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皖南,安徽長江之南,也是江南。</p><p class="ql-block"> 我多次去過皖南,每次去都有收獲,每次去都有感慨。看到白云生處有人家,走進粉墻瓦黛四合院,看見徽州百工的勞作,常??倳c我的家鄉(xiāng)做比較,仿佛有天壤之別。</p> 說到安徽的涇縣,這里有文房四寶之一的宣紙情結(jié)。涇縣新建了宣紙博物館,那設(shè)計那形狀那線條,無不展示出宣紙質(zhì)地綿韌、不蛀不腐等特點,南來北往的游客,在那線條當中留下一個影,仿佛換了人間。 青弋江流經(jīng)涇縣翟村至萬村間的一段水面叫桃花潭,這里周圍群山環(huán)繞,山巒疊翠,山水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這里也有我的戰(zhàn)友,也是我曾多次來到的地方??晌腋矚g這里的風土人情。 地處長江與青通河交匯處的大通古鎮(zhèn),位于安徽省銅陵市郊區(qū),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鎮(zhèn),與安慶、蕪湖、蚌埠并稱安徽“四大商埠”,素有“小上?!敝雷u。<br>而他的瀾溪老街與和悅老街現(xiàn)存清代及民國建筑,讓青石板路、馬頭墻的“活著的歷史文化街區(qū)”,老街上的百年理發(fā)店構(gòu)成了多元交融的歷史遺存。 安徽銅陵犁橋以徽派建筑為主,翹角飛檐、粉墻黛瓦,馬頭墻錯落有致,宅院布局小巧雅致,木雕、磚雕、石雕精美,如同一座“活著的博物館”,完整地保留展示了徽州古建筑的風貌和格局。既有明清古韻,又有唐宋風華,還有科舉文化、知青文化等,景區(qū)內(nèi)的古戲臺、古縣衙、古繡樓、當鋪、古祠堂等建筑,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見證了古鎮(zhèn)的發(fā)展變遷。 皖南,期待再一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