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往賽里木湖方向,選擇走高速公路可以一日千里,這不是我的風格。我喜歡追逐曠野的風和天邊的云,喜歡原野的泥土氣息,喜歡與天相連的草原,喜歡大自然千年雕刻的地質(zhì)奇觀,喜歡沿途變換莫測的色彩……S101國防公路,這條60年代修建的簡易公路才符合我策馬揚鞭的氣質(zhì)。</p> <p class="ql-block"> 從西山農(nóng)場始到獨山子南終,是一條沿天山北坡、連接G216與G217長達308公里的景觀大道,上過熱搜的地方很多,沿線從東到西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山農(nóng)場、硫磺溝、亞心、三屯河水庫、百里丹霞、赤壁天湖石門子水庫、肯斯瓦特水庫、觀音溝、溫泉雙龍溝、鹿角灣夏牧場、安集海大峽谷、巴音溝、獨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即便我依靠導航摸索著走到了終點,但我到現(xiàn)在也沒有走完網(wǎng)上流傳的那么多景點,攻略建議:按目的地分段設置導航,即便這樣我也沒看到硫磺溝,百里丹霞、石門子水庫等一眾景點,原因大概是有些路段限行,有些路段中斷,也或許就是我走錯了,錯過百里丹霞我沒有覺得可惜,我見過了張掖七彩丹霞的五彩祥云,我見過波浪般起伏的色彩一直延續(xù)到祁連山腳下,到了“亞心”我還有些失望,那不過是一個對我來說毫無意義的地理標志,隱藏在一個普通的小村莊,還被煞有介事地圍起來收取門票。 </span></p> <p class="ql-block"> 走錯路并不是一無所獲,我竟然有種“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欣喜,往石河子方向前進的沿途,路過呼圖壁,我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莊稼地,棉花、西紅柿、瓜果園……白的、黃的、綠的、紅的……看資料得知,就連水稻,也都可以在伊犁河谷自然生長,那可是我國生長期最長的水稻品種,品質(zhì)在全世界都可以排上名號。我們總用“大片”形容寬廣,在新疆光用文字還無法表達,還得加上視覺和思維,比如視線的盡頭、遠處的山腳、小一些的可以是不太遠的樹林,從這頭到那頭,用人走是不太可能的,用車輪丈量也得半小時呢。</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一塊誘人的蜜瓜地下車,渾圓的瓜果躺在茂密的瓜秧中,藏都藏不住,一個“最惡”的念頭飄出來:我摘幾個嘗嘗可以吧?最終我還是體現(xiàn)了我的高素質(zhì),克制了那一晃而過的罪惡感,我想這也是我對這片作物主人表達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我曾經(jīng)被東三省無邊的高粱玉米地感動,也曾經(jīng)贊美華北平原的豐收喜悅,在新疆廣袤的土地上,我卻更加震撼,新疆大糧倉的得來堪稱“改天換地”,是老一輩“兵團人”在極其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依靠“人定勝天”的勇氣和無畏的犧牲精神拼出來的,是七十多年來數(shù)百萬軍民住“地窩子”、啃著干糧、開荒引渠一隴一隴耙過來的。了解這段歷史以及兵團官兵的豐功偉績,特別是兵團領導人《天山之子》張仲翰將軍的卓越貢獻,讓人禁不住熱淚盈眶。</p><p class="ql-block"> 兵團是自治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轄有14個師、178個農(nóng)牧團場,總人口300多萬人,分布在新疆全域,承擔著國家賦予的屯墾戍邊職責,幾代兵團人護衛(wèi)著新疆的穩(wěn)定,融合了多民族的團結,促進了新疆的繁榮昌盛。我由衷地敬佩老一輩領導人的英明決策、高瞻遠矚!</p> <p class="ql-block"> 略過呼圖壁的生殖崇拜,還是來說說這條國防大道的地質(zhì)地貌吧,這條路被稱為新疆地質(zhì)地貌博物館,從海拔500多米到2100米,囊括了綠洲平原,七彩丹霞,戈壁荒野,高山草場和冷杉森林,風蝕、天山融水在曠野平川中沖刷出來的深溝險壑,多條溝壑又匯集成多座水庫,其中尤以肯斯瓦特水庫景色最美。</p> <p class="ql-block"> 天山北麓中段的哈比尕雪山巍峨,雪峰下是一條條恒古萬年的冰川,冰川不斷碎裂、消融,匯百水成一流,在無數(shù)山丘、深谷險壑、峭壁懸崖中,孕育出一條天山北最長的河流——瑪納斯河,<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把綿綿不絕的福澤滲透進廣袤的草原、蒼茫的濕地和農(nóng)田,哺育著沿河生生不息的百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為了更有效利用水資源,人</span>們在眾多支流匯集的肯斯瓦特設大壩成水庫。水庫被群山環(huán)抱,湖水蜿蜒于赤壁丹霞的群山峻嶺之間,藍天白云下湖水純凈翠綠,如鏡的湖面又似乎映入了一些天空的藍,大雨過后的湖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紅色泥漿注入河中,天空放晴后形成紅綠層次感豐富的彩色河,尤如上帝</span>遺落在群山中的一塊璀璨寶石。