,同桌的Z同學把他腳上的麻窩鞋(用苧麻編制的鞋)脫給我穿了一會兒,頓時感到很暖和、很舒適。但我不能向母親要鞋,因為我知道,我家沒錢買。</div><div> 高中階段,我當了兩年??骶?,每周換刊的板報是我心靈的慰藉。但在快畢業(yè)時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因??沁^后來被劃成右派的潘老師的詩文,我被貼了大字報,這似乎成了我政治上的污點。但比起在運動中那幾位被劃成“不戴右派帽子的右派”的同學,我真的太幸運了。</div><div> 上山砍柴、暑期挑煤賣,勤工儉學挑磚,在稻田收割。這些學生加農民的生活,是我六年來生活的全部。何況,因家庭出生是地主,比貧下中農的政治地位低下得太多。那么,在今天忍受D主任的白眼,應在情理之中。誰叫我有求于他呢?</div><div> 想了這些,我又對他說:“D主任,幫我辦遷移證吧!”這次他答話了:“等一會吧”!我真的是受寵若驚。我突然想起張良和黃石公的故事:D主任雖不能像黃石公那樣授予我兵書,但那份遷移證也一樣可以決定我的未來。對個人而言,遷移證作用不亞于兵書。那么,剛才那令人迷茫的等待是不是他對我的耐心和意志力作考驗呢?</div><div> 剛才,在即將跨出中學門檻的最后一課,真的讓我成熟了許多。十七歲的少年本不該有的迷茫和思考,我領受了。這是我的福分,會讓我終身受用不盡。</div><div> D主任終于叫我隨他到辦公室,很快就辦理好戶口遷移手續(xù)。</div><div> 我跨出校門,回身對母校深深地一鞠躬。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回家。</div><div> 離校前為啥對學校鞠躬,我一時也難以說清。大約是因為中學生的生活結束了,當年的那個懵懵懂懂的兒童在磨難中長大了。六年中儲有我太多的感受,還有理想、夢幻;我該以一個大人的心思去考慮問題,探索今后前進的道路,向艱難困苦的中學生生活告別吧!還有,以潘老師為代表的恩師、寬厚仁慈的李校長、還有給我上最后一課的D主任,他們都給我留下了太多的眷戀。</div><div> 這天下午的故事和我的思想活動,在此文公開之前從未對人提到過;對母親和姐姐也未說過。因為,我已經(jīng)不把在木工房的等待和委屈視為D主任對我的蔑視和刁難,而把這個作為對我的鞭策:在離開中學前的這最后一課定格在我的記憶中,給我增加了無限的潛能。對此后讀好書、當好兵、搞好工作都產(chǎn)生了很好的激勵作用。</div><div> 我始終記得:我欠學校的,不只是那3.9元的債務。還有培育我成長的恩情。這是一筆無法還清的債。</div><div>&nbsp;</div><div> 時間到了2017年8月,距在木工房接受D主任的教誨正好五十九年。在我即將出版自己文集的時候,我覺得應該把五十九年前的這個下午記錄在我的《青木文集》中,作為我寫的許多相關詩文的注腳。</div><div> 我會將這篇文章和我的文集、詩集獻給青木關中學的圖書館。與和我一樣遭遇貧困生活的學子們共勉;以自己的方式回報母校。</div><div> 我今年76歲,已接近通常意義上的耄耋之年?;厥走@近六十年,感覺到上天給了我太多的眷顧:試想,如果不是直接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或者沒欠學?;锸迟M而預先把遷移證遷回農村,又有某村干部扣壓通知書或遷移證不準我上大學(當時已有先例),那又會是什么結果呢?進入大學后,我立即享受了每月9元的伙食補貼,再無欠費之憂。后來到工廠、參軍、再回到工廠,其間雖經(jīng)歷了諸多艱難險阻,總算在銳意進取中挺過來了。我平生雖沒有轟轟烈烈的業(yè)績,但自豪感、幸福感始終與我相伴。該知足啦!</div><div> 人,在經(jīng)歷了少年時代的困窘之后,總會找準自己的前進方向,奮力拼搏去爭取理想中的結局。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開始,我一定要在少年時代選擇艱難曲折道路。為了自己,也為了國家的未來!</div><div>&nbsp;</div><div>&nbsp;</div><div>注:</div><div> 文中提到錄取通知書可以由別人在郵局代取,村干部可以扣壓戶口遷移證或錄取通知書等情節(jié),以及中學生的政治污點和政治地位、中學生一直打赤腳等情況,現(xiàn)在的中青年可能無法理解或不相信。但這些確實是那個時段的真相。</div><div>&nbsp;</div><div> 2017年8月17日于昆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