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泰縣志》和《山東通志》記載,盛唐時期,李白與孔巢父、韓準、裴政、陶沔、張叔明六人隱居徂徠山竹溪,他們縱灑酣歌、寄情山水,成為著名的“竹溪六逸”。他們游走到此處,幽谷深邃、山青水秀,留有“飲酒臺”遺址一處。即現(xiàn)山東省新泰市東都鎮(zhèn)酒臺村的來歷。 <p class="ql-block">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p><p class="ql-block"> 新泰東都鎮(zhèn)酒臺村種植梨樹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數(shù)百棵古樹分布在150余畝的山谷里——梨仙谷,成為鄉(xiāng)村一道亮麗的風景。近幾年,酒臺村立足梨樹資源,采取“文化+旅游”融合模式,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帶動鄉(xiāng)村振興,進一步助力村民增收致富。</p> 2025年4月1日,百年梨園里400余棵老梨樹花開爭艷,進入盛花期,我們攝影愛好者與四位佳麗相約,到梨園采風攝影人像創(chuàng)作。 <p class="ql-block"> 在道教文化中,梨花被視為吉祥之物,代表長壽和美麗。</p><p class="ql-block"> 在佛教文化中,梨花被用作菩薩的象征,寓意平等和慈悲。</p><p class="ql-block"> 坐在梨樹下的寂靜沉思,就是開悟前的功課。</p> <p class="ql-block">春光惹人醉,梨花作雪飛。</p> <p class="ql-block"> 在梨花間嬉戲,仿佛回到了童話世界。</p> <p class="ql-block"> 百年老梨樹花開滿枝,層層疊疊,如白云輕飄,如雪花漫灑,宛若仙境;</p> 山谷內春風拂面而來,梨花瓣瓣隨風落,麗人裙擺隨風起,著實令人心醉,秀色可餐。 潔白的花瓣,金黃的花蕊,朵朵梨花散發(fā)出淡淡清香,梨樹春芽嫩綠頂著紅尖,與雪白梨花相映成趣,生機盎然。 <p class="ql-block"> 徜徉于梨花深處,拿出手機,定格美好瞬間,攝影模特也成為攝影師。</p> <p class="ql-block"> 梨花園林成為人們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梨花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常被用作文學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同時也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和文化意義。</p> <p class="ql-block"> 攝影把梨花用作題材,豐富了畫面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梨園構筑了人與自然和諧家園,營造出宜人的環(huán)境氛圍,伸開雙臂擁抱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 梨花與舞蹈密不可分,一曲《梨花頌》被無數(shù)舞者引用,編排出無盡舞蹈節(jié)目。</p> <p class="ql-block"> 梨花盛開于早春,叩開春天的大門,召喚人們走出家門,盡快踏青《上春山》。</p> <p class="ql-block">策劃:金子</p><p class="ql-block">攝影、文字:自然緣</p><p class="ql-block">出鏡:佰懿姐、上善若水、孟吟萱、真真啊</p><p class="ql-block">同行:田園風光、泰陽、默笙、八兩酒、靜觀自得</p><p class="ql-block">拍攝地點:山東省新泰市東都鎮(zhèn)酒臺村</p><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5年4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