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京都,顧名思義,就是京城的意思。自公元794年日本桓武天皇由奈良遷都到此,到公元1868年明治天皇又遷去東京,其間一千多年的時間,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p><p class="ql-block"> 由于這樣的原因,京都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xiāng),也是日本文化的起源地。</p><p class="ql-block"> 京都建都時,正是我國歷史上的盛唐時期,因仰慕中華文化,日本派大量的“遣唐使”來華學(xué)習(xí),因此京都就是模仿唐朝都城長安以及洛陽來修建的。</p><p class="ql-block"> 我們到大阪的第二天,就去了京都。從大阪到京都,距離大約50公里,有JR快鐵和新干線前往,由于想把體驗新干線留到幾天后去東京的旅途,因此去京都時,我們叫了一輛豐田商務(wù)車前往。</p><p class="ql-block"> 由于是千年古都,京都擁有眾多的歷史遺跡,而一天的時間有限,只能選擇游玩,第一個景點去的是伏見稻荷大社。</p> <p class="ql-block"> 伏見是京都的一個區(qū),位于京都南面,平安時代這里多為貴族居住,16世紀末豐臣秀吉在此修建伏見城,因此出現(xiàn)大量的武士住宅。稻荷神是日本神話中的谷物和食物神,主管豐收,傳說以多種形態(tài)出現(xiàn)。稻荷神的使者是狐貍,因此從進入神社山門開始,到神社里面多處牌坊,兩側(cè)都對稱的各蹲著一只狐貍,其中左邊狐貍嘴上還銜著書卷樣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 日本工商業(yè)發(fā)達,而主管豐產(chǎn)的稻荷神,自然就成為財富的象征,被工商業(yè)界在全國各地敬奉。而京都的伏見稻荷大社是日本所有稻荷神社的總本部。</p><p class="ql-block"> 我們?nèi)サ哪翘?,不知是什么特殊日子,在空曠的大殿?nèi),有七八個西裝革履的中年人正襟危坐,一看就是大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大殿前面,身著白色寬袖大袍的祭司,口中念念有詞,正領(lǐng)著祭祀稻荷神。此時大殿不讓游客進入,但通過四周的窗孔能看清楚祭祀活動。我沒注意到“禁止拍照”的標牌提示,不經(jīng)意的拍到一張圖片。</p> <p class="ql-block"> 繞過大殿右側(cè)開始爬山,去往千本鳥居。鳥居是日本神社的建筑物,用以區(qū)分神與人所居住的世俗界,代表神域的入口,類似牌坊一樣的“門”。鳥居一般有兩根支柱,上面有橫梁或題字的匾,用木材做成,外面刷上紅色的生漆。這些鳥居由公司或個人出錢修建供奉,兩側(cè)柱子是公司或供奉人的名字,鳥居越大,自然供奉出錢也越多。</p><p class="ql-block"> 伏見稻荷大社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綿延山頭達數(shù)里的千本鳥居,長長的紅色廊道,一直延伸到稻荷山頂。我們?nèi)r,還見到新的供奉鳥居在修建,日本民工在施工過程中,不時會阻擋住密集的觀光游客,使大隊伍停下來。</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上到稻荷山頂?shù)穆烦烫h,我們爬到半山腰就折回了,沒在此耗費太多時間,得趕去下一個景點。</p><p class="ql-block"> 下一個景點是清水寺,而著名的二年坂三年坂景區(qū)緊鄰清水寺。駕駛員熟悉京都情況,他把我們送到二年坂入口,說步行游覽這幾百米的山坡石板路,路的另一頭即為清水寺。</p><p class="ql-block"> 二年坂路口對面有塊指示牌,標注有坂本龍馬墓的指向,我用谷歌地圖查了一下,大約距離400米,因是反方向,此次沒法去看了。好在兩天后去到東京,在赤坂所住的酒店樓下,見到了坂本龍馬和師弟的青銅雕像,也算彌補了此行一點小小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 二年坂三年坂是一條商業(yè)街,始建于9世紀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街景怎么描述呢,大致像我們貴陽青巖的明清商業(yè)古街。路的兩側(cè)是低矮的日式木質(zhì)老房子,開有餅屋、紀念品商鋪、陶器店等,也有茶屋和咖啡館,生意都非常好。</p><p class="ql-block"> 老街地面鋪著石板,但那石板看上去年代卻不太久遠,感覺有些像我們近些年新建的各類仿古商業(yè)街。