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走回頭路,從普納卡返回首都廷布。一路風光壯美,極像青藏高原風景。路遇牛群阻斷了道路,此情此景,也像是川西高原遇到的場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二過多雄拉山口</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二次過多雄拉山口時是上午,抓緊時間補拍第一次經(jīng)過時錯過的鏡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穿棱在佛塔叢中,由108座佛塔組成的楚克旺耶紀念碑,錯落有致地環(huán)繞著山峰,傳統(tǒng)四角造型的佛塔陣列于小山之上,顯得肅穆而莊嚴,體現(xiàn)了佛教的普度眾生和包容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的云霧厚重,往北望去,云朵仿佛為喜馬拉雅山脈披上一件厚厚的白色羊毛披風,來時看到的山峰全部躲藏在云層中,慶幸來時的幸運。不過,傲驕的云朵形成“天門”,任由人們想像著天堂里的瑰麗和神秘,讓我們又一次享受云朵變換的大自然壯觀宏偉的風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喜馬拉雅的天氣瞬息萬變,時而陽光明媚,時而大霧迷漫或者風雪交加。而我們能兩次遇到天氣晴朗、艷陽高照,不得不感嘆:人品大爆發(f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雄拉山口的休息站絕對是拍照的好地方,室內(nèi)的玻璃窗景觀,室外鮮花環(huán)繞的觀景臺,留下我們美好的回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夏宮扎西卻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扎西卻宗位于首都廷布,莊嚴的矗立在旺楚河西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歷史上,廷布是宗教領袖的駐地,這里的名勝多為造型精美的廟宇和帶有宗教色彩的城堡,其中最具特色的名勝就是扎什卻宗,它被譽為不丹的“中南?!?。扎西卻宗始建于13世紀,由不丹宗教之父帕角·杜岡·斯普戈喇嘛所建,是不丹的最高權力中心,也是不丹最大的宗堡,國王現(xiàn)在的辦公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廷布海拔2500米左右,夏天氣候涼爽,所以國王和宗教首領夏天常住在此,故也稱為夏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扎西卻宗堡外有一片玫瑰園,11月的不丹,仍然鮮花朵朵,環(huán)繞著高大雄偉的城堡。距玫瑰園不遠處是王宮德欽曲林宗,除了國王以外,王室的成員都居住在那里。據(jù)介紹,德欽曲林宗里有寬敞的草坪、池塘和柳樹,其主體建筑是一座三層樓的宮殿,從建筑風格到它的陳設都是按照傳統(tǒng)形式修建。因為不對外開放,我們只能在圍墻外打卡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扎西卻宗是世界罕見的向游客開放的政教辦公所在地,我們在此又一次運氣爆棚,巧遇國王節(jié)。我們到達扎西卻宗時是11月11日,這一天恰逢第四任國王的生日,全國放假一天。在不丹,凡是國王生日,均為節(jié)日,人們身著節(jié)日盛裝前來扎西卻宗拜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路遇前農(nóng)業(yè)部長(下圖中),身披橘色披肩,友好的跟我們打招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丹政府規(guī)定,在正式場合均應著披肩,但披肩顏色、樣式根據(jù)地位不同有嚴格區(qū)別:國王和寺院大主持(堪布)為黃色;政府部長和中央寺院四大法師為橘色;皇家顧問委員會及法院代表為藍色,無穗;政府官員為紅色,無穗;一般公民為白色,兩頭帶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以,盡管是前農(nóng)業(yè)部長,但是仍使用橘色披肩。圖中右面那位是政府官員,披肩為紅色,左面那位是無職位的公民,所以披肩是白色。多色彩多等級,不丹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快到大門時,國王母親的車隊也到了,現(xiàn)代的轎車載著身著傳統(tǒng)服裝的皇親國戚,喇嘛們提前在大門前彎腰迎接,皇親國戚的入場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國王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任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1972年7月24日-2006年12月在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2年,因其父親突發(fā)疾病去世,17歲的辛格·旺楚克繼位,成為不丹第四任國王。當時,國內(nèi)政局不穩(wěn),還有外部壓力,為穩(wěn)定統(tǒng)治,辛格與母親策劃聯(lián)姻,娶同一家族的4位姐妹為妻,這一決定被視為戰(zhàn)略性的政治聯(lián)盟,他通過政治聯(lián)姻鞏固了權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位國王51歲時主動退位,傳位給長子。理由是:年邁并信任子嗣能力。退位后該國王專注于私人生活,潛心拜佛修行。據(jù)說,他在首都廷布的山上建了幾間小木屋,和四位王后一起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圖為第四任國王與他的四位王后,這四位王后是烏金家的親姐妹,長得蠻相像的。四姐妹一共為辛格國王生育了10個子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國王圖片來自網(wǎng)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五任國王吉格梅·凱薩爾·納姆耶爾·旺楚克,是第四任國王的長子,由第三位王后生于1980年2月21日。納姆耶爾國王曾留學英國、印度。2004年10月任通薩宗宗長。2006年12月14日繼位,成為旺楚克王朝第五世國王,2008年11月加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丹政府規(guī)定,在世的國王過生日,都是節(jié)日,所以,第五任國王過生日也要放假。節(jié)日多,放假多,難怪不丹人幸福感滿滿。</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在扎西卻宗過國王節(ji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在路邊等候,等皇親國戚走完了,也隨著人流進入扎西卻宗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們初入城堡時,排隊進入大殿拜佛的人并不多,不一會兒,長長的隊伍圍繞著庭院整整一大圈。