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革命隊伍里出了叛徒</h3><h3> ——杜衡的"左"傾路線及其叛黨投敵</h3><h3>《白鹿原》中的紅三十六軍姜政委,其原型就是紅二十六軍原政委、省委常委杜衡。小說以較長篇幅詳盡描述了姜政委一意孤行,強迫紅三十六軍從陜北根據地南下進攻西安,在部隊到達渭河平原時,借口去省委匯報情況,回到西安叛變投敵,導致紅三十六孤軍深入,全軍覆沒,中共黨組織因之遭受重大破壞的情況。</h3><h3>事實正象小說記述的那樣,杜衡作為當時中共陜西省委和紅二十六軍主要領導之一,一味推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把自己凌駕于黨的組織之上,聽不得正確意見。但是在部隊面臨危險時又動搖逃跑,被捕后貪生怕死,叛黨投敵,充當敵人特務爪牙,給黨組織和黨的武裝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成為中共陜西黨的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反面人物之一。</h3> <h3>杜衡,又名勵君、杜振庭,陜西佳縣人。1924年在綏德師范加入社會主義共青團,1925年轉為中共黨員,大革命時期在西安從事革命。曾任西安市委第二部委書記,陜甘區(qū)委候補委員。1928年4月任中共陜北特委書記,省委常委。1929年3月,在中共陜西省委、團省委連遭破壞時,幸免于難的省委委員王林被推選為中共陜西臨時省委書記。不久杜衡由陜北回到關中,重新召開臨時省委會議,擔任了臨時省委書記。從此杜衡便以極"左"面目出現(xiàn),盲目發(fā)起一系列游行、暴動,無一成功,使黨的力量屢屢遭受重大損失。但善于鉆營的杜衡在中共北方局的支持下,于1930年底省委班子調整時,仍繼續(xù)保留了中共陜西省委書記職務。</h3><h3>1931年3月在省委六次全會上,批判了杜衡在立三路線時期的錯誤,另選高維翰為省委書記。以王明為代表的新的"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再次統(tǒng)治全黨,中央派巡視員來陜,要求繼續(xù)同右傾機會主義斗爭,比立三路線更"左"的王明路線在陜全面推行。在這種情況下,杜衡又恢復了陜西省委書記職務。</h3><h3>1932年8月,省委決定將劉志丹、謝子長等創(chuàng)建的陜甘紅軍游擊隊改建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急于搶抓軍權的杜衡又成了紅二十六軍的政委,由孟堅接任省委書記。12 月24日,紅二十六軍正式成立。杜衡以省委常委、部隊政委的欽差大臣自居,獨斷專行,以"稍林主義"、"富農路線"等帽子首先把這支部隊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謝子長迫令去上海學習,支離部隊。又將劉志丹排擠為有職無權的參謀長,王世泰為當時紅二十六軍僅有的紅二團團長。強令這支弱小的紅軍部隊進攻曾與之保持統(tǒng)戰(zhàn)關系的地方民團武裝,使紅軍在剛組建時就遭受了不應有的損失,導致許多指戰(zhàn)員無謂犧牲。在省委發(fā)出"紅二十六軍不應用‘撐架子’的辦法,勉強按紅軍編制,而是應當編成許多小游擊隊,更好的發(fā)揮地方游擊運動的作用"的指示后,杜衡認為這個指示違背了"北方會議"確定的王明路線,居然以部隊代表的身份回到省委,停止了省書記孟堅、省委常委賈拓夫、劉映勝三人的工作,由袁岳棟擔任省委書記,杜衡還不放心暫留省委,派汪鋒代理紅二十六軍政委。</h3> <h3>1933年5月,杜衡又竄到紅二十六軍,面對敵人對照金根據地的圍剿,喪失堅守根據地的信心,違背省委及劉志丹等絕大多數同志的正確意見,強迫紅二十六軍南下渭華,建立更大的根據地。僅有六百人的紅二十六軍二團渡過渭河,暴露在渭河平原時,就像一葉孤舟駛進了布滿巨礁的汪洋大海,到處險象叢生,危機四伏?!栋茁乖吩蜗蟮拿鑼懀?quot;那個黃埔生出身,長著四方臉盤英俊、漂亮的陜北漢子廖軍長。