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埃及兩個字,仿佛攜著無限魔力,撩撥著心底的向往,那片神秘而迷人的土地,一直是我魂牽夢繞的夢幻之境。無數(shù)次,思緒跨越千山萬水,飄向那片古老大陸,我渴望站在雄偉的金字塔下,伸手觸摸歷經(jīng)數(shù)千年風沙侵蝕卻依然堅毅矗立的巨石,感受歲月的紋理;向往漫步在尼羅河畔,看河水悠悠流淌,聽她訴說往昔的故事;期待走進埃及神廟,凝視精美絕倫的壁畫與雕刻,讓歷史的低語在耳畔回蕩,去探尋法老時代的輝煌與榮耀……</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簡稱埃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首都開羅,跨亞、非兩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東北部,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并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瀕地中海。由平原、河谷和高原組成,主要資源是油氣和鐵礦等??偯娣e100014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2900千米,全國劃分為27個省,總人口約1.04億,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p> <p class="ql-block"><b>吉薩金字塔群:</b></p><p class="ql-block"><b>?</b>古埃及國王也稱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隸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被視為神的化身。他們?yōu)樽约盒藿司薮蟮牧昴菇鹱炙?,金字塔也成為了法老權力的象征。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金字塔。開羅郊區(qū)吉薩的三座金字塔,包括胡夫金字塔、海芙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時間跨度較長,最早的喬塞爾金字塔可追溯到公元前約27世紀,距今約4700年。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胡夫金字塔由約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最大的重達160噸。塔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1979年,胡夫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b>獅身人面像:</b></p><p class="ql-block">獅身人面像位于金字塔墓區(qū),據(jù)說頭像是古埃及法老哈夫拉按自己的肖像塑造,也有觀點認為是雷吉德夫根據(jù)父親胡夫的肖像建造。像高20米,長57米,若算上兩個前爪則全長72米。面部長約5米,寬4.7米,鼻子長1.71米,嘴大2.3米。獅身人面像頭戴奈姆斯皇冠,兩耳側有扇狀的那姆斯頭巾下垂,前額上刻著庫伯拉圣蛇浮雕,下頜有帝王的標志 — 下垂的長須,脖子上圍著項圈,鷹的羽毛圖案裝扮著獅身。</p> <p class="ql-block"><b>埃及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b>埃及博物館位于埃及首都開羅的解放廣場,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代埃及文明的遺物寶庫。這里收藏各種文物30多萬件,但陳列展出的只有6.3萬件,約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因這座博物館以廣為收藏法老時期的文物為主,埃及人又習慣地稱之為"法老博物館",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因展品禁止拍照,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二:哈萊普斯特女王頭像</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三:拉胡泰普與奈費爾特雙人傷</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四至十:左塞爾王全身像、人面獅身像、卡夫拉國王雕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納爾邁調色板、圖坦卡蒙的御座、</span>拉美西斯二世與赫倫神的雕像、圖坦卡蒙法老的爺爺和奶奶,以及仆人行走雕像和最小的象牙雕胡夫坐像。