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演奏/同同</p><p class="ql-block">影像/音樂會攝像組、同同媽</p><p class="ql-block">編輯/yue</p> <p class="ql-block">小外孫女今年11歲,小學(xué)五年級。她品學(xué)兼優(yōu),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學(xué)校三好學(xué)生、班長、少先隊大隊委員。她學(xué)習(xí)優(yōu)秀,愛好廣泛,先后獲得鋼琴、書法、朗誦、拉丁舞、美術(shù)、游泳等特長等級證書。</p> <p class="ql-block">她特別酷愛鋼琴,從三歲開始學(xué)琴至今,先后參加澳門、香港、北京、上海等國際比賽,均獲得金獎或一等獎。為慶賀《2025年“春之旋律”鋼琴音樂會》演出成功,特獻上一首貝多芬鋼琴曲,《降E大調(diào)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第三樂章“重逢”,敬請各位老師欣賞!</p> <p class="ql-block">《降E大調(diào)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作者,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今德國)的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降E大調(diào)第二十六號鋼琴奏鳴曲“告別”》,創(chuàng)作于1809至1810年。來源于貝多芬與摯友魯?shù)婪蚬?,從“告別”到“重逢”期間的感觸,并將奏鳴曲呈獻給公爵。隱含著他們深深的友情和對法國侵略者的憎惡。</p> <p class="ql-block">《告別》分為三個樂章:</p><p class="ql-block">第一樂章(告別),傾注了分別時的憂愁、悲傷的情感。樂曲非常形象地描繪出馬車奔馳在旅途中的景象。表現(xiàn)了連綿不斷的離情別意,營造出令人回味的告別氣氛。</p> <p class="ql-block">第二樂章(缺席),整個樂章彌漫著一種不安寧的氣氛。用一個“疑問”的音調(diào)為核心,以孤獨和懷念的情緒作為過渡。</p> <p class="ql-block">第三樂章(重逢),十分活潑,生動地再現(xiàn)了朋友們重逢時的喜形于色、熱烈交談的情景,充滿歡樂的氣氛。擁有像透明的光輝繽紛交錯一樣的美感,而且在尾奏中更有感慨萬千的思緒流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