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lyq 15645979</p> <p class="ql-block"> 早年讀大文豪郭沫若1959年游遍北歐諸國后寫的《贊美哥本哈根》之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月晴光照太清,</p><p class="ql-block"> 四郎島上話牛耕。</p><p class="ql-block"> 櫻花吐艷梨花素,</p><p class="ql-block"> 泉水噴去海水平。</p><p class="ql-block"> 灣畔人魚疑入夢,</p><p class="ql-block"> 館中雕塑渾如生。</p><p class="ql-block"> 北歐風物今觀遍,</p><p class="ql-block"> 民情最美數(shù)丹京?!?lt;/p><p class="ql-block"> 我對丹麥產(chǎn)生了無限的向往。2024年7月30日,我隨旅游團如愿以償?shù)仫w到了丹麥,來到了其首都哥本哈根。</p> <p class="ql-block"> 丹麥不大,僅4.3萬平方公里,人口594.6萬,位于歐洲北部波羅的海至北海的出口處,南靠德國北部,西瀕北海,北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是西歐和北歐陸上交通的樞紐。哥本哈根坐落于丹麥西蘭島東部,與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隔厄勒海峽相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丹麥王國的大地上,耳聞目睹,深感丹麥歷史悠久,國王深受國人愛戴。</p><p class="ql-block"> 丹麥歷史上共有54位君王,其中有兩位女王。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丹麥以及國際舞臺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展現(xiàn)了丹麥王室悠久的歷史和持續(xù)的影響力。</p> <p class="ql-block">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畫像。</p> <p class="ql-block">克里斯蒂安十世雕像。</p> <p class="ql-block"> 丹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85年,當時形成了統(tǒng)一的王國,14世紀,丹麥走向強盛,并于1397年成立了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為盟主的卡爾馬聯(lián)盟,疆土包括現(xiàn)在的丹麥、挪威、瑞典、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以及芬蘭的一部分,堪稱北歐帝國。1849年,丹麥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1940年,面對德國的進攻,鑒于兩國實力差距太大,丹麥象征性地抵抗4個小時后,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選擇了投降。這一決定使得丹麥軍隊傷亡極小,丹麥也因此成為了在二戰(zhàn)中損失最小的國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丹麥人民的利益,為丹麥保留了元氣,為戰(zhàn)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他的這一決定雖然在國際上遭到了批評,但在丹麥國內(nèi)卻得到廣泛的理解和支持。戰(zhàn)爭期間,他每天騎馬在大街上巡視,激勵人民暗中抵抗法西斯、保護猶太人。他對占領(lǐng)軍的各種無理要求也多是拖延或干脆拒絕,小心翼翼盡全力保護著他的人民,使得他們平安地度過了這場浩劫,丹麥人民視他為國家的英雄。丹麥王室在丹麥民眾中享有極高的支持度和尊重。多年來,丹麥人對君主制和對女王的支持度保持在八成左右。</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點,我們來到阿美琳堡王宮外的廣場,觀看久負盛名的丹麥王宮衛(wèi)兵的換崗儀式,這里早已人山人海,但秩序井然。這一傳統(tǒng)儀式是丹麥王室文化的一部分,不僅展示了丹麥王室的尊貴和莊重,也為游客提供了一個與王室成員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參與換崗的士兵都經(jīng)過精心挑選,身高均約1.9米,身著傳統(tǒng)的古軍裝,包括熊皮帽、金紐扣、藍褲子和白條邊等,身后還掛著劍和匣,這些裝備不僅展現(xiàn)了丹麥軍隊的歷史風貌,也讓這一活動充滿了童話般的氛圍。士兵們精神抖擻、軍姿挺拔,步伐整齊劃一,游客們的掌聲和叫好聲此起彼伏。我和團里的大多數(shù)團員甚覺新奇,眼界大開。</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換崗儀式,我們來到與阿美琳堡隔路相望的銅綠色圓頂教堂,它就是著名的腓特烈教堂,又名“大理石教堂”,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風格,擁有北歐地區(qū)教堂最大的圓頂,直徑達31米,圓頂被安置在12根圓柱之上。這座教堂是哥本哈根許多新人舉行婚禮的理想場所。教堂正門山型梁下用金字刻著“惟有主的話永遠長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漫步哥本哈根,處處可見丹麥的燦爛文化。</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也就是7月31日,一早,迎著朝陽,我們來到了哥本哈根市政廳廣場,這里視野開闊,不時飛來鴿子,悠閑地在廣場上覓食、散步,享受與人類共處的美好時光。廣場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每塊石磚都顯露出時代的厚重感。市政廳鐘樓高聳入云,每到整點,悠揚的鐘聲響起,告訴人們:時光正在流逝。</p> <p class="ql-block"> 市政廳旁對著蒂沃里公園的一角,屹立著3米高的安徒生銅鑄雕像。他穿著西裝長袍、戴著禮帽,嘴角微微帶著笑意,左手握著拐杖,右手拿著一本書,并用食指隔開書頁,向左微微仰頭,似乎在極目遠眺。他手中的書和那深情的目光,都體現(xiàn)了他的文學精神和對夢想的追求。他運用兒童視角敘事模式,開辟了“安徒生童話”這一文體的獨特蹊徑,形成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風格,對世界文學的發(fā)展進程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話》已被翻譯成150多種語言,在全球各地發(fā)行和出版,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168篇杰出的童話作品。