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吳馬列"是我到部隊后遇見的第一個大師級人物,他是在不知不覺中令人折服的。</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兵到連隊不久,我被推選為理論骨干,參加了團里的理論骨干培訓。那天講課的是吳馬列,內容是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時他往講臺前一坐,好像是剛抽過煙,手頭不經(jīng)意地擺弄著個火柴盒,同大家聊天般的即興道來。桌上沒有講稿,看似信口開河,卻將原本枯燥的內容講的生動活潑、妙趣橫生、條理分明,既好聽又好記,讓我們每一個學員都聽得如醉如癡。 </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才得知,那天講課的非一般教員,他是我們師最高政治長官,大名吳恩慶。吳是河北玉田人,1927年出身于一個貧寒的雇農(nóng)之家。他小時沒條件上學,但天性聰穎,在地主家干活時便偷著跟少爺識文斷字,聽書講古,打下了一些文化基礎。16歲那年,他為抗婚出逃,投奔到八路軍的"紅一團"。從此,他便將一生獻給了這支軍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吳馬列的軍旅生涯可謂是九死一生。他打仗有兩個特點:一是不怕死,二是機智靈活。累立戰(zhàn)功使他脫穎而出,20歲便當上了大渡河連指導員。那年10月,他在一次戰(zhàn)斗中帶領全連沖鋒陷陣,不幸頭部中彈,戰(zhàn)友們把他抬下來時,發(fā)現(xiàn)他已沒了氣息,都以為犧牲了,便買來棺材一副,準備將其掩埋。就在落棺將要填土之際,副指導員突然聽到棺材里有響聲,連忙和大家一起把棺材打開,只見其四肢正在蠕動,經(jīng)過搶救,他又奇跡般活了過來。隨后,他又參加了隆化攻堅、塔山阻擊、宻云戰(zhàn)斗、南下追殲、江西剿匪等多次戰(zhàn)斗,多次身負重傷,但每次都大難不死。</p><p class="ql-block"> 全國解放后,他被第一批選送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因成績優(yōu)異,頗得時任院長劉伯承元帥賞識。后來元帥去北京高等軍事學院任職,便又將他抽調去任戰(zhàn)役系教員,不久又升為教研室主任,在軍院執(zhí)教近10個春秋,積淀了深厚扎實的軍事理論根底。</p><p class="ql-block"> 吳馬列之號,是他在軍事學院就有,還是到野戰(zhàn)部隊而得,我不得而知。若干年之后,戰(zhàn)友們只要談及他,幾乎都會用這個稱呼。吳馬列之馬列,在部隊建設中體現(xiàn)為一種作風:嚴謹務實。他堅持以實戰(zhàn)標準要求和建設部隊,對任何弄虛作假的行為深惡痛絕。他認為,帶部隊就是要時刻準備打仗的。搞花架子敗壞部隊風氣,戰(zhàn)時必定會付出沉重代價。帶部隊只能按條例條令和規(guī)章制度辦事,其他的怎么說都不行。上級來人檢查,他講究對口接待:軍事主官來,由軍事主官陪;政治主官來,由政治主官陪;副職來由副職陪,其他機關人員只能禮節(jié)性的見見面,不準陪飯。他的這些做法,對一些講排場的人來說,似乎不近人情,但使機關干部從迎來送往中解脫了出來,扎扎實實做事,這是事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吳馬列對自己也很馬列。那些年,每逢上級領導來檢查工作,或是他給部隊作報告,他從不要手下人員寫講稿,總是自己列幾條綱目即興發(fā)揮,而且講得十分生動實在。聽他講話是一種享受,一些機械、死板的東西,經(jīng)他一講便活靈活現(xiàn),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每次講話只要稍加整理,便是一篇針對性、邏輯性很強的好文章。據(jù)說師里當年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方案,大都是由他對著地圖用口述方式,把作戰(zhàn)意圖、兵力配置、突擊方向、后續(xù)戰(zhàn)斗等一系列方案說出,由司令部的同志們整理而成的。戰(zhàn)后長達數(shù)萬字的作戰(zhàn)總結,也是由他口述、部下記錄整理而成。在調離163師之前,他還把機關人員集合起來,對著地圖講了兩天一夜,沒用一片稿紙,將我?guī)熣麄€作戰(zhàn)過程表述得非常系統(tǒng),經(jīng)驗教訓一一列出,有條不紊,使人一目了然。在這場戰(zhàn)斗中,163師主官決心堅定、部署得當、靠前指揮,部隊作風勇猛頑強、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xù)攻堅,各兵種密切協(xié)同、戰(zhàn)術運用靈活、后勤保障得力,取得了同登、諒山地區(qū)進攻戰(zhàn)斗的輝煌勝利。整個55軍斃敵10843名,俘敵108名,而其中163師就斃敵5293名(不含鬼屯炮臺、二三星洞窒死之敵),俘敵38名,戰(zhàn)績位居29個參戰(zhàn)陸軍師之首。如今想來,那兩天一夜的戰(zhàn)例分析,是多么的意味深長??!或許,那是吳馬列特意留下的一份珍貴的禮物?</p> <p class="ql-block"> 在當年163師流傳這么一句話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吳馬列來檢查。"這是說吳馬列抓工作非常嚴、非常實,誰也唬弄不了他。誰想蒙混過關,一旦被發(fā)現(xiàn),不論是誰他都毫不留情。記得有年夏天,某團為應付上面檢查,買來十多棵荔枝樹,在團部栽成一排,煞是好看,還得到有關上級領導表揚??墒菣z查過后沒幾天,這批樹就枯萎下來。吳馬列得知這個情況后怒不可遏,立即叫團長、政委跑步過來,在炎炎烈日之下立正一小時,而他卻在旁邊欣賞其軍姿:哼!還沒什么小動作嘛!接下來,又是書面檢查、開會檢查、整改措施等等,連續(xù)幾天的搞得其焦頭爛額.....據(jù)說他離開163師時,曾與部分干部交換過意見,他深沉地說:部隊是要打仗的,帶兵人平時不嚴,一上戰(zhàn)場就會要命!血的教訓告訴我們,慈不掌兵啊.....</p> <p class="ql-block">我回老部隊時,在這塊牌子下站了很久。我想文眀之師和威武之師,應該是有其歷史淵源的。</p> <p class="ql-block"> 當年,吳馬列的德才是有目共睹的,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又取得了那么輝煌的戰(zhàn)果,為什么沒有提拔到更高的領導崗位?這里面有一段不能公開的秘密。傳說他當年在軍事學院任教時,正處于文革時期,軍委組織人抄一位老帥的家,吳也奉命參加了.....傳說不知是真是假,現(xiàn)已無法考證。</p><p class="ql-block"> 吳馬列的言傳身教如春風化雨,無形中對我們那一代官兵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三十多年后, 他的部下好些人成了將軍。當年聽他授課的理論骨干,也有的成了戰(zhàn)斗英雄,有的走上了相當?shù)念I導崗位,有的成了公司老板,大都有過轟轟烈烈的人生?;厥讕资甑臍v程,許多人都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在人生觀、價值觀和處事作風方面,多少都有些他烙下的印痕,從而紛紛感激他當年的諄諄教導和嚴格要求。而倍受大家崇拜的他,晩年卻默默蝸居桂林直至終老,其景況是我們當年所料不及的。聽說有些日子他還身著舊軍裝,在繁華的桂林街頭拾易拉罐,我的心底不禁冒出一股酸楚。每當戰(zhàn)友們談及此事,那易拉罐拖出的叮叮當當?shù)穆曇羲坪蹙驮诙?,總會重重敲打著我的心靈.....</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