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刻印在腦海的記憶,是不會被時間更迭而抹去的。尤其是童年的生活,深深珍藏在內(nèi)心的某一個角落。</p><p class="ql-block">每當(dāng)夜深人靜,每當(dāng)繁星滿天,這份記憶便躍然而出,是那樣的清晰,又是那樣的纏綿。一幕幕的情景,一場場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好象又回到了身邊。</p><p class="ql-block">我的故鄉(xiāng)在洞庭湖往東方向的一個小山村,離岳陽城很近,個把小時的車程,但沿途卻風(fēng)景如畫,民風(fēng)淳樸。</p><p class="ql-block">這里的人民十里八鄉(xiāng)同一個口音、同一份習(xí)俗,同一種傳承,我的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p><p class="ql-block">一座座青瓦高墻的屋宇,一口口泄洪的天井,一根根頂天的立柱,一扇扇厚重的木門,還有一間間鋪著木樓板的廂房,構(gòu)成了大戶人家的氣派,從進(jìn)門到出門,下雨天從不打濕腳。</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屋場的特色,也是我們屋場的與眾不同。</p><p class="ql-block">高貴、典雅、從風(fēng)水到宗親興隆都是一個極佳的所在。</p><p class="ql-block">美極了,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房前屋后到處是讓人難以合圍的大樹。鮮花鋪滿山崗,梨樹、李樹、桃樹爭相斗艷。</p><p class="ql-block">在故鄉(xiāng)的最高點,是相對的兩座大山,而大山的深處卻是封閉的空間,我們的祖先是有智慧的,而且是勤勞的,他們歷經(jīng)多年,不遺余力在兩山之間終于筑起了一口長長的山塘,所以,我們的屋場便叫長塘沖。</p><p class="ql-block">有了水便有了糧食,有了糧食便就有了幸福,在那個年代,糧田就是財富。</p><p class="ql-block">綠油油的莊稼,品種繁雜的菜園,山腳邊的綠豆、黃豆,以及各種經(jīng)濟(jì)作物便成了風(fēng)景。</p><p class="ql-block">駐足在山水間,我常常感到祖輩的不易,這么秀麗的家鄉(xiāng),是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特別是一沖稻田由高往低鱗次櫛比的一塊挨著一塊,享受著長塘水的滋潤,把干旱排在世外,這是值得歌頌的貢獻(xiàn)。</p><p class="ql-block">一個屋場或一個家族的興旺,是與掌舵人的精明離不開的,而我們這個屋場也有這么一位,她就是我們的老祖宗一一朱娭毑。</p><p class="ql-block">聽老人講,老祖宗生有六個兒子,而六個兒子又非常爭氣,個個兢兢業(yè)業(yè),尊聽計謀,努力拼搏,終于完成了原始積累,創(chuàng)造了一個村莊。</p><p class="ql-block">我們姓湯,據(jù)說是從江西遷徙過來的,族譜有記載,好象是明、清兩代的事。</p><p class="ql-block">我們也有派方,是老祖宗那幾代人確定的:宣、傳、會、立、吉、克、繼………因此老祖宗是“宣”字派上面的一派,最大的派方。</p><p class="ql-block">我們屋場除了六房以外,還有湯氏家族的近親,也與我們的派方一樣是一個祖先的后輩,因此,從我記事起我們就生活在一起,從不分歧、從不臉紅,遇事同扛,有福同享。</p><p class="ql-block">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一屋場人是一家人,而且分得非常清楚,而大人們也故意挑問,這是為了讓我們小孩子記得那一房的人是誰。</p><p class="ql-block">我沒有見過“宣”字輩的人,“傳”字輩的見過幾位,他們是:伯大爹、叔三爹、季四爹還有可保叔的父親會二爹,再就是鴨棚里的德四爹和月初叔的易二爹。</p><p class="ql-block">我的父親是“會”字輩,他們那一代人就多了,掐指算算,很難搞清。尤其是“立”字輩的人更多了,同我們小時候在一起玩的大約在五十多位。</p><p class="ql-block">聽過一些傳說,也見過一些事實,但確切的說,我們屋場還是人才輩出的,在我們家鄉(xiāng)那一塊也是很有名望的。