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美篇昵稱:老邱隨緣行</b></p><p class="ql-block"><b>美 篇 號:48359003</b></p><p class="ql-block"><b>題記: 緬甸,一個神秘而迷人的國度,每一處風(fēng)景都訴說著異域風(fēng)情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緬甸全國有超過330萬座佛塔?,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五座佛塔。緬甸被譽為“佛塔之國”,其佛教文化深厚,佛塔遍布全國。??8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b></p> <p class="ql-block"><b>緬甸塔影,異域風(fēng)情,遮掩膝蓋,短裙亦行。于是乎,我們40后老同學(xué)六家十一人自行組團緬甸自由行,穿梭在廟宇佛塔間,來一場異域風(fēng)情的探索之旅,來一次心馳神往的心靈之約。</b></p> <p class="ql-block"><b>?仰光的大金塔?是緬甸的國家象征,是世界上最為昂貴的金塔,使用了大量黃金,金碧輝煌?。大金塔始建于前585年,塔身貼有1000多張純金箔,所用黃金有7噸多重。塔的四周掛著1.5萬多個金、銀鈴鐺,風(fēng)吹鈴響,清脆悅耳。</b></p> <p class="ql-block"><b>赤足站在塔下潔白的石面上,感受著濃濃的異域風(fēng)情,聆聽著高僧們的誦經(jīng)聲,心靈仿佛得到了洗滌,充滿了敬畏和感慨,感受到了緬甸人對大金塔的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b></p> <p class="ql-block"><b>丁茵水中佛塔建立在河中心的小島上,與其它佛塔相比,更顯得別具一格。參觀水中佛塔需要乘渡船,沿徙能看到丁茵大橋和具有濃郁殖民色彩的丁茵小鎮(zhèn),這里曾是葡萄牙殖民時期的港口,秀麗的田園風(fēng)光和綠樹叢中點綴的緬式高腳茅屋別有一番風(fēng)情。</b></p> <p class="ql-block"><b>水中佛寺始建于1200年,現(xiàn)存佛寺佛塔建成于1904年,是東南亞人來緬甸必拜的寺廟。金色玲瓏塔位于小島中央部位,塔上安放著白玉佛像。據(jù)說一千多年來洪水從未淹沒過這座小島。</b></p> <p class="ql-block"><b>波德通寶塔即“黃金屋”,又名八角迷宮,是一座古老的佛塔,位于仰光河畔,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該塔于1949年重建,采用玻璃鏡面裝潢裝飾,目眩神迷,塔內(nèi)八卦型走廊,置身其中如仿若迷宮。</b></p> <p class="ql-block"><b>喬多吉白玉佛寺,寺內(nèi)供奉著緬甸最獨特的大玉佛,這是緬甸一位復(fù)員軍人捐建的,佛祖全身是由一塊重達600噸的緬甸純白玉構(gòu)成,高11米多,寬約7米,厚近3米,經(jīng)30多位工匠耗時3年多才雕琢完成,莊嚴宏偉,堪稱一絕,是緬甸玉佛之最。</b></p> <p class="ql-block"><b>緬甸佛牙舍利寺位于曼德勒古城內(nèi),緊鄰著名的皇宮遺址,以供奉佛陀的佛牙舍利而聞名;舍利寺建于1874年,寺廟融合了緬甸傳統(tǒng)佛塔建筑與皇家宮殿元素,主體建筑為金色多層塔樓,周圍環(huán)繞小佛塔和回廊,裝飾繁復(fù)華麗。</b></p> <p class="ql-block"><b>辛比梅佛塔始建于1816年,是為了紀(jì)念緬甸國王的王后新比梅公主。走進辛比梅佛塔,仿佛進入了曼德勒的二次元世界,純凈與寧靜,整個佛塔潔白無瑕,層層疊疊的波浪形狀使其看起來像一個巨大的白色奶油蛋糕。