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有三座“龍族天花板”——九龍壁,分別藏在北京故宮、北海公園和山西大同。</p><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龍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邸照壁。</p><p class="ql-block">清順治六年(1649年)大同總兵舉旗反清復(fù)明,后兵敗遭清軍瘋狂“屠城”“斬城”。其間,聲名顯赫的代王府也隨之付于一炬、化為瓦礫殘垣,結(jié)束了252年的輝煌,只是代王府前九龍壁得以幸存且成今日珍貴歷史文物。</p><p class="ql-block">它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九龍壁,比北京北海九龍壁約長一倍,建造時間早300年,比故宮九龍壁長1/3、早400年。</p><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龍壁與北京故宮九龍壁、北京北海九龍壁合稱“明清三大九龍壁”,被譽為“九龍壁之首”。</p><p class="ql-block">手機拍攝??敬請瀏覽??????</p><p class="ql-block">拍攝器材 vivo X200 pro</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龍壁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至二十九年(1396年),位于城內(nèi)大東街(和陽街)路南,座南朝北。</p><p class="ql-block">該壁東西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是我國現(xiàn)存三座九龍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高、最大、最巍峨壯觀、最富藝術(shù)魅力的一座。</p><p class="ql-block">站在九龍壁前,第一個震撼瞬間來自它的體量——45.5米的長度相當(dāng)于一架波音737客機的長度,8米的高度直逼三層居民樓。</p><p class="ql-block">即便隔著30米的廣場,想用手機鏡頭完整收納這條“琉璃長卷”仍需退至北墻根。</p> <p class="ql-block">壁前還設(shè)有映壁池,玉欄碧水,九龍壁倒映池中,龍影隨波舞動,躍躍欲出,十分壯觀。</p> <p class="ql-block">九條巨龍各具姿態(tài),有的好似正展翅翱翔,有的則蜿蜒于云霧之中,每一條龍都雕琢得惟妙惟肖,仿若剎那間就要破壁而出,暢游天際。</p> <p class="ql-block">盡管大同九龍壁被譽為龍壁之首,但其龍爪、鱗片、龍尾及姿勢與北京的九龍壁有所不同。</p> <p class="ql-block">皇權(quán)的威嚴和不可侵犯在此得以體現(xiàn),無論王公貴族的實力有多大,在皇帝面前也不可僭越。</p><p class="ql-block">代王朱桂再無理無賴,也要避諱。</p> <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龍壁的飛龍為四爪,沒有尾鰭,尾部似蛇尾,龍身鱗片是條形疊加分布。</p> <p class="ql-block">面對王府大門正中的為正黃色主龍,這是唯帝王方可使用的顏色。</p><p class="ql-block">龍身盤卷回旋,似正襟危坐,大概是王府主人的形象吧。</p> <p class="ql-block">琉璃鱗片,每一片都是明洪武年間官窯的"身份證":龍腹處的淡黃釉色需經(jīng)七次窯變,而龍睛的黑曜石鑲嵌技法,至今仍是國家非遺絕技。</p> <p class="ql-block">龍的造型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為雕塑藝術(shù)中的杰作,這是北海和故宮兩座九龍壁所不及的。</p> <p class="ql-block">即使這樣,也足見代王在當(dāng)朝的地位之高,再無第二個王有這樣的高規(guī)格府邸配置。</p> <p class="ql-block">作為中國留存規(guī)模最大、建造時間最早的龍壁,它不但是代王府的標志性建筑,更是中國古代建筑技藝的卓越典范 。</p> <p class="ql-block">代王府是中國復(fù)建規(guī)模最大、復(fù)建最為完整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古建筑之一,其嚴格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王都營建原則建造,采用“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在功能劃分上采用了傳統(tǒng)的前朝后庭的格局,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皇家建筑的規(guī)劃理念和高超的建筑技藝,對于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意義。</p><p class="ql-block">這座欞星門讓很多人不解,王府怎么會出現(xiàn)“文廟”這樣配置,那是因為大同曾作為遼金陪都時在這里有一座“國子監(jiān)”,國子臨可不是一般城市都能有的,那時的大同是遼金的陪都,這地位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而代王府就是在這座國子監(jiān)的基礎(chǔ)上建的。</p> <p class="ql-block">大同的代王府,被譽為“小故宮”,雖然面積僅為北京故宮的四分之一,但建筑布局與故宮極為相似。</p><p class="ql-block">代王府竣工時間比故宮還早了24年,明成祖朱棣在擴展故宮時也曾到此“參觀學(xué)習(xí)”。</p> <p class="ql-block">代王府雖然是重建的,不過在相機和手機的視角下,顏色真的非常漂亮,根本不需要調(diào)色。</p> <p class="ql-block">代王府的建筑風(fēng)格充滿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特色,高大的城墻、精美的雕花、壯觀的殿宇,每一處都展現(xiàn)了古代建筑師的精湛技藝和獨特的審美。</p><p class="ql-block">站在這里,仿佛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作為中國古代皇室文化的重要代表,代王府讓游客得以窺見皇室的生活方式、禮儀制度和文化傳承。</p><p class="ql-block">通過參觀這里,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復(fù)建的代王府特別上鏡,怎么拍都好看,藍色、明黃色的琉璃瓦,高大的紅墻,彰顯皇家氣派,高貴而神秘。</p><p class="ql-block">非一般普通王府能媲美,小故宮和天下第一王府的美稱不是浪得虛名。</p> <p class="ql-block">代王府歷經(jīng)了明王朝由興到亡的歷史過程,在這座王府里傳承了11位代王,可以說是明朝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復(fù)建的代王府不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風(fēng)貌和文化內(nèi)涵,還融入了現(xiàn)代科技手段,讓游客在感受歷史厚重的同時,也能享受到現(xiàn)代科技的便捷和樂趣。</p> <p class="ql-block">代王府見證了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個方面的變遷。</p><p class="ql-block">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進一步加深對中國歷史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衷感謝給于我支持、關(guān)心、幫助的各位新老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