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埃塞俄比亞是世界上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國土面積較我國新疆小一點。然而,這里是人類的搖籃,原始人就是從這一帶走出非洲,繁衍進化、生生不息。</h3><h3> 埃塞俄比亞有三千多年文明歷史,曾是非洲文化中心,有1億多人囗,80多個民族。</h3><h3> 他們有自豪、自信的國度:堪稱非洲唯一一個沒有被殖民的國家。</h3><h3> 他們是勇敢、堅強的人民:1894年和1942年,曾兩次打敗入侵的意大利軍隊。</h3><h3> 他們是勤勞、善良的民族:多年來是非洲大陸經(jīng)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有一些現(xiàn)代化的農(nóng)業(yè),也有一些不受現(xiàn)代文明沖擊的部落,仍然沿襲著千百年祖先傳承下來的古老的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h3><h3> 他們敞開心扉,擁抱自然,易于滿足,簡單快樂地生活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h3><h3> 2017年9月30日,我們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參觀了我國援建的地標建筑——非洲聯(lián)盟總部大廈,還參觀了亞的斯亞貝巴大學(xué)的民俗博物館等。在埃塞俄比亞國家博物館里,我們瞻仰了320萬年前人類的老祖母“露西”的真容。</h3><h3> 第二天乘飛機到阿爾巴門奇,然后駕車駛向埃、肯(肯尼亞)邊界附近,分別游覽了埃塞俄比亞多個南方部落,最后返回亞的斯亞貝巴,結(jié)束了為期十天的“探秘”之旅。</h3> <h3>【1】“黑珍珠”</h3><h3> 據(jù)說她們有阿拉伯人的血統(tǒng),又有像“黑珍珠”似的皮膚。</h3><h3><br></h3> <h3>【2】我看你很美</h3><h3><br></h3> <h3>【3】“請進,CHINA”</h3><h3> 我們在偏遠的部落里,也會聽到“CHINA”的招呼聲。</h3><h3><br></h3> <h3>【4】你好</h3><h3> 她身背重物也會微笑著向我們問好。</h3><h3><br></h3> <h3>【5】thank you</h3><h3> 他靦腆地對我說“thank you”,并舉起我送給他的巧克力糖。</h3><h3><br></h3> <h3>【6】喝咖啡的老人</h3><h3> 埃塞俄比亞盛產(chǎn)咖啡。不論大城市,還是偏遠部落,人們普遍都有喝咖啡的習(xí)慣。經(jīng)濟條件差的百姓如果喝不起小豆咖啡,也會用咖啡豆的外皮熬水喝。</h3><h3> 我們驚奇地看到,有一戶人家在茅屋前用幾塊石頭支一口黑色的陶土罐,放入一大把咖啡豆外皮,用十來個玉米芯綁在一起塞住罐口,再抓一把高粱桿兒做燃料。如此泡制咖啡,誰能說它不是“原生態(tài)”?</h3><h3><br></h3> <h3>【7】假香蕉面“高戈”餅</h3><h3> 這里是離肯尼亞不遠的奧莫河谷,河谷周邊分布著很多部落。我們先到離阿爾多門奇最近的多爾茲部落。</h3><h3> 多爾茲人居住的房子遠看像大象,俗稱大象屋。他們以農(nóng)耕為主,女人個個是編織能手,用自己編織的物品與山下的人換糧食和日用品。</h3><h3> 部落人種一種植物,看上去和香蕉樹沒多大區(qū)別,它只長葉子不開花結(jié)果,人稱假香蕉。當(dāng)?shù)厝税鸭傧憬度~柄里的白色纖維刮下來,放入一米多深的地坑里,至少發(fā)酵三個月,拿出來做一種叫高戈的餅子,味道有點酸,蘸上辣椒醬就是他們的美食了。