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方的春天,來得較遲,時間也比較得短。暮春時節(jié),南方是“莫怨春歸早,花余幾點紅”,還有“東風吹盡杏花雪”,“群芳俱落盡,這些都是說南方,其實北方雖錯過了時令,這個時候才稱得上是當真的“春暖花開”。</p> <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這座歷史悠久的塞外名城,清明之后,春天的氣息才漸漸地 濃了起來。來得晚,但沒有半分的羞澀,反而更濃郁、更熱烈。</p> <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戰(zhàn)國時期開始修筑趙長城,設立云中郡,秦沿用云中郡建制;漢時又增設定襄郡。歷史上這里一直也是鮮卑拓拔族的聚居和活動之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就是說得這一帶,稱之為勅勒川。</p> <p class="ql-block"> 遼金時期,在此設立豐州城,屬西京道管轄,元代又升格為路。明代開始出現了歸化城,清代又開辟出綏遠城。說點歷史,這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和心相黏合的一種感覺。</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呼和浩特中山路上長著碩壯無比的柳樹,遮蔭的垂柳掩映在道路兩旁,成為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后來,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變,這些樹都被改栽了其它的樹木,也就失去了原有的風貌,</p> <p class="ql-block"> 中山路上雖然蓋起了不少的高樓商廈,但是那排柳樹沒了,心里的那份缺失總也找不回來了。一座城,不能缺失歷史和文化,更不能缺失綠。</p> <p class="ql-block"> 這里的春天雖然是姍姍而來,但是它總是要來。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意識的不斷增強,我們總是盼著又是一年春草綠。</p> <p class="ql-block"> 春,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城內外的那一層新綠了,還有那遲到的一樹樹花開。</p> <p class="ql-block"> 在呼和浩特,沒有煙柳畫橋,沒有玉鑒瓊田,沒有瓊島春陰,當滿眼的嫩綠突然間冒出來,山桃、杏樹、榆樹、榆葉梅、丁香等都次第開放,這些都足夠讓你感到欣喜。</p> <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的春天,融合了北方的粗獷和草原的生機,就在季節(jié)的更替中,留下的是鮮明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剛來到這個城市,每年的三至四月份,常常是刮大風,有的時候就是黃沙蔽日。春天往往就是在這“春風帶草香”的天氣中慢慢地蘇醒。</p> <p class="ql-block">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幾十年,風變得越來越小了,黃塵天氣就更少見了。小區(qū)、街道、公園的綠地越來越多,大青山下的生態(tài)路橫貫東西,一派的生機勃勃。</p> <p class="ql-block"> 山水詩人王維有一首“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把它用到今兒,我們的理由,就是讓這山、讓這水永遠保持青綠,守好自己的家園,人又何妨不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向往春天,享受春天,還要致敬春天。呼和浩特的春天,沒有江南的婉約,卻有藍天和草原共融的美麗,是勅勒歌“風吹草低”的伏筆。</p> <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的春,來得晚,但還有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