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永不磨滅的精神燈塔——緬懷老首長梁子明(報告文學)

錦繡山河(李成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子明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5年慶??谷諔?zhàn)爭勝利70周年時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們的記憶深處,老首長梁子明的身影永遠高大而清晰。歲月流轉,那些與他共度的崢嶸歲月,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們人生的道路。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后勤部工建205團的老戰(zhàn)士,每當我們回首往昔,老首長的音容笑貌、諄諄教誨便如潮水般涌上心頭,他的一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是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2年從朝鮮回國時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3年在煙臺時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苦難童年,夢想的種子在風雨中萌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8年,在山東省沂南縣孫祖鄉(xiāng),一個貧寒的家庭迎來了新生命,他就是梁子明。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貧困如影隨形,年幼的梁子明在饑寒交迫中度過了童年。七、八歲時,他才有幸上了兩年私塾,短暫的學習時光,卻在他心中種下了求知的種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解放的春風吹進了這個小鄉(xiāng)村,共產黨的關懷如冬日暖陽,溫暖了梁子明一家。他終于有機會進入抗日學校,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在那里,他不僅學到了文化,更懂得了民族的苦難與責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38年,年僅十歲的他,懷著對侵略者的滿腔仇恨,加入了本村的兒童團。小小的他,站在村口,認真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為保護鄉(xiāng)親們傳遞著重要的信息。每一次站崗,每一次傳遞情報,都讓他更加堅定了為國家和民族而戰(zhàn)的決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3年,十五歲的梁子明告別了兒童團,加入了本村民兵組織。從那時起,他真正踏上了革命的征程。他跟隨地方武裝,穿梭在山林之間,配合主力部隊作戰(zhàn),積極參與支前斗爭。送糧食、抬擔架、挖戰(zhàn)壕,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現(xiàn)在哪里。在艱苦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中,他迅速成長,逐漸從一個青澀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勇敢無畏的戰(zhàn)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5年3月,是梁子明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這一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無產階級先鋒戰(zhàn)士。入黨宣誓的那一刻,他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誓言要用自己的一生,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同年7月,他又參加了本區(qū)抗日救國聯(lián)合會,更加深入地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他積極宣傳抗日思想,動員群眾參與抗日斗爭,為最終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貢獻了自己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6年3月在長沙軍事學院時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戰(zhàn)火紛飛,鋼鐵意志在槍林彈雨中鑄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6年,梁子明被調入華東野戰(zhàn)軍第八縱隊(后改為二十六軍)后勤衛(wèi)生部野戰(zhàn)一所,擔任文化干事。這是他軍旅生涯的一個新起點,也是他在革命戰(zhàn)爭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開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解放戰(zhàn)爭的烽火歲月里,梁子明跟隨部隊南征北戰(zhàn),參加了無數(shù)次重大戰(zhàn)役。萊蕪戰(zhàn)役中,他穿梭在戰(zhàn)場的后方,為受傷的戰(zhàn)士們包扎傷口,傳遞物資,同時用自己的筆,寫下鼓舞士氣的標語和詩歌,激勵著戰(zhàn)士們奮勇殺敵。