</p> <p class="ql-block"><b>阿斯旺大壩:</b></p><p class="ql-block">阿斯旺大壩位于埃及開羅以南 900 公里的尼羅河畔,是前蘇聯(lián)幫助納賽爾總統(tǒng)建造的?;⌒喂皹蚴降拇髩胃?11米,高壩出平湖,大壩用的石料比胡夫金字塔多17倍,下底寬180米,頂部寬40米,長3830米,阿斯旺大壩是世界七大水壩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壩建成形成了人工湖 — 納賽爾湖。走在大壩上,大壩仿佛是鋪在平湖上的一條寬廣公路,周圍無邊無垠大野闃然,可以感受到清風帶來埃及沙漠少有的濕潤空氣。站在大壩邊,極目遠眺浩瀚飄渺的納賽爾水庫湖光山色,波光粼粼。</p> <p class="ql-block"><b>阿斯旺大壩紀念碑:</b></p><p class="ql-block">阿斯旺大壩紀念碑是為紀念前蘇聯(lián)幫助埃及人民建設阿斯旺大壩而建。蘇聯(lián)的援助,也是埃蘇友誼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花崗巖制成的紀念碑頂部由5個象征前蘇聯(lián)的齒輪環(huán)和象征埃及的蓮花瓣連在一起。正對紀念碑入口的蓮花瓣內(nèi),刻有前蘇聯(lián)和埃及的國徽,前蘇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和埃及前總統(tǒng)納賽爾的頭像。</p> <p class="ql-block"><b>船游尼羅河:</b></p><p class="ql-block">乘游船順流而下,開起四天三晚行程,赴阿斯旺和盧克索,參觀菲萊神廟、阿布辛貝神廟、科翁波神廟、埃德福神廟、盧克索神廟、帝王谷、卡爾奈克神廟等眾多古埃及歷史遺跡,深入感受古埃及文明,沿途盡情欣賞尼羅河兩岸美麗風光。</p> <p class="ql-block"><b>伊斯納水閘門:</b></p><p class="ql-block">該水閘位于尼羅河上,是連接上下尼羅河的重要通道,水閘的建筑風格充滿了埃及傳統(tǒng)的元素,包括石頭結構和浮雕雕塑。</p> <p class="ql-block">游船通過水閘門</p> <p class="ql-block"><b>菲萊神廟:</b></p><p class="ql-block"><b>?</b>菲萊神廟是保存較好的三座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廟宇之一,是為古埃及神話中司掌生育和繁衍的女神艾希斯而建。神廟原位于阿斯旺大壩南面的尼羅河中的小島上。1962年建設阿斯旺大壩時淹沒了菲萊島,1980年埃及政府決定將島上的古跡轉移到菲萊島以北500米的艾格里卡島上重建,還其原來面目。</p> <p class="ql-block">因阿斯旺高壩的修建,導致尼羅河水位上升,菲萊神廟和阿布辛貝神廟面臨被淹沒的危險,因此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牽頭下,集全球之力對這兩座神廟進行了搬遷。1972年至1980年間,國際社會介入進行救援。先修建圍堰和人工湖降低水位,再將神廟的紀念碑等建筑清理、測量并分解成4萬個部件,最后運輸?shù)礁浇陌⒓獱柣鶃啀u進行組裝。這次搬遷是全球合作保護文化遺產(chǎn)的成功范例,共有51個國家的近千名工程師、考古等相關學者專家參與。</p> <p class="ql-block"><b>阿布辛貝神廟:</b></p><p class="ql-block">阿布辛貝神廟位于埃及阿斯旺西南290公里的阿布辛貝村,是古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為崇拜太陽神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的大型巖窟神廟。阿布辛貝神廟、菲萊神廟等作為努比亞遺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遺產(chǎn)。大小神廟內(nèi)外的墻壁和柱子上刻滿了精美的浮雕和壁畫,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現(xiàn)了古埃及高超的雕刻技藝。</p> <p class="ql-block"><b>大神廟:</b></p><p class="ql-block">大神廟也稱拉美西斯二世神廟,高108英尺,寬124英尺,向崖壁延伸200英尺。門前有4座巨型石質拉美西斯巨型坐像,每尊高近20米,重1200余噸。廟內(nèi)有柱廊大廳、大列柱室等,柱廊大廳的石柱承受著洞頂沉重的壓力,大列柱室由8座高達10米的模仿俄塞里斯神的拉美西斯二世立像構成。</p> <p class="ql-block">盡管全球眾多專家學者運用現(xiàn)代科技進行了精密計算,但仍難以精準復制古埃及人對天文、星象、地理等知識的巧妙運用,導致神廟在新址的角度和位置與原址存在細微偏差,最終導致<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布辛貝神廟在搬遷后太陽日錯后一天,</span>變?yōu)槊磕甑?月22日和10月22日。</p> <p class="ql-block"><b>小神廟:</b></p><p class="ql-block">小神廟是拉美西斯二世為其皇后納芙爾塔麗所建,也稱為哈托爾女神廟,入口處有六尊雕像,拉美西斯二世與納芙爾塔莉的雕像并列而立。