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b></h3><h3><b> 外婆的澎湖灣,小城故事多,阿里山的姑娘……</b></h3><h3><b> 一串串歌詞堆積起久遠的記憶,充滿了對陌生時空的向往!</b></h3><h3><b> 終于,今天來到了臺灣。</b></h3> <h3><b><br /></b></h3><h3><b> 2017年9月28日 多云</b></h3><h3><b> 蕪湖-合肥-臺北。</b></h3><h3><b> 蕪湖至合肥新橋機場 ?? 臺北松山機場。晚抵達臺北市。</b></h3><h3><b> 宿,臺北市。</b></h3> <h3><b><br /></b></h3><h3><b> 9月29日 雨、陰、晴</b></h3><h3><b> 臺北-臺中。</b></h3><h3><b> 景點:野柳地質公園、故宮博物院、士林官邸、臺中逢甲夜市。</b></h3><h3><b> 早餐后,我們冒雨乘坐豪華大巴沿著臺灣海峽來到了野柳地質公園。環(huán)島游,開啟了!</b></h3><h3><b> 宿,臺中市。</b></h3> <h3><b> 野柳地質公園,位于臺灣省萬里鄉(xiāng)。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公尺,由于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狀巖、壺穴、溶蝕盤等綿延羅列的奇特景觀。</b></h3><h3><b> 最負盛名的為高貴的女王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lt;/b></h3> <h3><i>迎著風,閉著眼,愜意啊……</i></h3> <h3><i>女王頭。</i></h3> <h3><i>自拍的,不錯哎 ??</i></h3> <h3><b><br /></b></h3><h3><b>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b></h3><h3><b> 臺北故宮座落于臺北市士林區(qū)至善路二段221號,建造于1962年,1965年落成,占地面積約16公頃。仿造中國傳統(tǒng)宮殿式建筑,主體建筑4層,白墻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筑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b></h3><h3><b> 臺北故宮內(nèi)收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b></h3> <h3><i>寶貝太多,目不暇接,展示一二。</i></h3><h3><i>圖中:珊瑚魁星點斗盆景(清)、毛公鼎(西周)、翠玉白菜(清)、玉人與熊(清)、翠玉龍紋鐲(清)、玉熊尊(清)/銅熊尊(漢)/青瓷熊型燈(西晉)、翡翠雕花鳥瓶(民國)、灰陶加彩仕女傭(唐)。</i></h3> <h3><b><br /></b></h3><h3><b> 士林官邸,位于臺北市士林區(qū)中山北路五段與福林路口東南側,三面環(huán)山,地形猶如口袋,既利防衛(wèi),也合乎中國人所謂藏風聚氣的格局。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到臺灣后,從1950年起多年居住于此。</b></h3> <h3><i>椰林大道。</i></h3> <h3><i>官邸正房。</i></h3> <h3><i>中式花園。</i></h3> <h3><i>樹下。</i></h3> <h3><i>西式花園。</i></h3> <h3><i>凱哥堂(蔣介石夫婦作禮拜的地方)。</i></h3> <h3><i>玫瑰園。</i></h3> <h3><i>林蔭步道。</i></h3> <h3><b> </b></h3><h3><b> 逢甲夜市,位于臺中市西屯區(qū),以文華路、福星路、逢甲路為主,是臺灣最大且著名的觀光夜市。</b></h3><h3><b> 吃過晚飯,打的來回,花了近800臺幣,我們走馬燈逛了下夜市。買了2雙運動鞋(導游說這兒的品牌運動鞋便宜且款式多),好像似乎賺回了打的的錢 ??</b></h3> <h3><b><br /></b></h3><h3><b> 9月30日 晴</b></h3><h3><b> 臺中-云林。</b></h3><h3><b> 景點:中臺禪寺、日月潭、鹿港小鎮(zhèn)。</b></h3><h3><b> 宿,云林縣。</b></h3> <h3><b> 中臺禪寺,位于臺灣南投縣埔里鎮(zhèn)一新里,由惟覺和尚住持,于1994年創(chuàng)建,目前在全省有80多家分院,并且定期舉辦禪修活動。2005年5月,導師惟覺和尚將住持責任交予弟子見燈和尚。</b></h3><h3><b> 中臺禪寺規(guī)模龐大,外觀融中西工法,寺頂高聳壯觀,更是讓信眾們贊嘆,2002年獲"臺灣建筑獎",2003年獲"國際燈光設計卓越獎"。</b></h3> <h3><i>寺外,小橋流水綠樹成蔭美如畫作。</i></h3> <h3><b><br /></b></h3><h3><b> 日月潭是臺灣島最著名的風景區(qū)。它位于西部的南投縣,是臺灣省第二大湖泊、最大的天然湖泊,臥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間的山頭上。湖岸周長35千米,面積7.7平方千米,水深二三十米。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后因發(fā)電需要,在下游筑壩,水位上升,兩湖就連為一體了。</b></h3> <h3><i>臺灣的"天池"。