</b></p> <p class="ql-block"><b>緬甸世界和平塔旨在紀(jì)念佛陀釋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也承載著緬甸獨立后追求和平與團結(jié)的愿景,和平塔融合了緬甸傳統(tǒng)佛塔風(fēng)格與現(xiàn)代元素。</b></p> <p class="ql-block"><b>瑞摩都大金塔位于緬甸勃固省,是緬甸最高的佛塔,?高度?114米,始建于公元10世紀(jì)左右,距今約1000多年。?外觀?通體貼覆金箔,塔頂鑲嵌大量寶石,陽光照射下金光璀璨,典型的緬甸佛塔風(fēng)格,塔基為八角形,逐層收束,頂部為傘狀華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仰光喬達基臥佛寺供奉著緬甸最大的臥佛像,臥佛神態(tài)安詳,眼睛由玻璃鑲嵌而成,特別美麗;右手輕輕托著頭部,眼睛慈悲注視蕓蕓眾生。臥佛長68米,有六層樓高;奇大無比的一雙腳板上雕滿了108個佛足的圖案,象征天地萬物盡在其腳下。</b></p> <p class="ql-block"><b>緬甸的異國風(fēng)情體現(xiàn)在其獨特的風(fēng)土人情、歷史遺跡和宗教文化方面。?大部分緬甸人都有過出家的經(jīng)歷,出家的時間或終生或幾年或幾個月或幾天,無論男女,通常第一次出家的年齡在十歲左右。</b></p> <p class="ql-block"><b>緬甸勃固的千人佛學(xué)院是緬甸最權(quán)威的佛學(xué)院,大家站在布施通道的兩側(cè),等待著千人化緣的開始。(據(jù)說到現(xiàn)在僧人還保留過午不食的傳統(tǒng),所以僧人必須在中午十二點前用餐完畢,每到這時,上千學(xué)佛僧人列隊統(tǒng)一整齊地依次進入餐廳用餐,許多信眾也會對僧人布施食物錢財)</b></p> <p class="ql-block"><b>在緬甸,隨處可見很多和尚和尼姑,緬甸人認為男人出家當(dāng)和尚是件驕傲的事,和尚可以長期當(dāng),也可以隨時還俗。</b></p> <p class="ql-block"><b>緬甸人相信生命的輪回,因此,緬甸人把他們所擁有的最美好的東西,首先給了神圣的佛和佛塔,他們每時每刻對宗教體現(xiàn)著虔誠,執(zhí)著地保持著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b></p> <p class="ql-block"><b>緬甸的飲食習(xí)慣也與眾不同。他們通常用右手抓飯或用勺子進食,認為右手比較尊貴,而左手則用于不潔之事?。吃飯、握手都用右手,而上廁所則用左手。</b></p> <p class="ql-block"><b>緬甸的服飾文化獨具特色,緬甸婦女身著的紗籠色彩斑斕,圖案精美?。?在炎熱的天氣下,你會看到不僅是女人,連男人也會穿裙子。這種裙子在緬甸當(dāng)?shù)亟小凹喕\”或“籠基”,是傳統(tǒng)的服飾。</b></p> <p class="ql-block"><b>緬甸人通常還會在臉上涂一種叫“特納卡”的黃粉,像是純天然的防曬霜,還能延緩衰老。所以在緬甸的大街上,無論老少,各種形形色色的緬甸人臉上都會涂著這種“黃粉”,老同學(xué)俞君也落鄉(xiāng)隨俗,臉上涂了點黃粉。</b></p> <p class="ql-block"><b>佛塔的靈韻早已滲入緬甸的呼吸之間。街巷轉(zhuǎn)角處,菩提樹影里,總有鎏金飛檐將時光裁成莊嚴的棱角,當(dāng)陽光親吻佛塔的金箔,每個俯首合掌的剪影,都在石階上鐫刻著時光的莊嚴,在香霧中流淌著永恒的寧靜。</b></p> <p class="ql-block"><b>走在金塔下面,總會有種說不出的異國情調(diào)油然而生。踏足緬甸,仿佛穿越時光,每一步都是夢的開始;踏足緬甸,分享異域風(fēng)情,每一步都是充滿故事。</b></p> <p class="ql-block"><b>去緬甸走走吧,感受異域的風(fēng)情,盡享緬甸的魅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