孟良崮戰(zhàn)役,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面對敵人的頑強抵抗,部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梁子明不顧危險,深入前線,為戰(zhàn)士們加油鼓勁,他的聲音如同洪鐘,響徹在戰(zhàn)場上,給戰(zhàn)士們帶來了無盡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濟南、開封、洛陽、睢杞、淮海等戰(zhàn)役,每一場都是生死較量,每一次戰(zhàn)斗都充滿了艱辛與危險。梁子明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部隊的勝利做出了貢獻。他不僅是一名文化干事,更是一名勇敢的戰(zhàn)士,哪里有危險,他就沖向哪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49年4月,渡江戰(zhàn)役打響,這是解放全中國的關鍵一戰(zhàn)。梁子明跟隨部隊,乘坐木船,向著長江南岸奮勇前進。敵人的炮火如雨點般傾瀉在江面上,許多戰(zhàn)士倒在了血泊中。梁子明毫不畏懼,他一邊鼓勵著身邊的戰(zhàn)友,一邊協(xié)助指揮戰(zhàn)斗。突然,一枚炮彈在他身邊爆炸,他的左眼被彈片擊中,鮮血直流。他被緊急送往后方醫(yī)院救治,然而,傷勢稍愈,他便毅然重返戰(zhàn)場。他說:“革命尚未成功,我怎能退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9年于北京后勤學院任教時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0年10月,原二十六軍改為中國人民志愿軍二十六軍,梁子明隨同部隊赴朝作戰(zhàn)。在朝鮮戰(zhàn)場上,他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天寒地凍,物資匱乏,敵人的炮火晝夜不停。但他和戰(zhàn)友們一起,咬緊牙關,頑強抵抗。在第一次戰(zhàn)役中,部隊遭遇了敵人的猛烈攻擊,形勢十分危急。梁子明帶領著一支小分隊,巧妙地穿插到敵人后方,成功地破壞了敵人的通訊設施,為部隊的勝利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第二次戰(zhàn)役中,他又身先士卒,帶領戰(zhàn)士們沖鋒陷陣,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朝鮮戰(zhàn)場的日子里,梁子明多次受到營、連嘉獎。他的英勇事跡,在部隊中廣為流傳,成為了戰(zhàn)士們學習的榜樣。然而,他從不居功自傲,始終保持著謙虛謹慎的作風。他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祖國和人民,都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子明1975年于鳳縣205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2年在西安和第一任團長王茂發(fā)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左起:房梁棟、沈克定、鄭文西、楊海深、王爾鋒、王茂發(fā)、楊忠德、梁子明、趙德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和平年代,為國防建設奉獻熱血與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2年5、6月份,梁子明隨部隊回國。經過多年的戰(zhàn)火洗禮,他已經成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軍事干部。回國后,他被調到該軍第七十七師二二九團,先后擔任四連副指導員、團作訓參謀、團工兵主任等職。在新的崗位上,他迅速適應了和平時期的工作,積極投身到部隊的建設和發(fā)展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3年1月,梁子明被選調到長沙高級工程學校學習。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他十分珍惜。在學校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軍事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他的勤奮和努力,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1956年5月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北京解放軍后勤學院,先后任戰(zhàn)勤系、營房系教員。在后勤學院,他將自己多年的戰(zhàn)斗經驗和所學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員。他的教學方法生動有趣,深入淺出,深受學員們的喜愛。他培養(yǎng)出的許多學員,后來都成為了部隊的骨干力量,為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3年5月初,團史編寫組在北京合影。左起:辛立和、梁子明、張新民、劉荒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年時期的梁子明(右)和張新民(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3年2月,梁子明調入后勤工程第五團(后改為工程兵建筑第二0五團)。