其代表作《海的女兒》、《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等,為幾代中國讀者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 隨后,我們來到了哥本哈根的長堤公園,海邊,游人如織,人們或用相機、或用手機拍攝著這兒絢麗的風光。淺海中,屹立著約1.5米高的美人魚銅像。銅像魚尾人身,十分孤獨地坐在巖石上,面容羞怯、憂愁,她眺望大海,仿佛在等待著什么。其實,讀過安徒生童話故事《海的女兒》的人都知道,公主在等待著她心愛的王子,等待著一個幸福的未來。她靜靜地坐在這里,萬人爭睹,我們也加入到了長槍短炮的隊伍中,留下了她的靚照。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美人魚銅像首次離開了丹麥,不遠萬里,來到上海,接待了大約550萬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團里有一對年青人,來自湖北,都是博士畢業(yè),這次來北歐旅行結(jié)婚,很是興奮,他們在美人魚雕像前大方地親吻,并展開大紅的雙喜字,宣告“公主”終于等到了她的“王子”。站在我身旁的一個老外看出我與他們是一起的,問我 “They're so happy .What are they holding in their hands ?"(“他們?nèi)绱烁吲d,二人手中拿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They joinly held up a </p><p class="ql-block"> Chinese character double</p><p class="ql-block"> Xi,indicating they are married.”(“他們共同舉著的是一個中國雙喜字,表示他們結(jié)婚了”。),我答。他友好地對我說, “Chinese culture is so interesting. I wish them well !”(“呵,中國文化真有趣,我祝福他們 !”)</p> <p class="ql-block"> 離開美人魚雕像,我們來到不遠處的長堤公園。公園里有1組吉菲昂女神和4頭牛及套犁組成的銅雕像,由丹麥雕塑家昂拉斯?蓬高費時約10年,于1908年制作完成。吉菲昂是北歐神話中的一位女神,相傳古瑞典國王戈爾弗答應吉菲昂,可以從瑞典挖出一塊地歸她,但限時一晝夜,挖多少算多少。于是吉菲昂當即把她的4個兒子化作4頭神牛,夜以繼日,用犁從瑞典國土上挖了一大塊土地,并把它移到海上。從此,瑞典的國土上留下了維納恩湖。從地圖上看,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所在西蘭島的海岸線與維納恩湖的形狀確實十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 在吉菲昂噴泉附近,有一淺灰色的哥特式教堂,名叫圣阿爾班教堂,是丹麥境內(nèi)唯一的一座英式教堂,建于1887年,為紀念300多年前第一個殉道的英國信徒建造。在二戰(zhàn)期間,丹麥為了感謝英軍幫助他們抵抗德國法西斯,讓英軍使用,因此也被稱為“英軍教堂”,是丹麥與英國友誼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們?nèi)珗F集體逛哥本哈根最繁華的步行街新港碼頭。這個碼頭在新港人工運河邊。新港運河建于1669年,當時的主要目的是將海上交通引進城市中心,促進城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一排排色彩斑斕的建筑物分布于運河兩岸,人們在咖啡屋里品嘗美味,在露天啤酒吧對酒當歌,欣賞河中穿梭著的各式游船,彼此熱情地打著招呼……我們在這里感受這座城市的浪漫與活力,在這里尋找安徒生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徜徉在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進出于商場酒肆,漫步于海邊碼頭,所見之人均衣著大方整潔,對人彬彬有禮,臉上掛著滿足的微笑。丹麥是一個被光環(huán)籠罩的國度,除了極光之外,它的富裕、平等、幸福感總是被世界各國的人津津樂道。丹麥是一個高收入、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所得稅高達50%至70%,這些稅收大多應用在社會福利和教育上。丹麥實行全民免費醫(yī)療和免費教育,免費教育覆蓋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階段。大學生每月都有國家補貼,丹麥人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37小時,每年有5周帶薪假期,丹麥人失業(yè)后的兩年內(nèi)都能拿90%的工資。丹麥女人生完孩子后不用過于操勞家庭事務,去醫(yī)院檢查只要帶上醫(yī)療健康卡,就可以做各種檢查而不用排隊。除此之外,男性還有一年左右的產(chǎn)假,雙方在此期間都可以每月領(lǐng)到4000丹麥克朗,即4275元人民幣左右的津貼。丹麥社會穩(wěn)定安全,爸媽去餐館吃飯或在超市購物,自家小朋友乘坐在童車里,停在外面,絕不會被偷走和被拐騙。丹麥社會的互信度很高,在這個國度,弱勢群體與富人受到同樣的尊重,強者幫助弱者是人們的行事準則。這里沒有窮人,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2023年,我國人均年收入3.92萬元,丹麥為68105美元,合人民幣48.52萬元,加之社會福利好,人們充分享受著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團里有一個來自云南的女士,飛機在哥本哈根降落后不久突然生病,經(jīng)導游與當?shù)赜嘘P(guān)人士聯(lián)系后,被緊急送往當?shù)蒯t(yī)院,住了5天院直至痊愈。優(yōu)雅的醫(yī)院環(huán)境、高端先進的醫(yī)療器械以及醫(yī)生的專業(yè)與敬業(yè)、護士的熱情與周到,給這位女士和她的先生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們吃住在醫(yī)院,自選生活用品,所有用度全免費。出院后與我們重逢,談及此事時,感嘆道:我們似乎體會到了什么叫做共產(chǎn)主義!</p><p class="ql-block"> 丹麥大同世界般的生活得益于高效的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對科技的高度重視以及實施的高福利政策。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丹麥成為了一個富裕且生活水平高的國家,我們?nèi)珗F的旅游者無不對丹麥充滿了羨慕……</p>