</p> <p class="ql-block"><b>科翁坡神廟:</b></p><p class="ql-block"><b>?</b>科翁坡在古埃及語中意為金城,科翁坡神廟建造于托勒密王朝時期,大約在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47年之間,后來在羅馬時期也進行了擴建。科翁坡神廟是埃及唯一一座同時供奉鷹神荷魯斯和鱷魚神索貝克的神廟,因此又被稱為雙神殿。一條中軸線把它分成互相對稱的兩部分,左、右兩邊無論是建筑還是雕刻都自成體系,互不相干。</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nèi)的精美雕刻壁畫</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nèi)有一座水尺井,井口直徑達5米,深度約20米,井壁有石頭鋪設的螺旋樓梯,可直達底部,據(jù)介紹,古埃及人通過觀察井水水位來判斷尼羅河的水位變化。</p> <p class="ql-block"><b>埃德夫神廟:</b></p><p class="ql-block">埃德夫神廟位于尼羅河西岸,始建于托勒密三世統(tǒng)治時期的公元前237年,直到托勒密十二世統(tǒng)治時期的公元前57年才完工,歷時近兩百年。神廟塔門壯觀,高達36米,入口兩側放置著黑色花崗巖雕刻的荷魯斯鷹像,塔門上方設有四個用于懸掛旗幟的凹槽,墻上刻有托勒密十二世在荷魯斯和哈索爾女神面前擊敗敵人的場景,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埃及神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安卡鑰匙,被稱為生命之符,它是古埃及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之一,象征生命與永生、代表平衡與和諧、寓意尼羅河對埃及人的保護和滋養(yǎng)。</p> <p class="ql-block"><b>盧克索神廟:</b></p><p class="ql-block">盧克索在埃及語中被稱作阿蒙南方的閨房,這座神廟是專門為底比斯的三神太陽神阿蒙、自然神姆特和他們的兒子月亮神孔斯所修,在新王國時期它是每年奧皮特節(jié)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b>帝王谷:</b></p><p class="ql-block">帝王谷位于埃及盧克索城南約7千米處,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39年~公元前1075年)法老和貴族的主要陵墓區(qū)。據(jù)說其名字來源于《圣經(jīng)》中的摩西出埃及記,法老拒絕讓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上帝降下十場瘟疫殺死埃及長子,法老同意放行后,為紀念勝利將此地命名為帝王谷。乘熱氣球看日出,俯瞰帝王谷和尼羅河。</p> <p class="ql-block">帝王谷分為東谷和西谷,大多數(shù)重要的陵墓位于東谷。墓穴依山而建,深入地下,入口往往開在半山腰,有細小通道通向墓穴深處,巨大的巖石洞被挖成地下宮殿,墻壁和天花板布滿壁畫,裝飾華麗,內(nèi)容多與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有關,展現(xiàn)了古埃及高超的藝術水準。</p> <p class="ql-block"><b>卡爾奈克神廟群:</b></p><p class="ql-block">卡爾奈克神廟群是埃及中王國及新王國時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陽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在公元前1567年開始的古埃及新王朝,每天清晨,法老和他的臣民都要到卡爾奈克神廟前迎接太陽的升起,在古埃及人心目中,一歲一枯榮的農(nóng)耕收獲和富足恩愛的生活都仰仗這位神明的恩澤。同樣,人們只接受由阿蒙·瑞神所授權的法老作為國家的領導者。</p> <p class="ql-block"><b>紅海:</b></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對埃及的印象可能只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無盡的沙漠,而紅海則是埃及漫漫黃沙中的那一抹醉人的藍,紅海被譽為世界三大潛水圣地之一,不僅因為這里的海水清澈湛藍,大海與沙漠相連,可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整個紅海之濱都是度假天堂,來到這里,可以乘潛水艇觀海底世界,看日出日落,也可在酒店盡情享受藍天、沙灘、陽光、海洋和星空的度假時光。</p> <p class="ql-block"><b>大埃及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大埃及博物館始建于200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歷時20年,耗資10多億美元,</span>原計劃2020年開放,但因疫情和其它因素多次延期,最終于2024年10月6日開始部分展廳試運營。