在這里,他開始了新的奮斗歷程。他先后擔任作訓股股長、二營營長、團參謀長、團長等職。在這期間,他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同時也嚴格要求部隊。在他的帶領下,工建205團成為了一支作風優(yōu)良、紀律嚴明、戰(zhàn)斗力強的部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5年,對于梁子明老首長所在的工建205團而言而言,是充滿變數(shù)與挑戰(zhàn)的一年。先是團先遣隊赴青海西寧勘察定點,官兵們滿懷壯志準備奔赴新的戰(zhàn)場。然而,命運卻在此時發(fā)生了轉折。在開赴西寧的前3分鐘,部隊接到總后勤部命令改去山西執(zhí)行倉庫建設任務。這一突然的變化,并未讓梁子明老首長有絲毫退縮。當日,他便與團長王茂發(fā)先赴太谷、五臺接受任務,歸來后又迅速投入到緊張的調防部署工作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年時期的梁子明(左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部隊調防,家屬們的反應強烈,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梁子明老首長深知,思想政治工作是穩(wěn)定軍心的關鍵。他和團黨委成員們一起,反復動員教育,耐心地與家屬們溝通,做著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他的話語,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家屬們的心,讓很多家屬轉變了思想,積極支持親人受命調離北京。這其中的艱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他從未有過一句怨言,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部隊駐太谷后,梁子明老首長以身作則,帶領干部、戰(zhàn)士積極為群眾做好事。他們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民子弟兵的本色。在山西農學院,蘋果掉在地上,戰(zhàn)士們揀起來全部交公,一個也不吃;群眾為戰(zhàn)士們洗凈晾干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放在床上,還送上水和病號飯。軍民之間的情誼,在這些平凡的小事中,愈發(fā)深厚,譜寫了一曲“軍民一家親,團結向前進”的勝利凱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年時期的梁子明(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年時期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工程建設方面,梁子明老首長更是勇挑重擔。進駐山西后,部隊接受了太谷745庫和五臺總參圖庫兩項艱巨的工程任務。這些倉庫按照“靠山、分散、隱蔽”的戰(zhàn)備要求,定點在偏僻狹長的山溝里,條件十分艱苦。但梁子明老首長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帶領二營全體官兵,與一營并肩作戰(zhàn),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修通了道路,解決了水、電問題,為部隊全面展開施工創(chuàng)造了條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建設后方倉庫,對于部隊來說尚屬首次??偤笄诓繘Q定在745庫進行試點,摸索經驗。梁子明老首長積極參與其中,和團黨委一起,在一營狠抓試點工作。他們采取邊設計、邊施工,邊學習、邊摸索、邊總結、邊提高的方法,成功總結出“石砌拱頂、磚柱土墻、連接護坡”等多種形式結構的經濟適用的倉庫建設經驗,被總后采納和推廣。在這個過程中,老首長不知熬過了多少個日夜,付出了多少心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子明(后排中)和戰(zhàn)友們在乾陵博物館門前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面對經費不足、材料供應和運輸?shù)壤щy,梁子明老首長又展現(xiàn)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決斷力。他所在的二營,七連、八連自辦磚廠和采石場,自力更生,土法上馬。僅用半年時間,就辦起了年產100萬塊的磚廠,為國家節(jié)約了大量資金。各連隊也紛紛因陋就簡,修舊利廢,較好地解決了各種困難。當時,二營高度分散,七連、八連在太谷,十連在北戴河,六連、九連又調遣五臺縣為總參搶修通訊站。在這樣復雜的情況下,梁子明老首長充分發(fā)揮營黨委的領導作用,各連隊運用毛主席打殲滅戰(zhàn)的方法,圓滿順利地完成了戰(zhàn)備任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全國一片混亂。為了保證部隊穩(wěn)定,梁子明老首長多次參加團黨委會議,認真?zhèn)鬟_學習中央和軍委文件,堅持對部隊進行正面教育。他堅決執(zhí)行部隊不參與地方上“文化大革命”的規(guī)定,用自己的黨性和組織紀律性,為全團指戰(zhàn)員樹立了榜樣,確保了部隊正常生活、工作和施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年時期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7年初,根據總部命令,部隊部分連隊重返北京接受重要維修工程。