</p><p class="ql-block"> 夏日清涼,如畫的景致讓這里成為旅行者的打卡地和露營者的天堂,各種帳篷占領著臨湖山坡的有利地形,白天愜意地品茶、聽風、看景,晚上在黑暗中支起圍爐,啤酒、燒烤、音樂做伴,仰望漫天星辰,看銀河浩蕩,聽星星密語。</p><p class="ql-block"> 你夠膽大嗎?魔鬼大秋千凌空大幅擺動,人飄到無依無靠的湖面之上、山峰之巔,魂魄在后面緊緊追逐。超長纜車、高空玻璃橋、驚魂索橋、高空騎行讓你的尖叫聲穿破云霄。各種民風民俗的體驗,也讓你挪不動步,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出三屯河煤礦岔口就進入草原地帶,越接近海拔高的天山腹地,草原的顏色從斑駁到滿鋪逐漸綠了起來,從游人如織的景區(qū)出來,走入一道道彎,進入一道道溝,然后又越過一條條山脊,走著走著,你會突然被牛羊擋道,你會突然看到路邊某處洞穴土撥鼠探出萌萌的腦袋、憨憨的身體,好半天也看不到一個人,見不到一輛車,偶爾在視線中見到牧民的白色帳篷散落在溝溝梁梁。我們似乎迷失在天山深處,似乎走進了上帝的后花園,<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導航依然堅定的指向前進的道路,新疆之廣袤可見一斑。</span></p><p class="ql-block"> “云深不知處”,“只緣身在此山中”,此時手機信號全無,鹿角灣、巴音溝等地名此時就是一個符號,即便到了我們也不知道,但可以確定我們已然融入天山。</p> <p class="ql-block"> 初見天山,你就會由興奮變震撼,我駕駛著一輛加滿油的全地形越野車,碎石路輕松駛過,沒有路的深溝險坡,只要前方景色誘人,加大油門就沖上去!</p><p class="ql-block"> 看鹿角灣!這里是天山北麓最好的草場之一,曾是天山馬鹿繁衍生息之地,成群的馬鹿每年要蛻落一次角殼,在山澗、水邊遺留下大量的鹿角殼,鹿角灣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車覽巴音溝,這里是地勢相對平坦的立體草場,夏天草場豐茂,冬季積雪深厚,是天山典型的山地垂直牧場,草場分布于山地云杉林帶之下,處于草甸和森林的交界地帶。</p><p class="ql-block"> 深藍的天空,白云低懸,某一處帶雨的烏云似乎蓋在對面山峰的森林上,原始云杉林,或成片或成點狀分布在綠色的草甸上,遠處成青黛色,近處則郁郁蔥蔥,溝谷地帶還有少量楊樹分布;草原上,氈房點點,牛羊蠕動;近處的草地上生長著高高低低色彩各異的小花,叫不上名字,卻讓人賞心悅目;夏日的風是清涼的,空氣彌漫著淡淡的花香,讓人心醉神迷。</p><p class="ql-block"> 一位牧民騎著一匹白馬,悠閑地從山溝走向山頂,背景正是白云下墨綠色的山巒,我入神地望著,直到老婆提醒我得趕路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般認為峽谷出自群山,最起碼也有丘陵起伏吧,但在S101卻多見戈壁起深壑,峽谷的特別之處是在植被稀疏的戈壁平原上,突然近乎垂直下陷的絕壁墻體,墻體材料竟然只有泥土和砂石,目測深30米左右,寬窄不一,沖刷過的河道融水充沛,時見一顆或幾顆楊樹頑強地生長在光禿禿的河床上,寬處偶見成片楊樹林掩映下的村莊農(nóng)舍。</p><p class="ql-block"> 我們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慨生命的頑強,敬佩當?shù)厝嗣癯浞掷蒙Y源的聰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 安集海河發(fā)源于天山山脈,通過長年沖刷,在通古特附近沖出天山峽谷,在天山北坡下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沖積扇,以傘形向北延伸,形成獨一無二的地質(zhì)奇觀——安集海大峽谷。</p><p class="ql-block"> 它又被稱為紅山大峽谷,大自然用它神奇的刻刀,將大地切割雕琢,再潑灑顏料于遠山峽谷之中,天空集云如蓋,太陽從云縫傾瀉著一束束七彩光芒,光影多變讓峽谷的顏色更加絢爛,遠山赭紅、峽谷紅黃藍綠混合,天山融水潺潺,閃著白光沿著峽谷向著遠山和天邊流去,峽谷險峻嗎?雖然走到峽谷邊看谷底會讓人膽顫,但我還是覺得談不上險,我更覺得視線所及的峽谷如同一幀巨幅版畫,鋪滿天山北坡的安集海。</p> <p class="ql-block"> 大峽谷出來已是下午六時,此時的陽光略微西斜,這是新疆所獨有,晚十點,陽光才依依不舍地隱藏于群山,光芒萬丈,像落地投影燈一樣,把西邊的天空漂染得通紅。</p><p class="ql-block"> 紅霞漫天,陪著我們一路向西,霞光灑在天山北坡,深深淺淺,那邊的天邊烏云如水墨流淌,似乎有一場暴雨光臨;這邊的天空光影交錯,彩云如巨龍游走于山峰之上……</p> <p class="ql-block"> 留宿西部邊陲博樂市,是因為內(nèi)弟作為援疆醫(yī)生曾在此工作半年,他還保留著一份很深的念想,曾經(jīng)聽他講過這里的許多故事。晚11點,一頓地道的博樂美食依然在線,入睡已是次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