</h3><h3> 回到賓館就餐時,我還會去拿高戈餅,蘸上辣椒醬或蜂蜜、果醬之類,再倒一杯當(dāng)?shù)禺a(chǎn)的啤酒,慢慢地享用。</h3><h3><br></h3> <h3>【9】放牛人也“通訊”</h3><h3><br></h3> <h3>【10】頭頂?shù)墓Ψ?lt;/h3><h3> 從埃塞俄比亞首都到偏遠部落,不管是男人女人,還是大人小孩,都習(xí)慣將重物放在頭頂上。他們雙臂搖擺,健步前行,重物竟然平平穩(wěn)穩(wěn),安然無恙。</h3><h3><br></h3> <h3>【11】她和他</h3><h3> 我看到多個部落的女人身背重物,艱難地從我鏡頭前走過。</h3><h3> “她家里的男人呢?”我疑惑地按下快門。</h3><h3><br></h3> <h3>【12】手推車</h3><h3> 如此“環(huán)?!钡倪\輸工具簡陋得讓你驚詫。這雖然不是普遍現(xiàn)象,但許多家庭還在使用。</h3><h3><br></h3> <h3>【13】獨木舟</h3><h3> 達桑內(nèi)科部落的人把長長的一棵樹挖空,做成擺渡船。年青的“艄公”用中國話說“一個一個”,意思是說要一個人上去坐下了再上第二個人,不然會翻船。</h3><h3><br></h3> <h3>【14】修鞋</h3><h3> 在餐廳門囗幾個小伙子為過往行人修鞋或洗鞋,十多分鐘內(nèi)就有幾樁“生意”。</h3><h3><br></h3> <h3>【15】淘柴油的孩子</h3><h3> 埃塞俄比亞的汽車大多用柴油??赡苁羌佑驼镜墓苈防匣?,孩子跳入地井收集溢出的柴油,不大工夫就淘出半桶。</h3><h3><br></h3> <h3>【16】掛在樹上的蜂箱</h3> <h3><font color="#010101">【17】權(quán)力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孔索部落以他們的集體勞作模式和建筑的梯田而知名。村子以及周邊的農(nóng)耕風(fēng)景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埃塞俄比亞第九大世界遺產(chǎn)。</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孔索人的房子在山頂上轉(zhuǎn)圈兒蓋,住不下了再建第二圈第三圈,與北京城環(huán)路的形式差不多。房子很緊湊,有城墻環(huán)繞,以抵御外族人的侵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部落里有三個氏族,每十八年從三個氏族中推選一名酋長,后來的外族人無權(quán)參選。每選一酋長要在廣場上樹起一顆大樹為標志,這棵樹與歷屆老酋長的那些樹捆在一起,稱“權(quán)力柱”,至今已四百多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18】透明眼鏡</h3><h3> 住在“社區(qū)”里的男孩,趴在墻頭上好奇地望著我們。</h3><h3> 孔索男孩到14歲時都集中住在幾個叫社區(qū)的地方,一直到“成人禮”過后結(jié)婚了才離開。</h3><h3> “成人禮”就是把一塊三四十公斤重光溜溜的橢圓形石球抱起來從腦后扔出去,一口氣扔過三次就算成人了。</h3><h3><br></h3> <h3>【19】孔索老人</h3><h3> 孔索部落的大人小孩都會走出茅屋看遠方來客。我們在迷宮般的“小巷”里穿行,若有朋友掉隊迷路,一定會有人為你指路。</h3><h3><br></h3> <h3>【20】專注</h3><h3> 孩子們新奇地看著我們手里拿的“長槍短炮”。</h3><h3><br></h3> <h3>【21】開“槍”</h3><h3> 女孩打水回家,男孩向我開“槍”。