為確保工程質量,梁子明老首長雖未直接參與現(xiàn)場指揮,但他在后方積極協(xié)調,提供支持。施工人員在他的精神鼓舞下,一絲不茍,嚴格按圖紙施工,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了施工任務,受到軍委和總部的表揚。同年夏,軍委首長接見施工部隊并合影留念,這不僅是對施工部隊的鼓勵,也是對梁子明老首長工作的肯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7年,梁子明老首長還奉命抽調部分干部、戰(zhàn)士執(zhí)行“三支、兩軍”任務。在人員分散、形勢緊張、斗爭尖銳復雜的情況下,他反復叮囑執(zhí)行任務的官兵,要堅決執(zhí)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掌握好黨的方針政策,做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這些官兵們不負重托,順利完成了任務,受到了地方和部隊兩級組織的好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太谷的日子里,梁子明老首長不僅關注工程建設和部隊任務,還積極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關于大搞農副業(yè)生產的號召。他支持團里組建天津農場生產連,官兵們發(fā)揚南泥灣精神,取得了當年生產當年收益的好成績。后來,因部隊調防,農場雖交給了地方,但梁子明老首長又帶領大家在山西洪洞、陜西眉縣等地建立新的農場,為部隊糧食及副食品的供應做出了巨大貢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子明在作報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4月,中央軍委一聲令下,工建205團與工建二0九團換防,進駐陜西寶雞地區(qū)。這是一次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的行動,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關乎著部隊的安危和未來。梁子明老首長作為換防領導小組的重要成員,與團長于培德、政委陳學明、副團長楊海深一起,迅速投入到緊張的籌備工作中。他們多次召開黨委會和黨委擴大會,精心研究制定換防的具體方案和措施。從部隊的分批撤離順序,到人員和物資的調配,每一個細節(jié)都經過了反復斟酌。在他們的領導下,部隊有條不紊地行動著,第一批二營由山西五臺進駐陜西鳳縣秦嶺,第二批團機關、直屬隊、一營由山西太谷開往陜西寶雞東口。截止4月10日,全部安全順利地到達新駐地,圓滿完成了換防任務。這看似簡單的換防背后,是梁子明老首長無數(shù)個日夜的操勞和心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部隊到達新駐地后,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一營的官兵們第二天就進入新工地,眼前是高山險峻、溝深狹窄、石質風化的惡劣環(huán)境,施工任務從地面轉向鉆山掘洞,生活環(huán)境從繁華城鎮(zhèn)轉為深山老林,軍事生活也變得更加緊張。而他們要完成的506洞庫的掘進、被復、裝修和地面?zhèn)}庫25萬平方米的任務,以及鐵路隧道370米和其它附屬工程,困難重重。梁子明老首長深知,技術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他積極參與團黨委的決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請二0九團留下部分技術骨干,為部隊注入技術力量;盡快派出連、排干部到二0四團、二0六團學習取經,吸收先進經驗;團、營兩級分期分批舉辦技術骨干培訓班,培養(yǎng)自己的技術人才。這些措施如同及時雨,為部隊順利開展施工提供了保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年時期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營擔負的秦嶺702庫工程同樣艱巨。這里位于鳳縣秦嶺嘉陵江源頭,庫區(qū)靠山隱蔽,需建庫房76棟,300米長的洞庫三個,還有公路、營房等附屬工程。面對氣候嚴寒雨水多、道路不通橋涵多、車輛不足用量多、技術薄弱新兵多的困境,梁子明老首長和團黨委成員們沒有退縮。他們決定投入一連、二連、六連、八連、九連、十六連六個土建連隊和機械連、汽車連進行攻關,并在秦嶺山上設立了工程指揮所,分工副政委王生華、師志堅、副團長楊海深全面組織領導。為了實現(xiàn)“苦戰(zhàn)一年完成五萬三”的奮斗目標,團黨委組織機關干部分批分期下連,實行領導機關組織指揮到現(xiàn)場,思想政治工作到現(xiàn)場,后勤保障到現(xiàn)場。梁子明老首長也經常深入基層,與戰(zhàn)士們并肩作戰(zhàn),鼓舞著大家的士氣。戰(zhàn)士們深受感動,紛紛表示完不成任務決不下秦嶺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施工過程中,困難接踵而至。1970年上半年,有的連隊施工任務進展緩慢,還接連發(fā)生了兩起重大塌方亡人事故。面對這一被動狀況,梁子明老首長心急如焚。他和團黨委成員們一起,認真進行總結和整風,深刻分析工作被動的原因,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他們堅定地提出了“依靠群眾、加強管理、杜絕大事故、創(chuàng)造新紀錄”的戰(zhàn)斗口號,并決定(二、四、七)三個連隊進行“創(chuàng)百米關”施工的實驗。梁子明老首長親自帶領工作組下到基層,與戰(zhàn)士們一起攻關。