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截止目前,在各種事情的繁雜之間,我只讀了9本書。真是年紀大了,看了也容易忘,有時都想,讀了記不住還有讀的必要嗎?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蒙曼也說過:你不需要記住那么多的東西,因為這世界上不需要也不值得把所有的東西都記住。但是你放心,如果你真的看了,或者那個時候有一種心動的感覺,它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存留在你的記憶中,然后重塑你這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啊,“人心如良苗,得養(yǎng)乃滋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yǎng)”。</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書籍,會伴隨著我一直老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素食者》這本書我是在兒子的書柜里發(fā)現(xiàn)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素食者》是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韓國女作家韓江的代表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的思維和擇事敘述讓我大為震撼。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遇到迎面而來不可想象的實情,就是那種原來認為不可能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現(xiàn)實很無情。而英惠,“從小她就擁有著白手起家的人所具備的堅韌性格和與生俱來的成事品性,這讓她懂得必須獨自承受生命里發(fā)生的一切?!鄙頌榕畠?、姐姐、妻子、母親和經(jīng)營店鋪的生意人,甚至作為地鐵里與陌生人擦肩而過的行人,她都會竭盡全力地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樣的女性,在我心中就是榜樣,就是偉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第一次讀這個作者的書,是朋友送我的,她說書就要分享,不必都藏。由于我們雙方都忙,約好見面的時間總是被錯過,所以,雖然在一個城市,她閃送給了我兩本書,一本《越過山丘》,還有一本《醫(yī)生,你在想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越過山丘》這本書用大大咧咧的語氣寫作,而我看到的是背后的深情,細膩的深情,對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生老病死,都會目送親人的離去,我們該怎么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要解放自己,越過思念的那座山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書收篇結尾的三個字令人震撼,掩卷難忘:忘了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是同齡人,對作者馬未都的文字也比較關注。《背影》在我看來就是告別,我看到的滿篇都是:再親的家人、再好的朋友、再真切的感情……都有告別的時候,你就像螳臂擋車一樣,橫豎沒有一點辦法可以挽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開篇他便說“父親去世的時候,我才對生死有了切膚的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在古稀之后對身邊世界的看法會和先前大有不同的,會看的很近也很實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說他將為離去的一百個人寫悼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兩本書的作者比我們年齡稍大些,在我中學的時候便知道作者其人,他和我同班同學住一棟樓,有關他的傳說也不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來待我工作成家之后,一個同齡鄰居也成了以后多年的朋友,他跟作者有段時期往來不少,告訴我他手上有這兩本書。我總說拿來看看,陰差陽錯一晃又幾年過去了,一直到今年春節(jié)過后這兩本書才到了我的手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書中詳述了16歲時的作者自己因議論某人而入獄,被判無期,差點死刑,青春年少吃盡了苦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前看過余華的《活著》后,只覺得書中那個名叫富貴的家伙真是個倒霉蛋,世界上的苦咋都讓這一個人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了《傷感的提琴》后,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倒霉的家伙叫夏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個黑白顛倒的浩劫年代,荒誕之事多之又多,多數(shù)人都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向前走,無反抗之力??梢部傆胁磺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好在歷史總有改寫的時候,作者又得以無罪釋放并平反,可大好年華已逝。由于書中那個時期的很多事和人都比較熟悉,所以讀起來尤為走心,也很是壓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當大風大浪來臨時,人的命運真的不在自己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叔同的書和話語現(xiàn)在很普及,因為浮躁的社會讓太多心氣浮躁的人很需要。但是否種在心里就不一定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還是那句話,把每日的所見所行,都當成自己修行的道場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了不起的基因》。尹燁現(xiàn)在已被大眾所熟悉,我們從他的視頻和文字中不斷接受科普,原來那些高深的知識讓科學家娓娓道來,讓老百姓明白了許多關于健康的深奧又簡單的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醫(yī)生,你在想什么》這本書是關于醫(yī)學思維的,有專業(yè)、有病例、有與病人和家屬對話,也有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我們年齡漸漸老去,和醫(yī)院打交道的時間越來越多,那么,具有醫(yī)學思維是你與一位醫(yī)生最短的距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前,我還看過協(xié)和醫(yī)院婦產(chǎn)科張羽的《只有醫(yī)生知道》、北大三院薄世寧的《命懸一線我不放手》……但愿對我們高效就醫(yī)有所幫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郭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凡事不能求太滿,萬事只求半稱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管說天談地,說鬼聊神,總歸聊的是人情,看的是人間,談的是人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