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武志紅老師的視頻《看見就是愛》是以一個小男孩的日記開篇的:</h3><div>三八節(jié),一個二年級的小男孩給媽媽準(zhǔn)備了一份禮物,以表達(dá)對媽媽的愛。</div><div>他先是給媽媽講了一個故事,但是媽媽只顧著低頭玩手機(jī),沒反應(yīng);</div><div>小男孩覺得,媽媽可能不喜歡聽故事,他又把事先想好的一段祝福的話說給媽媽聽,可是媽媽還是玩著手機(jī)。</div><div>無奈之下,小男孩只好來到媽媽身邊,給媽媽捶背,希望能引起媽媽的注意,媽媽依然沒有反應(yīng);</div><div>最后,小男孩端了一盆水,給媽媽洗腳,心想,這下媽媽該喜歡了吧?果然,洗完腳后,媽媽放下了手機(jī),但是表情嚴(yán)肅,居高臨下地對小男孩說,“洗得不錯,下次洗的時候可以重一點(diǎn)。”</div><div>這個孩子一直試圖尋找著媽媽的眼睛,讓媽媽看到,他為媽媽做了那么多,卻始終得不到回應(yīng),最后即便有回應(yīng),卻是刻板的,冷冰冰的。那一刻,孩子感覺不到媽媽的一絲愛意,他甚至不知道,在媽媽眼里,到底有沒有自己?媽媽渾然不覺,不僅僅連最簡單的目光注視和停留都沒有,更不要說和孩子建立“深層鏈接”。</div><div>是故事,也是生活。</div><div>二胎家庭的緣故,我們會把更多的關(guān)注放在老大上,玩具是給老大買的,老二就玩老大的玩具,繪本是之前買給老大的,老二想看就要經(jīng)過老大的同意,分享食品的時候,要先給老大分一些,然后再輪到老二……老二就讓他在一邊自由發(fā)展,老二經(jīng)常不被看到。所以,我們家老二會時不時的拿一些東西來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口里還不停的念叨:“爸爸(媽媽),你看,爸爸(媽媽),你看看。”老二是在尋求爸爸媽媽的注視,他是如此渴望被看見,他似乎覺得,只有爸爸媽媽看到了,就證明爸爸媽媽也是愛他的。所以,每當(dāng)這個時候,我提醒自己,孩子在向我索取愛,我要調(diào)整到和他一個頻道,像關(guān)注老大的成長一樣關(guān)注老二,把身心放在當(dāng)下,和孩子在一起。</div><div>平時朋友聊天,也會聽到諸如此類的話語:</div><div>“我天天陪著孩子,我真的是和孩子在一起呀,可是我們家的孩子總是說,‘媽媽,你和我一起玩吧’”;</div><div>“我的孩子真的很不錯,我真的覺得他很好,而且比同齡人要優(yōu)秀,上次考了98分,再努力努力100分就有了。是他自己對自己太沒有信心了”;</div><div>“我孩子一畫畫就停不下來,我只想培養(yǎng)她的興趣,不是非要去考個證書,上次老師表揚(yáng)他畫的像,很有表現(xiàn)力,就算再累,我們送去也值得了”;</div><div>有個學(xué)生曾告訴我說,每當(dāng)他想和爸爸分享晨跑的快樂時,他爸爸總是說“嗯,不錯,下次繼續(xù)努力,可以培養(yǎng)你的毅力”。學(xué)生告訴我,當(dāng)他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他就再也不想和爸爸繼續(xù)交談下去了。</div><div>父母都愛孩子,他們也并沒有要求孩子必須功成名就,但是在上面的話語中,我們似乎看到了:這些孩子要么作為和他人競爭的價值而存在,要么作為父母希望的寄托而存在,要么作為為了得到他人的贊許而存在,之于孩子本身,并沒有價值。這些父母聽不見孩子“全身心”陪伴的呼喚,看不到孩子努力后滿足的神情,感受不到孩子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快樂,他們和孩子根本不存在于一個空間。你陪伴著,確是透明的,你睜著眼,確是全盲的。</div><div>不光是父母和孩子,其實每種關(guān)系都如此。當(dāng)我們嘗試著回想我們走過的路,或者停下來看看周邊,便會發(fā)現(xiàn),有如此之多的人是一生活在恐懼中:小小孩恐懼“不聽話”就不是好孩子,大孩子恐懼“成績不好”就考不上好的大學(xué),找不到好的工作,成年了恐懼“如果我丟了飯碗”,我該如何生計,年紀(jì)大了恐懼“沒有子女養(yǎng)老”我怎么辦?當(dāng)你一而再再而三受到外在的目光所打量,你的欲望和恐懼便由此而生。沒有任何外在標(biāo)簽的我,是否雙腳還能踩在大地上,感受我的存在?</div><div>《千與千尋》里那些丟失了自己名與姓的人,如機(jī)器一般不知疲倦地運(yùn)轉(zhuǎn)。白龍諄諄告誡千尋,“不要忘記你的名字,千萬不要忘記你的名字!”一旦忘記自己的名字,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盎丶摇鼻∏∈侨绱爽F(xiàn)實下的一種隱喻,回到初心,做回自己。</div><div>如果有一天,當(dāng)我們放下所有的期待、評判、控制,只是單純看見對方當(dāng)下的樣子,當(dāng)下的感受,并愿意和這個真實的人在一起,分享時光,這就是真正的看見。</div><div>如果有一天,有個人愿意停下匆忙的腳步,知悉你生命脈絡(luò)里的故事,看見更加具體的、復(fù)雜的你,這樣的相遇,很難不造就一場以“愛”為名的主題。</div><div>當(dāng)你看見我的時候,當(dāng)我也看見你的時候,才能產(chǎn)生鏈接,有了鏈接,便有了愛!</div><div>“看見就是愛”,我好喜歡這句話。</div><div> 看見自己,看見他人,也看見天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