在他的帶領下,全體指戰(zhàn)員齊心協(xié)力,全團8月份的掘進速度比7月份提高了一倍多,二連8月份首次突破百米大關的掘進記錄,9月份,四連、七連同時躍進百米行列。全團9月份的掘進速度比8月份提高了81%,干、戰(zhàn)、民兵情緒高漲,干勁一鼓再鼓。10月份掘進任務創(chuàng)造了最高紀錄,11月底,全團完成了全年度的洞庫掘進任務,提前跨進了1971年,成功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年時期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12月,總后勤部西安辦事處在205團召開經驗交流會,二連黨支部在會上介紹了掘進“創(chuàng)百米關”的做法和經驗,團政治處主任石桐林介紹了“加強民兵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施工任務完成”的經驗體會。這次大會對205團全體指戰(zhàn)員鼓舞、震動很大,而這背后,離不開梁子明老首長的辛勤付出和領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一營官兵奮戰(zhàn)東口洞庫時,突遇塌方。梁子明老首長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組織指揮救援。他不顧個人安危,沖鋒在前,其他連隊的官兵也紛紛趕來支援。大家冒著可能繼續(xù)塌方的生命危險,奮勇?lián)尵?。沒有工具,就用手扒,有的戰(zhàn)士指甲蓋扒掉了,有的腿腳受傷,但他們沒有絲毫退縮。從坍塌的石頭中救出了十多名同志,然而,六名民工終因傷勢過重而犧牲。在這個過程中,梁子明老首長始終堅守在一線,指揮著救援工作,他的堅定和勇敢,感染著每一位官兵。犧牲、受傷民工的家長不僅不提任何額外要求,而且要把傷亡者的兄弟姐妹送到部隊繼續(xù)戰(zhàn)斗,這一幕讓梁子明老首長深受感動,也更加堅定了他帶領部隊完成任務的決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年時期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完成各項施工任務的同時,梁子明老首長還十分注重部隊的管理和訓練。他深知,一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部隊,才能在關鍵時刻發(fā)揮出最大的戰(zhàn)斗力。他積極推動部隊開展大規(guī)模的野營拉練,全面鍛煉部隊,使部隊官兵始終保持良好的軍人儀表和嚴格的組織紀律,做到一日生活制度化、條令化。每年的冬訓,部隊各項成績考核都在良好以上,1970年駐寶雞60多個軍、地單位在寶雞市廣場舉行閱兵式,205團六連代表全團參賽,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這其中也有梁子明老首長的一份功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1年10月,部隊調防鳳縣黃牛鋪,擔負872油庫工程,兵力更加分散。梁子明老首長在這復雜的情況下,依然堅守崗位,協(xié)調各方,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部隊在沒有營房,又要投入緊張戰(zhàn)備施工的情況下,先借住民房,全體官兵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邊施工邊營建,到入冬前全部住進了干打壘式的新營房。在接下來的近8年時間里,部隊完成了一系列艱巨的工程任務,這離不開梁子明老首長的領導和支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年時期的梁子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梁子明被調入總后勤部格爾木至拉薩輸油管線指揮部工程部任部長。這是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也是對他的一次重大考驗。格爾木至拉薩的輸油管線建設,對于加強國防建設和促進西藏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建設地點位于高原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惡劣,施工條件艱苦。梁子明不顧自己患有高血壓,毅然奔赴施工現(xiàn)場。在高原上,他面臨著強烈的高原反應,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時刻折磨著他。但他沒有退縮,他帶領著工程技術人員和施工隊伍,克服了重重困難,確保了輸油管線建設的順利進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高原反應癥強烈,加上長期的勞累,梁子明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組織上出于對他的關心和照顧,于1974年又將他調回二0五團任代理團長?;氐嚼喜筷?,他倍感親切,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7年初,205團承建華縣516庫工程,梁子明老首長積極參與團黨委的決策,制定了主攻華縣,抓緊872工程收尾,兼顧其它工程的指導思想。他在工作中,始終以大局為重,為部隊的發(fā)展出謀劃策。同年,部隊接到搶運存煤支援社會主義建設的命令,他積極組織人員,確保任務圓滿完成,受到了蘭州軍區(qū)的表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子明任總后勤部530工程指揮部參謀長時在青海省格爾木縣格爾木河大橋下面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間,梁子明老首長始終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他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執(zhí)行軍委關于團隊只搞“正面教育”的指示,不參與地方上的派性斗爭。