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味蕾鄉(xiāng)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散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李明</span></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見識陳有棋老師的廚藝,是在他的老家湖北省夷陵區(qū)分鄉(xiāng)鎮(zhèn)原聯(lián)合村,邀請老鄉(xiāng)、同學、同事在他家里做客,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相聚。最出彩的是陳有棋老師親自主廚,我好奇地發(fā)現(xiàn),他身后還有一位年輕的美女老師圍著轉,想跟陳老師學幾招烹飪家鄉(xiāng)美食的絕技。</p><p class="ql-block"> 我們圍著一桌分鄉(xiāng)特色的豐盛佳肴,邊品嘗邊聽陳有棋老師介紹,聽得津津有味,吃的唇齒生香,我稱這是在城市高檔酒店絕對吃不到的特色土菜。陳有棋老師年輕時喝酒號稱海量,家里藏有一些名酒,年近六旬的他后來喝酒有所節(jié)制。美食加美酒,我們淺酌雅聚,相談甚歡。親如一家人的濃厚氛圍在美食的醇香中交融,美酒胸中恣意燃燒,身在陳有棋老師的老家,卻別有一番詩仙酒仙李白“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的意味。美食也是思念家鄉(xiāng)的一種寄托和載體,是的,我們醉了,不得不說這還是一次醉在以美食為道場,長年沉淀縈繞于心底的家鄉(xiāng)情懷,交織碰撞,激發(fā)升華為酣暢淋漓的精神文化大餐呢。</p><p class="ql-block"> 陳有棋老師熱情好客,對我約法三章,回南埡進入分鄉(xiāng),首先要到他家小聚,聽一次這樣懇切的話,心頭就會熱上一陣子,我很感動,慶幸自己真有口福。每次在他家里做客,桌上都是他最拿手的好菜。一次陳有棋老師拿出一瓶幾千元的名貴酒特別地要和我盡興對飲,我不勝酒力,家鄉(xiāng)菜細細咀嚼,倒是想起愛國詩人、美食家陸游的詩句:“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xiāng)味憶回鄉(xiāng)?!蔽页錾藗€月母親懷上了大妹,父母在外地教書、工作,把我寄養(yǎng)在分鄉(xiāng)鎮(zhèn)南仗埡老街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身邊讀書,生活。外祖母性情特別地溫和,內外兼修,做一手好飯菜,深得鄉(xiāng)鄰們的夸贊。老街上的人看著襁褓中嗷嗷待乳的我,關切地問外祖母“這么小的一個肉嘟嘟你養(yǎng)得活嗎”?是的,外祖母沒有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她用偉大的“母愛”,朝夕相處一口一口地把我喂養(yǎng)大。我年少離開南仗埡,每次春節(jié)回到外祖母的身邊,她老人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給我留著。如今只要每次吃到陳有棋老師地道的分鄉(xiāng)飯菜,就會找到回老家的感覺。家鄉(xiāng)飯菜,是我人生的地方記憶標簽和味蕾原鄉(xiāng),深深懷念外祖母的一種情感味道。</p><p class="ql-block"> 中國經典《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飲食是人之大欲之一,中國古代十分看重飲食在人的生存和生活中的核心地位。中華美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古至今,中華美食不斷地發(fā)展,演變,創(chuàng)新,成為了世界聞名的一種美食文化。</p><p class="ql-block"> 中國還有一句俗話“民以食為天”。夷陵區(qū)分鄉(xiāng)鎮(zhèn)春秋時期屬楚地,歷朝屬夷陵,地處鄂西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和,雨量充足。在這片溫存的土地,我們的祖先在農耕文明時代,就有制做美食的生活積累。鼎鍋飯,在分鄉(xiāng)鎮(zhèn)也有其獨特的風味和制做方式,是不可多得的地方美食之一。人吃五谷也會生病,相傳我們的祖先希望用鼎燒食物能燒去災禍,逢兇化吉,用鼎烹飪“鼎鍋飯”,也體現(xiàn)了對“神”的敬畏和祈禱。在陳有棋老師家還能吃到的青椒爆炒仔雞、土泥鰍火鍋、煎清水河小魚、霉豆渣煮白菜、野香蒿酸面糊糊、野香蒿蒸菜、油炸坨等等,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分鄉(xiāng)美食。陳有棋老師還會做分鄉(xiāng)特色的紅案、白案、火鍋、泡菜、涼菜、湯、醬,味道獨特。他不僅做出花樣翻新的美食,還將桐子樹葉包玉米漿粑粑,野生優(yōu)質竹筍保鮮至春節(jié),在大年三十的盛宴鮮亮登場。</p><p class="ql-block"> 陳有棋老師最擅長制做分鄉(xiāng)沖菜。他把家鄉(xiāng)曬和炒傳統(tǒng)制做沖菜的方法,歸納為干做法。自己反復研究琢磨,把食材通過燙和密封為主要程序做成沖菜的方法定性為濕做法。這樣,分鄉(xiāng)的沖菜就有了干做法和濕做法兩種方法,濕做法沖菜更有獨特的香味。陳有棋老師除了教英語,還擔任過小學三年級的地方課教學任務。因這門課程沒有教材,沒有教學大綱,教師在課堂上有充分的自主權,教學內容、教學任務、教學目的與要求,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全靠教師自己把握。有一個課時陳有棋選定的教學內容是分鄉(xiāng)沖菜,把制做沖菜的兩種方法在投影儀上展示出來,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分鄉(xiāng)沖菜,制做沖菜的方法,教育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的特色美食。他把自己研究制做家鄉(xiāng)美食的方法當做活教材,課堂上彌漫土地芳香,成為學生人間煙火第一課,刻下永恒的鄉(xiāng)愁記憶。