</p><p class="ql-block">據(jù)說“傳”字輩里有位金四爹,是國民黨的一位官員,我的父親就在他的手下當(dāng)兵,而且他有一個兒子現(xiàn)在還留在蘭州,他是三房里的人。</p><p class="ql-block">“會”字輩里有能耐的人更多了,首推四房的德音叔,他年輕的時候連考幾個大學(xué),而且是地下黨員,為本地區(qū)的解放作出過重要貢獻(xiàn),身居高位卻不驕不躁,后期遇冷也能忍辱負(fù)重,一家人忠心向黨,并且?guī)牡艿軄喣鲜鍏⒓恿烁锩?lt;/p><p class="ql-block">“會”字輩里還有運初叔、寅初叔、會初叔、惠焱叔、可保叔……都是國家工作人員。</p><p class="ql-block">一個屋場也是一個社會,一個屋場也會經(jīng)歷一場劇變,因為人性不只有好的一面,也有罪惡與陰謀。</p><p class="ql-block">我們這一代與上一代同樣碰上了瘋狂的社會動蕩一一那就是“文化大革命”</p><p class="ql-block">長塘沖被簡化成了長沖生產(chǎn)隊,全體社員必須天天出工,而且必須起早摸黑,否則扣分批斗。</p><p class="ql-block">口號、標(biāo)語、樣板戲、宣傳、鼓動、斗地主、打倒地、富、反、壞、右是時代特色。</p><p class="ql-block">處在風(fēng)口浪尖的是“傳”字輩的德四爹,他是地主,還有“會”字輩的德音叔、他是右派和是地主子女的我的母親。</p><p class="ql-block">那時的積極分子很聽上面的話,每晚都要在集體倉庫的會議室開會,沒有假日,不懼風(fēng)雨,熱天扇蒲扇,冷了燒柴火,不到時間不散會。</p><p class="ql-block">沒日沒夜的勞作,饑不果腹的生活,窮困潦倒了多少成年人。</p><p class="ql-block">混洋工,磨時間,沒有動力也沒有引力,越是窮越要生,每家每戶都是群群結(jié)隊,人聲鼎沸,哭聲喊聲吵成一團(tuán)。</p><p class="ql-block">記得最清楚的還是我讀小學(xué)二年級的夏天,我要參加我們生產(chǎn)隊的“雙搶”了,我可以幫助家里掙工分了,這也可以減輕父母的負(fù)擔(dān)。</p><p class="ql-block">農(nóng)村人的“雙搶”就是收割早稻、搶插晚稻,一個多月的時間沒日沒夜的強(qiáng)勞動。</p><p class="ql-block">我們小孩子的任務(wù)就是配合大人打谷子,實際操作就是“抱禾把”</p><p class="ql-block">“割禾”是婦女們的工作,開鐮時大家一字排開向前推進(jìn),動作迅速而麻利。</p><p class="ql-block">不多時,一塊長方型的稻田很快就割完了。谷穗被齊刷刷擺放在稻田中。男人們則踩著打谷機(jī)的踏板,接過小學(xué)生遞來的稻穗,在打谷機(jī)的滾輪上左右擺動,生怕浪費掉一粒谷子,因為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口糧,也是全村人的希望。</p><p class="ql-block">記憶很清晰,是由于熱鬧,大哥哥大姐姐們放農(nóng)忙假了。</p><p class="ql-block">剛收獲過的田溝里,泥鰍、黃鱔,小魚,蝦子,還有躲在稻草中的青蛙……這些原生態(tài)的品種處處都是,不像現(xiàn)在的家養(yǎng),味道美極了。</p><p class="ql-block">扯秧,是農(nóng)忙季節(jié)小孩子的專利,一分工扯一百二十只秧,需要一個早晨的時間。那時的男勞力一天是十二分工,婦女們則是六分工,工作量是十二個小時。</p><p class="ql-block">在物質(zhì)貧瘠的時代,溫飽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標(biāo),我們小孩子也不例外,拾稻穗便是我這樣極小孩子的工作。</p><p class="ql-block">夏天十分炎熱。知了在樹上不耐煩地叫著,鄉(xiāng)親們在生產(chǎn)隊長的敲鐘聲中冒著炎炎烈日下地了。“雙搶”是沒有休息的,也沒有時間觀念,都是隊長說了算,他是生產(chǎn)隊里的絕對權(quán)威。</p><p class="ql-block">有獎勵,那是紅桔牌香煙。天剛蒙蒙亮,生產(chǎn)隊倉庫宣傳版上,就被白白的粉筆字填滿了。誰今天犁田、誰負(fù)責(zé)收割稻谷,誰負(fù)責(zé)插田,誰負(fù)責(zé)翻曬新谷子,項項工作都定有任務(wù),完成了有煙抽,沒完成扣工分。</p><p class="ql-block">那時的政治是積極的,共青團(tuán)員,共產(chǎn)黨員總是遙遙領(lǐng)先于普通民眾,起著帶頭作用,他們克服臟累,他們的思想里有信仰。