他帶領部隊官兵深入農村、工廠、機關、學校等地,大力宣傳毛澤東思想,積極做好“兩派”的思想工作,認真落實毛主席關于“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zhàn)備”和“解放軍學全國人民”的偉大指示。205團先后派出數(shù)萬人(次)和機械數(shù)千臺(次)支援駐地工、農業(yè)生產;抽調三臺推土機和部分人員為大寨修梯田、建廣場;多次派出醫(yī)療隊為數(shù)以萬計的群眾治病、防疫。梁子明老首長用實際行動,為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7月,梁子明調入蘭州軍區(qū)后勤第二十八分部,擔任參謀長、副部長、顧問等職。在不同的崗位上,他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國防建設和后勤保障工作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他深入基層調研,了解部隊的實際需求,為制定科學合理的后勤保障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據。他積極推動后勤保障工作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高了后勤保障的效率和質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3年梁子明和女兒在北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高尚品質,在飽含深情詩詞里熠熠生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9年,時代的浪潮將梁子明推至秦嶺,新的使命在這片土地上展開。“坐車少坐駕駛樓,出頭露面在后頭。工作勇于挑重擔,不沾公家半滴油?!边@質樸的詩句,是他就任團長時的自勉,更是他一生的行為準則。他以身作則,不貪圖安逸,將個人名利拋諸腦后,一心撲在工作上。在秦嶺的日子里,他帶領著戰(zhàn)士們在叢山峻嶺間安營扎寨,開啟了艱苦卓絕的建設征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濤濤渭河水,巍巍秦嶺山。叢山峻嶺中,工兵戰(zhàn)士把家安?!北藭r的秦嶺,條件艱苦,戰(zhàn)士們面臨著無數(shù)未知的挑戰(zhàn)。但梁子明與戰(zhàn)士們一同,一手持槍,一手掌釬,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直面所有艱難困苦。他深知,他們肩負著保家衛(wèi)國的重任,為了永固長城,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在他的鼓舞下,戰(zhàn)士們心中充滿力量,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融入到每一次揮釬、每一次挖掘中,立志把群山鑿穿,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子明詩選封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年時期的梁子明和夫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子明2001年春節(jié)全家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2年,一紙調令傳來,梁子明接到前往高原建管線的命令?!包h員天下可為家,哪管海角與天涯。只要革命需要我,打起背包即出發(fā)。”他沒有絲毫猶豫,放下家中的牽掛,不顧身體的欠佳,毅然踏上征程。高原的環(huán)境惡劣,沙丘荒山,風沙漫天,但他毫不退縮?!吧城鸹纳狡痫L沙,車輪碾碎唐古拉。天寒地凍何所懼,誓叫管線通拉薩?!痹诮ㄔO管線的過程中,他帶領團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困難。唐古拉山的險峻,阻擋不了他們前進的車輪;天寒地凍的惡劣氣候,冷卻不了他們熾熱的建設熱情。他身先士卒,奔波在青藏線上,檢查管線工程,確保每一段管線都能安全、順利地通往拉薩,為保障國家能源運輸貢獻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艱苦的工作之余,梁子明也十分關心戰(zhàn)士們的生活,注重凝聚團隊的力量。1973年春節(jié),他在格爾木寫下“舊時春節(jié)淚滿腮,今朝春節(jié)喜開懷。干戰(zhàn)同開聯(lián)歡會,年老抱病上臺來。”即便在遠離家鄉(xiāng)的高原,他也努力營造溫馨的氛圍,讓戰(zhàn)士們感受到家的溫暖。他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即使身體抱恙,也積極參與到聯(lián)歡活動中,和戰(zhàn)士們一起度過歡樂的時光,這份深厚的情誼,如同冬日暖陽,溫暖著每一位戰(zhàn)士的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子明2018年在寶雞與家人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梁子明與戰(zhàn)友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74年3月7日,他和戰(zhàn)友王暄在敦煌相遇,“戰(zhàn)友相會在敦煌,暢所欲言憶往常。