</i></h3> <h3><i>游輪穿梭。</i></h3> <h3><i>憑欄遠望。</i></h3> <h3><i>湖中的拉魯島。</i></h3> <h3><i>水電站大壩。</i></h3> <h3><i>涵碧樓是日本人所建,曾為蔣介石行館。1998年由民間經(jīng)營,1999年921大地震后,舊館幾乎完全被夷平,重建后現(xiàn)為觀光旅館。</i></h3> <h3><i>重巒疊峰,湖面遼闊,潭水澄澈。</i></h3> <h3><i>拉魯島,好似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彎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i></h3> <h3><b><br /></b></h3><h3><b> 鹿港小鎮(zhèn),位于臺灣彰化縣,面積39平方公里,人口8萬多。這座位于臺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zhèn),曾有著顯赫的文化歷史。"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早期臺灣漢文化鼎盛發(fā)展的標竿,分別指的是臺南、鹿港和臺北萬華,其中鹿港是當時文化與商業(yè)的港埠重鎮(zhèn)。</b></h3><h3><b> 小鎮(zhèn)街道兩邊的商鋪以各種小吃為主。</b></h3><h3><b> 鹿港天后宮,位于小鎮(zhèn)上,是臺灣400多座媽祖廟之冠。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由移居鹿港的福建興化籍人捐資興建,又名"興化媽祖宮"。目前的廟貌是1936年重建的,建造的師傅技術都很好,因此廟殿規(guī)模宏偉,富麗堂皇,與臺南市的大天后宮、北港的朝天宮、新港的奉天宮并稱為"四大媽祖"。</b></h3> <h3><i>小鎮(zhèn)街景。</i><br /></h3> <h3><i>鹿港天后宮。</i></h3> <h3><b><br /></b></h3><h3><b> 10月1日 晴</b></h3><h3><b> 云林-高雄。</b></h3><h3><b> 景點:阿里山森林公園、駁二特區(qū)、高雄市立圖書館。</b></h3><h3><b> 宿,高雄市。</b></h3> <h3><b> 阿里山森林公園,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于玉山山脈的支脈,現(xiàn)在新中橫公路已將阿里山與玉山風景區(qū)串連起來。日出、云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合稱阿里山五奇。由于山區(qū)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b></h3> <h3><i>早晨好!阿里山!</i></h3> <h3><i>三代木:由于檜木三代同一根系,枯而復榮所稱。橫倒在地上的古老樹根是第一代,樹齡1500年,枯死后經(jīng)過250年,一顆種子偶爾飄落其上,藉枯樹的養(yǎng)分生長成第二代。第二代木根老殼空,經(jīng)過300年又生出第三代,至今仍枝葉繁茂。</i></h3> <h3><i>吉野櫻花樹王。</i></h3> <h3><i>觀景臺上看美景 ??</i></h3> <h3><b><br /></b></h3><h3><b> 駁二藝術特區(qū),位于臺灣高雄市鹽埕區(qū)大勇路,前身是港口倉庫,2000年后經(jīng)過改造,轉型成以創(chuàng)新、實驗、前衛(wèi)為理念打造的藝術展示區(qū), 提供給藝術家及學生們一個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空間等。</b></h3> <h3><i>已經(jīng)廢棄的高雄港。</i></h3> <h3><i>藝術區(qū)。</i></h3> <h3><i>"平衡木"上的行走。</i></h3> <h3><b><br /></b></h3><h3><b> 臺灣"高雄市圖書館總館"現(xiàn)已成為高雄文化新地標。其建筑設計概念為"館中有樹,樹中有館",館內(nèi)處處可見大樹的意象。</b></h3><h3><b> 高雄市圖書館不僅外觀美麗,里面的藏書也是十分的豐富。</b></h3> <h3><b> </b></h3><h3><b> 10月2日 晴</b></h3><h3><b> 高雄-墾丁-臺東。</b></h3><h3><b> 景點:鵝鑾鼻公園、貓鼻頭公園。</b></h3><h3><b> 宿,臺東市。</b></h3> <h3><b> 鵝鑾鼻公園以燈塔聞名,為臺灣最南端的景點,也是墾丁最浪漫、最美麗的地標。園區(qū)占地約59公傾,植物約240種,有象牙樹、黃槿、海檸檬、林投等熱帶海岸樹,藍天、白云、綠草地、還有純凈的海,美得沁人心肺!</b></h3> <h3><i>燈塔為公園的標志,有東亞之光的美譽,是世界少有的武裝燈塔,塔身全白,為圓柱形,高18公尺,周長110公尺,已列為史跡保存。</i></h3> <h3><i>謝謝了!美景 ??</i></h3> <h3><i>美女與小鳥的追逐嬉戲 ??</i></h3> <h3><b><br /></b></h3><h3><b> 貓鼻頭位于恒春半島的東南岬,介于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的交界處,距白砂約3.5千米,是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蝕地形,鳥瞰似女孩的百折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稱,并與鵝鑾鼻形成臺灣最南之兩端。