</p><p class="ql-block"> 烹飪也是一門藝術。詩人泰戈爾:“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泵篮玫纳畈皇禽p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只有經歷過艱難困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意義,才能擁有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力量。陳有棋老師憑他的智慧,勤勞的雙手,精湛技藝,將平淡的日常生活柴米油鹽打理得那樣地豐滿、富足,緣于陳有棋老師是一個對食物極為敏感的人。他出生于農門,小時吃不飽飯營養(yǎng)不良,一次餓倒在地是親姐姐把他背回家的,落下至今無法治愈的“餓癆病”,他從小就愛看大人做飯炒菜,耳濡目染。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種田、煤礦挑煤掙錢,后來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宜昌縣師范學校。陳有棋老師學的是英語專業(yè),曾執(zhí)教初中、高中的英語,是過得硬的骨干老師之一。他的教師生涯有39年在南埡度過,是南埡學校教齡最長的第一人。陳有棋老師在南埡教書期間,業(yè)余愛好攝影,下河捕魚,用心經營解善生活,研究家鄉(xiāng)菜的制做方法。長年累月,他學會做八十多道分鄉(xiāng)菜。常以自種施農家肥的本土食材為主料,秉持歷史傳承,又兼具融合創(chuàng)新。中國人在“吃”字上頗為精致講究,中國的美食講究色、香、味俱全。特別是家鄉(xiāng)的代表性傳統(tǒng)美食,會不會因時代的發(fā)展,慢慢地退化變色變味,甚至失傳。我建議陳有棋老師把制做分鄉(xiāng)美食的方法編寫成書出版,留給后世,既是美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也為搶救保護地方飲食文化,助力旅游經濟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陳有棋老師采納我的建議,一發(fā)而不可收拾,美文如美食,美食如美文,配上他用視角審美拍攝的一幀幀美食圖片,如一道道剛出鍋,散發(fā)極具誘惑力的佳肴,讀后令人回味無窮,垂涎欲滴。于是陳有棋老師由退休教師身份,曾執(zhí)教國家制定的公共教材,變?yōu)樽杂勺迦?,編寫分鄉(xiāng)美食教材,可以在任何場合傳授制做地方美食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由滿足獨品美食小境界的“小我”,變?yōu)閱拘褵o數(shù)人鄉(xiāng)愁,共享美好幸福生活大境界的“大我”,演繹人生一曲曲鍋碗瓢盆變奏的絕唱。</p><p class="ql-block"> 我心目中的分鄉(xiāng),是一片孕育美食的熱土,分鄉(xiāng)鎮(zhèn)應該是物產豐饒的“美食之鄉(xiāng)”。美食是分鄉(xiāng)的真實底色。陳有棋老師初定《分鄉(xiāng)美食》一書準備結集出版,讓弘揚夷陵餐飲文化,在新的時代里發(fā)揚光大。美食,是旅行中非常重要的體驗,隨著鄉(xiāng)村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招引游人來一場“美食之旅”,讓無數(shù)返璞歸真“尋味分鄉(xiāng)”的城市人,體味“分鄉(xiāng)味兒”嚼勁更足。品出對山野鄉(xiāng)村無公害、無污染綠色食品帶來的高級享受,品出美食文化延綿濃郁的地域風情,品出添香如飴回甘當下生活的富足豐美。</p><p class="ql-block"> “一夕懂珍饈,一生戀其味”。陳有棋老師現(xiàn)今是一位沒有資格證的農家飯高級廚師,退休后定居老家歸田,頭頂大王巖紅日,腳踏大旺坪沃土,身披青綠山水,看紫草河逶迤紫氣東來,萬物生長。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闡釋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是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生活本身就是美的。陳有棋老師鐘情于分鄉(xiāng)食事,這既有家鄉(xiāng)美食帶給味蕾的美妙,又有源自生活中的點滴快樂。享受城市富貴達人都難以得到的大自然的饋贈,美食文化養(yǎng)生,沉浸于家鄉(xiāng)好山好水的心靈滋潤凈化,清新寡歡,細品流光歲月。我常想,身體健康,有基本的物質生活保障,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和幸福。陳有棋老師是最快樂,最幸福的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為陳有棋老師家鄉(xiāng)的山水田園風光。李明攝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圖為陳有棋老制做的部分美食圖片。陳有棋攝影</span></p> 作者簡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李明,曾學習中文、攝影,喜愛音樂。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文學、攝影作品在中國文聯(lián)、國家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刊社等單位主辦,聯(lián)合舉辦的全國性和國家級征文、展覽、大賽中入選獲獎。獲中國散文學會“當代散文最佳創(chuàng)作獎”,第五屆中國詩歌節(jié)最佳詩歌創(chuàng)作獎(共10名),國際攝影大賽綬帶獎。被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人事廳評為全省宣傳思想先進工作者,縣委、縣政府評為知識型標兵、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創(chuàng)作簡介入編《湖北作家辭典》、《中國攝影家全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