大埃及博物館占地面積50萬平方米,相當于80個足球場大小,共12個展廳,館藏超過10萬件文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懸空方尖碑:</b></p><p class="ql-block">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陽的紀念碑,已有3500年歷史,在博物館前懸空展示。</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建筑呈放射狀的倒三角形,南北面與胡夫大金字塔和門卡拉金字塔平行,透過博物館巨大的玻璃窗遠眺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b>懸空教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懸空教堂始建于公元 3 世紀,是埃及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在湛藍天空映襯下的雪白色塔樓和美麗的十字架散發(fā)著基督教堂獨有的圣潔和光輝。</span>傳說,懸空教堂曾是一個修女隱居的地方,她居住在巖石拱頂之一中。11世紀和12世紀的一些教長葬在教堂內(nèi),他們的圣像至今仍在教堂內(nèi)可見,并為他們點燃蠟燭。</p> <p class="ql-block">班耶茲拉猶太教堂<b>:</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班耶茲拉猶太教堂</span>始建于4世紀,是開羅最古老的科普特正教教派教堂。埃及基督教徒認為這是圣母瑪利亞和她的孩子在耶穌庇護下藏身的地方,每年的6月1日開羅基督教徒會舉辦盛大的紀念儀式。</p> <p class="ql-block"><b>汗哈利利大集市:</b></p><p class="ql-block">汗哈利利集市是阿拉伯世界里最大的民間手工藝品集市,而且歷史悠久,據(jù)說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紀,開張至今一直沒有中斷過。走入迷宮般的市集小道,看看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與埃及人摩肩接踵,窺探當?shù)靥厣目Х瑞^和水煙館,所有這一切都充滿了樂趣。</p> <p class="ql-block"><b>龐貝石柱:</b></p><p class="ql-block">龐貝石柱位于亞歷山大城的西部地區(qū)。是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遺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根紀念柱。柱身由紅色阿斯旺花崗巖雕到而成,總高度26.85米。</p> <p class="ql-block"><b>亞歷山大燈塔遺址:</b></p><p class="ql-block">亞歷山大港燈塔位于法洛斯島的東端,據(jù)報道有122米高,墻厚達4.5米。托勒密一世開始建造,二世完成,建筑時間共12年,它是世界上所有燈塔的原型。燈塔的光由頂端的一個火爐產(chǎn)生,反射下方火光的光線,照射距離近20公里,以引導駛向亞歷山大的船只,但不幸的是燈塔毀于地震。</p> <p class="ql-block"><b>凱特貝城堡:</b></p><p class="ql-block">凱特貝城堡是地中海沿岸最重要的堡壘之一,位于法羅斯島的盡頭,建在亞歷山大燈塔的遺址上。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城堡建造使用了燈塔的一些石塊。<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堡由一個龐大的三層正方形堡壘組成。</span>呈矩形,長邊150米,短邊130米,三面被海水環(huán)繞,面積約為1755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蒙塔扎皇宮花園</b><b>:</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2年以前,蒙塔扎皇宮花園</span>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現(xiàn)海濱向游人和垂釣者開放,園內(nèi)有國王行宮,現(xiàn)為埃及國賓館。</p> <p class="ql-block">當我戀戀不舍地離開蒙塔扎皇宮花園,為期十天的金塔夢旅就要結束了,在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從踏入開羅的那一刻起,金字塔的雄渾、尼羅河的旖旎、神廟的莊嚴,還有街頭巷尾彌漫的煙火氣,在埃及的每分每秒,都被時光釀成了一壺醇厚的美酒,在記憶中不斷翻涌,讓我沉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