</p><p class="ql-block">三湘姑媽就是共產(chǎn)黨員,每逢中午暴雨,沖在前面搶收曬谷坪農(nóng)作物的就少不了她。</p><p class="ql-block">小孩子不怕曬,最黑最油皮的便是我。</p><p class="ql-block">跟在小哥哥大姐姐的屁股后面,盡做些壞事;摘人家菜園里的黃瓜,摸人家自留地里的菜瓜,什么苞谷,甘蔗,桃子,李子,只要能進(jìn)肚子的食物都進(jìn)了肚子,那時窮呀?jīng)]有零食。</p><p class="ql-block">夏天的蛙鳴,夜晚的蟲叫,鼓搗著耳朵和神經(jīng)。吃過晚飯,大人們便把竹床搬到了外面的曬谷坪,小孩子們便會躺在竹床上數(shù)星星。</p><p class="ql-block">每逢燥熱的夜晚,湘波爹的三國故事,順忠叔的鬼故事,女輩們的家長里短都派上了用場。</p><p class="ql-block">一把蒲扇,一條毛巾,一杯冷茶,一張竹床,夏夜是不在屋里睡的,太熱了,沒有電扇,沒有空調(diào),甚至有時也沒有電。</p><p class="ql-block">小孩子膽小,怕鬼,更怕夏夜陰暗角落里的螢火蟲,那一閃一閃的綠光,調(diào)撥了多少小孩子的驚悚。</p><p class="ql-block">猜謎語,唱山歌,樣板戲,在那個時候是業(yè)余娛樂了。</p><p class="ql-block">謎語還是湘爹的多,山歌是湯勝祖的專利,樣板戲則是女人們的愛好,不愛紅裝愛武裝</p><p class="ql-block">童年的記憶特別多,屋場里的人也特別多,我們一屋場的孩子都是在爭爭斗斗,打打鬧鬧中長大的,唯有德音叔家的燕兵總是護(hù)著弟弟湯召伍,她媽媽教育弟弟燕兵總是求情,這很特別。</p><p class="ql-block">每逢節(jié)假日,生產(chǎn)隊也會放假,大隊部也會分肉票,糖票,布票及一些生活必需品票,那時只有票才是硬通貨,才能買到物品。</p><p class="ql-block">好在后來有撥亂反正,德英叔平反了,一家人都調(diào)到了城里,分配了工作,亞南叔一家也得到了政策的安排。</p><p class="ql-block">就在這個時候,國家開始了撥亂反正的后的第一批高考,“立”字輩的湯森林考上了,這是要有真本事的,因為那個時候?qū)W校沒書讀,湯森林是自學(xué)的。</p><p class="ql-block">后來改革開放,包產(chǎn)到戶,打工潮,經(jīng)商潮涌現(xiàn),我們屋場里的“立”字輩們奮勇直追,他們不認(rèn)命只認(rèn)拼勁,老屋舊了拆掉重建,孩子婚娶城里購房,把自己的能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p><p class="ql-block">國家政策越來越好,有本事的人有了發(fā)展機(jī)遇,有的通過能力,有的通過高考,有的通過經(jīng)商,大家在社會上站住了腳,立下了根。</p><p class="ql-block">幾十年過去,屋場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立”字輩與“吉”字輩的后起之秀們層出不窮。他們有的官及副廳,正處,院長,校長。他們有的身價過億,但不管怎樣,都混得風(fēng)生水起,生活得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為了家鄉(xiāng)的建設(shè),他們力盡全力,捐資捐款,出謀劃策,團(tuán)結(jié)一心。</p><p class="ql-block">凡是村里的大事小非,村里所有人都會參加,紅白喜事都是不請自來,而且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做著力所能及的工作,并且遵循著這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和禮節(jié)。</p><p class="ql-block">長塘沖的人都是熱心腸的人,都是重情重義的人,這一點是肯定的。因為這是湯氏家族基因里傳承的品質(zhì),是與生俱來的素養(yǎng)。不是外界的修飾與贊美可以掩蓋的,也不是道聽途說可以佐證的,因此,我就用文字紀(jì)錄一下長塘沖人的二三事,留給歲月去延續(xù)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4日于岳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