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采訪者:楊三瑋</p><p class="ql-block"> 我年輕時不是這里的人,因為看不慣當時的很多東西,愛說實話,就被批斗,心想天天這樣也不是個辦法,走吧!脫離本地,我就來到了秦鎮(zhèn),可以說人離鄉(xiāng)賤,來后和很多人吵過架;我一直在努力的改變著自己的世界觀,但為了維護尊嚴,必要時“該出手時就出手”之后和很多人為了減少磨蹭,我就去了周佛路,公社的大拖拉機在西門外等待著我們,大家先把架子車豎起來放在車上,人就在車子中間站著,周圍用繩子攀上、由于我來的遲了,我村李生春老漢說,“娃!下來吧,這危險,你和叔一起走吧”當時我一只腳在車上,一只腳在半空,回身一看;仰頭一看,哎!算了吧,還是和我叔走吧;當時心想,我還能走不過你個老漢列,走!我的媽呀,老漢看起來有內(nèi)功,他真是把我日倒了,把我簡直走日它了,到了黑河邊,天就快黑了,我說叔你先走,我實在走不動了,兩條腿像灌了鉛一樣、直打哆嗦,老漢聽后沒有勸我就過河了,那時黑河沒有橋,是就地取材,就由好多大石頭組合當“橋”用,形成不規(guī)則的“橋面”一會跳上這個大石頭、一會兒再跳上那個大石頭,就這樣過河,水還冷慫冷慫的大;我一看不敢過了,不遠的地方有個菜園子,還有一個小房房,里面的油燈亮著,炕上坐了一個老人,我說明了來意,那個大叔就收留了我一夜,第二天一早我就過河了,中午后才走到周至馬召集合,那時山上的路也基本上通了,拖拉機一下把我們拉到了秦嶺梁上,任濤時任秦渡營領(lǐng)導(dǎo),胡崇智,身材魁梧不管干啥都和我們在一起,從來沒有當官的架子,也很能干,雖然說話粗一點,但人不錯,有一次避石頭,我跑到龐光營,晚上沒有回來,把胡崇智嚇的不敢睡覺,萬一出了啥事,怎么辦?胡崇智本來就有點結(jié)巴"夜,夜不歸宿,目,目無組織,擅,擅離職守",把我美美的教訓(xùn)了一頓,還開了批判會,因為一夜沒有回來就有可能出事了。</p><p class="ql-block"> 記得澇店有次放炮,有一個兩立方大的石頭飛過山頭,直奔我們灶房從頂上砸了下來,就落在鐵鍋旁邊,還好一鍋飯沒事,可石頭把旁邊的地面砸了有二尺深的坑,當時伙夫還在旁邊,你說這有多大的命?后來大石頭也沒有辦法移出去,就一直在鍋旁邊,直到我們拔營回家都在。</p><p class="ql-block"> 有次故意出洋像,點炮時說,等一哈、別急、讓我先抽袋旱煙,把大伙笑的前仰后合,是壯膽也罷,是出洋像也罷,因為年輕人抽旱煙,確實有點滑稽,所以也就成了工地上的笑談,為此丟了不少煙袋,大家看著好玩,就藏起來了,到現(xiàn)在都能想起在草堂寺上小學時,讓我老師把我的旱煙袋收了幾個。</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刮的是政治風,晚上山上的燈明晃晃的,我們晚上需要清理白天打的渣,然后棄到河道里,讓水沖走,必須給第二天清出一條路來,我也當過木匠,拉大鋸,我到現(xiàn)在還有一個鐵锨把,就是修周佛路那年,我自己給自己在山上做的。</p><p class="ql-block"> 當年山上也沒個電影,電視,更別說手機,有次我、高三會、付永杰、回來晚了伙夫大叔還給我們幾個留了些飯,現(xiàn)在想起都感動?;氐焦づ?,秦一的路東海,花園的付永杰正講著黃段子,大家都在聚精會神的聽,把我們都能笑死了,一個個前仰后合;閑時我用琵琶木做了兩個枕頭,大家都搶著枕,因為枕頭的氣味很香,聽說扶托張建超還有一個,另外一個不知了去向;我們出山時已到了五六月份了,我們的身上還穿著棉襖,出了山,山下人全穿的單衣,我們長頭發(fā)、花臉、爛棉襖、路過的人都回頭笑我們以為見到了丐幫……。</p><p class="ql-block"> 山里面白天也很涼快,晝夜溫差不是太大。山上面一刮風就很冷,見云就是雨,晚上打釬我們都穿的是棉襖,汗水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加上石沫子,棉襖背上硬的和鎧甲一樣;由于老虎排都是從各村挑上來的精英,一個個不但長的帥,手腳而且也很麻利, 梁萬生是我們的司號員,山頭上一站還真威風。</p><p class="ql-block"> 回來后不久我被分配到了西安解放飯店,一干就是幾年,后被鐵市長看上又被分到了市建設(shè)部門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楊忠堂當時任連長,王唯新任連長,張季敏任技術(shù)員,高云龍連長、單雨森排長、張吉余炮手、梁萬生司號員,田玉坊衛(wèi)生員。</p><p class="ql-block">參與的人員有:</p><p class="ql-block">薛學習、薛智峰、薛益群、郭師娃、任海青、薛建中、張振堂、張毛學、張武生、劉軍繩、李二牛、廖向明、徐懷學、楊三瑋、李慶善、程會民。</p><p class="ql-block">整理:單曉莉</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2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單曉莉,筆名驚蟄、西門踏雪。古詩詞愛好者。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陜西省詩詞學會會員、陜西省秦風詩詞學會會員,現(xiàn)任《仁智文苑》社長,主編,作品散見于《中華詩詞》《陜西詩刊》《咸陽詩刊》《三原詩刊》《秦風詩刊》以及各大網(wǎng)絡(luò)公眾號平臺。</p><p class="ql-block">工地圖片來自于周至"0702"博物館,自媒體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您告知,立馬刪除。</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