盡管人多,卻秩序井然,沒有喧囂,很安靜。因為時間關系,我們放棄進入大殿,專注于不丹民族風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扎西卻宗堡雖然始建于13世紀,但是1962年開始重修,1970年修整完畢。新修的扎什卻宗完全依照古代傳統(tǒng)的“宗”的修建方式,再現(xiàn)了古代不丹的建筑風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丹所有的政府部門、國民議會及國家最大的寺院都設在扎什卻宗城堡內(nèi)。城堡內(nèi)一共有100多間房屋,至今仍保留有國王的寶座和辦公室,以及王室商議家事和進行會客商談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扎西卻宗是一座四邊形石砌建筑物,外墻由白色石灰粉刷。宗的四角各有一座高出主體建筑的金頂塔樓組成,高7層,每層高度4.5~6米不等,蓋以冷杉木緩斜屋頂,襯有木板,其屋檐寬闊。9米多高的圍墻,從墻基到頂部,稍稍向內(nèi)傾斜,蘭墻處有一排陽臺,在陽臺的下面有些小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拜佛的不丹人在屋檐下躲避11月炎熱的陽光,如果是夏季,估計更熱,所以修建寬闊的屋檐,也適應當?shù)氐臍夂颉?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扎西卻宗也是宗教首領基堪布喇嘛的夏季總部所在地。每年3月30日到9月30日(不丹日),基堪布都要率領中央寺院2000多名喇嘛從古都普納卡搬回扎西卻宗度夏。在扎什卻宗的四個角樓中央就是宗教首領喇嘛的正方形建筑物宅邸,里面保存著不丹許多最優(yōu)秀的宗教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與不丹導游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不丹婚姻習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丹雖窮,卻幸福指數(shù)超高,曾經(jīng)是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共存的國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3年,第三任國王吉格梅·多爾吉·旺楚克國王宣布廢除了一妻多夫制(一家?guī)仔值芄踩⒁粋€妻子。往往是老大娶,其余幾兄弟就不再另娶),并對一夫多妻做了限制。規(guī)定一個男人最多只能有三個妻子,并且,在娶新妻子之前必須征得第一個妻子的同意,否則,就不能再娶?;楹?,女方可到男方家生活,改變過去那種男到女家入贅生活的習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任國王同時娶四位妻子是個例外,可以解釋為鞏固政權需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0年(第四任國王),不丹皇家政府制定了《婚姻法》,宣布實行一夫一妻制,重申廢除一妻多夫,也禁止一夫多妻制,并禁止童婚。由于歷史的原因,不丹尚未杜絕這一現(xiàn)象,不少富人仍娶兩個以上的妻子,一妻多夫現(xiàn)象在不丹北部地區(qū)也還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丹導游白馬說,他只娶了一位妻子,因為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也沒有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不丹民族風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了傳承不丹文化,不丹政府要求建筑要統(tǒng)一藏式,正式場合都穿民族服飾,特別是導游,工作時要求全程穿民族服裝。因此,在不丹的街道上,你隨處可以看見穿著不丹傳統(tǒng)服飾男男女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中,男子應穿著統(tǒng)一的服裝“裹”?!肮笔且环N不丹男子傳統(tǒng)服飾,為斜開襟的寬衣肥袖的傳統(tǒng)長袍,挽著雪白整齊的袖口,下著長筒襪。</span>而在“裹”的固定搭配中,就像蘇格蘭裙一樣,男子的“裹裙”里是不穿褲子的,即便是數(shù)九寒天,不丹的男子任然光腿穿長襪。不過隨著游客的增多,當?shù)厝藵u漸開始在“裹裙”里加一條四角褲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據(jù)當?shù)厝苏f,肥大的衣袖可兼作口袋,把東西往衣袖里一塞,用手捏住袖口,里面的東西就不會掉出來。男子的服裝上既沒有扣子,也沒有兜,只靠一根寬腰帶束緊衣服,因此形成了不丹男子“開闊的胸懷”,袖子里裝不下的東西可以放在懷里。成年人將身上帶的“零碎”都堆在懷里。據(jù)說,有的學生上學不用背書包,所有文具和書本都揣在懷里,衣服鼓鼓囊囊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過,我覺得,按照中國學校的“卷”勁,那么多書和文具是沒法放在懷里的,除非書極少。這是不是也是不丹人感到幸福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呢?沒有遇到學生隊伍,沒法求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丹女子服裝稱為“基拉”?;故且环N緊身長裙,與西藏服飾接近,有類似西藏服裝中的裝飾紋路;其上身是高腰短衣,傳統(tǒng)服裝是兩件套,里層衣服顏色不同要從袖口翻出來;也有的是假兩件套,袖口處配與衣服不同的顏色即可。也有的女士服飾幾乎與西藏婦女完全一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手工藝品市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離開扎西卻宗,駛車來到廷布手工藝品市場,商品琳瑯滿目,大多是中國制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不丹交通很不方便,只有公路通國內(nèi)其他城市和印度,中國的廉價商品運不到不丹,不丹人必須從印度進口。而印度的商品大都來自中國,讓印度人從中賺了一筆,大大增加了成本,所以不丹物價并不便宜。我們都未換不丹幣,實在要買東西,用美金交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丹以其“國民幸福指數(shù)”(GNH)而聞名,政府將國民的幸福置于經(jīng)濟增長之上。這種理念使得不丹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依然保持著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和自然環(huán)境。游客在這里可以感受到一種寧靜與和諧的氛圍,遠離了現(xiàn)代社會的喧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創(chuàng)作品,嚴禁抄襲,違者必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