</h3><h3><br></h3> <h3>【22】孔索部落的織布男人</h3><h3><br></h3> <h3>【23】“40比爾”</h3><h3> 在孔索村囗,我指著一個小工藝品問小攤主:“多少錢?”他認真地說:“不能低于40比爾(折合人民幣9.8元)?!蓖?,好精明的孩子。</h3><h3><br></h3> <h3>【26】“彩妝”</h3><h3> 卡羅部落人以身上的彩繪而知名,他們用白色石粉在身上涂成各種圖案。這不是因為有游客光臨才化妝“表演”,而是他們的生活習(xí)慣。</h3><h3> 這里的男人和其他部落一樣,人人有槍。槍膛里裝滿子彈,你拿過來可以任意把玩,但記住別扣動扳機!</h3><h3><br></h3> <h3>【27】“方尖碑”</h3><h3> 卡羅部落有自己的學(xué)校,實施義務(wù)教育,設(shè)九門課。有六個年級,每年級一個班,學(xué)生不等。學(xué)生把心目中的“方尖碑”圖騰和花兒畫在黑板上。像陽光一樣的孩子們渴望將來的生活像花兒一樣美好。</h3><h3> 我默默地祝福他們:“會的,一定會的!”</h3><h3><br></h3> <h3>【28】會講英語的小伙子</h3><h3> 他一直陪伴我在卡羅部落里拍攝,當(dāng)我掏出“比爾”,讓小伙子付給被攝者小費時,他留下幾張“比爾”后硬塞還給我。反復(fù)推搡后,我只好收下了,這樣的事情有兩三次。于是我拿出一支筆遞給他,他欣然接受了。</h3><h3> 走進部落腹地,我的相機沒電了,只好頂著烈日返回村口。一路上,好奇的孩子們想摸一摸我的相機或要幾塊糖果,都被他轟跑了。</h3><h3> 在話別擁抱時,我悄悄地把“比爾”塞進他圍著裙子的腰里。我們的車開出老遠,他還在頻頻向我們揮手。</h3><h3><br></h3> <h3>【29】割唇以后</h3><h3> 穆爾西人因唇盤、耳垂、棍斗而知名。這里的女孩十四歲時就要把下嘴唇割開,還要敲掉四顆門牙,放上唇盤,以此為美。</h3><h3> 埃塞俄比亞政府已經(jīng)明令禁止這些風(fēng)俗繼續(xù)漫延,割唇的人越來越少了。</h3><h3> 去穆爾西部落要經(jīng)過馬戈國家公園。這里的谷底是無人區(qū),有采釆蠅出沒,被它叮咬的人會患“昏睡癥”,慶幸我們沒有碰到。</h3><h3> 途中休息時,我們在路邊看到一條劇毒的曼巴蛇,被“地導(dǎo)”用木棍“送”回林子里;還看過狒狒、犬羚在林間奔馳,各種罕見的大小型鳥兒飛翔。</h3><h3><br></h3> <h3>【32】紋身</h3><h3> 離肯尼亞邊界不遠的小鎮(zhèn)里的男人與部落里的男人一樣,都喜歡按照自已的意愿,在皮膚上留下用利刃劃破、留痕、結(jié)疤形成的一條條順序排列的紋身。</h3><h3><br></h3> <h3>【37】美發(fā)</h3><h3> Hamer部落的女人,用奶油、赭土和成漿糊狀涂在頭發(fā)上,是女人美發(fā)的普遍方法。</h3><h3><br></h3> <h3>【38】第一夫人</h3><h3> Hamer部落只有第一夫人才能在脖子上佩戴涂赭土的金屬項圈,這一標志將伴其終老。她懷抱女孩的脖子上也系有用麻繩做的小項圈,預(yù)示她已經(jīng)是有男人的“大老婆”了。</h3><h3> 這里的男人最多可以娶四個老婆,其她三個老婆戴的項圈是不一樣的。</h3><h3><br></h3> <h3>【39】他們都是一家人</h3><h3> 男人在多個老婆之間要平等相待,老婆之間也姐妹相稱,和睦相處。 </h3><h3><br></h3> <h3>【40】牧歸</h3><h3> 不同部落的男人結(jié)婚送聘禮多少也不同,最多的送37頭牛給女方,才能娶回女人做媳婦,男方養(yǎng)牛少了可不好過。</h3><h3><br></h3> <h3>【42】幼兒與飾物</h3><h3> 哈馬爾部落的女人喜歡用小珠子串成五顏六色的項鏈,一條一條地套在脖子上;還用貝殼并排穿成“巨型”項鏈,圍在兩肩膀上,或與寶寶共同享用。這一“嗜好”在各個部落里大同小異。