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號:86872163</p><p class="ql-block">文 字:王天鵬</p><p class="ql-block">攝 影:王天鵬</p><p class="ql-block">編 輯:王天鵬</p><p class="ql-block">音 樂:網(wǎng) 絡(luò)</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0日,我們來到了貴州小七孔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小七孔風(fēng)景區(qū)位于荔波縣西南部,地處貴州高原南緣地帶,總面積約46.4平方千米。 </p><p class="ql-block"> 小七孔風(fēng)景區(qū)內(nèi)有一座橋,名為“小七孔橋”,景區(qū)之名便以“小七孔橋”橋命名。 小七孔橋,也叫“忠貞之橋”“七姑橋” ,是古代貴州和廣西的交界處的一座橋。</p><p class="ql-block"> 小七孔古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橫跨響水河,是貴州通往廣西商旅的交通要道。橋長40米,寬2.2米,高5.5米,橋體有七個拱洞。 </p><p class="ql-block"> </p> 我們從小七孔橋景區(qū)的西門進(jìn)入景區(qū),一路經(jīng)過臥龍?zhí)?、鴛鴦湖、翠谷瀑布、水上森林、石上森林、斷橋飛瀑、68級跌水瀑布、拉雅瀑布等景點,最后到達(dá)小七孔橋??梢哉f 一路都是下坡路,如果從東門進(jìn)入,就會是一路上坡,感謝導(dǎo)游這樣的安排,為我們節(jié)省了很多體力。 1、臥龍?zhí)?lt;br> 臥龍?zhí)对听執(zhí)?,為喀斯特暗河,是臥龍河的源頭。人們在這里筑壩引水發(fā)電后,其潭水又流入響水河。臥龍?zhí)兑惨虼顺蔀閮珊涌傇础?amp;nbsp;暗河從引水發(fā)電筑成的壩上飛瀉直下,水聲轟鳴。潭邊還有怪石、樹林、高山等景物。 2、鴛鴦湖<br> 鴛鴦湖距臥龍?zhí)都s5000米,是典型的喀斯特盲谷湖,水域面積約20公頃,深約40米,主要由上、下兩個大湖組成。 鴛鴦湖內(nèi)常年生長著一片重陽木,因此鴛鴦湖又被稱為“東方亞馬遜”。 3、翠谷瀑布<br> 翠谷瀑布坐落于響水河上游,緊靠努內(nèi)吉海濕地。該瀑布為一級景點,瀑布高達(dá)60多米,是一個封閉的峰叢洼地。瀑布旁群山蒼翠,翠谷也因此而名。 4、水上森林、石上森林<br> 水上森林位于響水河喀斯特槽谷河床之上,因“樹在石中長、水在石上流”而得名。其全長約2000米,含水上森林叢林帶、拉金濕地、苦竹溝等景點。該景區(qū)內(nèi)所有樹木均扎根在河床巖石縫中,雖被激流長期浸沒,仍然郁郁蔥蔥,如此奇妙的水上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全球喀斯特地貌中絕無僅有。叢林密匝如屏,淺浪冬暖夏涼,傳說古時常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又稱“瑤池”。 5、斷橋飛瀑<br> 斷橋飛瀑位于荔波小七孔景區(qū)內(nèi),是一處奇特景觀。這里的山泉水順著山坡流到公路上,為了方便游人觀賞,當(dāng)?shù)厝私栌脴涠唇o流水搭了一座“斷橋”。水量大時,瀑布似珍珠飛濺;水量小時,則如白練凌空,高山流水,是游客必拍照的打卡點?。<br> 瀑布寬闊,景色宜人,有數(shù)十米寬的大河,河水湍急,水流洶涌。瀑布聚集了大量的瀑布景觀,構(gòu)成了一幅令人眼花繚亂的美麗畫卷。游客可以在這里欣賞瀑布的壯麗景致,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6、68級跌水瀑布 <br> 過拉雅瀑布即可看見68級跌水瀑布。68級跌水瀑布位于響水河谷,全長約1.6千米,總落差約110米,寬約40米。因高原晚期強烈抬升,河流迅速下切350到500米而形成該瀑布群。在不到2千米的彎曲河道里,密集著六十八級形態(tài)不同的瀑布、跌水。 7、拉雅瀑布<br> “拉雅”是布依族語,意思為美麗的姑娘。 該瀑布為一級景點,其源自響水河上游山體洞泉,截流沿崖體陡岸懸空而下。拉雅瀑布寬10米,落差30多米。 8、小七孔橋<br> 小七孔橋是景區(qū)的核心景觀。小七孔橋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是一座七孔古石橋。其橋長25米,橋面寬1.8米,拱高4米。七孔石橋位于響水河上,由麻石條砌成,橋身爬滿藤蔓和蕨類植物,橋下是涵碧潭,兩岸林木密布,古樹參天。 小七孔橋為古黔南通往廣西商旅交通要道。 <br> 據(jù)導(dǎo)游介紹,橋首原有石碑兩座,一座為《修碑》,銘筑橋功德,二座為《萬古興橋碑》,刻有“群山巖浪千千歲,響水河橋萬萬年”聯(lián)句?!缎薇枫懳娘@示,該橋是當(dāng)?shù)卮迕窦Y修建的荔波通往廣西的重要交通要道。小七孔古橋的修建,為生活在響水河兩岸的布依族、瑤族搭建起了一座友誼之橋。 9、銅鼓橋<br> 銅鼓橋在過小七孔風(fēng)景區(qū)東門行數(shù)百米的地方。其長達(dá)126米,凈跨60米,寬2.4米,高25米,橋身兩端采用瑤山瑤族銅鼓造型,瑤族將銅鼓視為神賜之物,鎮(zhèn)寨之寶,是權(quán)力的象征。橋頭還設(shè)立有圖騰柱,柱上的浮雕圖案展示了瑤族傳統(tǒng)而古老的民族文化。 10、小七孔風(fēng)景區(qū)獲得的榮譽<br> 2007年6月27,成為中國第六個、貴州第一個世界自然遺 產(chǎn)地 。<br> 2015年7月被評定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br> 小七孔風(fēng)景,這里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獨特,令人留戀忘返。 11、美麗的傳說<br> 小七孔風(fēng)景區(qū)有一個古老傳說。小七孔是當(dāng)?shù)貍髡f中的“忠貞之橋”,曾經(jīng)有一對情侶在此相戀,但迫于外界的壓力,他們不能在一起。為了愛情,他們最終決定逃離這里。但是當(dāng)逃到七孔橋時,大河阻擋了他們的去路。正在他們準(zhǔn)備跳河殉情時,七名仙女被其真愛所感動,從而幻化出了七孔橋來幫助他們。但同時,這座橋凝聚著時間和命運的力量,他們每走一步,便會衰老一分,也就代表著他們走過一年,當(dāng)走過七孔后,他們就會蒼顏白發(fā),但也代表著他們共度了一生。最終,這對情侶在七孔橋上牽手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