在省委派來的、前額突出有點像列寧面孔的姜政委面前總是有一種怯懼心理,以致使姜政委在部隊南下的爭論中始終占據上風。紅軍在姜政委美妙善辯的鼓動下,陷入一種戰(zhàn)前的狂熱之中……,隊伍拉出山溝,進入坦蕩如砥的關中平原,這九百多人的隊伍就不再顯示出浩浩蕩蕩的氣勢,反而覺得過于細瘦了點兒。沿途無一例外的遭到保安隊的突襲和騷擾,根本不曾發(fā)生一呼百應的情況。"事實上這時國民黨的正規(guī)部隊和地方民團已經在前堵后截的圍攏上來。此時的杜衡一下子從狂熱中跌入冰谷,從不可一世的英雄變成瑟縮怕死的哀狗,他借故向省委匯報情況,撇下部隊夾著尾巴跑到西安。正如《白鹿原》在這個故事開頭所說的一句話,"那是一場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進軍"。陷入絕境的紅二十六軍已經難以返回陜北,只好在敵人的一路追擊下進入秦嶺,最終以全軍覆沒完成了這次南下的結局!</h3><h3>杜衡離開部隊后的6月28日,省委曾于三原召開了有省委書記袁岳棟、三原中心縣委書記趙伯平、以及黃子文、杜衡等人參加的會議,批判了杜衡強迫紅二十六軍南下的錯誤,免去了杜衡二十六軍政委職務。盡管這些批評還是很有限的,但杜衡"太上皇"的心理和堅持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的態(tài)度并未改變,只是在大家的"說服"下,"勉強承認有小資產階級動搖性"。由于會議一致認為部隊南下是一條危險之路,故立即派黃子文南下追趕紅二十六軍,但已經為時太晚,紅二十六軍在南山潰散的消息已經傳來。為保留紅二十六軍的番號,鼓舞根據地軍民士氣,在趙伯平的提議下,又以三原紅軍游擊隊為基礎,組建了紅二十六軍四團。豈料這個給紅二十六軍造成毀滅性損失的杜衡,又在紅四團成立時跑到根據地,再次以省委領導的身份為紅四團授軍旗。接著又成為以王泰吉為總指揮的"西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的黨代表。從這些情況中可以看出杜衡那近乎膨脹的軍權野心以及當時省委內部極不正常的組織狀態(tài)。</h3> <h3>由于杜衡"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對省委的操縱,西安全城曾在"五一"、"五三"、"五四"、"五五"、"五七"連續(xù)大搞"紅五月"慶?;顒?,不斷暴露黨的組織,致使省委和婦聯(lián)機關先后又遭敵破壞,四名同志被捕。省委非但沒有總結和警惕這種后果,反而繼續(xù)準備組織"八一"慶祝游行。1933年7月28日,也就是杜衡離開紅二十六軍回到省委一個多月后,袁岳棟、杜衡、賈拓夫、高崗等在西安市東大街騾馬市口福盛樓飯店開會,被早就秘密跟蹤的敵人偵探發(fā)現(xiàn)。賈拓夫、高崗二人破門而逃,袁岳棟和杜衡當場被捕,囚于國民黨陜西省黨部頭子宋志先家中。貪生怕死的袁、杜二人當即叛變投敵,充當了國民黨特務組織的鷹犬。并于當晚帶領敵人把省委的一切文件材料全部搜去,第二天就開始在大街上盯稍捕人。不久,袁岳棟、杜衡公開在報紙上發(fā)表叛黨聲明。杜衡還在"自白書"中詳細供出了各地黨組織及黨員活動情況,親自帶領敵人到三原和渭北地區(qū)逮捕了數百名中共黨員和積極分子。三原中心縣委書記趙伯平被捕后,本可通過關系予以保釋,但在杜衡鐵的指正下仍被判十年徒刑。無恥的叛徒還組織"肅反委員會"向各地派出專員,以致西安、陜北、陜南、關中及甘肅等地區(qū)的黨組織都遭受嚴重摧殘,造成空前未有的損失。為打擊叛徒特務的囂張氣焰,新組織的省委成立了以趙成壁為隊長的特工隊,出沒于西安及城郊各縣對付這些敗類。剛從南山潰散到藍田的紅二十六軍幸存者趙啟民被省委派來的老王調去了兩只短槍,就是為組建"打狗隊"而用的。這便是《白鹿原》中鹿兆鵬等地下黨組織設計消滅叛徒姜政委一節(jié)故事的依據。</h3><h3> </h3> <h3>欲知更過白鹿原故事,敬請關注原上老掌故、白鹿原文化研究院院長、電視劇《白鹿原》民俗顧問卞壽堂先生系列著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