</h3><h3><br></h3> <h3>【43】男人也“時尚”</h3><h3><br></h3> <h3>【45】背水的婦女</h3><h3> 在埃塞俄比亞“郊游”,車內(nèi)必備幾箱礦泉水,因為全國只有城市居民才能飲用到“自來水”。</h3><h3> 有的部落坐落在山泉溪流附近,水質(zhì)甚至優(yōu)于我們的瓶裝水。每兩三天主人就得去背水回家,走一兩公里路算是近的。</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49】共享和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們逛了好幾個市場,阿瓦薩河邊的魚市場最有特色。雖然規(guī)模不大,魚啊鳥啊賣東西的小販混合在一起,即熱鬧又生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最讓我留戀的是碩大的禿鸛和成群的雁鷗,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水鳥。有的在你身邊跳躍,有的從你眼前飛過。一大群禿鸛站在樹冠之上,還有黑白疣猴在樹林間上躥下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50】魚市</h3><h3> 河堤兩邊,你賣我買。</h3><h3><br></h3> <h3>【51】河灘集市</h3><h3> 商販將汽車輪胎做的鞋碼放在集市上。</h3><h3> 公路沿線村莊的人大多穿鞋,而偏遠山區(qū)部落的人普遍光腳。</h3><h3><br></h3> <h3>【52】買縫紐機</h3><h3> 在集市出口的路上,一個人扛縫紉機的機頭,一個人扛機身,前面的人邊走邊唱得意洋洋。估計是他把盼望已久的縫紉機今天終于如愿搬回家了。</h3><h3><br></h3> <h3>【53】小賣部</h3><h3> 土坯墻,瓦楞鐵房頂?shù)呐R街商鋪算是比較好的鄉(xiāng)村商店了。</h3> <h3>【54】阿拉巴村的婦女</h3><h3> 阿拉巴村人對美的追求有獨到之處。他們在房子的土墻外圍涂上不同顏色,再繪制各種動物圖案。因剛過雨季,涂鴉的“作品”被雨水沖刷得斑斑駁駁。</h3><h3> 茅草房內(nèi)是圓圓的開間,面積有七八十平方米。屋里沒有柜子桌椅等家具,半邊是牛舍和雞窩,另半邊有一大的土炕,炕前炭火紅紅的,炕頭一側(cè)是做飯的地方。房子較南方部落的茅屋算是“豪宅”了??赡苁蔷嚯x首都較近的原因吧,村民們個個著裝干凈時尚。</h3><h3> 我向主人提出:“可以為你拍照嗎?”她微笑著答應(yīng)了。</h3><h3><br></h3> <h3>【55】假警察</h3><h3> 埃塞俄比亞全國僅有一條中國援建的不足百公里的高速公路。境內(nèi)主干道都是柏油路,路邊常??吹接小凹倬臁痹谥蛋唷:芏喟赜吐房涌油萃莸?,行車如“畫龍”,速度很慢。其它多是沙石路或土路。</h3><h3><br></h3> <h3>【56】咖啡店</h3><h3> 埃塞俄比亞出產(chǎn)全世界最好的阿拉伯種咖啡,許多歐美國家的游客紛紛到店里購買。</h3><h3><br></h3> <h3>【57】豪車</h3><h3> 巨大的貧富差距,是埃塞俄比亞國家的社會問題。</h3> <h3>【58】洗禮</h3><h3> 基督教新教的教徒們在岸上齊聲高唱“贊頌歌”,水中還有年輕人排隊等候,依次接受長輩們?yōu)槠洹跋炊Y”,以凈化靈魂。</h3> <h3>【59】祈盼</h3><h3> 教堂門前的虔誠教徒</h3> <h3>【60】噴薄欲出</h3><h3> 我們衷心祝愿埃塞俄比亞:</h3><h3> 國家繁榮昌盛!</h3><h3> 人民快樂安康!</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