千佛聽了抿嘴笑,說咱友誼萬年長。”這偶然的相聚,勾起了他們對往昔崢嶸歲月的回憶。在那些并肩作戰(zhàn)的日子里,他們一起經歷風雨,一起戰(zhàn)勝困難,這份戰(zhàn)友間的情誼,在歲月的磨礪中愈發(fā)珍貴。而敦煌的千佛,似乎也在見證著他們這份堅如磐石的友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5年12月5日,梁子明來到昔陽縣參觀大寨?!跋部次絷柨h,山變地也變。遍地紅旗舞,歌聲繞山間。奮力戰(zhàn)太行,建設大寨縣?!贝笳嗣駪?zhàn)天斗地、改造山河的精神深深觸動了他。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也汲取了新的奮斗動力。這種艱苦奮斗、勇于創(chuàng)新的大寨精神,與他一直秉持的工作理念不謀而合,激勵著他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帶領團隊,為國家建設拼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6年1月,車過秦嶺,梁子明望著窗外“冰樹銀花漫山開,奇峰怪石映面來。不是座下車輪轉,疑是站在望景臺”的美景,心中感慨萬千。秦嶺,這片他曾經奮斗過的土地,見證了他和戰(zhàn)士們的汗水與熱血。如今故地重游,往昔的奮斗場景歷歷在目,他深知,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有意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子明與家人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五、離休之后,精神之光依然照亮前行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3年,梁子明同志光榮離休。離開了工作崗位,但他并沒有離開他熱愛的事業(yè)。他用手中的筆,寫下了幾百首詩詞,懷念以往的軍旅生涯,歌頌祖國的美好發(fā)展。他的詩詞,充滿了對革命歲月的深情回憶,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熱愛。每一首詩詞,都仿佛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讓我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熱血與激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還時刻關心著子女們的成長,鼓勵他們好好工作生活。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子女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奮斗,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成為了對社會有用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時,他也心系部隊的建設發(fā)展,經常與部隊的領導和戰(zhàn)友們交流,提出了諸多有益的建議。他關注著部隊的現(xiàn)代化建設,關心著戰(zhàn)士們的成長進步。他說:“部隊是國家的鋼鐵長城,一定要建設好,發(fā)展好?!彼慕ㄗh,為部隊的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也體現(xiàn)了他對部隊的深厚感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1年元月一號上午,梁子明(左三)應邀出席總后勤部工建205團江蘇省濱海籍戰(zhàn)友入伍三十周年慶典活動時在主席臺就座。主席臺右一為本文作者、原工建205團1970年12月份入伍戰(zhàn)士李成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梁子明2016年于寶雞和王生華、呂桂山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老首長梁子明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跡,卻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他的一生,是為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事業(yè)不懈奮斗的一生。他是我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滅的精神燈塔,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我們將以老首長梁子明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要傳承和弘揚他的革命精神,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我們相信,只要我們銘記歷史,傳承精神,就一定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老首長梁子明,您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我們將永遠懷念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晚年時期的梁子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