</b></h3><h3><b> 貓鼻頭公園由于受到長時間的波浪侵蝕,反復干濕,長期鹽粒結晶,砂粒鉆蝕及溶蝕等作用,因而產(chǎn)生崩崖,壺穴,礁柱,層間洞穴等奇特景觀,極具地形教學及研究價值,使這里成為看海觀石的好去處。</b></h3> <h3><i>因巖岸旁一塊突出的珊瑚礁巖,其外型像蹲坐的貓,這就是貓鼻頭名稱的由來。</i></h3> <h3><i>藍天?。〈蠛0。?lt;/i></h3> <h3><i>巴斯海峽。</i></h3> <h3><i>臺灣海峽。</i></h3> <h3><i>瞭望。</i></h3> <h3><b> </b></h3><h3><b> 10月3日 晴</b></h3><h3><b> 臺東-花蓮。</b></h3><h3><b> 景點:北回歸線紀念塔、太魯閣公園、七星潭。</b></h3><h3><b> 宿,花蓮縣。</b></h3> <h3><i>途中的景——太平洋。</i></h3> <h3><b><br /></b></h3><h3><b> 北回歸線紀念塔,是標志地理學上北回歸線經(jīng)過地方的建筑物。北回歸線是地球上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也就是北緯23°26的緯線圈。</b></h3> <h3><b> </b></h3><h3><b> 驅車繼續(xù)前行,小憩。</b><br /></h3><h3><b> 太平洋的風光,簡直是一陣一陣的感嘆的美!讓我們駐足留念,不愿離去 ??</b></h3> <h3><b><br /></b></h3><h3><b> 太魯閣國家公園橫跨花蓮、南投及臺中,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巖峽谷景觀聞名。沿著立霧溪的峽谷風景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巖層和溪流等風光。</b></h3><h3><b> 遺憾的是,跟團游只能在公園入口處逛逛。導游說深度游至少需要2天的時間。</b></h3> <h3><b><br /></b></h3><h3><b> 七星潭,位于花蓮縣新城鄉(xiāng)北埔村,在花蓮機場的東側,是一個突出于美侖鼻一側的海灣,海岸線綿延20多公里,海灘寬度約在100公尺左右,大多都屬于礫石灘,讓七星潭成為花蓮近郊最佳的踏浪撿石好去處。</b></h3><h3><b> 我們是傍晚時分到此。海闊天空啊!</b></h3><h3><b> 游客們有的在欣賞海浪此起彼伏的喧囂,有的玩耍在礫石灘上,有的坐在鵝卵石上發(fā)呆……</b></h3> <h3><b><br /></b></h3><h3><b> 10月4日 雨 陰</b></h3><h3><b> 花蓮-臺北。</b></h3><h3><b> 景點:自由廣場、國父紀念館、臺北101大樓。</b></h3><h3><b> 宿,臺北市。</b></h3> <h3><b> 早餐后,參觀完大理石博物館,我們搭乘復興號火車抵達蘇澳新站,再乘汽車返回臺北。</b></h3> <h3><b><br /></b></h3><h3><b> 自由廣場,原名中正廣場,位于臺北市中心地區(qū),廣場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是臺灣地區(qū)的公共活動廣場,大型活動廣場、藝文表演中心,也是臺灣著名的旅游勝地。</b><br /></h3><h3><b> 自由廣場四周為杭州南路、中山南路、愛國東路和信義路。自由廣場建筑群以中正紀念堂為主體,面向自由廣場牌樓,以瞻仰大道連接。廣場兩側對稱排列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等宏偉建筑。中正公園亦在園中。</b></h3><h3><b> 2007年12月7日陳水扁倡導去蔣化,在其即將下臺之際,將廣場牌坊上的"大中至正"易名為"自由廣場",將"中正紀念堂"也改為"臺灣民主紀念館"。臺灣教育部于2009年7月20日復名"中正紀念堂",牌樓的"自由廣場"則留用至今。</b></h3> <h3><b><br /></b></h3><h3><b> 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綜合性文化設施,于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全部面積共三萬五千坪。</b></h3> <h3><i>立兵換崗儀式。</i></h3> <h3><i>不遠處是臺北市政府。</i></h3> <h3><b><br /></b></h3><h3><b> 臺北101大樓,高509米,地上101層,地下5層。</b></h3><h3><b> 該樓融合了東方古典文化及臺灣本土特色,造型宛若勁竹,節(jié)節(jié)高升、柔韌有余。由臺灣十二家銀行及產(chǎn)業(yè)界共同出資興建,造價共達五百八十億元臺幣。</b></h3><h3><b> 大樓除底部裙樓作為購物商場外,將成為臺北金融商業(yè)重鎮(zhèn)。</b></h3> <h3><i>臺北夜市場。</i></h3> <h3><b> </b></h3><h3><b> 10月5日 晴</b></h3><h3><b> 臺北-合肥-蕪湖。</b></h3><h3><b> 臺北松山機場 ?? 合肥新橋機場轉 ?? 返蕪。結束旅程。</b></h3> <h3><i>去機場路上,臺北市風光掠影。</i></h3> <h3><i>臺北松山機場。</i></h3> <h3><i>機窗外。</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