</p> <p class="ql-block"> 時近中午,本想找家面館之類,簡單打尖應(yīng)付一下,哪知凡遇到餐廳,里面全是排隊等候的游客,讓人望而生畏,無奈只能繼續(xù)前行。</p><p class="ql-block"> 走完二年坂三年坂,轉(zhuǎn)向東而行,經(jīng)過一條300來米長,名叫松原通的山坡路段,路的盡頭就是著名的清水寺。</p><p class="ql-block"> 清水寺是日本佛教法相宗的本宗,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寺廟順山勢而建,四周綠樹環(huán)抱,春季櫻花爛漫。可惜我們?nèi)r是三月上旬,櫻花還未開放,但大廟山門前,一左一右紅色的梅花和白色梨花,映襯著艷麗綻放。春和景明,艷陽高照,令人爽心悅目。</p> <p class="ql-block"> 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順石階而下便是音羽清泉。清泉分三股流出,分別代表長壽、健康和智慧。由于清泉名列日本十大名泉之首,自然得喝上一口。</p> <p class="ql-block"> 站在清水寺高處的觀景臺上,春風(fēng)習(xí)習(xí),半個京都城一覽無遺。</p> <p class="ql-block"> 從清水寺出來,肚子開始提意見了,得趕緊找家餐廳安撫安撫。駕駛員告訴我們,景區(qū)附近餐館人多價格還高,他建議我們?nèi)ナ袇^(qū)游人不多的地方??磥砭筒筒环奖闶鞘澜缏糜尉皡^(qū)的通病。</p><p class="ql-block"> 很快,兒子用手機谷歌地圖就搜到一家烏冬面館,開車過去也就十來分鐘。</p><p class="ql-block"> 面館位于一條老街上,取了個奇怪的名字,叫“一身懸命”。這是棟三層的日式建筑,一層開面館,樓上住人。</p> <p class="ql-block"> 面館外面的老街很安靜,幾乎沒啥人和車,道路兩旁都是低矮的房子,讓人想起日本老電影中那些小城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 面館餐臺前面是餐桌,左側(cè)靠墻是一排日式榻榻米,脫了鞋上去,不用盤腿,腳可伸到地面。這對非日本人來說很友好,否則盤腿坐著,我這老胳膊老腿的,可能還沒開吃就會喊吃不消。</p> <p class="ql-block"> 烏冬面是三大日式面條之一,其它兩種是拉面和蕎麥面。此次到日本旅游,中餐幾乎是簡單的吃面解決,三種面條都品嘗過了??陀^的講,日式面從面條本身沒得說,講究現(xiàn)吃現(xiàn)做。面條筋道,大碗寬湯,清清爽爽,賣相和吃味兼有。</p> <p class="ql-block"> 吃完面,跨出榻榻米伸伸腰,趕往下一個景點鹿苑寺金閣。</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前我來京都旅游,當(dāng)時去的景點印象最深的就是鹿苑寺,我們一行被閣樓的金碧輝煌所震撼。這次再去,算是舊地重游。</p><p class="ql-block"> 鹿苑寺建于600年前,由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所建。寺院內(nèi)最著名的建筑,就是位于鏡湖池岸的金閣。閣樓三層,內(nèi)外貼滿了金箔,在陽光照射下發(fā)出閃閃金光。我們到達時,大約下午2點左右,陽光明媚,隔湖看過去金光閃閃,充分展示了禪院佛閣的風(fēng)韻。</p> <p class="ql-block"> 京都雖然是千年古都,但和東京、大阪等現(xiàn)代都市相比,生活節(jié)奏緩慢,悠閑淡定,但這種悠閑的慢生活是和時尚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為了體驗京都這種時尚慢生活,我隨孩子們來到高臺寺附近一家叫“菊乃井”的料理餐廳。這是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是“菊乃井”的總店,靠近八坂神社,周邊被高臺寺的綠植環(huán)繞,十分幽靜,有種大隱于市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由于正逢下午茶時間,餐廳幾乎全是外國人。我沒有喝下午茶的洋派,但還是要了一壺紅茶和兒子慢啜細品,也正好休息休息。那盛紅茶的茶壺茶杯,古樸陳舊,粗瓷有型,讓人浮想聯(lián)翩。夫人和兒媳要了一份草莓芭菲和抹茶芭菲,顏色艷麗,盤式精美,果然是米其林三星餐廳,只是這“下午茶”價格卻不菲。</p> <p class="ql-block"> 離開“菊乃井”已是下午五點,由于要趕回大阪,此次京都之行沒有去著名的嵐山,有些遺憾。</p><p class="ql-block"> 走馬觀花的一日游,當(dāng)然會有遺憾,留點想頭也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