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稱:一壺月光</p><p class="ql-block">美篇號:25538863</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這句古老的諺語仿佛早已預(yù)言了我人生的軌跡。三十歲那年,我告別了生我養(yǎng)我的黑土地,追隨愛人工作調(diào)動的腳步,來到了他的老家——沂蒙山區(qū)臨沂市。誰能料到,這一次的遷徙,竟成了我人生的分水嶺,從此扎根于此,與這片紅色土地結(jié)下了半生情緣。</p> <p class="ql-block"> 初入沂蒙山,現(xiàn)實與想象的巨大落差令我猝不及防。公婆所在的農(nóng)村老家,土坯房的墻縫還滲著潮氣,弟妹家的孩子甚至不知道吃香蕉還要剝皮,而我落腳的縣城,也沒有想象中的繁華,看似筆直的柏油馬路暗藏陡坡。上坡尚可用力攀爬,下坡時失控的速度卻總讓人驚出一身冷汗。</p><p class="ql-block"> 為了方便上下班,我買了輛電動車。誰能料到,短短三個月的愛車竟不翼而飛。無奈換成自行車代步的那日,當(dāng)我推著車爬坡時,一輛摩托車閃電般掠過,后座男子伸手一抓,瞬間拿走了我車筐里的手提包。我跌坐在滾燙的柏油路上,看著他們揚塵而去的背影,委屈的淚水奪眶而出。短短一個月,接連經(jīng)歷盜竊與搶劫,那句傷人的"窮山惡水出刁民",竟不受控地在心里冒出來。</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氣候也成了橫亙在我面前的難關(guān)。單位分配的兩間老舊平房,線路老化得連空調(diào)都帶不動。盛夏時,濕熱的空氣像黏膩的棉被裹著全身,讓人整夜輾轉(zhuǎn)。寒冬臘月,呼嘯的北風(fēng)從窗縫灌進來,凍得人腿腳抽筋,連呼吸都帶著刺痛。</p><p class="ql-block"> 更讓我無所適從的是工作環(huán)境的劇變。過去在黨政部門從事財務(wù)工作的我,來到山東后竟被安排進商業(yè)企業(yè)。專業(yè)領(lǐng)域的巨大跨度、同事若有若無的輕視眼神,都讓我在辦公桌前如坐針氈。</p><p class="ql-block"> 那些日子,我常站在的窗前,望著街道發(fā)呆。舉目無親的異鄉(xiāng),沒有能哭訴的家人,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淚水成了每日相伴的???。時光仿佛被拉長,每分每秒都漫長得讓人窒息。</p><p class="ql-block"> 老公心疼地說:“咱們回不去東北了,只能咬咬牙慢慢去適應(yīng)… ”這簡單的話語,像一塊沉重的鉛墜,將心底所有的不甘與委屈都沉沉地拽入了無盡的黑暗。</p> <p class="ql-block"> 然而,歲月悄然撫平了我初來乍到時的尖銳與不安,當(dāng)我褪去防備,張開懷抱,竟在不經(jīng)意間邂逅了沂蒙獨有的魅力。原來這片土地的山水與人情,遠比想象中更加溫?zé)狨r活。</p><p class="ql-block"> 每次鄰居遞來帶著露水的蔬果,一句從農(nóng)村老家摘的,嘗嘗鮮,話不多卻情真意切。閑暇時帶著孩子去山上挖野菜,偶遇的婆婆耐心教我如何辨認,因為晚上加班,多次忘了接孩子,是幼兒園老師領(lǐng)回自己家管吃又管住…生活中的細碎感動,讓我明白老區(qū)人民的淳樸善良都藏在這些簡單的日常里。</p><p class="ql-block"> 走進大山深處,讓我感受到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著歷史的溫度。沂蒙山區(qū)的蒼翠峰巒間,曾回蕩著抗日英雄們震天的吶喊。紀念館里泛黃的家書、磨損的軍鞋,無聲訴說著紅嫂們用乳汁救傷員、用門板架浮橋的動人故事。當(dāng)指尖撫過陳列柜里斑駁的文物,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沂蒙兒女滾燙的赤子之心。這座英雄之城,早已將堅韌與奉獻的基因,深深鐫刻進每一座山梁、每一道溝壑。</p> <p class="ql-block"> 在時光的流轉(zhuǎn)中,沂蒙山四季的美景已悄然印刻在我的心間。春天漫山杏花、梨花、桃花次第綻放,粉白云霞順著山脊綿延,將大小山巒浸染成寫意的水彩畫。盛夏暴雨初歇,云霧自山谷蒸騰而起,纏繞著蒼翠峰巒,恍若誤入蓬萊仙境。金秋時節(jié),柿子樹掛滿橙紅燈籠,層林盡染的紅葉與沉甸甸的谷穗共舞,織就斑斕的豐收錦緞。隆冬飄雪時,沂蒙山脈化作無瑕的玉雕,踏雪而行,耳畔唯有雪落枝頭的簌簌輕響。</p><p class="ql-block"> 四季更迭間,我用腳步丈量著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晨霧中的梯田、暮色里的炊煙、農(nóng)忙時的笑語,都化作時光的琥珀,永遠珍藏在記憶深處。曾經(jīng)陌生的異鄉(xiāng),早已成為鐫刻在血脈里的第二故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回望歲月,沂蒙山區(qū)早已成為我心底難以割舍的眷戀,在這里,我不僅收獲了生活的點滴美好,更讀懂了沂蒙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到新時代老區(qū)人民艱苦奮斗、脫貧致富的不懈努力,沂蒙精神早已融入這片土地的血脈,也融入了我的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命。它教會我堅韌不拔、無私奉獻,激勵我不斷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作為</span>曾經(jīng)的異鄉(xiāng)人,我早已成為了這片土地的一份子。每當(dāng)有人問起我的故鄉(xiāng),我都會自豪地說:“我的故鄉(xiāng),一個在東北,一個在沂蒙山區(qū)?!?lt;/p> <p class="ql-block">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三十年前那場看似偶然的遷徙,讓我與沂蒙山區(qū)結(jié)下了一生的情緣。這片土地給予我的,不僅是安身立命之所,更是心靈的歸宿。它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將永遠深愛著它,與它一起,走向未來的每一個春夏秋冬。</p> <p class="ql-block">圖片:網(wǎng)絡(luò)精選(致謝致敬原創(chuàn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