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火車站位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阿爾山市,建于1937年,是一幢東洋風(fēng)格的低檐尖頂二層日式建筑,目前為全國重點文物。阿爾山站是一座四等站,隸屬沈陽鐵路局管轄。我們是傍晚時分趕到阿爾山市的,放好行李就往阿爾山火車站趕去。 從旅館到火車站要走約20分鐘,我們沿著鐵路向火車站走去。 長長的鐵路伸向草原深處,迎接八方貴客來臨。 中國最小的市級火車站------阿爾山火車站就要到了,這里正在維修。 這是蒙文寫的阿爾山火車站的石碑。 阿爾山火車站修建于1937年,是日本關(guān)東軍駐扎時期的產(chǎn)物。它用磚木、花崗巖、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一層外壁是用粗糲的花崗巖堆砌的亂插石墻,樓頂用赭色水泥涂蓋,是一幢東洋風(fēng)格的低檐尖頂二層日式建筑。 暮色中,車站前面的小廣場站滿了等待上車的旅客。 火車進站了,進候車室只有一個門,因里面已經(jīng)擠滿了人,大家只好耐心的在外面等待上車。 車站的一邊,有一個半圓形的建筑,據(jù)說這是當(dāng)年日本人的碉堡。 旁邊就是簡陋的出站口。 開始檢票了,我終于擠進候車室。只見候車室約有30平方米,只有一個檢票口,二邊各有一排靠背木凳,面積非常小。 檢票口只有一位檢票員,出門就是站臺。 屋角只有一個小小的售票口,還有人在抓緊時間買票。 民族情深。 年輕人喜歡在這臺電腦上購票。 人們拖著長長的身影,準(zhǔn)備上車。這里行駛的還是已不多見的綠皮車,據(jù)說,每天只有兩班客車,一趟來自白城,一趟開往白城。 這里的出站口,還保留著當(dāng)年的木柵欄式樣,方便了旅客的接送,很有特色。 多么溫馨的畫面啊。夕陽照射下,抱著小孩的夫婦正目送著即將啟動的綠皮車,百感交集,留下那長長的身影------。 <p class="ql-block"> 邊陲小鎮(zhèn)阿爾山火車站將要恢復(fù)平靜了,我的心還平靜不了。我第一次目睹了中國最小的市級火車站,她級別不低,但那么小巧玲瓏、那么珍袖。她蘊藏著80多年的歷史變遷,她是中國鐵路發(fā)展史的一個縮影,也展示了中國火車站濃厚的人文景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阿爾山火車站將永久保留,新的現(xiàn)代化的阿爾山火車站將拔地而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